第一天上中文班百感交集 (转载)#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wh
1 楼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nnecticut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Connecticut
标 题: 第一天上中文班百感交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2 13:41:12 2011, 美东)
以前一直没给孩子报各种班,想让他们自由成长。今年老大上一年级,终于不得不报中
文班、钢琴班、舞蹈班,因为都是六岁开始正规教程。
周末连轴转,两天都有课,再不能睡懒觉或出远门。周日第一次上中文班,吃惊地发现
家长比孩子还多,不少是父母双双陪同前来,有的祖父母辈齐上,老少三代全家出动,
无比隆重。与其说是小孩上课,不如说是家长上课——很多家长坐在后排或靠墙站着,
全程旁听。更不放心的家长坐在孩子身旁或身后,随时指导。家长们听课比孩子还认真
,不由自主地张嘴模仿a o e i u ü的口型,恨不得替孩子学。一个特别害羞的女孩每
次被老师提问都不吭声,可怜巴巴地回头看她妈妈。乃至老师问what's your name,她
也习惯性地回头找妈妈,惹得教室里一阵大笑。但哪个父母不是满怀同情,哪个父母不
替孩子担着满满的心。
除了教室里满满的家长,教室外和走廊里也站满家长。有的隔窗注视教室里的动静,孩
子上四小时课,他们足足站四小时。有的带着小小孩,既要哄小孩带他们到处玩,又时
时不放心地回来看教室里的大孩子,一颗心分两半,只恨不能分身。有的孩子还在摇篮
里,则还要换尿布、喂奶、哄睡。
不少家长三两相聚聊天,聊的都是子女和中文。每个孩子起点不同,有的在家学过一点
马丽萍或国内语文课本,有的会说不会写,还有的连说都不会。每个家长都担心。第一
天上课,发现这里的老师主要沿袭国内的上课方式,老师照本宣科地讲,照顾不到各个
学生程度不同;学生消极被动地听,不像美国小学的教育那样寓教于乐,发挥孩子的主
动积极性。这就更让家长们担心。
我前一阵刚替朋友翻译了一本小孩如何学二外中文的书,正好反对中国传统式的以老师
为中心的教学,主张以学生为主。还鼓励老师不要依赖教材,要到网络、书店、生活中
寻找各种生动活泼的语言材料,刺激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觉得美国人做事比中
国人认真上心,愿意花精力去想怎样让孩子学得愉快而有效。我一会儿雄心勃勃,想旁
听一年、熟悉教材后,自己去申请教中文,教得更活跃专业一点。一会儿又懒得费力,
小孩的可塑性大,我们自己都是中国式的教育下长大的;他们只是学个中文,怎么教区
别不大。我翻译的书里还说每天至少保证15分钟的中文学习时间,这倒是很必要,学语
言靠反复积累。中文班每周只有一次,我又盘算怎样让孩子每天学,是不是去学校接她
时让她和几个中国孩子一起学,我给他们读课文讲故事练拼音,再去图书馆借些课外读
物。又想着是否可以向小学申请开设中文班,小学里有西班牙语班,而拉美的孩子可能
未必比华裔多,去年的幼儿班里,18个孩子中有四个中国人……
直到孩子上完课,我带着一腔杂乱的心情开车回家。以后怎样还想不清楚;最受触动的
还是教室里、走廊中那一张张担忧、焦虑、操心的父母的脸,真是天下父母心,一掬同
情泪啊。
发信人: wh (wh), 信区: Connecticut
标 题: 第一天上中文班百感交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2 13:41:12 2011, 美东)
以前一直没给孩子报各种班,想让他们自由成长。今年老大上一年级,终于不得不报中
文班、钢琴班、舞蹈班,因为都是六岁开始正规教程。
周末连轴转,两天都有课,再不能睡懒觉或出远门。周日第一次上中文班,吃惊地发现
家长比孩子还多,不少是父母双双陪同前来,有的祖父母辈齐上,老少三代全家出动,
无比隆重。与其说是小孩上课,不如说是家长上课——很多家长坐在后排或靠墙站着,
全程旁听。更不放心的家长坐在孩子身旁或身后,随时指导。家长们听课比孩子还认真
,不由自主地张嘴模仿a o e i u ü的口型,恨不得替孩子学。一个特别害羞的女孩每
次被老师提问都不吭声,可怜巴巴地回头看她妈妈。乃至老师问what's your name,她
也习惯性地回头找妈妈,惹得教室里一阵大笑。但哪个父母不是满怀同情,哪个父母不
替孩子担着满满的心。
除了教室里满满的家长,教室外和走廊里也站满家长。有的隔窗注视教室里的动静,孩
子上四小时课,他们足足站四小时。有的带着小小孩,既要哄小孩带他们到处玩,又时
时不放心地回来看教室里的大孩子,一颗心分两半,只恨不能分身。有的孩子还在摇篮
里,则还要换尿布、喂奶、哄睡。
不少家长三两相聚聊天,聊的都是子女和中文。每个孩子起点不同,有的在家学过一点
马丽萍或国内语文课本,有的会说不会写,还有的连说都不会。每个家长都担心。第一
天上课,发现这里的老师主要沿袭国内的上课方式,老师照本宣科地讲,照顾不到各个
学生程度不同;学生消极被动地听,不像美国小学的教育那样寓教于乐,发挥孩子的主
动积极性。这就更让家长们担心。
我前一阵刚替朋友翻译了一本小孩如何学二外中文的书,正好反对中国传统式的以老师
为中心的教学,主张以学生为主。还鼓励老师不要依赖教材,要到网络、书店、生活中
寻找各种生动活泼的语言材料,刺激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觉得美国人做事比中
国人认真上心,愿意花精力去想怎样让孩子学得愉快而有效。我一会儿雄心勃勃,想旁
听一年、熟悉教材后,自己去申请教中文,教得更活跃专业一点。一会儿又懒得费力,
小孩的可塑性大,我们自己都是中国式的教育下长大的;他们只是学个中文,怎么教区
别不大。我翻译的书里还说每天至少保证15分钟的中文学习时间,这倒是很必要,学语
言靠反复积累。中文班每周只有一次,我又盘算怎样让孩子每天学,是不是去学校接她
时让她和几个中国孩子一起学,我给他们读课文讲故事练拼音,再去图书馆借些课外读
物。又想着是否可以向小学申请开设中文班,小学里有西班牙语班,而拉美的孩子可能
未必比华裔多,去年的幼儿班里,18个孩子中有四个中国人……
直到孩子上完课,我带着一腔杂乱的心情开车回家。以后怎样还想不清楚;最受触动的
还是教室里、走廊中那一张张担忧、焦虑、操心的父母的脸,真是天下父母心,一掬同
情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