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i*r
1
我第一次看到这篇小说是很小的时候,好象是八岁,在一本杂志叫“外国故事”的,不知
道现在还出不出了。当然是个缩得很短的缩写。不过看了以后恐怖的感觉久久留在心头,
同时也对启示录发生了不可磨灭的好奇。后来有机会得到英汉对照的圣经,第一件事就是
翻去看启示录找天使吹号的部分。不过整篇启示录的确是写得森严可怕。后来读研时的室
友是学中文的,一天问起我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我脱口就推荐她去看玫瑰的名字。在这里
看到前面有人在讨论,就把我的记忆也贴出来跟大家共享。
avatar
v*e
2
对aristotle对poetry你有什么认识?

【在 i********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第一次看到这篇小说是很小的时候,好象是八岁,在一本杂志叫“外国故事”的,不知
: 道现在还出不出了。当然是个缩得很短的缩写。不过看了以后恐怖的感觉久久留在心头,
: 同时也对启示录发生了不可磨灭的好奇。后来有机会得到英汉对照的圣经,第一件事就是
: 翻去看启示录找天使吹号的部分。不过整篇启示录的确是写得森严可怕。后来读研时的室
: 友是学中文的,一天问起我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我脱口就推荐她去看玫瑰的名字。在这里
: 看到前面有人在讨论,就把我的记忆也贴出来跟大家共享。

avatar
t*n
3






我是看了《The Name of the Rose》还不罢休,一口气把他的另外两本小说《Foucault’
s Pendulum》、《Island of the Day Before》也看了。《Foucault’s Pendulum》是拿
神秘主义开涮的。里面经常有诸如下列的witty remarks:“Of course the seasons are
represented by the coiling of a serpent, because it's hard to represent the
seasons by the coiling of a hippopotamus.”,,一不小心笑得肚子疼。
怎么评论《The Name of the Rose》呢?最强烈的印象是旁证博引的水平。他老人家最大
的一个特点:不引用八国文字(全是原文)不罢休。不过引的确实实有水平啊!从此以后
看关于中世纪历史、社会的书还经常有“在那里似曾相识”的感觉。
可能因为我不是八岁看的,恐怖是没觉得。书中主要两个主题:理性versus迷信和笑声ve
rsus严肃。侦探Willi

【在 i********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第一次看到这篇小说是很小的时候,好象是八岁,在一本杂志叫“外国故事”的,不知
: 道现在还出不出了。当然是个缩得很短的缩写。不过看了以后恐怖的感觉久久留在心头,
: 同时也对启示录发生了不可磨灭的好奇。后来有机会得到英汉对照的圣经,第一件事就是
: 翻去看启示录找天使吹号的部分。不过整篇启示录的确是写得森严可怕。后来读研时的室
: 友是学中文的,一天问起我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我脱口就推荐她去看玫瑰的名字。在这里
: 看到前面有人在讨论,就把我的记忆也贴出来跟大家共享。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