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Re: 世俗的张爱玲(zhuan)
avatar
Re: 世俗的张爱玲(zhuan)# Reader - 书香世家
S*e
1
张爱玲骨子里是悲观厌世的。王安忆不是。王基本是入世的。
两个都是上海女作家,内心相通之处甚多。只是张的才气远胜
于王。即使如此,王也不是卫之流能比的。王在某些小说中的
风格,是很受张影响的,但是没有张的颓唐气,也没有那种灵
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够得上'创作严谨'的评语。但是写
不出和别人有明显差距的作品。拿她得矛盾奖的《长恨歌》来
说,虽然文笔的氛围很符合上海的环境,但是人物写得很局限,
或者说很隔。恐怕只有上海的女性才能欣赏。
相比之下,同样是写小人物的卑琐,余华写《活着》《许三观
卖血记》都写出了人生的苦难,人的奋斗这种具有普遍意义
的东西。虽然其环境是中国的某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但是外国
人照样看懂了,并为之感动。遗憾的是,矛盾奖给了王安忆而
没有给余华。现在看起来,这个奖越来越少人关心了。
avatar
U*n
2
说的很好。不过在王安忆的评论里并没有提到“半生缘”(我在国内书店里找到过两本不同
的书,一本名“十八春”,一本名“半生缘”。后者大概是同名电影的蓝本--我看电影时
只看过“十八春”,还奇怪电影怎么把书改的乱七八糟--小插曲)。如果说“十八春”是受
了当时“遵命文学”的影响而写成的结局,“半生缘”应该不是吧。但这本书跟王安忆文
中提到的诸多作品好象很不一样,一种在张爱玲书中少见到的悲天悯人的情怀。记得张的一
篇散文里写到她最爱的尤金.奥尼尔的作品是他的“大神布朗”,尤其喜爱里面的“地母”
(一个丰满肉感而富母性的妓女)。张爱玲的悲观厌世在其作品中是很明显的,但也许并不是
她的全部。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张爱玲骨子里是悲观厌世的。王安忆不是。王基本是入世的。
: 两个都是上海女作家,内心相通之处甚多。只是张的才气远胜
: 于王。即使如此,王也不是卫之流能比的。王在某些小说中的
: 风格,是很受张影响的,但是没有张的颓唐气,也没有那种灵
: 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够得上'创作严谨'的评语。但是写
: 不出和别人有明显差距的作品。拿她得矛盾奖的《长恨歌》来
: 说,虽然文笔的氛围很符合上海的环境,但是人物写得很局限,
: 或者说很隔。恐怕只有上海的女性才能欣赏。
: 相比之下,同样是写小人物的卑琐,余华写《活着》《许三观
: 卖血记》都写出了人生的苦难,人的奋斗这种具有普遍意义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