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居住”这个词看起来很新鲜,但它是个非常普遍的状态。比如说高校宿舍、工地
的工棚,甚至包括一些已经结婚的夫妻,只要他们和别人一起合租,都是一种共享居住
的状态。所以广义上来看,合租、群租都是一样的。
租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从房东那儿整租下来,另一种就是和别人一起合租,每个
人单独和房东或者中介签订租房合同。在中国的租房市场里,面对房东时,前者比后者
的谈判地位相对更平等一些。
在某种意义上,合租这种居住形式是受歧视的,合租者的权益往往更容易被侵害。去年
北京大兴的火灾,随后有关于“D端人口(low-end population)”的广泛讨论,这一
标签就是对合租者很明显的歧视。
为什么我们很难在合租的房子里好好相处?
除了权利不对等、“D端人口”标签两个问题外,合租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来自租房者
内部。我自己有很丰富的合租经历,还去过欧洲很多国家,也住过大学宿舍。所有合租
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都会面临生活秩序的问题。很多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从厨房的清
洁到冰箱的位置分配,从卫生间的马桶盖到底要不要掀起来到早上出门前的洗漱顺序,
更早的时候还有抢电视频道的问题……还有养宠物、带异性回来、隔音、水电气费用分
摊等等问题。
据我所知,中国现在没有一个很好的模式或者样板,可以很好的解决合租者内部之间的
问题,很多时候大家都是互相把房间门关上,可能相互间半年都不会说一句话。但同时
,合租的场景里,又有厨房、客厅、卫生间这些公共场所,尤其是客厅,它的功能常常
是丧失的,无非是放电冰箱,或者停一辆电动车、堆一些杂物。
我曾在德国的大学里住过集体宿舍,典型的结构是六人间,六个居住的房间围绕着厨房
、起居室布局,厨房和起居室其实就是所有人的公共空间。六个人一起生活,意味着卫
生间的使用频率很高,所以卫生间的马桶和淋浴是分开的,这样洗漱和使用马桶的需求
不会彼此冲突、浪费。六人间通常是两个淋浴间,也是不分性别的。现在关于男女使用
厕所、淋浴的比例问题讨论很多,但其实,不分性别是最高效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我们破除对性别、身体的态度,去认识、理解这种男女混用的形式。
共同居住的过程中,还有如何分担的问题,这不仅是如何平摊水电气、Wi-Fi的费用,
更重要的是,如果有人搬出去了,空出一个房间,如何“筛选”新住进来的人。这时候
,已经制定好的规则就会发挥作用。大家会按照已经约定好的——比如性别比例——来
发布招租公告。当有人申请入驻的时候,其他合租者会可以共同面试,每个人都有否决
权。这意味着所有人都对新申请的租户有入住与否的决定权,它也是合租形式中极为重
要的一部分。
以上这些,其实意味着这些合租者的一些权利是超越房东的,它需要房东与合租者之间
达成共识,甚至是落成书面的协议、合同,但这在目前的中国是很难决定的。
变发生,一个个新的共同体、乌托邦也可以形成,并且获得足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