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n*b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yuhai0526 (小海),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女子被强奸后 选择记忆性失意 十年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23 21:52:35 2009, 美东)
丁铃!门上的铃当响了起来,一个三十多岁,穿著笔挺西服的男人,走进了这家飘 散
着 浓浓咖啡香的小小咖啡厅。
“午安!欢迎光临!”年轻的老板娘亲切地招呼着。
男人一面客气地微微点了点头,一面走到吧台前的位子坐了下来,开口对老板娘说

“麻烦给我一杯摩卡,谢谢。”
“好的,请稍候。”老板娘微笑着说。
接着她便开始熟练地磨碎咖啡豆,煮起咖啡来。男人一直带着笑容看着老板娘煮咖
啡的动作,一副很享受的样子。
过了没多久,老板娘便将一杯香醇的咖啡端到男人的面前。“请慢用!”
“谢谢。”男人将杯子拿到嘴边,浅浅地尝了一口。
“第一次来吗??”老板娘问。
“是啊!!”男人答。
“觉得我们这家店怎么样?”
“很不错!气氛很好!”
“我自己也是很喜欢,所以虽然生意不好,我和我先生却还是舍不得把它关掉。”
“嗯……”男人好像有所同感地点了点头
avatar
y*w
3
己、佛教的宇宙观
一般宗教对于宇宙起源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如有些宗教说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了日月星辰
和地球,这只能说明是宗教家的愚民政策。中国的道学家也曾经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
四象的玄学,企图来解释宇宙的本源。结果都是自欺欺人。真正能大胆地描述宇宙的伟
大组织和它的发展过程而与现代科学相合的只有佛教。
佛教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个佛国土,包括千的三次方(1000)的太阳系,相当于天文学
中的一座星云。它把一千个太阳系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做中千世界,一千
个中千世界称做大千世界。《阿弥陀经》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
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就是说极乐世界距这地球相隔了十万亿座星云。从前天文学界也
有人假定宇宙是有穷的,可是这个假定终被高度的天文望远镜中越来越多的新发现所否
定了。宇宙的广漠无穷成为佛教和天文学家一致的意见。
佛教对于地球的形成,认为最初是一团泡沫,逐渐凝结而成为固体。这跟现代科学家的
推断也是很接近的。佛教认为,地球是属于“器世间”的,因此它的发展,必然是循着
成、住、坏、空这四个阶段的规律。
庚、佛教的人生观
佛教的人生观是伟大的。佛教人生观的伟大,主要表现于以下的几点:
1、佛教指示我们,一切众生皆具无量福德智慧,但以迷昧不自证得,因此每人都有可
能发展到无比高度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在现象上人与人是各各不同的;但本体上则
完全平等的。正如世界上的各种物质,由九十八种元素错综复合而成,形形色色,各不
相同,但究其本体同属能力,一一物质皆可转变为巨量的能力。《中论》说:“不一亦
不异”,就是说世间的人和物,在现象上是不一,在本体上是不异。不一亦不异就是指
一切人物法则的矛盾统一。
佛教徒之所以能获得勇气来精进不懈地改造自己和忘我地为一切众生服务,就在于彻底
地了解这一指示的正确性。惟其因为相信自己有无量福德智慧,所以佛教徒决不自卑;
惟其因为相信一切众生都是如此,所以他们不会骄慢;惟其因为相信一切众生不一亦不
异,所以他们会从忘我而进到无我,再从人的无我而进到法的无我。
2、佛教指示我们,人的生命是像瀑布一样,一息不停,一息不断,它把时间的概念推
展到生命的阶段,就是: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佛教说明人有生老病死,和一切
物体的生住异灭及世界的成住坏空是一样的,但死并不标志着人生的断灭,人生是连续
性的。生老病死只是人生的现象,不生不灭才是人生的本体,因此人生就是生灭与不生
灭的统一体。
一切物质和能力的互相变换,如一块煤炭燃烧而成为二氧化碳和灰份,或如电能转变为
机械能,我们知道在这转变中,质量和能量并没有丝毫消灭,也并没有丝毫生长,只是
一种方式上的转变。就是拿广岛投下的原子弹来讲,铀原子的质量转变为巨量的能力,
也仅仅是能力方式的转变,在能的本质上并没有丝毫的生灭。
人是有生命的物质,因此与其他物质一样,可以转变为另一方式,但转变并不意味着断
灭。佛教所倡六道轮回之说,它的理论基础就在于此。因此,一个低级的生命方式有可
能发展成为高级的生命方式;同时,高级的生命方式也有可能退化为低级的生命方式。
尽管他怎样转变,他的本体是不变的,在高级方式中并没有增加,在低级方式中并没有
减少。
3、佛教指出人不是孤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密切地互相联系着,犹如无数盏灯光
的错综交织,每一盏灯光都照满了空间,但光与光之间是互不相碍的。佛教认为人不能
孤立的存在,其他一切物质也是这样。大乘佛教批判了“自了汉”的个人主义思想,提
出了“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的广义的群众观点。《华严经》中对于群众
观点解释得特别详尽和丰富。
佛教认为我和人的界限是假定的,如果我们认假作真,那就会造成严重的错误,使我们
走上堕落退化的道路。从物质方面来看,人的构成首先是由于父母的精血,以后的成长
是依靠于外界物质和文化的吸收,他的任何一个原子或一点一滴的知识经验都不是自己
的,和他周围的物质世界及有情众生是分不开的。同时他的思想和行为也是息息相关地
影响到整个宇宙的有情众生和无情物质。
从上文所指出的三项原则来看,佛教的人生观是科学的,是辩证的,是符合于实际情况
的。这一正确的人生观不单将引导人们走向和平幸福的境地,而且会不断地指示出逐步
发展的方向以至于完成无上圆满菩提。因此佛教不但为现时所需要,而且永远为一切众
生所需要。
六、佛教的实验方法
佛教不是单讲理论而不讲实行的,它是知行并重的,知行合一的,知即所以为行,行即
所以为知,知之极就是觉,觉行圆满就是成佛。不仅《楞严经》是一部实验指导书,所
有经律论三藏都是崇尚实验,指示实验的。所以佛学与科学相类,于通达理论之后,必
须着手实验工作。真正的科学家,走出书室,便到实验室,作完了实验,便回到书室,
再把实验的结果,分析探讨,以与理论相印证。
真正的佛学家也是如此。阅经看教之后,便入佛堂,或静坐参禅,或注想作观,或修律
仪,或修密行,或念佛,或作种种佛事,功行完毕,则又阅读经论,或参访善知识,以
求印证,所不同的,科学家是用六识的分别智,去推求六尘的生灭变化依他缘起的道理
,佛学家则于分别智之外,再用无分别智作观照的工具,其研究的对象,则不限于色声
等六尘,所有百法中的心法和无为法等,都在研究之列。
科学家虽天天用心研究,但对于心的本身,却忽略了。忽略的原因不外乎:一、科学家
多认为心物独立,物质的现象,不是主观的心所能改变,以为研究物质的现象,就无须
研究心理的作用;二、有些科学家虽也认识心的重要,但还是把心当作物一样的研究,
而所用的工具,仍是有分别心,而不是无分别智。例如现在的心理学,因为用的工具不
好,所以研究出来的东西,只是些生理上的种种心理现象或反应,而对于百法中的心王
心所等纯粹的心法,并没有什么成果。佛教实验的对象既不是粗笨的物质,而是细巧的
心法,所以它的实验工具与实验的方法,就与科学实验室的设备不同。佛教的实验方法
,有这样的几种:
甲、戒律
佛教实验心法的法门很多,但入手第一步是受戒。受戒的意义,就是改变生活的方式,
使适宜于实验。在家学佛,须受三皈五戒,出家的比丘则须受比丘戒。比丘是处于师范
的地位,所以戒律较严。戒律越严,那么身心的烦恼也越少,智力就会相应地显发增强
,他的实验的工具(如化学室中所用的天平等)也就愈精细,善于分析各种心理的状态
,而加以种种的处理。所以受戒是有极深奥的意义。欧美人看到我国和尚的生活,往往
认为是非人的生活,这是因为他们只懂得向外界的物质探求真理,而不懂得向他们的内
心去探求真理。
佛教认为心物本来不能分为二个体,但以心求物,那么心劳而物性失真。如果先净自心
,使自心不参加扰攘的外境,那么对于一切事物,方能如理观照,非但能了知它的真相
,而且可以尽其大用。佛教何尝不讲求物质文明呢,诸佛国土,如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
世界,都是黄金为地,七宝为树,楼阁庄严,备极壮丽,衣食服用,俱臻胜妙。但向外
探求而得的,他的心既然不净,必至累心而生贪嗔淫杀之毒;如果向内探求而证知灵光
独耀,那么他的自心起清净妙用,物不累心,心能转物,乃有慈悲喜舍之乐。
所以持戒是佛家治心的初步方法,它在物质方面作种种助缘的工具,则又有钟、磬、鱼
、鼓、幢、幡、香、花,以及伟大庄严的佛像,清净的禅堂斋堂,那些无非帮助治心的
工具,正像化学试验室中有试验管、煤气灯、滤水纸等各种仪器工具,也无非供实验之
用,并不是像一般所想像,以佛像为偶像,为崇拜祈福之用的。至于和尚自身的衣服用
具则减至极少,只留三衣一钵,所食亦只是蔬菜淡饭,仅足果腹,因为恐衣服丰美会引
起贪痴等心所,容易妨碍其实验工作。以上是我对于佛教戒律的认识。
乙、禅定
这是佛教心理实验的主要工作。在严持戒律之后,身心上减轻了不少障碍,乃进而静坐
入定,作种种观察,使得亲身体验到佛说的真如本体是怎么一回事。世人都以为日常思
虑推测的心就是我们的心体;就是科学家推求事物真理,也只是用的这个心,但佛则排
斥这个心,认为是前尘分别影事,并不是真心,而且是一个坏东西,把它譬喻为偷劫宝
物的盗贼,非舍弃不可。
在世人以为一旦舍弃,就没有心可用,将同木石一般,怎么再能研究学问。佛则以为不
舍弃这个心,那你的常住妙明的真心就无从显发;一旦舍弃,非但不是无心可用,而且
对于事事物物,都能正确的明了,不被妄心所欺,亦不受一切的束缚,自然能发挥它的
妙用,所谓时间空间的束缚,生老病死的苦痛,都可以摆脱。佛教的修学本来分三个步
骤,叫做戒定慧三学,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所以持戒习禅只是求慧的手段。
这个慧与一般科学家哲学家所用的智慧不同,世间的智慧总离不了意识的分别,和随同
意识而起的“思”、 “想”二心所,只有从定所生的慧,才能对事物作如理的观察,
得到它的真相。所以禅定是学佛者必经的途径。我国高僧往往起初不识“之” “无”
,到后来禅定功深,一旦豁然开悟,讲经说法,头头是道,甚至世间技艺像诗词书画,
也超然出尘,自成一家,不仅古代是这样,即使在近代也是这样,像诗僧八指头陀就是
一个很好的例子。
因此作者认为静坐习定,不但适用于佛学,任何学者也都可采作训练心智的方法,如能
实行,那学问进度必能加速。例如工程学生学习投影几何时,有许多想像力薄弱的,往
往不能理解,绘不出正确的图形。如果能闭目静坐,注心作观,那么专心一志,思想集
中,对于各种投影和截面的形态,必能观察清楚,像亲自见到一般。以上是作者特为科
学家介绍的一个实用的方法。
丙、密宗和净土宗
大家对于密宗,往往误认为含有神秘的意义,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其实所谓“密”,
并不像普通的秘密会社,只让内幕中人知道,而不使外间人知道。佛说法原是很明显的
,但是讲到真如本体,除了实证之外,总是说不明白的,连表达意思的工具——语言文
字——都无法可施,于是释迦牟尼佛又特创一种不显说的密教,只教人依法实施,结果
也同样可以亲证真如。
密宗的修法,是教人口诵咒,手结印,心作观,身口意三业相应,自然能使人明心见性
。在上文已经讲过,一个人心念就有变成能力变成物质的可能,再根据依他缘起的道理
,三业结合,当然会发生某种精神或物质的效果,所以密宗也无所谓神秘,不过这是一
种把理论来具体化的一种修法。又如我国唐宋时代盛极一时的禅宗,是从“世尊拈花,
迦叶微笑”这样离开文字,心心相印传下来的,也带着密的意义,不过一个是三业相应
,一个是直指人心,方法有些不同罢了。
净土宗就是现在通行的念佛法门,从外表看来,好像是带着迷信的,可是细细考究,却
正合着色空空色,依他缘起的道理。阿弥陀佛犹如磁,念佛众生犹如铁,铁遇磁就被吸
而往生极乐。铁是因缘,磁是增上缘;念佛的心是因缘,佛的愿力是增上缘。磁的力量
,是从铁分子依序排列而生,念佛到一心不乱的时候,就是将心念依次排列,当然也能
发生吸引力,被佛吸往极乐世界。
铁成磁,铁量无增减,众生成佛,佛性也无增减。再说,极乐世界不离一心,是阿弥陀
佛与念佛众生共同心力所造,和上文所言概念可变物质的理相合。因此用科学的理可以
证净土法门的正确。
佛教修心的方法,为数无量,任意选择一法,都可明心见性,譬如算学问题,可用许多
方法解答,方法虽然不同,而所得的答案是一样的。如果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对于禅净
律密,自然不生优劣高下之想,一一都是佛教作心理实验的方法。
作者纯从科学客观的观点,来把这几种方法考查它是不是合理,并不参杂任何主观。所
可惜的,作者还没有用佛教方法亲自实验,所以个中详情,不能奉告,因为没有亲身体
验,是不能随便臆说的。现在只能根据各种佛典所载的事实,略述在后面,以供读者参
考。
七、佛教的实验效果
依佛教的理论来讲,人人皆具佛性(也叫做真如),都有无限妙用,只因众生为烦恼所
障,不能显现。如果能解脱烦恼,则一切通达无阻,便得六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
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例如我们的眼睛只能看数十里的距离,所能见到的
光波只限于红色和紫色,紫以外,红以内的光线,和波长较长的无线电波,我们都无法
看到,如果是有天眼通的就不受这种限制了。而且看的时候,也不一定用眼,用任何一
根都可以的。
例如《楞严经》载,阿那律陀双目失明,后成罗汉,观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就
是说他看地球好像看手里的一个水果一样。又如观世音菩萨能观十方众生音声,救其苦
难,这就是天耳通。《阿弥陀经》所指“彼国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
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这就是神足通。菩萨能知六道众生各各心
念,明了无遗,这叫做他心通。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世宿命,和所做
的事,也能知六道众生各各宿命和所做的事,这叫做宿命通。断贪嗔等惑,不受三界生
死,这叫做漏尽通。这六种神通,除漏尽通外,并不是学佛者所求的目标。譬如制造工
业,目的在制造甲,但同时有副产品乙,附带出产。神通等于副产品,如能断惑证真,
那神通自然而有的。神通有大有小,全视所除的惑障程度而定。我在高僧传上看到很多
有神通的高僧,我既有理由相信神通的可能,也就有理由相信这种记载是不会虚构。
佛教的实验目标在明心见性,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解脱生死烦恼种种束缚,获得绝对
的自由,真正平等的地位,享受不与苦对待的快乐,不但自己要这样,而且要世界上所
有人类和动物都能如此。佛教徒对这个目标的祈求,可以四弘誓愿来表明:“众生无边
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佛教的宗旨,既这样
的纯正伟大,所用的方法,又是这样的合理而严密,我相信由此获得的效果,一定与这
个目标相符。
八、研究佛经的结论
我研究佛经的动机,纯粹是为了“求知”,并不像有些人是因为受了严重的刺激,为求
得精神上的安慰而信佛的。我并不是说这种信佛的动机完全不对,但受刺激后的神经,
不免失去平衡,因而对佛教的各部门,反不能获得客观的观察。我是学科学的,对于科
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是信仰很坚定的,要是见到佛教的理论与科学发生矛盾的时候
,我是宁舍彼而就此的。我的研究佛经,是纯粹属于科学的探讨工作,预备把这探讨的
结果,真诚坦白的贡献于我科学家之前。研究佛经的目的,我已在第一节里说明,现在
只就下列三点作个结论:
1、佛教对于物与物,心与心,心与物的种种关系,都有精辟的理论。科学的研究对象
,只限于物与物的关系,我专就这一个关系,把佛教与科学比较,觉得现代的科学正在
用实例证实佛教的理论。只可惜科学对于后两种关系,还没有进行研究,所以无从对照。
但用因明学的比量的方法来推测,也可以知道后二者的理论是不会错误的,例如佛说物
物皆是依他缘起,能生的因必为所生的果,所生的果必为能生的因,因与果是平等的。
这样,佛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正与上面的平等主义相符。因为物与物既然平等,
那么心与心也自应该平等。又佛说能见的心是八识见分,所见的物是八识相分,能所都
是八识所变,这样,非但说心物平等,也可以说心物简直是属于一家,这和前面所说也
是一贯的,并没有自语相违的过失。因此我断定佛教的理论是极端健全的,和现代科学
是一致的。
2、佛教的修行方法,上文已约略说过。在家居士除受三皈五戒外,看教参禅学密念佛
,可以随他自己的需要,既不妨害他的学问事业,也不化费时间金钱,而且于学问事业
有极大的帮助。五戒中的盗淫(单指邪淫)妄酒四戒,本是世间公认的美德,只有杀戒
中关于不食众生肉一点,在普通人看来,也许以为和现代的生活环境不合,但素食的习
惯,不但是佛家的主张,就是不信佛的欧美人士,也同样提倡的。
素食不但能保养仁慈恻隐之心,同时亦可保持个人的健康,绝不是出于迷信的动机。在
家学佛可以自愿地受一戒、二戒以至四、五戒,随时可受,亦随时可舍,但破戒则为佛
法所不许。因此学佛的条件是很宽的,是人人能够接受的。
3、佛的定义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所以佛是人格的最高标准。到了佛的地位,
就获得了无条件的自由。世间的自由是以人我为界限的,是受法律的限制的,而佛则不
然,因为佛与佛及佛与众生,都没有人我的界限,如灯火般互不妨碍,又因为佛是大觉
者,既没有贪嗔烦恼和种种邪见恶业,所以不须受法律的限制。
再说,到了佛的地位,心和物已成一体,心能转物,不为物转,所以他的物质享受是无
限制的。他非但不被物质所限,连时空等概念,也是随心而变,不受束缚,不像我们不
能留住一秒钟的时间,也不能预知未来的事变。现代交通发达,缩地有术,然太空中无
量星球,怎能于半日间,游历周遍,如极乐国土的众生呢?佛教指示了这个最高标准,
纵然不能达到,已是对人生有无上的价值。何况佛教所讲的五戒十善,都是切实容易实
践的。
我国的人民大众无形中或多或少地薰染了佛教的精神。大多数人都信死后不灭,随善恶
业升沉六道,因果报应,历历不爽。所以佛教在无形中已对人民大众,做着存善去恶的
公德培养工作。我国民族性之所以爱好和平,可以说大部分是受了佛教影响。但有些不
了解佛教的人,又往往为知见所障,把佛教和一般宗教同等看待,认为它与科学背道而
驰,就不屑一读佛经,因此使这无价的文化,湮没不彰。作者忝居科学工作者之列,既
以科学方法发现这一宝藏,谨以忠实客观的文字,贡献于我国学术界之前。
avatar
n*0
4
服务器在纽约?飓风来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