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中国文学的病态审美 zt#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b*n
1
中国文学的病态审美
许多中国文学作品都具有病态美,中国的审美意趣对病态的表现犹为突出,体现了中国
人的审美情思。病态美也是一种美,是对美的一种现象的理解与感受,表现了人的独特审
美心理。
美有各种形式,也有许多形象,清峻、通脱、华丽、壮大、高逸、平和、自然婉转、流
丽柔靡等等都是美的形象,对于艺术美,一般只要能产生精神认同的作品就可给人以美
的感受。优秀的作品,欣赏者即可以感到精神愉悦,也可能是对痛苦的认同,而对病态
现象的认同就产生了文学欣赏的病态美。
中国人欣赏月亮,回避太阳,即使有太阳的形象也是暴烈的象征;易感伤秋天,少歌颂
春天,少表现夏天,冬天也不过是冷酷而矣;感伤生命与死亡,幻灭于希望与来生;多
感伤、少奋斗;多情感而少思辩。中国文学表现穷愁病苦、离乡思亲的多,快意豪放的
少之又少,就其文章内涵也多是消极的。中国文学作品少积极对待人生的,大多是表现
精神苦闷的作品,这可能与中国的哲学理念有关,重理学轻人性,还有含蓄的民族性格
有关,性格不鲜明,中庸温和。
“喜善之词难为,而愁苦之词易工”(韩愈),在中国历史上,很少见表现欢愉喜善的
作品,使人有深切感受往往都是一些愁思穷苦之词,这不仅仅是文字表现力的原因,其
内因映射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情思。
中国古典文学大多是含有病态美,有许多病态形象,如病意酽酽的西施、弱不禁风的林
黛玉,甚至还有那个多愁多病身的张生,一个男性的书生形象,几乎找不到健康明朗的
人物形象,表现粗旷豪放的也不过是蛮人形象而矣,大多不是正面宣扬的。在中国古典
作品中,《诗经》、先秦散文、古乐府还好一些,纯朴自然,少见病态;屈原大夫的作
品虽高洁,但也含有一些病态,其政治上依附楚王也就罢了,情感上似乎也依附楚王,
以美人自称,伤感哀怨,悲切自怜,含有失宠的怨妇色彩;盛唐诗歌的气象非凡,几乎
不见病态,而晚唐就差了一些,其中一些代表人物,像李商隐的诗缛丽于沉郁、寓深意
于绮思,艺术成就很高,却陷于迷朦,伤感忧郁,终不见激昂气象,充斥着人生苦闷;
诗词歌赋大多表现伤春、悲秋、离思和怀人等情怀,这些个人情怀很容易与世人的情感
产生共鸣,很爱欣赏,但这些都不是积极的,很容易使人迷陷其中,不思自拨,所以这
类诗歌欣赏欣赏也就罢了,人走出屋子才是重要的。作为中国古典小说顶峰的《红楼梦
》,就到处充斥的病态美,几乎没有健康明朗的人物形象,《红楼梦》我很喜欢,不过
每次读过都有心灰意懒感觉,感觉什么都没有意义。所以鲁迅先生很是不赞成读中国的
书,虽偏激,但是值得思考和借鉴。
美与人的观念联系着,只有适应人的观念才会产生美,受到欣赏和认同。美不只是形象
,更与人的感受紧密相联,只有得到某种认同,表达出某种心理,才会在内心产生和谐
与认同,得到美的感受。中国的作品中常出现表达痛苦和无奈的作品,这是与中国的某
种民族情感产生共鸣,形成独特的审美情思。中国人对病态美的欣赏与认同,说明中国
人本身就具有这种病态。文学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外部表现,要想深入地了解文学的
内在生命,必须通过他的历史渊源、哲学思想、民族理念、民族痛苦以及民族梦想来深
入地探论。
中国历史上没有形成议会方式的民主决策机构,几千年的专制统治,使中国人缺少对自
由与民主的追求,耽于对反抗的无望和对束缚的无奈,沉伦于压制环境中,缺少斗争牺
牲的精神,而自由与民主是与人的精神世界息息相关的,所以中国文人常常表现出精神
苦闷,在文学作品中就表现出迷茫无望的病态现象。
中国文学的病态美往往表现出对弱势生命的怜惜与疼爱,是对生命脆弱的无奈,体现生
命间的互悯,体现对美消逝的无奈与伤感,是对恶力量的回避和自伤自怜,这都源于希
望的渺茫。
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及宋以来的理学影响,“存天理、灭人欲 ”,强调理性与仁义,不
提倡和尊重个性的表现,使得中国文人的性格多内敛,情感含蓄,文笔阴晦多思,怜人
且自怜。中国人的阴晦多思的心态,使得中国人的神学系统百变怪异,没有形成统一的
神学信仰,没有形成统一的理想与奋斗目标,强调修身养性,不提倡对自然与社会的探
求与索取。神是人的心思的另一种寄托,是对现实生活的神化理解。在中国神的形象存
在于各个物象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神的形象,而神的居所也多为山洞,这都
体现了中国人思想的回避与遁世,也体现了中国人强调个人修为,不重视群体合作的特
点。
黑格尔在《哲学史演讲录.中国哲学》中说:“孔子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
,思辨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边我们不
能获得任何特殊的东西。”对于崇尚自然科学的西方文化来说,他不可能理解东方哲学
的理念。
中国的哲学思想大多属于感性哲学,没有形成具有系统的思辩哲学。在中国具有代表意
义的思想有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外来传入的佛教思想,宗教的明显特点是回避社会
,向内心寻求解脱,这些哲学理念使得中国人更注意人性的现象,而不是自然的探索。
对于人性的追求,最终也只是探索到死亡而矣,最高境界也不过是对生命的怜悯。所以
中国文学表现的精神苦闷也就不足为怪。
美的感受往往是想象的所赋予的,中国人对美的欣赏往往是感性的,缺少科学、理性的
分析,是中国人审美情思的表现。
中国文人的病态审美体现出阴性文化,而阴性美的代表即为女性美,传统的女性美表现
为温柔、顺从、依附、无欲无求等,于女性畸形、扭曲、柔弱和单调性格因素的过份偏
爱与称赏,是中国男人们对于“病态美”的特殊嗜好的恶性膨胀。这似乎是男性强权影
响下的文化,而病态美也似乎是强势对力其所塑造的拗曲形象的变态欣赏,中国也创造
出许多病态美的形象,盆景、假山、曲径、等等,莫不是对弱势的肆意捏造,这些物象
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熏染形成了病态美的意象。
----------------------------------------------
只有自我才是绝对的!
审美教育国人不容缺课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司欣 发布时间:2009-01-08

美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缺失,严重影响了民族对美的感受力、领悟力和创造力,
缺少了这种精神养分,让人的心灵和情感流于粗糙、庸俗和残忍。美育贫乏的民族或国
度,人格与道德必然伴有某种天然缺陷。
德国美学家席勒认为,审美教育能使人得到和谐发展和自我实现。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重视物质的时代,如何实现席勒的这一目标在国内也成为一个重
要话题。中国日前成立首个“美育专项基金”,以对国人开展审美教育,提高全民的审
美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美育专项基金”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指导、中国妇女
发展基金会主管,是一个旨在传播美育知识,以培养人们追求美、创造美、感受美为目
标的公益慈善基金。
康德在论述美育时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
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
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美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缺失,严重影响了
民族对美的感受力、领悟力和创造力,缺少了这种精神养分,让人的心灵和情感流于粗
糙、庸俗和残忍。美育贫乏的民族或国度,人格与道德必然伴有某种天然缺陷。
在鉴赏比较中外的文艺、影视作品时,我们常不无遗憾地发现,因审美能力而造成的差
异。法兰西的浪漫、俄罗斯的坚忍、美利坚的热情、德意志的优雅沉稳,以及邻邦日、
韩的精致,常能让我们获得某种美的感受。对此,人们常归结为经济的差距造成了素质
的差异,但反过来想,彼邦的经济强势难道不是受益于良好的国民教育吗?显然,这与
他们从小接受的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这些国家基本都有良好的美育传统,从行为、
观念、精神等各方面对孩子实行美的渗透和灌输,让他们从小就懂得认知美、鉴赏美、
感受美,长大后才有细腻的情感、优雅的举止、向善的心灵和生活的热情。具有审美能
力的民族,人格道德也会获得某种净化,其国民的精神情趣必然高雅,公德规则意识必
然完善。
无疑,这对处于市场经济模式下的中国,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当下,中国社会的
道德生态不容乐观,在利益主导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迷失,市场道德
和信用体系发生了严重危机。由于从小普遍缺少良好的、系统的美学教育,很多人因审
美能力低下而导致语言行为鄙俗,衣着仪态不得体,不懂得幽默。而这些又间接影响了
人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使国人懈怠了公德意识、规则意识和人格追求,却产生集
体无意识,正是源于美育缺失下人格的退化,严重制约了文明的进程
avatar
s*r
2
偏颇了
肉蒲团里面的男主角就很阳光灿烂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文学的病态审美
: 许多中国文学作品都具有病态美,中国的审美意趣对病态的表现犹为突出,体现了中国
: 人的审美情思。病态美也是一种美,是对美的一种现象的理解与感受,表现了人的独特审
: 美心理。
: 美有各种形式,也有许多形象,清峻、通脱、华丽、壮大、高逸、平和、自然婉转、流
: 丽柔靡等等都是美的形象,对于艺术美,一般只要能产生精神认同的作品就可给人以美
: 的感受。优秀的作品,欣赏者即可以感到精神愉悦,也可能是对痛苦的认同,而对病态
: 现象的认同就产生了文学欣赏的病态美。
: 中国人欣赏月亮,回避太阳,即使有太阳的形象也是暴烈的象征;易感伤秋天,少歌颂
: 春天,少表现夏天,冬天也不过是冷酷而矣;感伤生命与死亡,幻灭于希望与来生;多

avatar
s*8
3
嗯,西门庆也很进取的,

【在 s****r 的大作中提到】
: 偏颇了
: 肉蒲团里面的男主角就很阳光灿烂

avatar
s*e
4
我看作者倒真是无病呻吟。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文学的病态审美
: 许多中国文学作品都具有病态美,中国的审美意趣对病态的表现犹为突出,体现了中国
: 人的审美情思。病态美也是一种美,是对美的一种现象的理解与感受,表现了人的独特审
: 美心理。
: 美有各种形式,也有许多形象,清峻、通脱、华丽、壮大、高逸、平和、自然婉转、流
: 丽柔靡等等都是美的形象,对于艺术美,一般只要能产生精神认同的作品就可给人以美
: 的感受。优秀的作品,欣赏者即可以感到精神愉悦,也可能是对痛苦的认同,而对病态
: 现象的认同就产生了文学欣赏的病态美。
: 中国人欣赏月亮,回避太阳,即使有太阳的形象也是暴烈的象征;易感伤秋天,少歌颂
: 春天,少表现夏天,冬天也不过是冷酷而矣;感伤生命与死亡,幻灭于希望与来生;多

avatar
m*5
5
华文还有文学?头一次听说
这观点挺新颖的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文学的病态审美
: 许多中国文学作品都具有病态美,中国的审美意趣对病态的表现犹为突出,体现了中国
: 人的审美情思。病态美也是一种美,是对美的一种现象的理解与感受,表现了人的独特审
: 美心理。
: 美有各种形式,也有许多形象,清峻、通脱、华丽、壮大、高逸、平和、自然婉转、流
: 丽柔靡等等都是美的形象,对于艺术美,一般只要能产生精神认同的作品就可给人以美
: 的感受。优秀的作品,欣赏者即可以感到精神愉悦,也可能是对痛苦的认同,而对病态
: 现象的认同就产生了文学欣赏的病态美。
: 中国人欣赏月亮,回避太阳,即使有太阳的形象也是暴烈的象征;易感伤秋天,少歌颂
: 春天,少表现夏天,冬天也不过是冷酷而矣;感伤生命与死亡,幻灭于希望与来生;多

avatar
w*o
6
那你展开说说你对华文了解多少

【在 m********5 的大作中提到】
: 华文还有文学?头一次听说
: 这观点挺新颖的

avatar
f*l
7
原文太长,看了几行.
我理解的原文的意思是说中国文学作品欣赏月亮,感怀悲伤的比较多.
外国文学,能流传千古,非常有名气的,似乎也都是悲剧吧?
比如哈阿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类的.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文学的病态审美
: 许多中国文学作品都具有病态美,中国的审美意趣对病态的表现犹为突出,体现了中国
: 人的审美情思。病态美也是一种美,是对美的一种现象的理解与感受,表现了人的独特审
: 美心理。
: 美有各种形式,也有许多形象,清峻、通脱、华丽、壮大、高逸、平和、自然婉转、流
: 丽柔靡等等都是美的形象,对于艺术美,一般只要能产生精神认同的作品就可给人以美
: 的感受。优秀的作品,欣赏者即可以感到精神愉悦,也可能是对痛苦的认同,而对病态
: 现象的认同就产生了文学欣赏的病态美。
: 中国人欣赏月亮,回避太阳,即使有太阳的形象也是暴烈的象征;易感伤秋天,少歌颂
: 春天,少表现夏天,冬天也不过是冷酷而矣;感伤生命与死亡,幻灭于希望与来生;多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