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方垃圾指责贝志城的互联网救助,信息显示,贝志城19年前已经知
avatar
方垃圾指责贝志城的互联网救助,信息显示,贝志城19年前已经知#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l*s
1
南方周末1995报道,
19年前,这个贝志城已经知道有人可能质疑,已经串通刘华杰,
1000多封邮件,3000多封邮件来源已经说明。
这个刘华杰是谁,希望方垃圾好好去查查。。。
蔡全清等迅速找人拟好一篇地道网络新闻及公开信。4月10日晚他们
从北大力学系联入Internet,在Internet的新闻网、Usenet和Bitnet
的邮件讨论组中发出求援信。Usenet和Bitnet是Internet的子网。电子
信函发出三小时后便收到世界各地的热情回函。4小时后求救信已传遍美
国,两周后已传遍世界。在随后的十多天里,共收到1000多封Email(到5
月中旬累计共收到3000余封),国外许多著名医学专家根据描述的症状,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很快诊断出是罕见的铊(thallium,81号重金属元素)
中毒,并建议用“普鲁士蓝”解毒。
http://www.csc.pku.edu.cn/art.php?type=1&sid=2830
-------------
(《南方周末》1995年6月9日)
神奇的网上救助
刘华杰
个人机(PC)功能再强,它也只是网上的一个部件。微机处在网络中,
将发挥出强大的、有时竟是意想不到的功能。1995年4月,北京大学力学
系几个本科生成功地利用Internet,为清华大学21岁的朱令同学所患的
奇怪病症进行了确诊——重金属铊中毒。这是大陆首次利用Internet进行
全球医学专家远程会诊。
朱令患病后头发迅速脱落,后来昏迷,中枢性呼吸衰竭,生命危在旦
夕,国内医学专家均无法确诊。朱令的中学同学贝志诚(北大力学系92本
科生)与同宿舍蔡全清商议,决心向Internet求救。
Internet连接了全球无数专家学者,网上办有各种电子杂志和名目繁
多的专题讨论会。只要你的计算机接入Internet,就可以参与其中的活动,
坐在家里,便可与世界一流的学者“面对面”地交流。
蔡全清等迅速找人拟好一篇地道网络新闻及公开信。4月10日晚他们
从北大力学系联入Internet,在Internet的新闻网、Usenet和Bitnet
的邮件讨论组中发出求援信。Usenet和Bitnet是Internet的子网。电子
信函发出三小时后便收到世界各地的热情回函。4小时后求救信已传遍美
国,两周后已传遍世界。在随后的十多天里,共收到1000多封Email(到5
月中旬累计共收到3000余封),国外许多著名医学专家根据描述的症状,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很快诊断出是罕见的铊(thallium,81号重金属元素)
中毒,并建议用“普鲁士蓝”解毒。朱令的父母激动地说:是北大师生,
是Internet救了他女儿。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外的留学生反应十分积极,收到求救信后马向
又向自己所了解的个人以及权威机构转发北京发出的呼救。许多人在信中
写道:“我不是医生,不能提出具体诊断,但我尽我所能向更多的人传达这
个消息,或许能得到具体帮助。”一位叫卡拉(Cara)的美国朋友还用汉语拼
音写道:“在美国,我们都希望你的朋友的健康越来越好。”一位名叫迪伯
恩(Tad Dibbern)的学医的四年级大学生,根据病症进行了分析,提出几种
可能的诊断,但一再表示,“只提供了一些信息,不能当作医嘱,因为我不
是医生,也未见到这个病人”。布里莫尔(David Bullimore)则直接了当认
为:“好象是铊中毒。”经数据库统计分析,发现30%的回函认为可能是铊
中毒。后来证实的确是铊中毒。
这次网上救助活动,只是利用Internet的一个小小的实例,但它给人
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准确描述病症,采用高科技手段,
及时收发、翻译、转达往来信函,这一切都是自发组织起来的,而且做得
井井有条。北京大学力学系师生为此牺牲许多宝贵时间,做了大量信息收
集整理工作,体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此举受到国际社会的注意,为
中国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均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通过这个事例,学生们进一步掌握了Internet的运作方式和使用技
巧。
现在是网络的时代,国家应该提出系统的规划,让有关部门充分利用
Internet网上的资源。节省的资金以及获得的效益将是不是几十万元,而
是几百万元甚至更多。高科技社会里各部门都注意保守机密,但许多极其
有价值的信息却是公开的,它们就放在那里,通过一定的技巧把它们取出
来、收集起来、利用起来,就能创造财富。
国内计算机网络普及程度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扭转局面的战略措施
是,首先在大学、科研院所建设局域网络,然后与Internet联网。应及时
向大学生普及网络知识,学生掌握了网络知识,随着学生一批批毕业分配,
用不了几年网络知识就会迅速传播到社会各界,开花结果。
目前一些大医院应当与Internet联网,主动获取大量有价值的资料,
这样有利于疑难病症的快速诊治。
(《南方周末》1995年6月9日)
avatar
l*s
2
加油,方垃圾。。。。
avatar
f*o
3
你少移花接木。
肘子根本本没怀疑这个数字,只是说”但是原始记录表明实际上总共是84个答复铊中
毒,UCLA记载这次远程诊断行动的网站对这些给出正确诊断的医生按收到邮件的顺序一
一致谢。问题是1500答复中肯定是什么样的诊断都有,84只占5%“
avatar
d*9
4


【在 l*****s 的大作中提到】
: 加油,方垃圾。。。。
avatar
l*s
5
脑残,你的铊党在这里有帖子,你多做一些功课。。。
更方垃圾一起来秀脑残吧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aterWorld/1972791.html
方舟子又对贝志城放跑了。
http://fangzhouzi.t.sohu.com/
“我找到了UCLA网站当年记录朱案远程诊断的原始材料,在北大学生收到的答复中,总
共有84个人正确诊断出是铊中毒。贝志诚却声称收到1500封(有时说3000封)电子邮件
,他编程做关键词过滤、归类,发现有30%的答复诊断是铊中毒。贝志诚为什么要说谎
?”

【在 f**********o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少移花接木。
: 肘子根本本没怀疑这个数字,只是说”但是原始记录表明实际上总共是84个答复铊中
: 毒,UCLA记载这次远程诊断行动的网站对这些给出正确诊断的医生按收到邮件的顺序一
: 一致谢。问题是1500答复中肯定是什么样的诊断都有,84只占5%“

avatar
l*s
6
脑残,看看这里,人家邮件都给清华了,还质疑,
多做些功课吧,如果方垃圾就是这水平,怪不得被
韩寒狗咬狗,功课再不好好做,等着被铊公主吃铊
。。。。
另外,清华黄开胜说过,4-5月间从贝志诚纨取回部分邮件,共1635封。书面报告记录
(1998年4月25日),有211封认为是铊中毒,占提出诊断意件的邮件总数79.92%. 这一
千多封邮件已经筛选过,各种数字有出入。ucla的统计只有一部分,不全。邮件很多是
转发和祝福。

【在 f**********o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少移花接木。
: 肘子根本本没怀疑这个数字,只是说”但是原始记录表明实际上总共是84个答复铊中
: 毒,UCLA记载这次远程诊断行动的网站对这些给出正确诊断的医生按收到邮件的顺序一
: 一致谢。问题是1500答复中肯定是什么样的诊断都有,84只占5%“

avatar
v*x
7
你也不查查刘华杰是啥出身,他和方谁在usenet和互联网上混的更久

【在 l*****s 的大作中提到】
: 南方周末1995报道,
: 19年前,这个贝志城已经知道有人可能质疑,已经串通刘华杰,
: 1000多封邮件,3000多封邮件来源已经说明。
: 这个刘华杰是谁,希望方垃圾好好去查查。。。
: 蔡全清等迅速找人拟好一篇地道网络新闻及公开信。4月10日晚他们
: 从北大力学系联入Internet,在Internet的新闻网、Usenet和Bitnet
: 的邮件讨论组中发出求援信。Usenet和Bitnet是Internet的子网。电子
: 信函发出三小时后便收到世界各地的热情回函。4小时后求救信已传遍美
: 国,两周后已传遍世界。在随后的十多天里,共收到1000多封Email(到5
: 月中旬累计共收到3000余封),国外许多著名医学专家根据描述的症状,

avatar
Q*n
8
你真是反咬一口呀。连方xx都说是84人,你就敢改84个答复,
http://fangzhouzi.t.sohu.com/
“我找到了UCLA网站当年记录朱案远程诊断的原始材料,在北大学生收到的答复中,总
共有84个人正确诊断出是铊中毒。贝志诚却声称收到1500封(有时说3000封)电子邮件
,他编程做关键词过滤、归类,发现有30%的答复诊断是铊中毒。贝志诚为什么要说谎
?”
而且拿84人和1500答复来算比例,单位都约不掉,怎么学的数学,
先说这1500答复有多少是提出诊断意见的,这些诊断意见是多少人提出的,这84人占这
些人的多少比例还差不多。

【在 f**********o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少移花接木。
: 肘子根本本没怀疑这个数字,只是说”但是原始记录表明实际上总共是84个答复铊中
: 毒,UCLA记载这次远程诊断行动的网站对这些给出正确诊断的医生按收到邮件的顺序一
: 一致谢。问题是1500答复中肯定是什么样的诊断都有,84只占5%“

avatar
x*e
9
热闹大了,教主又碰到死敌了。
刘华杰:我和方是民(方舟子)的那点事
(2012-01-27 10:46:03)
转载▼
标签:
北大
刘华杰
方舟子
杂谈


 按亦明的说法,我对方舟子是有恩之人,方舟子为何又恨我呢?这事只有
方本人最清楚。不过,人们也可以分析一下其中的因果联系。亦明就做了一些分析,基
本在理。我今天再略做补充,算是“确认”吧。

 客观地说,方舟子一开始并不像后来这样偏激,第一次接触方舟子的人通
常也觉得他不错。他的确有一技之长,虽然在自然科学研究上估计没多大出息,但在科
普方面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可以的。当年,我们北京大学哲学系要筹办一个虚体
单位“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要物色一些人选,方舟子在考虑之列。

 在美国访问时,我在网上曾与方舟子联络过,回国后我帮他编《方舟在线
》一书。实际上这本书完全是我策划的,书名是我起的,出版社也是我找的。后来他的
另一本书《溃疡》(江西教育出版社)是刘兵教授起的、江晓原教授作序,编辑是我们
的哥们。但我和刘兵都保证,方是民这个名字与我们绝对无关。开个玩笑!应当说,出
版《方舟在线》还是费了一些周折。最后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刚上任不久的苏青先生接
收了这部书稿。书编校质量还不错,苏青和我都下了些功夫。这书的观点说不上深刻或
者正确,但显得新鲜。出版后,在出版社的要求下,为了朋友,“科学文化人”也尽力
帮忙宣传。田松博士至今还保留着方舟子请他“捧场”的email:

 “田兄: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将在六月份出版我的一本网络文集《方舟在
线》,并开一个讨论会。不知你能否到会捧场?他们也想找一些人赠送样书、写评论。
是否能告知电话、地址,由出版社社长苏青与你联系?附上该书的征订广告。方舟子”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9732
;)

 从那以后,我与方舟子的联系还有一些,双方以志同道合朋友相待。方舟
子还签名送我一本里德利的英文书。吃吃喝喝,也算有几次,在一起也照过一些合影(
没想到,小方后来自恋地说,刘兵等人拉着他与他合影。刘兵刘爷好歹是大学教授,你
方舟子算什么)。2000年还一起在中国科学会堂开过会,会务费和住宿费是杨虚杰交的
(此前杨还到机场接送过方,但方后来把杨骂得狗血喷头),会议期间,吴国盛、何宏
和我三人深夜还在旅馆中讨论过问题。应当说大家对科学的观点从来就不完全一致,这
太正常不过了,那时完全可以平等讨论,“和而不同”才对吗。

 早先,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的确想邀请方舟子加入,具体形式没有细讨
论。这事是由我从中联络的。当然,我是征得有关人士口头同意的,否则我一无名小卒
是不能随便邀请别人的。第一步,是请方舟子到北大哲学系科技哲学教研室做一次内部
报告,也算考察一下吧。我与方舟子联络了多次,谈妥了,方舟子自然很愿意来。

 插入一段故事:方舟子为了能“适应”我们的专业,还特意写了一篇与科
学哲学有关的“论文”。方舟子的中文杂文确实写了不少,中文的学术论文几乎没有。
方舟子没有把论文直接寄到杂志社,而是传给我,希望我推荐到《自然辩证法研究》上
发表。那时候,我给此杂志审稿,还算有一点点内部关系(后来各单位量化考核,要求
发稿的多了,我也不再介入。在那以后从未给此杂志推荐过稿子)。我把方舟子关于还
原论与整体论的论文发给编辑部的马惠娣女士,请她帮助发表。此过程以现在的眼光看
,似乎不太正规,但也不算犯什么大错。也许按方舟子的严格标准,这算是学术腐败。
方舟子的文章其实写得很一般,是文献综述,可发可不发。看在朋友的份上,我和马老
师等都尽了力,杂志社给面子,很快清样就排出来了(方舟子,还原主义和整体主义述
评,《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第16卷第11期)。清样还是我亲自校对的。这件事,
我是第一次公开讲。

 回到正题,有一天,系里一位老师告诉我,请方舟子来北大哲学系报告一
次的事就算了吧。我说这事我已经跟方舟子讲过了,现在没了,我不好回复人家啊。但
领导的意见也很明确:别让他来,要来别与哲学系扯在一起。我被夹在中间。我只能服
从领导的意见。但还不能直接把这消息和理由告诉方舟子,更不能讲具体是谁在反对。

 经过一番协调,把给教研室讲转化成了给大学生讲。具体操作还是由我来
办。我立即到26楼找到了当时还在读博士的刘立,请他帮忙。刘立当时在博士生联谊会
(好像是这样的一个组织)兼职。刘立答应以学生组织的名义出面主办并联系场地。但
北大校方有个要求,场地费要举办方自己出。这个要求很无理。但我出于哥们考虑,说
无所谓,由我个人来出就是了。最后我个人出了几百元钱(200还是300我忘记了,能查
到)。结果,方舟子在北大三教一层某个大教室做了一个讲座,完全是普及性的,好像
讲的是网络传播。来的人还不少,教室快满了,估计有100多人。出版社借此机会也到
现场售书《方舟在线》。但购者不多。方舟子讲得很散,不能算差也不能算好。

 此事过后,网上炒得很厉害。我此前不知道方舟子得罪了那么多人。网上
相当多的人骂方舟子,顺便骂我。骂我的理由是,我不应该请方舟子这样一个不合格者
到北大做讲座。当时我显然是站在方一边,觉得人们骂方、反方来北大,完全无理。北
大是个开放的大学,能够容忍不同的观点才是。正在这时,方舟子在未征求我的同意的
情况,把讲座变动的情况及我个人付场地费的事情公布在新语丝网站。这实在是不明智
之举,由此我很怀疑方舟子的智力。后果可想而知,方舟子自取其辱。我仍然被夹在中
间,里外不是人。
方舟子后来猜测,是吴国盛妨碍他到北大哲学系做讲座以及
进一步妨碍他到北大任职(其实任职的事八字没有一撇呢,进北大也不是一个两个人说
了算,要走程序),于是疯狂地攻击吴国盛。先是说吴国盛反科学,挑《科学的历程》
的毛病。进而嘲笑吴国盛的英语不好。

 中间又经历过若干鸡毛蒜皮大的事。方舟了先后与刘兵、田松、江晓原、
杨虚杰等也翻了脸。

 方舟子来北大任职不成,对他可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听说后来去清华、
去中科院研究生院都受阻。他名声越来越大,路却越走越窄。我当时没意识到是这样,
以为他是个放得下的人,不会计较。

 现在看来,小方还真在乎了。比如他曾说:

 “我从来没有向北大(以及任何一所中国大学)求过职。倒是北大科学传
播中心在2000年上半年筹备时,曾经来邀请我担任兼职教授,而未被我接受。我在2000
年12月28日所写的《我看北大》一文中,已对此事介绍得清清楚楚:‘半年前本来还有
人跟我联系,问我想不想到北大哲学系新成立的一个科技传播机构兼职,adjunct之类
,现在北大哲学系让我看穿了底细,自然绝无可能去那里自讨没趣,给自己找个名义上
的老板让我骂起人来碍手碍脚。兼职的事后来没再提起,双方都避免了尴尬。’”(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science/wuguosheng5.txt

 我不用指出哪些为真哪些为假,读者读后自有感觉。这事倒让人们想起男
女搞对象时发生的一些经典场景。

再后来,我们北大科学传播中心办了一个论坛,我和田松等是版主。论坛曾经很
热闹,其中当时一位积极发言者(大学生)现已博士毕业到某大学任教了。科学主义必
然是个重要主题,而方舟子与科学主义联系密切。吴国盛、刘兵、田松、江晓原和我等
,都是反对科学主义的,我觉悟得较晚(说起来,还要感谢方舟子,他让我彻底看清了
科学主义是什么东西),江老师转变得更晚。网友时常转一些关于方舟子的贴子,有批
评他的也有维护他的。方舟子希望我们的论坛像他的“自留地”一样,只允许拥护教主
,不允许不同声音。我们显然不能那么办。于是就得罪了方教主。这期间,新华社记者
碧声在国外还给我打过一个电话,大意是不要与方舟子争吵。

 方舟子在一篇文章中,竟然说出除他以外任何人也说不出口的话。他说我
一开始与他交往,就没安好心!田松说得好:方舟子是一个敢于说假话的人。

 我见过“弱智”(方舟子最喜欢的词)的人,但没见过方舟子这般弱智的
人。

 方舟子与我的关系越来越僵,自然也少不了一些不怀好意的“老同志”的
挑拨。碧声曾多次帮助弥合。我一直非常感激碧声。

 我与吴国盛、刘兵一样,开始被方舟子叮上,由朋友变成了敌人。我的英
语翻译,自然也一样受到“皇家读者”方舟子的点评。《怎样当一名科学家》中曾有一
句英语口语“give me a break”(这个短语,根据上下文,可以有不同的中译文),
小方抓住不放,嘲笑我的英语水平颇差。其实小方和方粉缺少基本的科学精神,并没有
核对原文和我的译文,正像新语丝以假译文嘲笑刘兵翻译水平差一般。我翻译的《怎样
当一名科学家》第一版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大家可以瞧瞧我的译法。

 我得承认,我的英文水平的确不高。在任何场合我都真诚地这样认为。这
没什么太丢脸的。

 我参与翻译的图书,有多种,如《湍鉴》《事实、虚构和预测(3F)》《
玫瑰之吻》等,其中错译之处一定很多,这没什么好辩白的。想从中找出一些错译,不
会太难。我自己就发现了一些。

 方舟子英语水平可能很高,我不确切知道。但从方舟子抄袭《科学》杂志
的一文来看以及从方舟子试译丹尼特《达尔文的危险观念》一书来看,水平也就那样,
从中挑出若干错误并不是难事。好在,方舟子雷声大,雨点小,到现在也不见他翻译出
整本著作,别人想挑毛病也没机会。

 自然,还有若干毫无趣味的小故事。

方舟子不高兴的另一点可能是,我说他是“三无人员”。方是个无幽默感的人,
经不起我这样开玩笑。
方舟子的偏激,与他是“三无人员”有相当的关系。在
网络帝国,他是黑老大,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他可以翻脸不认人,完全不需要老朋友。
很难设想,我们非三无人员,能够或者敢于像他一样放肆、无理。

 肖传国出事后,有家媒体采访我,让我评论一下方舟子,说我最了解他。
我说,一不愿意评论那样无趣的人,二不敢说最了解他。我拒绝采访,但愿意提供一点
背景。后来报纸还是引用了我说的一些话。报导说,我认为“方舟子是网络的牺牲品”
。没错,往好里说,方舟子是这样的人物。

 总结起来,我想只有一件事深深刺痛了方舟子:因为我的“无能”或者因
为其他人的“英明”,方舟子未能在北大任职!其他的事情,都是衍生品。

 我真感谢我的“无能”,因为这阻止了一个恶人。但也许有另一种可能性
:小方有了稳定的工作后,就不会为了点击率而那样偏激了。“也许没有也许”。

【在 l*****s 的大作中提到】
: 南方周末1995报道,
: 19年前,这个贝志城已经知道有人可能质疑,已经串通刘华杰,
: 1000多封邮件,3000多封邮件来源已经说明。
: 这个刘华杰是谁,希望方垃圾好好去查查。。。
: 蔡全清等迅速找人拟好一篇地道网络新闻及公开信。4月10日晚他们
: 从北大力学系联入Internet,在Internet的新闻网、Usenet和Bitnet
: 的邮件讨论组中发出求援信。Usenet和Bitnet是Internet的子网。电子
: 信函发出三小时后便收到世界各地的热情回函。4小时后求救信已传遍美
: 国,两周后已传遍世界。在随后的十多天里,共收到1000多封Email(到5
: 月中旬累计共收到3000余封),国外许多著名医学专家根据描述的症状,

avatar
Q*n
10
方的质疑在这里已经被批判过了,
可是天涯上的水军还很猖獗, 指鹿为马,有人有那里的帐号去科普一下吗?
http://bbs.tianya.cn/post-free-3280484-1.shtml
作者:云胡不喜2004 时间:2013-05-08 02:12:46
楼主要么是无知,要么是有意撒谎。
蔡全清通过Usenet发出的求援信里,留下了自己的邮箱。求援信被多次转发,多数
人都会直接回复给他的邮箱。
后面有人贴的一张所谓邮件统计,只是UCLA的一份统计,而不是所有记录。即便是
这份记录,也只是说这是a list一份名单,没有说明这是完整名单。
朱令的男友、后在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任教的黄开胜等人在1995年4月至5月期间从
贝志诚那里取回从国外发来的一部分电子邮件,共1635封,并逐一进行了阅读,黄开胜
在1998年4月25日的一份书面材料中提供的数据显示,“提出诊断意见的电子邮件有211
封邮件认为朱令是铊中毒,占提出诊断意见的电子邮件总数的79.92%。”
去除祝福、感叹的无效邮件,80%的诊断意见集中在铊中毒上,贝志诚要是不高度
怀疑铊才不正常。
所有这些工作并不是贝一个人完成,而是由他的同学们合力完成,邮件也给了很多
人翻译、参考,包括清华的很多人。这么清楚的事实和众多人证,居然被水军当做疑点
翻出来搅浑水。可以看出,铊党确实狗急跳墙了。
无论铊党如何想抹黑贝,扒贝的其它无关信息,都无法面对一个基本事实:没有贝
的努力,朱令早已无声无息“病故”。没有贝的努力,这个案子也不可能经过多年还被
公众关注。
凶手在极度冷血多次投毒同时自我揭破凶案,案子被压下后多年追凶,天下有这么
荒谬的事吗?

【在 l*****s 的大作中提到】
: 南方周末1995报道,
: 19年前,这个贝志城已经知道有人可能质疑,已经串通刘华杰,
: 1000多封邮件,3000多封邮件来源已经说明。
: 这个刘华杰是谁,希望方垃圾好好去查查。。。
: 蔡全清等迅速找人拟好一篇地道网络新闻及公开信。4月10日晚他们
: 从北大力学系联入Internet,在Internet的新闻网、Usenet和Bitnet
: 的邮件讨论组中发出求援信。Usenet和Bitnet是Internet的子网。电子
: 信函发出三小时后便收到世界各地的热情回函。4小时后求救信已传遍美
: 国,两周后已传遍世界。在随后的十多天里,共收到1000多封Email(到5
: 月中旬累计共收到3000余封),国外许多著名医学专家根据描述的症状,

avatar
m*g
11
看这回方舟子怎么狡辩
avatar
l*s
12
这方垃圾,朱令这样的惨案,居然还能拿来调侃,维护孙铊。。。
avatar
d*9
13
mark

【在 x****e 的大作中提到】
: 热闹大了,教主又碰到死敌了。
: 刘华杰:我和方是民(方舟子)的那点事
: (2012-01-27 10:46:03)
: 转载▼
: 标签:
: 北大
: 刘华杰
: 方舟子
: 杂谈
: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