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华谊兄弟:失落的“C位” 冯小刚已成“底牌”
avatar
华谊兄弟:失落的“C位” 冯小刚已成“底牌”# Movie - 无限影话
e*2
1
华谊兄弟:失落的“C位”
曾在多年前位居行业“C位”的华谊兄弟被认为缓慢“掉队”。
近日,电影《手机2》的导演冯小刚、主演范冰冰,以及电影出品方之一的华谊兄弟成
为舆论焦点。同花顺i问财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15天内华谊兄弟市值从239.99亿元
缩水至196.44亿元,市值损失43.55亿元。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2014年华谊兄弟“去电影单一化”前后,公司旗下多个艺人跳槽
或成立工作室,如今,冯小刚已成为华谊兄弟的“底牌”。
困境之下,华谊兄弟依靠收购明星公司并签业绩承诺协议试图“绑定IP明星”,引发外
界质疑。
被外界认为“衰老”的华谊兄弟开始瞄准粉丝经济,但《创造101》中的华谊兄弟练习
生戚砚笛、公司新签约艺人洪可欣等人的市场号召力尚待提升,相关子公司去年净亏损
超200万元。
6月6日,华谊兄弟公告,王忠军和王忠磊已将所持股份大比例质押。6月8日,记者就上
述问题多次致电华谊兄弟公关部并发送邮件,截至发稿时,未得到回复。
艺人“自立门户”,华谊明星IP减少
冯小刚被认为是华谊兄弟的“底牌”。
华谊兄弟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已经建立影视业经营管理和创作人才队伍,这份队伍名
单包括王忠军、王忠磊、冯小刚、张国立、管虎、程耳,前两人是华谊兄弟创始人,冯
小刚位列第三。
在2017年华谊兄弟影视作品新增荣誉中,冯小刚的电影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我不
是潘金莲》和《芳华》给华谊兄弟带来12个提名或奖项。
“冯小刚近年来一直主打温情商业片,是票房吃香的电影类型,再加上多年资历累计,
如果仅就投资方青睐度、票房号召力和市场价值来看,现在冯小刚无疑是华谊兄弟的王
牌和摇钱树”,资深影评人岳归歌向记者分析。
周迅、黄晓明、范冰冰、李冰冰……多名知名艺人此前就已离开了华谊。华谊兄弟在
2017年年报的风险提示中表示,由于业务规模有限,少数签约制片人及导演对公司业绩
的贡献占比相对较高,公司将积极采取多种人才管理措施,加强公司人才储备及业务规
模的持续扩大,减少核心专业人才变动给公司经营业务带来的负面影响。
近年,“明星IP”这个词火了。所谓“明星IP”是指能维持住粉丝群,让粉丝对明星相
关内容具有高度认同感,并且能在行为、消费上表现出高转化率现象的明星。“明星是
IP创造和挖掘最不可或缺的首要资源,娱乐产业已全民进入明星驱动IP的时代,华谊兄
弟围绕明星IP制作、流转和价值最大化的布局也已经得到了市场印证。”华谊兄弟董事
长王忠军在2015年1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目前看来,华谊兄弟旗下较为出名的明星IP只有郑凯、冯绍峰、杜淳等。
从竞争对手来看,海润影视拥有孙俪和赵丽颖,唐人拥有胡歌和古力娜扎。同时,IP资
本化时代下艺人个人工作室如日中天,周迅、陈坤、李冰冰、黄渤、刘诗诗、周冬雨、
杨幂……越来越多的明星都自己成立了工作室。
从票房收入上看,华谊兄弟已被光线传媒追赶甚至赶超。根据年报,2015年华谊兄弟参
与投资、制作、发行的电影总票房约43亿。当年,光线传媒投资及发行/联合发行15部
影片,总票房约55.76亿元。2016年,光线参与投资、发行并计入2016年票房收入的影
片共十五部,票房64.2亿。华谊兄弟2016年的国内票房约31亿。2017年,华谊累计实现
国内票房约51亿元,记者未在光线年报中找到2017年票房成绩。
“去电影单一化”,收购游戏公司套现获利
近几年来,市场对华谊“去电影化”的质疑之声不断。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华
谊兄弟不是去电影化,是围绕影视核心业务开展大IP业务以图降低影视在业务中独大的
不稳定结构影响。
2014年,华谊兄弟提出“去电影单一化”。当年的华谊兄弟20周年庆典上,王中军提出
,由于电影市场变化太大,如果华谊的业务仅开展电影一项,很容易陷入困境,因此华
谊要寻求多元发展,减轻电影业务的业绩贡献压力。
文化科技领域资深投资人曹海涛表示,如果华谊停留在运作某部电影或某个项目上,目
前市场还没有清晰的投资逻辑,可能成本高的电影票房低,口碑差的电影票房高,有的
明星在这部电影具有号召力,今后却可能成为票房“毒药”,正因如此,如果华谊仅仅
依靠一部部电影,可能会“昨天盈利,今天挨饿”。
2010年6月,华谊兄弟向游戏公司掌趣科技投资1.485亿元,成为掌趣科技的第二大股东
,持股比例为22%。2012年掌趣科技上市后,华谊兄弟持有前者15.73%的股权。
根据此前媒体统计,从2013年5月至2017年8月,华谊兄弟共抛售掌趣科技股票21次,共
计套现24.74亿元,所持掌趣科技股份仅剩下0.42%。2017年12月26日,华谊兄弟再次出
售掌趣科技1158万股,减持比例为0.42%,这也意味着,华谊兄弟抛售了掌趣科技全部
股票。算上华谊最后一次抛售所获得的约2800万元收益,华谊兄弟1.49亿投资掌趣科技
共套现约25亿元。
华谊兄弟2016年年报显示,当年公司投资收益为11.19亿元,增长78.54%,其中,公司
出售所持掌趣科技部分股份取得投资收益10.14亿元。2016年,华谊兄弟实现营业收入
35.03亿元,同比下降9.55%,归属净利润为8.08亿元,同比下降17.21%。而如果把包括
出售掌趣科技部分股份所获得收益在内的非经常性损益扣除,其扣非净利润为亏损4018
.28万元。这一年,公司电影票房表现不如2015年,影视娱乐板块营业收入减少9.56%。
成为华谊兄弟“提款机”的不仅是掌趣科技一家。2013年,华谊兄弟还以6.72亿元收购
了手游公司银汉科技50.88%的股权。2017年6月,华谊兄弟出售了其中25.88%的股权,
套现6.47亿元。
高价收购明星公司惹争议,“兄弟”质押九成股份
在冯小刚成为唯一“顶梁柱”的现状下,华谊在“绑定艺人”方面颇下工夫。
2015年10月,华谊兄弟宣布以7.56亿元收购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简称“浩
瀚影视”)70%的股权。而此时,浩瀚影视仅成立了一天。
一家成立一天的公司估值超过10亿元,离不开公司旗下股东艺人的商业价值——浩瀚影
视的股东艺人包括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可谓群星璀璨。
距离收购浩瀚影视仅过去一个月后,2015年11月,华谊兄弟公告,以10.5亿元收购东阳
美拉股东冯小刚、陆国强合计持有的70%股权,以电影、艺人经纪以及综艺节目为主要
业务的东阳美拉就成为了华谊兄弟的子公司。东阳美拉在收购时也仅成立两个月。
根据公告,当时东阳美拉的资产总额仅为人民币1.36万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1.91万元
,所有者权益为人民币-0.55万元。
尽管公告中,上述两家公司都进行了业绩承诺,华谊的收购做法还是在业界颇具争议。
在沈萌看来,目前的明星资本化趋势并不是好的方向,这不利于产业的发展,与其去追
流量明星、将股东的利益置于不确定之上,不如换个角度、在内容深度上发力,“目前
的消费群体除了追星族外,还有大批在追求内容质量。”
按照协议,冯小刚承诺东阳美拉2016年的业绩目标为税后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2017年
到2020年12月31日每年度的业绩目标在上一年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增长15%,如有
差额现金方式补足。也就是说,2017年业绩目标为1.15亿元,2018年业绩目标为1.32亿
元。东阳美拉2016年净利润为1.02亿元,略微超过业绩目标,2017年,东阳美拉的净利
润为1.169亿元,完成业绩承诺,而今年在《手机2》遭争议后,东阳美拉能否达到业绩
目标尚待观察。
浩瀚影视此前承诺2015年净利润不低于9000万元,自2016年度起,明星股东承诺每个年
度的业绩目标为在上一个年度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增长15%。未达成业绩目标则需
要以现金方式补足。公告显示,浩瀚影视2015年完成了业绩目标,2016年实现税后净利
润为1.01亿元,距离收购时承诺的目标1.035亿元相差超过200万元。2017年浩瀚影视实
现净利润1.56亿元,达到业绩承诺。
6月10日,华谊兄弟针对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对东阳浩瀚提出的质疑回应称,“东阳浩瀚
业绩承诺完成率极高。”
而正是由于这两次收购,华谊兄弟的商誉大为增加。华谊兄弟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年
末商誉账面原值为30.47亿元,其中东阳美拉形成商誉10.47亿元,浩瀚影视形成商誉7.
49亿元。
此前的2013年,华谊兄弟收购张国立的浙江常升股权。按协议计算,2016年浙江常升承
诺的税后净利润为3779.5万元,但公司实际净利润仅2500.13万元。
与此同时,华谊兄弟实控人兄弟二人大笔质押手中股份。2018年6月6日,根据华谊公告
,华谊第一大股东、董事长王忠军共持有公司股份6.12亿股,占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
司总股本的22.07%。王忠军所持股份累计被质押5.5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86%。第
三大股东、总经理王忠磊共持有公司股份1.7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19%。王忠磊股
份累计被质押1.4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15%。质押股票合计占其持有量的近九成。
布局粉丝经济,相关子公司去年亏损
华谊兄弟在2017年年报中称,公司坚定看好粉丝经济领域发展前景,并将继续着眼于粉
丝经济的培养、开发、运营,不断升级产品及服务、拓展盈利渠道,以开发并满足市场
需要,推动中国粉丝经济行业发展。
自2014年,华谊兄弟将旗下各子业务整合为影视娱乐、互联网娱乐、品牌授权与实景娱
乐四大板块。在“去电影单一化”的背景下,以游戏、新媒体、粉丝社区、在线发行业
务为代表的互联网娱乐板块不断受到华谊兄弟的倚重。
为了发展粉丝经济,于2012年创建的华谊兄弟新媒体公司在2015年5月更名为华谊兄弟
创星娱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谊创星”),2015年9月挂牌新三板,成为“粉
丝经济第一股”。此前,这家公司就是负责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各条业务线的新媒体领域
的IP管理、粉丝经济生态搭建、新媒体营销矩阵经营、网生IP原创及泛娱乐人才库储备
等工作。
在最近火热的《创造101》中,除了王菊等人外,有一名选手叫做戚砚笛,正是华谊兄
弟旗下的练习生。2017年华谊兄弟新签约艺人包括洪可欣、黄俊、徐天豪、王雷、刘海
蓝、曾梦雪等,正待发展。
今年3月,华谊创星披露2017年年报显示,2017年实现营收1.13亿元,同比下降37.19%
;亏损253.71万元,相较2016年盈利6590.20万,由盈转亏。华谊创星解释称,2017年
营收下滑主要系公司两大主营业务面临调整升级,同时,流量采购成本提升,致使业绩
大幅下滑。
具体到粉丝经济业务板块,该公司称,与腾讯合作的“星影联盟”专区存量用户活跃度
有所下降,导致收入同比下滑。
部分利润来自政府补助,2017年获补助上亿元
华谊兄弟2017年年报显示,影视娱乐的营收占华谊整体营收比重85.5%,而2016年这项
主营业务的占比只有73.12%。互联网娱乐在2016年时占比达到19.30%,在2017年下滑至
7.77%。品牌授权和实景娱乐,营收占比也从7.33%下降到6.56%。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虽然华谊的“看家本领”影视娱乐板块的营收占比有所增加,但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华谊在互联网娱乐、实景娱乐等方面发展面临的瓶颈。
对于华谊兄弟未来发展方向,曹海涛建议称,影视公司大多是“轻资产”模式,没有能
长期带来稳定收益的“重资产”,风险较大,目前华谊选择的是“去电影单一化”,多
元化发展来抵消电影行业存在的利润波动,这是相对保守的生存法则,未来,建议华谊
继续进行相关产业链布局,最好是将文化和地产相结合,将“轻资产”向“中资产”转
换,让收益更具有可持续性。
华谊兄弟官网显示,目前公司有以电影公社、文化城、主题公园等业务为代表的品牌授
权与实景娱乐板块。华谊兄弟电影城(济南)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7月基本实现主体
结构完工。
实际上,华谊兄弟曾立志要打造“东方迪士尼”。时任华谊兄弟副总裁胡明在2013年接
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公司希望把实景板块“建成一个细水长流的‘蓄水池’,
每年都能够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贡献。”她说,华谊兄弟过去以及现在学习的榜样一直
是华纳兄弟和迪士尼,以迪士尼为例,旗下囊括电影、主题公园、商品授权等业务,但
旗帜还是电影。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当时分析称,电影公司纷纷进军商业地产主要分两种情况
,首先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政府在文化项目拿地方面给予了较高
优惠。“影视公司看重投资地产带来的巨大收益,借建设主题公园、影视城之名,行地
产开发之实。”
“还有一种情况,我国电影业产业链结构尚不完整,主题公园、影视城等作为电影的衍
生环节对产业结构升级意义重大,一些影视公司投资建设主题公园也是为了实行全产业
链布局战略。”
在胡明看来,华谊兄弟就是后者。
华谊2017年年报还称,鉴于公司“轻资产”的影视作品生产模式及产品制作周期长的特
点,公司在扩大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将仍可能面临着某一时段内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负、
需要筹资活动提供资金的情形。因此,是否能够有效地建设包括股权融资在内的长效稳
定的融资渠道,已成为影响公司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瓶颈。
目前,华谊兄弟有一部分利润来自于政府补助。根据年报,华谊兄弟2015、2016、2017
年净利润分别为9.76亿元、8.08亿元、8.28亿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1.02
亿元、0.93亿元和1.27亿元。再往前,2012、2013、2014年,华谊兄弟计入当期损益的
政府补助分别为6539万元、7921万元、9947万元。华谊兄弟近几年获得政府补助在波动
增长。
华谊兄弟获得的政府补助中,有一部分是税收优惠。2017年,华谊兄弟确定应获得政府
税收奖励9731.86万元。
“电影是重税行业,税收优惠虽然在会计科目下计入非经常性损益,但实际上是经常性
的”,2013年时,胡明就表示,“税收优惠的金额也直接与纳税金额、营业规模挂钩。”
华谊兄弟在2017年年报中称,尽管随着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对当
期净利润的影响程度逐年下降,公司的经营业绩不依赖于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政策,但
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仍然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构成一定影响,公司仍存在因税收优惠和政
府补助收入减少而影响公司利润水平的风险。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