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第四十八节 专利(上)# paladin - 谈古论金,黄梁一梦
n*z
1
请教前辈:
1,持 J1 和 J2 签证能否申请绿卡?
2,如果140批了,持 J 1 和 J 2 签证递交485的时候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非常感谢!
avatar
m*t
2
孟鹏的声音有故事,塔斯肯的唱法让我想起蔡国庆
avatar
g*7
3
我第一个孩子出生,是让我老公伺候我月子的。
她心疼我老公,就跟我老公说,一人一天,让我老公回家休息。
后来又说她来伺候,让我老公挣钱去,其实已经请过假的,后来她一说,老公就提前去
上班了。
本来我是剖宫产,前几天坐都坐不起来,老公在这里我喊他拉我起来走走上厕所什么的
,孩子哭了拉了老公也会照顾,他不会的我会指挥。她一来,就在客厅看电视,除了饭
点她做了饭推门喊我,吃饭了,其他时间是不来我屋一分钟的,剖宫产都不敢大声说话
的,很疼,根本喊不应!!!
喊不应我就打电话。她第二天来的时候,我发现给她打电话也不接了,问她,她说没有
带手机的习惯。好在我已经10天了,能自己起来了,一天三顿,她只给吃汤面条加青菜
,说生了孩子不能补,怕给孩子上火。
半夜饿的要死一点吃的都没有,产妇真的容易饿的!我生气了。一天四顿外卖,她中午
给我老公打电话,说我吃了两天外卖。老公也给力,说,你天天让谁一天三顿吃汤面能
吃得下?换换花样不行吗?
她就撂挑子不干了。当时20天。幸好,我的娃是天使宝宝!!吃了就睡,拉了都不哭…
…都要我自己去发现……我自己天天外卖。晚上老公回来会给我买点外卖没有得吃的。
大妞是我自己一手带大的。二妞来的时候,我和老公很开心,看了男女,人家说女娃,
我老公说女娃好!怀孕比第一次辛苦,孕吐厉害,还要带大宝,老公下班回家啥都不让
我做,洗碗洗衣服洗大妞,收拾屋修东西。二娃出生是预定时间去剖的,我们带着大娃
去了医院。
隔壁床也正好是头胎女娃,二胎也是女娃,但是人家爷爷奶奶一家人齐齐全全的。人家
的大妞一会奶奶怀里撒娇,一会爷爷背上闹,我家大妞就只有和爸爸玩,爸爸有事出去
,妞就自己蹲墙角玩玩具。
第二天我爸爸妈妈来了,因为太远,所以当天没来,我老公打电话给我婆婆,问她,你
来不来医院看一下,我婆婆说不来,公公说来,婆婆在旁边说,去什么去有什么可看的
,我老公泪都快掉了,说,嗯不来就不来吧,但是她爸妈来了,你们如果不来的话,以
后说起来了,挺不好的。
公公就带着婆婆来了。来了以后看了一眼二妞。说亲家走去饭店吃饭吧。我妈说,那小
龙今天也啥都没吃呢,你们去吧,我婆婆马上对着我老公说,你干啥呢,有啥事忙的不
先去吃饭?我老公怼她一句,有啥事,不就是做个手术是吧?我爸妈也是很生气的,但
是对我老公是非常满意,所以也就没说什么。出院回家时,公婆第二次来。
在路上,公公说,把大妞接走他们看着。然后问大妞,跟爷爷奶奶走吧?大妞说不去。
婆婆说,你看你看,我就说她不愿意来吧!第二次月子也是老公全程陪伴,大妞也就接
送放学,就算星期天,她是比较安静的女孩子,所以不累。二宝又是个天使宝宝
我的天,我上辈子真是积德行善了……然后今年大姑姐生第一个孩子。还没出生,婆婆
就去了,姑姐月子里发朋友圈说自己的婆婆什么都不会,她妈妈每天换着花样给做饭,
很幸福……晒的图也是有鱼有肉荤素搭配……于是我婆婆长住到姑姐家里了,把姑姐的
婆婆挤走。她回来然后还跟我说,你姐带孩子太累了,第一次当妈啥都不会。
我呵呵。关我什么事。后来才知道,她回来是因为身体不行了,回家就开始检查,住院
,我老公去陪床她不让,死活不让,让我老公上班。我公公也想让我去,我说好呀,二
妞你带着,记得接大妞放学。直接把闺女就给他了,我去医院就到处瞎转悠,她给我打
电话,对不起,我也没有带手机的习惯。
跟我公公告状,我公公说,他去陪床,婆婆还不愿意,说,按规矩就应该儿媳妇陪床的
,那就按规矩来呗,除了交钱,吃饭,你要能找到我算我输,而且还不用带俩孩子。匿
名匿名。不吐不快啊!婆婆一直以为我出的钱,一直暗喜……其实出钱也不是我,是我
公公给我的钱,我公公挺有钱的……他跟我说,哎你妈那样,也难为你了,我说没事,
老人能帮的我感激,帮不了的我不是照样能做嘛。该伺候伺候。后半句,至于尽心不尽
心呢,我就控制不了了。
avatar
s*r
4
叙州的卤泉数量众多,盐商纷纷向这里转移,现在邓名还没有其他什么支柱产业,因此
盐业不光受到刘晋戈的重视,邓名同样非常关心,为此专门抽出几天的时间来进行视察。
现在在叙州的卤泉外,有大量的木匠作坊,正夜以继日地制造着盐商要求的货物——现
在叙州最发的除了盐业、就属木匠和造船业——这种货物是一种面积极大的木盘,底部
对平整的要求很好,而且不能漏水。在盐井旁,就有大量这种木盘被搁在石头上悬空放
置,打出来的卤水被倒入木盘中,暴露在阳光之下,被晒成晶体。
“晒盐法能够节约九成三的人手,能够节省大量的柴火、铁锅,”卢欢向来视察盐业的
邓名和袁象报告道:“采用晒盐法后,我计算了一下成本,大概只有煮盐的十分之一,
现在叙州的制盐都用了晒盐法,迟早成都那边也会转煮为晒。”
早在唐朝甚至更早的时候,福建地区就开始采用晒盐工艺,但宋、元、明对推广这个工
艺都没有什么兴趣,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盐铁专卖,对官府来说,煮盐的利润定得多高都
可以,根本没有降低生产成本的迫切需要。明朝实行更严格的食盐专卖后,还开始打击
福建的晒盐法,因为相对煮盐来说,晒盐法更难以受到官府的控制,用晒盐法制盐的人
不像灶户那样容易控制,官府无法靠控制铁锅等工具来控制食盐生产——也就是说,虽
然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了,但是官府的管理成本却极大地提高了。就算有官员呼吁采用更
便宜、更高效的晒盐法,也是个人行为而已。
明中叶后,随着官府的控制能力下降,晒盐法有所恢复、扩展,但等清军入关后,视食
盐为命脉的清廷全力打击晒盐法。满清和中国之前的历代封建王朝一样,食盐专卖制度
让它们不用考虑生产成本问题,最关心的反倒是如何利用柴火、工具耗材来监视食盐的
制造数量以免灶户“偷窃”国家财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满清同样不惜降低生产效率
,打击先进生产工艺。
在西川,邓名实行的是万物专卖制度,只要购买了许可证就可以随便生产,盐厂也都是
私人所有,因此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就是这些私人盐厂最关心的事情。不过由于历朝历代
的严厉打击,卢欢这帮盐商并不知道有晒盐法的存在,直到从福建来的穆谭见都府的盐
商依旧砍柴煮盐时随口提到了福建的晒盐法。
虽然穆谭的描述让所有的盐商都感到很神奇,但川盐一开始看上来似乎仍无法采用这种
先进工艺,因为对福建来说,海水是无穷无尽的,对盐田的放透性能要求也相对较低;
但在四川,卤水本身就是财富,是辛苦从盐泉里提出来的,如果大量流失那是无法容忍
的损失。因此直到大半年前,晒盐法虽然被盐商们一再提起,但没有任何试验盐田获得
成功。
后来一个叫王航的人突发奇想,觉得可以制造一个又浅又大的木盘来充任盐田。王航本
是万县的一个屯兵,帮袁宗第的战兵背盔甲来到的叙州,在盐商这边打工帮忙背卤水,
听大家一再提起晒盐法,就突然有了这么一个主意。
王航自己的木匠手艺并不怎么样,不过他还是勉强做了一个小样本给他打工的盐商看,
盐商手中的资源肯定比王航多得多,就很快制造了一个大型的试验品出来,效果也还可
以。作为报答,盐商出钱把王航从万县军中赎了出来,还给了他一小笔钱,并给他在盐
厂安排了一个小职务,这个结果让王航喜出望外,也感到非常的满意。
但当邓名回来后听说此事后,立刻把王航叫来让他去成都申请专利,然后邓名又教给他
两种出售专利获益的办法:一种是一次性出售专利许可给某个木匠行,另一种是按件出
售。而王航最后选择了按件出售,无论是成都还是叙州,凡是邓名治下的木匠行,生产
的晒盐板都要按照面积给王航专利费;而在邓名的控制区内,没有付给王航专利费的木
制晒盐板都是非法产品,商家不得出售,这个专利时长五十年,范围会随着邓名控制区
的扩大而扩大。
“王老板现在天天坐在家里数钱,数都数不过来啊。”卢欢开玩笑地对邓名笑道,每张
晒盐板里都加入了专利费成本,但即便如此,晒盐法还是降低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产
成本,而且对卢欢这种盐商来说,王航的专利费根本没法和他们的制盐利润相比:“现
在王老板逢人就说,他的家业都是提督赐给的。”
“是他自己赢来的。”邓名摇摇头,断然否认道,他看到随着大量晒盐板被制造出来,
这种木制盐田的质量也变得越来越高,只有少量的浓缩卤水从底板的缝隙间渗透出来,
这些卤水在盐田底板和土地之间结成一道道锥形的晶体。
根据专利描述,只要是木头制造的,用来晒盐的平板状工具,王航就有专利权。对王航
专利的改进可以带来新的专利权,但王航依旧能够分享利润,除非有人设计出金属制、
或非平板的盐田,而且能够在竞争中击败现有的产品,才能导致王航失去他的财源。
自从这件事传播开后,无数人的人就日夜琢磨着新的发明,不少来自万县的袁宗第的辅
兵、甚至他的战兵都没事琢磨着有什么东西可以发明,以便为自己赢得一个取之不尽的
金矿。
而且还确实有不少东西被发明出来了,很多专利大概都无法为它们的主人赢得利益,但
有一些还是可以的,比如为盐田遮雨的配套大雨伞——要是浓缩卤水或是食盐晶体被雨
水冲走,那对盐商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打击,紧急储蓄浓缩卤水的带盖水渠。
这些发明中凡是有助于提高食盐生产的,几乎都会被盐商采购下来,让他们的发明人收
益,而最近申请的一种用来连接木制盐田的工具,邓名看上去感觉好像类似他前世的螺
母、螺钉,只不过是木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靠这个致富,也就刺激着更多人去琢磨如
何改进生产方法——不仅仅是盐业,也包括其他制造业,只要有真实的作用,就不愁没
有私人商行使用它。
“最近我还向都府的铁匠行招标,我想要一种与火铳配套的兵器。”对于即将到来的重
庆之战,邓名对袁象这种心腹重臣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转天他还带袁象去视察一支新
的川军部队。
站在袁象面前的上百名明军士兵都背着火铳,他们身上的装备都来自于御营,邓名从禁
卫军手中缴获到的这批火铳质量都很好,和他从昆明拿到的那几杆不相上下,他立刻用
这些火铳装备了一个步兵队。现在这个队中的成员都是从常备军弩手中挑选出来的,除
了火铳以外,这队明军士兵人人都携带着长匕首——他们几乎都是浙江兵,个别的几个
四川、湖广人也受其他人影响开始使用长匕首这种浙式武器。
邓名画了好几份招标图给成都的铁匠铺,还告诉他们如果军队采用了他们的设计,就会
给他们专利权,如果不直接向铁匠铺购买武器的话,也会为每件武器付给他们一份专利
费——直到他们的设计被更优秀、更出色的设计取代为止。给袁象讲解的时候,邓名又
随手画了一张草图出来:“我管这东西叫刺刀,如果能够装在火铳上,我们的火铳兵就
有了更好的肉搏武器,而不需要用长匕首去和对方的大刀、长矛拼命了。”
不过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铁匠铺拿得出让邓名满意的设计,主要原因还是目前成
都的铁匠铺还是底子太薄,即使有邓名的草图,他们的制造创新能力依然不行。
“除了持刀外,我还招标,要求制造一种装置以取代现在的火绳,”邓名告诉军方和手
下的官员,现在泰西已经发明了一种被称为燧发装置的击发设备,让火铳可以更安全、
更频繁的射击,还有助于提高装药量和威力。邓名的说法得到了穆谭的证实,虽然泰西
人现在的主要装备依旧是明火火枪,不过确实已经有这种装备出现的传说:“不过什么
时候能给我造出来就不知道了,我还让使者潜去福建,托延平郡王想办法帮我取得样品
,好让都府能够仿制。”
邓名对火铳表现得异常关心,这点早就是川西官场尽人皆知的秘密,所以虽然觉得邓名
为此大举招标、又派人专程去福建有些反应过度,不过袁象和其他人都不会在邓名特别
有兴趣的方面泼他的冷水,而是纷纷预祝他成功。
正在演示自己的火铳部队时,有一个使者急匆匆地赶到演武场,手里还拿着一份刚刚送
到的公文:“提督,重庆那边有异动?”
avatar
F*u
5
485调整身份前要获得2年回国服务的waiver

【在 n**z 的大作中提到】
: 请教前辈:
: 1,持 J1 和 J2 签证能否申请绿卡?
: 2,如果140批了,持 J 1 和 J 2 签证递交485的时候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 非常感谢!

avatar
a*3
6
我气晕了...
整场就喜欢这么一位结巴哥...居然木有人要他....

【在 m****t 的大作中提到】
: 孟鹏的声音有故事,塔斯肯的唱法让我想起蔡国庆
avatar
d*m
7
要有我这么一个老婆就行
avatar
T*e
8
还是要攀科技树哪
avatar
r*k
10
结巴的声线一般,市场上已有很多这种了。塔斯肯虽然能够出彩的音域很小,但这点出
彩的东西是市场上很少的。
avatar
d*m
11
和我妈相处的很好
avatar
s*r
12
明知道有科技树,偏偏就是不攀才不合理吧?不过这不是本书重点。
坐等李国英破产~
avatar
a*y
13
可以 批了之后豁免
但是豁免时间不可控制 至少要预期半年批准时间
等dos发信到移民局你拿到797c收据的时候就可以递交485
485材料上附上797c
表格里问你612批准了吗?就是豁免了吗?选择豁免了,并且你在下面用铅笔写
请帮我check 612状态 case number是797c上那个 具体信息请参考797c收据
运气好的话是直接批了
运气一般般的时候 最后要批的时候叫你寄过去final797
那也没事 因为现在485运气一般般的时候差不多要pending6个月 那个时候你的612即移
民局豁免j签证申请早就批了
good luck
avatar
d*u
14
馬英九 費翔 蔡國慶 合體人
avatar
d*m
15
当然,当婆婆的也必须很聪慧才行
avatar
p*a
16
其实熊猫还是客气了
隔壁晚明的丫头子都已经玩上遂发手枪了,呵呵
avatar
n*z
17
非常感谢楼上的朋友们!
祝你们好运!
avatar
m*t
18
塔斯肯唱汉语歌没法打动人,这是他最大的弱点

【在 r***k 的大作中提到】
: 结巴的声线一般,市场上已有很多这种了。塔斯肯虽然能够出彩的音域很小,但这点出
: 彩的东西是市场上很少的。

avatar
q*x
19
尼玛圆角长方形是不是也可以专利。

察。

【在 s********r 的大作中提到】
: 叙州的卤泉数量众多,盐商纷纷向这里转移,现在邓名还没有其他什么支柱产业,因此
: 盐业不光受到刘晋戈的重视,邓名同样非常关心,为此专门抽出几天的时间来进行视察。
: 现在在叙州的卤泉外,有大量的木匠作坊,正夜以继日地制造着盐商要求的货物——现
: 在叙州最发的除了盐业、就属木匠和造船业——这种货物是一种面积极大的木盘,底部
: 对平整的要求很好,而且不能漏水。在盐井旁,就有大量这种木盘被搁在石头上悬空放
: 置,打出来的卤水被倒入木盘中,暴露在阳光之下,被晒成晶体。
: “晒盐法能够节约九成三的人手,能够节省大量的柴火、铁锅,”卢欢向来视察盐业的
: 邓名和袁象报告道:“采用晒盐法后,我计算了一下成本,大概只有煮盐的十分之一,
: 现在叙州的制盐都用了晒盐法,迟早成都那边也会转煮为晒。”
: 早在唐朝甚至更早的时候,福建地区就开始采用晒盐工艺,但宋、元、明对推广这个工

avatar
m*t
20
費翔?不会吧

【在 d*****u 的大作中提到】
: 馬英九 費翔 蔡國慶 合體人
avatar
S*E
21
专利费的合理数额是需要摸索一段时间才能搞清楚的。
太少则打击发明者的积极性;太多则打击生产者的积极性。
拍脑袋定的数字可能比合理值差个数量级。
什么算是专利也需要严格把关。每年官府还要收专利年费,
以抑制一些非实质进步的所谓创新。
avatar
m*y
22
不知道 老汉前雇主之一有个专利是在铜上面收发数据包
老汉和老汉的耒自社会主义国前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那以后所有玩cable的不都得交钱
?老板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尼麻终于反应过来了!
老汉还是喜欢苏联的奖金和晋级制度

【在 q****x 的大作中提到】
: 尼玛圆角长方形是不是也可以专利。
:
: 察。

avatar
m*y
23
熊猫大概到四川考察的时候天天都是艳阳天,所以,拍脑袋出来这么一个晒盐法。
盆地里少晴天,湿度又大,这种盐卤里镁钙杂质多,吸潮厉害,晒盐法在四川推广难,
主要还是“太阳坝”太少:)
但煮盐也不是没有改进的余地。比如,自贡(大概属于这儿说的叙州)就是天然气煮盐
。当地的名小吃有一样“灯芯牛肉(干)”,里面的灯芯,就是指煮盐的小火(当然不
能用大火,热量都散失了)。这个牛肉就是拖盐水累死的黄牛,所以味道比其它地方用
的水牛更好。因为是用天然气小火烘干的,热力比较稳定,所以风味独特,实乃杀人灭
口、居家旅行之必备良药。
不过,所有的穿越小说都有或多或少藐视古人的智慧,很有点“何不食肉糜”的味道,
老汉就人艰不拆了。
avatar
m*y
24
还有那个螺钉螺母。老汉到老美的博物馆里看中国的文物(以前破四旧的时候没有好好
看),木器全靠契合,表现出的匠心比现代人也不差,怪不得,插队时候,当地人嘲笑
木匠手艺差,叫做“钉钉木匠”。呵呵,老汉现在的水平,就是钉钉木匠,这都是拜近
代把钉钉的成本剧烈地降下来所赐。不然,发明螺钉螺母不稀奇,这玩意儿大概跟轮子
一样,发明过无数次了,难得的大规模廉价生产。
avatar
m*y
25
还有刺刀也是,大家都习惯了装枪口。可是历史上出现过装枪尾的,这个也不是没有道
理。枪的重心靠后,反持的话,除了刺,还能砍,砸(扫也可以,但在密集阵列里不行
。)
近代开始,刺刀上枪口有两个推动因素。一个是枪威力增大,而且线膛封闭火药燃烧后
气体,这样后坐力只能靠抵肩射击,但熊猫那时候的滑膛枪,装药威力本身就不大,气
体从弹和枪膛之间泄露很多,使枪弹离膛初速度降低,不过后坐力也小,所以,姿势不
是个问题,实际上,现代散弹枪很多也是没有枪托抵肩的。抵肩另一个好处是便于瞄准
,这个也不用说了,香菇那时候只能是point and shoot,大概方向对了就行了,只有
线膛枪才值得一瞄。实际上,当时popular的姿势,是象握二战时德国卡宾枪那样,或
者夹在腋下。你们不信,自己试一下就知道了,不用老汉告诉你炸膛率有多高,光是看
到发射时火花四溅,你自然而然就不想把脸贴到那根烧火棍上。不用抵肩的话,自然刺
刀就可以固定在枪尾上,不用考虑拆卸就容易多了。
另一个因素是装弹速度。就算抵肩射击后,刺刀也可以临时性装在枪尾上,因为枪尾形
状不一定象枪口那样只能是一个形状,就可以做成一个好上刺刀的形状。但这样一来,
掉转枪口就是多费时间。不过香菇那时候,装弹速度慢,枪尾上下刺刀的时间,和再装
弹的时间比,就忽略不计了。一旦接敌后,根本没有时间给你再装弹,所以,这也不是
问题。
avatar
m*y
26
好像那边也是刺刀难产。
呵呵,老汉是随便抓几堆代码,能编译到一块,就敢demo的脾气,大概试几次才能成功
一次吧。按这个标准,老汉大概把铁铳和长矛直接用铁皮箍一起,“There I fixed it
!"就去骗香菇的专利。虽然他不满意,可是“千金马骨”,只要同意老汉这个专利,以
后凡是刺刀通过护木和套筒固定在枪管上的,都得给老汉交专利费:)

【在 p********a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熊猫还是客气了
: 隔壁晚明的丫头子都已经玩上遂发手枪了,呵呵

avatar
m*y
27
这个是不是大家都低估古人的智慧了?老汉看水浒,就发现古人也会钻空子。当时禁止
长兵,但允许旅行带短兵。所以就出现了朴刀,只用搭扣就能固定在木杆上就成了关刀
:)
所以当时,出门旅行的标准装备就是朴刀,然后带根木棍。这宋(呵呵,有人说水浒很
多细节是元代的)就知道怎么把朴刀装卸到木棍头上,不成明朝人退后那么多,连把匕
首都装不上?老汉真不知应该为谁智捉,是明匠们呢,还是熊猫柯山?

it

【在 m***y 的大作中提到】
: 好像那边也是刺刀难产。
: 呵呵,老汉是随便抓几堆代码,能编译到一块,就敢demo的脾气,大概试几次才能成功
: 一次吧。按这个标准,老汉大概把铁铳和长矛直接用铁皮箍一起,“There I fixed it
: !"就去骗香菇的专利。虽然他不满意,可是“千金马骨”,只要同意老汉这个专利,以
: 后凡是刺刀通过护木和套筒固定在枪管上的,都得给老汉交专利费:)

avatar
ay
28
老汉您老可以先搜搜明火铳的图片
我老觉得熊猫也是在搞笑

【在 m***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是不是大家都低估古人的智慧了?老汉看水浒,就发现古人也会钻空子。当时禁止
: 长兵,但允许旅行带短兵。所以就出现了朴刀,只用搭扣就能固定在木杆上就成了关刀
: :)
: 所以当时,出门旅行的标准装备就是朴刀,然后带根木棍。这宋(呵呵,有人说水浒很
: 多细节是元代的)就知道怎么把朴刀装卸到木棍头上,不成明朝人退后那么多,连把匕
: 首都装不上?老汉真不知应该为谁智捉,是明匠们呢,还是熊猫柯山?
:
: it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