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样慢慢地喜欢读没有什么故事和情节的书#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t*t
1 楼
我也很惊讶于美国人的爱读书,记得我10年前来美国,在美国国内的机场候机和登机后
,一个强烈的映像是那么多人在安静地读书,这个强烈的印象到现在也是很深刻,似乎
在咋天。
我也有同样的感觉,周围的中国朋友不怎么爱读书,说到一些很有名的作家,很茫然的
样子,总是有点困惑地问那些诗词,那红楼梦有什么好看的?
小时侯,家里是没有书的,印象中有一本残缺的鲁迅文集,后来实在没有书看,有人家
有毛泽东选集,就借来看。到初中时,看了许多的武侠小说,偶然间,借到了红楼梦,
看了好多遍,当时,不是很懂,只是觉得比武侠小说有点意思。
然而,我始终不喜欢语文课,所有对文学一点点的兴趣被什么分析中心思想等等全破坏
了,就像口味老是被不好吃的菜破坏了一样,所处的时代也是认为学好数理化最重要的
时代,所以,考大学的时候,毫不犹豫选的是数学。从小学到高中的课本似乎没有什么
文章留下什么印象。现在回想起来,这些课文,大多是缺少美感,引不起自己内心深处
的共鸣,有一些诗词当然是好的,但老师水平不高,不能够分析这些诗词美在哪里,好
在哪里。
我读到的真正的喜欢的白话文的书除了红楼梦,是第一次去老婆家(那时还没有结婚)
,我在她的书橱里乱翻,翻到一本沈从文的“湘行漫记”,一下子喜欢上了,看了很多
遍,然后就把沈从文的文集拿来看,这才慢慢知道,原来文学作品可以这样美,没有情
节的书也这样好看,好在哪里?美在哪里?当时也说不清,只是觉得看完了以后,还想
看,还慢慢地想,觉得内心很平和,很清明,似乎是在和作者倾心交流,分享着他的哀
愁和幸福。到现在还记得10年前看到的那一句话“山川日月之秀美,爱与不忍,使人不
敢堕落,不忍堕落”。以前读的书,课本上的,好像都是站在那儿居高临下的讲大道理
,讲的又不美,干巴巴的,而看沈从文,第一次,觉得是在听一个有智慧的人,用很优
美的笔,把那么多风景,心情,和故事娓娓道来,说得不落痕迹的好。
以后,开始大量地读,一下子喜欢了,除了白话文,更喜欢上以前的古文,特别是唐诗
宋词,喜欢一边读,一边抄写。读好的诗词文章,如沐浴在春风里一般,如看和风细雨
润物而无声;如闲坐小窗下,看点点杨花入池;如置于明月当空下,看荷叶别样红;如
清明好天气,看河畔青青草碧连天, 听青草池塘蛙声一片;如窗外漫天飞雪,室内故
人知己围炉夜话; 如久雨而后晴,登高山而望旷野; 如独上高楼,坐明窗净几下看大
江东去。
也喜欢读义理方面的书,从论语到宋明理学书, 这些书所说的道理因为悦心的缘故,
所以当这些想法和自己差不多时,有知音的感觉;和自己不一样时,就想为什么不一样
,他、她为什么这样想,也是很有意思
西方的书读得多的是哲学,当他们观点一致的时候,我就差不多确定大概是真理了。在
有些地方,看看他们如何和中国圣贤的思想不一样地方真好玩。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
们的诗我怎么也懂不了,不知道为什么徐志摩这么推崇西方的诗,我觉得远远没有唐诗
宋词写得这样的美,美的含蓄,含蓄的美。情,人和景写得这样柔合到了极致。泰戈尔
写得这些诗,中英文我都读了,觉得远远没有达到唐诗宋词的,不论是从意境,文字表
达,意思,还是美感。
我私下里觉得,无论是诗词文学还是义理方面的书,写得好的不外一个字“诚”。是作
者带着真感情来写的,字里行间这种真感情,真好恶扑面而来,透过字,似乎看到作者
的心,然后,当然文字要美,又能精细地表达出这种真感情,但也不能全说尽了,留一
些让人想,这大概就像凡事尽兴了反而不好,留下一些想头更好。真的好文章,不管这
个作者活在多少年前,但似乎是站在面前。
为什么要有文学?沈从文引用一个俄国作家的话说,人类最大的悲哀是不愿意了解别人
,我们甚至不愿意了解我们最亲近的人的想法,而文学可以起到这种沟通的作用。我还
以为,好的文学,确实可以培养人的美感,让人不堕落,不颓废,不孤独,看到美,看
到好。当人的年龄变得越来越大了,就容易变得麻木,变得对周围的一切缺乏热情,而
好的文学,确实可以让人保持这种对美的敏感,可以让人有一种书气, 不陷于老气横
秋的境地。
,一个强烈的映像是那么多人在安静地读书,这个强烈的印象到现在也是很深刻,似乎
在咋天。
我也有同样的感觉,周围的中国朋友不怎么爱读书,说到一些很有名的作家,很茫然的
样子,总是有点困惑地问那些诗词,那红楼梦有什么好看的?
小时侯,家里是没有书的,印象中有一本残缺的鲁迅文集,后来实在没有书看,有人家
有毛泽东选集,就借来看。到初中时,看了许多的武侠小说,偶然间,借到了红楼梦,
看了好多遍,当时,不是很懂,只是觉得比武侠小说有点意思。
然而,我始终不喜欢语文课,所有对文学一点点的兴趣被什么分析中心思想等等全破坏
了,就像口味老是被不好吃的菜破坏了一样,所处的时代也是认为学好数理化最重要的
时代,所以,考大学的时候,毫不犹豫选的是数学。从小学到高中的课本似乎没有什么
文章留下什么印象。现在回想起来,这些课文,大多是缺少美感,引不起自己内心深处
的共鸣,有一些诗词当然是好的,但老师水平不高,不能够分析这些诗词美在哪里,好
在哪里。
我读到的真正的喜欢的白话文的书除了红楼梦,是第一次去老婆家(那时还没有结婚)
,我在她的书橱里乱翻,翻到一本沈从文的“湘行漫记”,一下子喜欢上了,看了很多
遍,然后就把沈从文的文集拿来看,这才慢慢知道,原来文学作品可以这样美,没有情
节的书也这样好看,好在哪里?美在哪里?当时也说不清,只是觉得看完了以后,还想
看,还慢慢地想,觉得内心很平和,很清明,似乎是在和作者倾心交流,分享着他的哀
愁和幸福。到现在还记得10年前看到的那一句话“山川日月之秀美,爱与不忍,使人不
敢堕落,不忍堕落”。以前读的书,课本上的,好像都是站在那儿居高临下的讲大道理
,讲的又不美,干巴巴的,而看沈从文,第一次,觉得是在听一个有智慧的人,用很优
美的笔,把那么多风景,心情,和故事娓娓道来,说得不落痕迹的好。
以后,开始大量地读,一下子喜欢了,除了白话文,更喜欢上以前的古文,特别是唐诗
宋词,喜欢一边读,一边抄写。读好的诗词文章,如沐浴在春风里一般,如看和风细雨
润物而无声;如闲坐小窗下,看点点杨花入池;如置于明月当空下,看荷叶别样红;如
清明好天气,看河畔青青草碧连天, 听青草池塘蛙声一片;如窗外漫天飞雪,室内故
人知己围炉夜话; 如久雨而后晴,登高山而望旷野; 如独上高楼,坐明窗净几下看大
江东去。
也喜欢读义理方面的书,从论语到宋明理学书, 这些书所说的道理因为悦心的缘故,
所以当这些想法和自己差不多时,有知音的感觉;和自己不一样时,就想为什么不一样
,他、她为什么这样想,也是很有意思
西方的书读得多的是哲学,当他们观点一致的时候,我就差不多确定大概是真理了。在
有些地方,看看他们如何和中国圣贤的思想不一样地方真好玩。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
们的诗我怎么也懂不了,不知道为什么徐志摩这么推崇西方的诗,我觉得远远没有唐诗
宋词写得这样的美,美的含蓄,含蓄的美。情,人和景写得这样柔合到了极致。泰戈尔
写得这些诗,中英文我都读了,觉得远远没有达到唐诗宋词的,不论是从意境,文字表
达,意思,还是美感。
我私下里觉得,无论是诗词文学还是义理方面的书,写得好的不外一个字“诚”。是作
者带着真感情来写的,字里行间这种真感情,真好恶扑面而来,透过字,似乎看到作者
的心,然后,当然文字要美,又能精细地表达出这种真感情,但也不能全说尽了,留一
些让人想,这大概就像凡事尽兴了反而不好,留下一些想头更好。真的好文章,不管这
个作者活在多少年前,但似乎是站在面前。
为什么要有文学?沈从文引用一个俄国作家的话说,人类最大的悲哀是不愿意了解别人
,我们甚至不愿意了解我们最亲近的人的想法,而文学可以起到这种沟通的作用。我还
以为,好的文学,确实可以培养人的美感,让人不堕落,不颓废,不孤独,看到美,看
到好。当人的年龄变得越来越大了,就容易变得麻木,变得对周围的一切缺乏热情,而
好的文学,确实可以让人保持这种对美的敏感,可以让人有一种书气, 不陷于老气横
秋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