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房主吸烟的房子,能彻底清除烟味吗?# Living
o*e
1 楼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ilhaNew (h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zt 周恩来的历史(摘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9 18:29:01 2015, 美东)
周恩来的历史(摘要) 2014-10-16 11:49:35
作者: 红朝笑笑生
想要弄清楚周恩来的历史,就不能不提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张申府。 今天在大街上问
张申府是谁,十个人有十个不知道他,但在当年,这位张先生可绝对不是等闲人物,因
为他几乎影响了整个中国的革命进程。 张申府,男,一八九三年生于河北,一九一三
年考上北京大学,一九一七年留校工作,主教预科数学和逻辑。
张老师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仅擅长数学和哲学,还跟北大其他几个人也很熟
,一个是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另一个是文科学长陈独秀,还有一位伦理系的老教师叫杨
昌济,也就是毛泽东的岳父。 认识的都是这样的人,张申府老师立场如何也就不用多
说了。早在一九一八年他就和李大钊、陈独秀创办了杂志《每周评论》,由于他对英国
哲学家罗素极为了解,以至于罗素有次写信时说,中国的这位张先生比我还了解我的著
作。
一九二零年,一位叫维金斯基的俄国人来到了中国,他的中文名字叫吴廷康。如果大家
还有印象的话,这位国际友人主要业绩有两件,一是帮助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二是跟孙
中山会面,促成国共合作。在他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基层组织诞生了,叫
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为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排名不分先后。
有了组织,自然要把它做大做强,张申府的第一个发展对象是个女生,叫刘清扬。 作
为妇女运动的先驱、张老师后来的妻子,刘清扬确实是个不错的发展对象。可刘美眉却
拒绝了张老师的进步要求(一年后还是同意了),原因据说比较搞,因为张老师还想发
展一个学生入党,而这个人是她的前男友,两个人关系闹得很僵。 张老师想发展的下
一个对象,名字叫张国焘。 由于张国焘同学在感情问题上的不愉快经历,刘清扬错过
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的光荣称号,这个荣誉很快就授给了李大钊的学生缪伯英。
但是刘清扬还是有贡献的,除了在第二年入党外,她还跟张申府一道去了法国。
普通人去法国,走的是勤工俭学的路子,张申府不是普通人,自然路数也不普通。张申
府去法国的名义,是应里昂中法大学的邀请,到那里当教授,顺便就在中国留学生里发
展党员。而刘清扬也是个不走寻常路的姑娘,她没当上张国焘的太太,却做了张国焘的
师娘--她嫁给了张申府。
这里必须说明一下,张申府结婚的时候才二十八岁,刘清扬二十七岁,而张国焘只有二
十三岁,大家的年龄相差并不大。张老师有稳定工作、有内涵修养还有宽厚的人脉,比
张国焘更适合丈夫的角色,所以刘美眉的选择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不象现在的校长或导
师那么复杂。
很快,新婚燕尔的刘清扬给老公介绍了一个在天津认识的朋友,名叫周恩来。对周恩来
而言,能得到刘清扬的推荐入党,实在是件幸运的事。 他是二零年底到伦敦的。因为
伦敦的生活费太贵(现在好象也是这样),他又跑去巴黎混生活,中途还碰上了一位越
南朋友,叫阮爱国。 阮爱国这个名字听上去并不起眼,但这位越南友人的另一个中文
名字可能大家都很熟悉,叫胡志明。胡志明,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兼政府总理,越南劳
动党主席。
本来就是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积极分子,又碰上胡志明这种铁杆革命家,周恩来跟马克思
主义挂上钩也就不奇怪了。只是胡志明虽然管革命,却不管饭,自己都经常吃了上顿没
下顿,别人当然更加指望不上。周恩来学了半天革命理论,最后还得找里昂的朋友帮忙
解决生活问题,具体来讲,是找刘清扬和她的新婚丈夫张申府。
这是周恩来职场生涯的重要起步。因为张申府老师此时的地位,和李大钊、陈独秀不相
上下,而且身在海外,念的经都比国内灵验三分。周恩来很快在他的介绍下入了党,后
来还介绍了两个朋友给张老师认识,这两个人也很快入了党,一个叫朱德,另一个叫孙
炳文。 朱德,开国元帅之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孙炳文,孙维世的生父(周恩
来是她的养父),烈士。
在张申府的努力下,旅欧的中国留学生象滚雪球一般纷纷入党,并很快组建了“旅欧中
国少年共产党”,随后并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所谓的团派干部。在早期共产党员里
面,周恩来的起点不低,甚至可以说是高山仰止、秒杀后辈。由于陈独秀和李大钊平时
很忙,主要党员都是张国焘、毛泽东、何孟雄等人发展的,他的入党介绍人张申府却跟
两位大佬是平辈,从开始就赢出了一大截。
经过张申府和中国留学生的共同努力,旅欧少年共产党办得有声有色,很快团结起了一
大帮人,包括朱德、邓小平、陈毅、李立三、李维汉、李富春、聂荣臻、蔡和森、陈延
年等革命元老或国家领导人都是从这里面走出去的,可谓人才济济。
现今的小青年们说起时政来,经常是口沫横飞吵得不亦乐乎,搞活动的时候甚至挥起袖
子打人。很明显,当年的老一辈革命小文青也不是什么善人,凑在一起的时候同样喜欢
吵嘴打架,加上社会形势一天三变,革命理论难免赶不上趟,大家是吵完了聚,聚完了
吵,不停地在斗争中团结,又在团结中走向斗争。作为张老师的首席弟子,周同学以他
高人一等的情商,在留学生中间发挥了出色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把这堆革命留学生
牢牢凝聚在一起。
周恩来实在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把旅欧共产党组织成一个团结的整体,在共产国际的
带领下办得有声有色,同时还与时俱进地发扬国共合作精神,帮助国民党成立了“国民
党旅欧支部”,并设立了“国民党巴黎通讯处”,通讯处处长就是开国元帅聂荣臻。
上海滩的黑社会头子杜月笙曾经有过一句名言,人生要吃好三碗面-情面、场面、体面
。周恩来虽然不跟他走一条路,处世的规矩却是英雄所见略同。在意见纷纭、利益也纷
纭的年代,大家经常为一句话的含义争得面红耳赤,他却能在共产国际、少年共产党和
国民党三者中间搞好平衡关系,进退纵横都是游刃有余,别人不仅不说他耍滑头,反而
纷纷佩服他是个能办事的人。二十几岁的小年青对人情世故能吃得这样透,对比现今的
专家几十岁还经常不懂说人话,实在让人叹为观止,直想找支笔来,给他写一个大大的
“服”字。
如果做一个对比,会发现毛泽东发展的第一批农民党员很快就全部死了,没有人活到后
来;陈独秀发展的党员此时都要努力表现,争取一个去苏联的先进名额;而周恩来已经
在拿着名单挑挑选选,看哪个人适合派到莫斯科留学、应该代表党给他做什么思想工作
。可见事业刚起步时的起跑线实在很重要,跟对一个领导,可以少奋斗许多年。
在法国的日子里,张老师提携完小弟后,就开始颠三倒四起来,大哥做得一塌糊涂,办
事也不考虑手下的实际情况。终于一伙小弟们忍无可忍,开会宣布跟他断绝关系,以后
大家一是一、二是二,请张老师不要再来指手划脚了!学生们组队反老师,实在是伤感
情的事。好在张老师跟李大钊等人的交情还在,所以中国共产党仍然保留着他的位置,
没有让他变成没人要的角色。很快张申府就在二四年回了国,一方面给蒋介石做翻译,
一方面在孙中山的安排下,当了黄埔军校的政治部副主任。
政治部副主任听上去风光,实际上没多少干货,因为一九二四年的黄埔军校就是个坑爹
的地方,跟烂摊子差不了多少:校舍是旧房子整修扩建的,经费是到处化缘弄来的,甚
至领导班子也是四处凑合的。由于国民革命军几个军长都有直属部队要带,孙中山找不
到合适的人手管军校,只好让没什么名声的蒋介石去卖力气,而蒋校长自己都差点旷工
不干,下面的政治部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第一届主任戴季陶没上任多久就不辞而别了
,原因据说是国民党内部的人事倾轧;第二届邵元冲倒坚持了几天,无奈这位领导是位
标准的官僚,除了念几篇官样报告给大家催眠外,什么本事也没有。
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副主任张申府很快就看不下去了,无奈他自己的水平也有限得紧,连
亲身带出来的学生都管不好,想罩住那帮无法无天的军校生纯属做梦。于是张副主任开
了一个十五人的政工干部推荐名单,送给蒋校长和苏联军事顾问加仑过目。从资料记载
上看,张申府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至少对自己的领导能力有清楚的认识,对旅欧学生
们也不怎么记恨。因为在他的推荐名单上,第一位就是他发展的党员周恩来。
此时国共合作还算融洽,但出于性格原因,张申府已经跟蒋介石闹开了别扭(可见他实
在不适合搞政治,甚至一般公司的团队精神也不够)。张副主任当然不是好惹的,不等
领导发话,就主动递上了辞职报告;蒋介石倒也见多识广,知道这位驴脾气的小弟没法
讲理,因此辞职照准,推荐名单也照准,欢送张老师赶紧走人。
很快,二十六岁的周恩来拿着特拨的经费,从巴黎经莫斯科来到广州,成了佩国民革命
军中将军衔的军校政治部主任。从此黄埔的各级毕业生见了他都得恭恭敬敬地点头,喊
一声周主任或周前辈。张申府后面的政治生涯基本上就没啥好说的了,因为他热心政治
,却实在不是块搞政治的料。这位元老在第二年因为赌气,跟夫人刘清扬双双退党研究
哲学,提携了一个国宝级的年青学生叫钱钟书;三六年因为一二九学潮,他和夫人被抓
进牢里,幸亏冯玉祥出面,把他们保释出狱,接着跟邓演达搞了个“第三党”叫“中国
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也就是中国大陆的民主党派“中国农工民主党”,还大力推
动组建了民主同盟。
虽然早年退党不大好听,但从后来的表现上看,张申府也算中规中矩,评个“爱国民主
人士”的职称应该不是问题。无奈一个人要倒霉,注定早晚都是逃不掉的,张申府干了
那么多好事,最后终究还是翻了船,因为在一九四八年的年底,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叫
做呼吁和平。
如果张老师一年前发这篇文章,那是标准的民主友人形象,妥妥的一顶爱国帽子跑不出
去。但一九四八年年底的时候,蒋介石早就宣布民盟是非法组织,特务们正抡着大棒把
大家赶得鸡飞狗跳,共产党大军即将席卷全国,这时跑出来呼吁停战谈和,只能叫典型
的不识时务。被蒋介石赶到香港的民盟总部立刻宣布他是叛徒,把他开除出组织,连刘
清扬也跟他公告离婚,从此一刀两断。
可怜的张申府其实没有投奔反动派的花花肠子。他一直在北平教书,这篇文章也是早先
写好的,无非是发出来的时间晚了一点,没有注意到时政的变化,结果被大棒敲得晕头
胀脑,从进步人士一下变成了反动派。好在周恩来念着旧情,建国后给了一个北京图书
馆研究员的位置,让他去故纸堆里打发时间。
从表面上看,周恩来似乎有些不够意思,张申府好歹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功劳苦劳一大
堆,不能为了一篇文章这样打发人家。但事实上能给张老师安排上这个位置,周恩来实
在是很尽心了,因为在从前的岁月里,张申府得罪了太多的人,而有些人,真的是不该
轻易得罪的。
三十二年前,张申府意气风发地来到北大时,曾经跟李大钊一道共事,并在李大钊忙不
过来的时候,帮他代理北大图书馆主任的职务。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应该记得那段时
间有个湖南的小北漂也在图书馆打工,那个人名字叫毛泽东。
张申府的情商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做老师的时候学生们气得要开除他,当主任自然也好
不到哪里去。他管图书馆的时候没给过毛泽东什么好脸色,甚至他自己也记得,当年曾
经恶声恶气地要对方重填图书卡,搞得毛泽东很不高兴。
我注意查了一下,张申府和毛泽东是同一年生的,说不上什么年高德彰;他给人穿小鞋
的时候,毛泽东已经是吓退三千溃兵、拯救长沙全城的功臣,而他不过是因为家里有点
闲钱,多读了两年书而已。
正职主任(李大钊)都没欺负人,临时代理却跑过来指手划脚,一个深化管理严格纪律
的事迹,就成了富家子弟仗势欺人、农家青年忍气吞声的典型。而解放后的毛泽东在回
忆自己的北漂经历时,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张申府的老板面色,很难看!”
张申府的不幸遭遇生动说明了一个处世的真理:刚出道时要低调,一定要低调。
命苦不能怨政府,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啥也不用说了,都是自已种的果子,只能自己啃
进肚去。张申府默默无闻地去了图书馆上班,默默无闻地被划成右派,又默默无闻地坚
强活到八十年代,终于挺到了平反通知,甚至到后来,他还可以重新在报上发表文章。
就人生而言,张申府还是比较幸运的。他得罪了一个下属,得罪了无数领导、同事,但
至少有两个好学生,一个叫钱钟书,另一个叫周恩来。所以他不幸地活得无名,却幸运
地活得长寿。
----------------
这篇妙文我不懂,也不论真假。 可是希望对招工找工的书呆子们有点帮助。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SanFrancisco/34236613.html
发信人: smilhaNew (h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zt 周恩来的历史(摘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9 18:29:01 2015, 美东)
周恩来的历史(摘要) 2014-10-16 11:49:35
作者: 红朝笑笑生
想要弄清楚周恩来的历史,就不能不提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张申府。 今天在大街上问
张申府是谁,十个人有十个不知道他,但在当年,这位张先生可绝对不是等闲人物,因
为他几乎影响了整个中国的革命进程。 张申府,男,一八九三年生于河北,一九一三
年考上北京大学,一九一七年留校工作,主教预科数学和逻辑。
张老师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仅擅长数学和哲学,还跟北大其他几个人也很熟
,一个是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另一个是文科学长陈独秀,还有一位伦理系的老教师叫杨
昌济,也就是毛泽东的岳父。 认识的都是这样的人,张申府老师立场如何也就不用多
说了。早在一九一八年他就和李大钊、陈独秀创办了杂志《每周评论》,由于他对英国
哲学家罗素极为了解,以至于罗素有次写信时说,中国的这位张先生比我还了解我的著
作。
一九二零年,一位叫维金斯基的俄国人来到了中国,他的中文名字叫吴廷康。如果大家
还有印象的话,这位国际友人主要业绩有两件,一是帮助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二是跟孙
中山会面,促成国共合作。在他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基层组织诞生了,叫
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为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排名不分先后。
有了组织,自然要把它做大做强,张申府的第一个发展对象是个女生,叫刘清扬。 作
为妇女运动的先驱、张老师后来的妻子,刘清扬确实是个不错的发展对象。可刘美眉却
拒绝了张老师的进步要求(一年后还是同意了),原因据说比较搞,因为张老师还想发
展一个学生入党,而这个人是她的前男友,两个人关系闹得很僵。 张老师想发展的下
一个对象,名字叫张国焘。 由于张国焘同学在感情问题上的不愉快经历,刘清扬错过
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的光荣称号,这个荣誉很快就授给了李大钊的学生缪伯英。
但是刘清扬还是有贡献的,除了在第二年入党外,她还跟张申府一道去了法国。
普通人去法国,走的是勤工俭学的路子,张申府不是普通人,自然路数也不普通。张申
府去法国的名义,是应里昂中法大学的邀请,到那里当教授,顺便就在中国留学生里发
展党员。而刘清扬也是个不走寻常路的姑娘,她没当上张国焘的太太,却做了张国焘的
师娘--她嫁给了张申府。
这里必须说明一下,张申府结婚的时候才二十八岁,刘清扬二十七岁,而张国焘只有二
十三岁,大家的年龄相差并不大。张老师有稳定工作、有内涵修养还有宽厚的人脉,比
张国焘更适合丈夫的角色,所以刘美眉的选择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不象现在的校长或导
师那么复杂。
很快,新婚燕尔的刘清扬给老公介绍了一个在天津认识的朋友,名叫周恩来。对周恩来
而言,能得到刘清扬的推荐入党,实在是件幸运的事。 他是二零年底到伦敦的。因为
伦敦的生活费太贵(现在好象也是这样),他又跑去巴黎混生活,中途还碰上了一位越
南朋友,叫阮爱国。 阮爱国这个名字听上去并不起眼,但这位越南友人的另一个中文
名字可能大家都很熟悉,叫胡志明。胡志明,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兼政府总理,越南劳
动党主席。
本来就是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积极分子,又碰上胡志明这种铁杆革命家,周恩来跟马克思
主义挂上钩也就不奇怪了。只是胡志明虽然管革命,却不管饭,自己都经常吃了上顿没
下顿,别人当然更加指望不上。周恩来学了半天革命理论,最后还得找里昂的朋友帮忙
解决生活问题,具体来讲,是找刘清扬和她的新婚丈夫张申府。
这是周恩来职场生涯的重要起步。因为张申府老师此时的地位,和李大钊、陈独秀不相
上下,而且身在海外,念的经都比国内灵验三分。周恩来很快在他的介绍下入了党,后
来还介绍了两个朋友给张老师认识,这两个人也很快入了党,一个叫朱德,另一个叫孙
炳文。 朱德,开国元帅之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孙炳文,孙维世的生父(周恩
来是她的养父),烈士。
在张申府的努力下,旅欧的中国留学生象滚雪球一般纷纷入党,并很快组建了“旅欧中
国少年共产党”,随后并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所谓的团派干部。在早期共产党员里
面,周恩来的起点不低,甚至可以说是高山仰止、秒杀后辈。由于陈独秀和李大钊平时
很忙,主要党员都是张国焘、毛泽东、何孟雄等人发展的,他的入党介绍人张申府却跟
两位大佬是平辈,从开始就赢出了一大截。
经过张申府和中国留学生的共同努力,旅欧少年共产党办得有声有色,很快团结起了一
大帮人,包括朱德、邓小平、陈毅、李立三、李维汉、李富春、聂荣臻、蔡和森、陈延
年等革命元老或国家领导人都是从这里面走出去的,可谓人才济济。
现今的小青年们说起时政来,经常是口沫横飞吵得不亦乐乎,搞活动的时候甚至挥起袖
子打人。很明显,当年的老一辈革命小文青也不是什么善人,凑在一起的时候同样喜欢
吵嘴打架,加上社会形势一天三变,革命理论难免赶不上趟,大家是吵完了聚,聚完了
吵,不停地在斗争中团结,又在团结中走向斗争。作为张老师的首席弟子,周同学以他
高人一等的情商,在留学生中间发挥了出色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把这堆革命留学生
牢牢凝聚在一起。
周恩来实在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把旅欧共产党组织成一个团结的整体,在共产国际的
带领下办得有声有色,同时还与时俱进地发扬国共合作精神,帮助国民党成立了“国民
党旅欧支部”,并设立了“国民党巴黎通讯处”,通讯处处长就是开国元帅聂荣臻。
上海滩的黑社会头子杜月笙曾经有过一句名言,人生要吃好三碗面-情面、场面、体面
。周恩来虽然不跟他走一条路,处世的规矩却是英雄所见略同。在意见纷纭、利益也纷
纭的年代,大家经常为一句话的含义争得面红耳赤,他却能在共产国际、少年共产党和
国民党三者中间搞好平衡关系,进退纵横都是游刃有余,别人不仅不说他耍滑头,反而
纷纷佩服他是个能办事的人。二十几岁的小年青对人情世故能吃得这样透,对比现今的
专家几十岁还经常不懂说人话,实在让人叹为观止,直想找支笔来,给他写一个大大的
“服”字。
如果做一个对比,会发现毛泽东发展的第一批农民党员很快就全部死了,没有人活到后
来;陈独秀发展的党员此时都要努力表现,争取一个去苏联的先进名额;而周恩来已经
在拿着名单挑挑选选,看哪个人适合派到莫斯科留学、应该代表党给他做什么思想工作
。可见事业刚起步时的起跑线实在很重要,跟对一个领导,可以少奋斗许多年。
在法国的日子里,张老师提携完小弟后,就开始颠三倒四起来,大哥做得一塌糊涂,办
事也不考虑手下的实际情况。终于一伙小弟们忍无可忍,开会宣布跟他断绝关系,以后
大家一是一、二是二,请张老师不要再来指手划脚了!学生们组队反老师,实在是伤感
情的事。好在张老师跟李大钊等人的交情还在,所以中国共产党仍然保留着他的位置,
没有让他变成没人要的角色。很快张申府就在二四年回了国,一方面给蒋介石做翻译,
一方面在孙中山的安排下,当了黄埔军校的政治部副主任。
政治部副主任听上去风光,实际上没多少干货,因为一九二四年的黄埔军校就是个坑爹
的地方,跟烂摊子差不了多少:校舍是旧房子整修扩建的,经费是到处化缘弄来的,甚
至领导班子也是四处凑合的。由于国民革命军几个军长都有直属部队要带,孙中山找不
到合适的人手管军校,只好让没什么名声的蒋介石去卖力气,而蒋校长自己都差点旷工
不干,下面的政治部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第一届主任戴季陶没上任多久就不辞而别了
,原因据说是国民党内部的人事倾轧;第二届邵元冲倒坚持了几天,无奈这位领导是位
标准的官僚,除了念几篇官样报告给大家催眠外,什么本事也没有。
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副主任张申府很快就看不下去了,无奈他自己的水平也有限得紧,连
亲身带出来的学生都管不好,想罩住那帮无法无天的军校生纯属做梦。于是张副主任开
了一个十五人的政工干部推荐名单,送给蒋校长和苏联军事顾问加仑过目。从资料记载
上看,张申府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至少对自己的领导能力有清楚的认识,对旅欧学生
们也不怎么记恨。因为在他的推荐名单上,第一位就是他发展的党员周恩来。
此时国共合作还算融洽,但出于性格原因,张申府已经跟蒋介石闹开了别扭(可见他实
在不适合搞政治,甚至一般公司的团队精神也不够)。张副主任当然不是好惹的,不等
领导发话,就主动递上了辞职报告;蒋介石倒也见多识广,知道这位驴脾气的小弟没法
讲理,因此辞职照准,推荐名单也照准,欢送张老师赶紧走人。
很快,二十六岁的周恩来拿着特拨的经费,从巴黎经莫斯科来到广州,成了佩国民革命
军中将军衔的军校政治部主任。从此黄埔的各级毕业生见了他都得恭恭敬敬地点头,喊
一声周主任或周前辈。张申府后面的政治生涯基本上就没啥好说的了,因为他热心政治
,却实在不是块搞政治的料。这位元老在第二年因为赌气,跟夫人刘清扬双双退党研究
哲学,提携了一个国宝级的年青学生叫钱钟书;三六年因为一二九学潮,他和夫人被抓
进牢里,幸亏冯玉祥出面,把他们保释出狱,接着跟邓演达搞了个“第三党”叫“中国
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也就是中国大陆的民主党派“中国农工民主党”,还大力推
动组建了民主同盟。
虽然早年退党不大好听,但从后来的表现上看,张申府也算中规中矩,评个“爱国民主
人士”的职称应该不是问题。无奈一个人要倒霉,注定早晚都是逃不掉的,张申府干了
那么多好事,最后终究还是翻了船,因为在一九四八年的年底,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叫
做呼吁和平。
如果张老师一年前发这篇文章,那是标准的民主友人形象,妥妥的一顶爱国帽子跑不出
去。但一九四八年年底的时候,蒋介石早就宣布民盟是非法组织,特务们正抡着大棒把
大家赶得鸡飞狗跳,共产党大军即将席卷全国,这时跑出来呼吁停战谈和,只能叫典型
的不识时务。被蒋介石赶到香港的民盟总部立刻宣布他是叛徒,把他开除出组织,连刘
清扬也跟他公告离婚,从此一刀两断。
可怜的张申府其实没有投奔反动派的花花肠子。他一直在北平教书,这篇文章也是早先
写好的,无非是发出来的时间晚了一点,没有注意到时政的变化,结果被大棒敲得晕头
胀脑,从进步人士一下变成了反动派。好在周恩来念着旧情,建国后给了一个北京图书
馆研究员的位置,让他去故纸堆里打发时间。
从表面上看,周恩来似乎有些不够意思,张申府好歹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功劳苦劳一大
堆,不能为了一篇文章这样打发人家。但事实上能给张老师安排上这个位置,周恩来实
在是很尽心了,因为在从前的岁月里,张申府得罪了太多的人,而有些人,真的是不该
轻易得罪的。
三十二年前,张申府意气风发地来到北大时,曾经跟李大钊一道共事,并在李大钊忙不
过来的时候,帮他代理北大图书馆主任的职务。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应该记得那段时
间有个湖南的小北漂也在图书馆打工,那个人名字叫毛泽东。
张申府的情商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做老师的时候学生们气得要开除他,当主任自然也好
不到哪里去。他管图书馆的时候没给过毛泽东什么好脸色,甚至他自己也记得,当年曾
经恶声恶气地要对方重填图书卡,搞得毛泽东很不高兴。
我注意查了一下,张申府和毛泽东是同一年生的,说不上什么年高德彰;他给人穿小鞋
的时候,毛泽东已经是吓退三千溃兵、拯救长沙全城的功臣,而他不过是因为家里有点
闲钱,多读了两年书而已。
正职主任(李大钊)都没欺负人,临时代理却跑过来指手划脚,一个深化管理严格纪律
的事迹,就成了富家子弟仗势欺人、农家青年忍气吞声的典型。而解放后的毛泽东在回
忆自己的北漂经历时,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张申府的老板面色,很难看!”
张申府的不幸遭遇生动说明了一个处世的真理:刚出道时要低调,一定要低调。
命苦不能怨政府,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啥也不用说了,都是自已种的果子,只能自己啃
进肚去。张申府默默无闻地去了图书馆上班,默默无闻地被划成右派,又默默无闻地坚
强活到八十年代,终于挺到了平反通知,甚至到后来,他还可以重新在报上发表文章。
就人生而言,张申府还是比较幸运的。他得罪了一个下属,得罪了无数领导、同事,但
至少有两个好学生,一个叫钱钟书,另一个叫周恩来。所以他不幸地活得无名,却幸运
地活得长寿。
----------------
这篇妙文我不懂,也不论真假。 可是希望对招工找工的书呆子们有点帮助。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SanFrancisco/34236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