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u*r
2
发信人: wyws(wyws), 信区: MobileDevelopment
标题: 取消长途费无关痛痒 流量何时取消\"漫游\"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Mon Oct 9 10:56:03 2017,GMT)
告别长途漫游费,我们还有“流量漫游”。所以,"画地为牢"的漫游费,带来的不只是
让消费者承担高成本的跨区域通信费,更是一种与旧的管理形态相捆绑的落后的企业运
营方式。所以被取消是必然趋势,算不上给用户优惠。如果三大运营商真想要给用户带
来“优惠”,取消“流量漫游”才是“福利”。
“流量漫游”是什么鬼?笔者在这里所说的”流量漫游“就是本地流量到外地不能用,
就开始使用全国流量,从从而产生相应的资费;而全国流量的价格要比本地流量贵出不
少,就与过去的”长途漫游费“很相似。
“低头族”,走路都在玩手机。对于现在的一些年轻消费者来说,一天与手机单独相处
的时长要超过4个小时,甚至要超过了与女朋友相处的时间。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
一年365 天,其实有49天都在盯着手机,每天24小时,减掉睡觉8小时和吃饭2小时,剩
下14个小时里,除工作没有空玩手机的时间以外,剩下的时间里有接近4个小时在使用
手机,几乎占到了所有剩余时间的一半。
一“头”扎在手机里的手机用户,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交媒体的App和观看视频的App
是最受移动设备用户们青睐的应用程序。使用社交网络和观看视频分别以46%和42%的比
例占据使用频率的前两位,而在线购物以12%的比例位列第三。刷朋友圈、看微博,逛
淘宝等,这些基本上是手机使用频率最高的行为。
没有网络的日子不可想像,使用这些App必备条件需要“数据流量或WiFi”,WiFi一般
只有家和公司具备并且安全,所以其他时间就需要“移动数据”来支持手机日常运行。
不难看出,就目前情况而言,长途漫游费早已不是用户关心或在意的收费,因为每天甚
至每个月拨打的电话都屈指可数,更多的是被微信、QQ等一些耗费流量的App所取代。
所以取消长途漫游费,对于绝大多数手机用户来说,并不算什么大事或者什么福利,因
为现在已经是移动互联时代,手机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工具,而
是我们生活中的助手,未来或许将代替PC端,届时对“数据流量”的消耗将会有增无减。
缘何要分本地流量、全国流量,那么,为何不能取消流量本地和全国之分呢?此前,中
新网曾联系到了中国三大运营商相关人士,得到了这样的回答:中国联通方面解释,中
国联通集团推出的是全国流量通用套餐,地方公司会根据地方特点推出一些本地流量套
餐,主要针对不经常出差的人群。
中国电信表示,为了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中国电信提供了按区域、按时间、按内容
、按终端类型等区分的多元化流量产品,以及促销赠送流量等多种优惠形式,为用户提
供更多选择。中国移动知情的工作人员表示,各个地方网络资源不均衡,流量消耗也有
差异,流量消耗比价少的省份,可能就会把富余的当地流量赠送给消费者,或以低廉的
价格卖给消费者,这就产生了本地流量和全国通用流量。三大运营商取消“流量漫游”
难,了解得知,和语音业务一样,跨地区产生流量业务时,运营商之间也要产生省际数
据结算费用。用户在漫游状态下使用流量,号码归属地运营商需向漫游省支付一定数量
的费用。而考虑到各省之间数据结算成本因素,全国流量成本要比本地流量更高。同时
,本地流量的存在将替代传统语音漫游费的作用,成为运营商在全国统一定价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地区采取灵活性定价的保障。针对当地经济情况,各地运营商往往会推出差
异化的资费套餐,以实现同其他运营商的竞争,本地流量的存在限制了这种竞争的地域
范围,同时维持各地区间的管理平衡,保证各省公司拥有一定的利润空间。未来会取消
全国和本地流量之分吗?
今年3月份,三大运营商公布了自提速降费以来的成效,涉及移动流量方面,中国移动
称,2014年到2016年间,中国移动手机上网平均单价累计降幅为63.5%。中国电信表示
,过去两年,中国电信手机流量费下降57.4%。中国联通表示,中国联通2016年流量平
均资费水平降至新低,相比2015年底降幅超过48%。
流量价格下调是未来趋势
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流量价格下调仍是未来的趋势,总而言之就是流量费会越来越
便宜,但是究竟会便宜到什么程度,还需要时间来佐证。至于“取消全国流量和本地流
量”,目前看来似乎没有可能性,如果全国通用流量越来越便宜,也就没有全国流量和
本地流量之分了。
最后为大家奉上福利
如果你觉得现在运营商的手机卡在流量方面“贵”,或者你有定向使用某些App的需求
,你可以选择相应的“互联网流量卡”,如大小王卡、大小宝卡、大小强卡等等,目前
联通与各大互联网公司推出的流量卡非常多,与运营商卡相比各具优劣势。
avatar
f*w
3
做过比较复杂的3D项目的,重金聘请,非诚勿扰,谢谢!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