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厚黑学】坏人为何能在职场中春风得意?# Working - 上班一族
G*o
1 楼
声明一下:不是机器人
http://www.hbrchina.org/2015-12-02/3620.html
“并非所有精神病都在监狱里——有些就在董事会里。”这是罗伯特·黑尔在自己的演
讲《我们之中的捕食者》中所说的名句。
精神病是“黑暗三性格”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自恋癖与权术主义(又称马基雅维利主
义)。值得注意的是,与临床表现的人格特征不同,人们普遍具有这样的性格。也就是
说,你可能在心理测试中能得到很高、中等或偏低的分数,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很
正常。换句话说,你在心理测试中得分高,并不意味着你在生活或工作中有问题。尽管
黑暗三性格有违反公共道德的意味,但近期的研究显示,拥有这些性格的人在职场上能
获得各种各样的好处。
总体来说,精神不太正常的人比普通人更加不诚实、以自我为中心、鲁莽、冷酷。信奉
权术主义的人更追求一种表面魅力,喜欢玩弄人际关系,欺骗别人,冷酷且容易冲动。
具备这种性格的人缺乏道德观,很容易把“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或“要想成事就得
投机取巧“的想法当做自己的座右铭。而自恋癖则指的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狂妄自大,一
种膨胀的自负情绪(但往往是不稳定、不安全),同时伴以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的
行为。自恋癖又称那喀索斯主义,源自古希腊关于那喀索斯的神话,喻示着有自恋癖的
人太过自大,可能会溺毙在自爱的情绪中——这使他们很难关注别人。自恋者往往魅力
十足,而这种魅力是自恋者在社交上的优势: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吉姆·琼斯、史
蒂夫·乔布斯都是这样的人。
在近期的一项有关典型德国企业的研究中,自恋癖与薪水呈正相关的关系,而权术主义
则与领导层位置和职业满意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工作任期、机构规
模以及工作时间的影响后,这种关联性依旧非常显著。
此前,一项耗时长达15年的研究发现,精神病态和有自恋癖倾向的人往往会升至机构的
顶层阶级,取得更多财富。根据研究得出的此类发现以及一些人的预测,公司董事会成
员临床诊断出心理疾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三倍。这也和早前人们总认为商人精神不正常
的印象相一致。哈维·克莱克里(Hervey Cleckley)1940年时在自己的代表作《圣洁的
面具》(The Mask of Sanity)一书中指出,心理变态的商人工作效率极高,看起来也
很正常,但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沉溺于“婚姻不忠、麻木不仁、酗酒、爱冒险”的窠
臼。
那么为什么坏蛋总能得意呢?
一部分原因在于,除去黑暗面之外,这些人显然还有光明的一面。一项有关积极人格和
消极人格重叠部分的研究发现,拥有黑暗性格特质的人更外向、对新事物抱有更开放的
态度,更加好奇,自尊心更强。除此之外,由于拒绝合作和利己行为,黑暗三性格的特
质能提高竞争力。另外有研究表明,精神变态与具有权术主义倾向的人能够利用诱惑和
威胁的手段吓退潜在的竞争对手,获得老板的青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拥有这些性格特
质的人通常都是优秀的演员,并能在两性关系(短期)中如鱼得水。不过我们需要明白
,这些人的成功往往以牺牲群体利益为代价。
虽然黑暗三性格有积极的一面——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坏蛋总能得意,但他们的成功是以
牺牲集体利益为代价。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黑暗三性格的特质里面包含了寄生的本质
。以政治的眼光来看,大环境越肮脏、越污秽,这些具有寄生性格的人活得就越滋润。
不出所料,一系列研究都将黑暗三性格与更高端的恃强欺弱行为联系起来。除此之外,
两项元分析研究显示,黑暗三性格与职场上的消极行为(偷窃、旷工、失误、破坏等等
)有重要联系。1951-2011年间所有出版的相关科学研究都得出了相似的分析结果,即
权谋主义、自恋癖与精神变态均与消极工作行为、企业员工意识淡薄呈正相关。而权术
主义、精神变态与实际工作表现呈负相关(与个人事业成功相反)。正如综述所言:“
庞氏骗局、互联网诈骗、贪污、内部交易、腐败、渎职”都可以归因于黑暗三性格的特
质。
但是常言道,凡事适度为妙(适度本身除外)。例如,研究表明适度的权术主义倾向预
示着较高的团队责任感,这也许是因为奉行权术主义的人在政治上精明,擅长交际,总
能力争上游。在另一项关于军事领导力的研究中,最好的领袖展现出了自恋癖积极的一
面,同时抑制了其黑暗的一面:他们十分自负,自尊自强,但在实际操作和印象管理方
面较弱。
人们也许会认为暗黑特质是一个被滥用的力量——这种特质相对来说有益于在短期内取
得成功,但长此以往也许会导致问题,特别是当人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也就是说
,黑暗面是我们个性中的有毒资产。你可以将它们变为一种职业武器,但随着你一步步
成功,你的团队、你的企业会越陷越深。进一步讲,当首要目标是要确保一个团队或企
业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时,应该避免选择一个有黑暗特质的领导。个性是职场上的宝贵
财富,但黑暗三性格只是更利于个人发展而非集体发展。
托马斯·卡莫洛-普雷姆兹克(Tomas Chamorro-Premuzic)|文
http://www.hbrchina.org/2015-12-02/3620.html
“并非所有精神病都在监狱里——有些就在董事会里。”这是罗伯特·黑尔在自己的演
讲《我们之中的捕食者》中所说的名句。
精神病是“黑暗三性格”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自恋癖与权术主义(又称马基雅维利主
义)。值得注意的是,与临床表现的人格特征不同,人们普遍具有这样的性格。也就是
说,你可能在心理测试中能得到很高、中等或偏低的分数,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很
正常。换句话说,你在心理测试中得分高,并不意味着你在生活或工作中有问题。尽管
黑暗三性格有违反公共道德的意味,但近期的研究显示,拥有这些性格的人在职场上能
获得各种各样的好处。
总体来说,精神不太正常的人比普通人更加不诚实、以自我为中心、鲁莽、冷酷。信奉
权术主义的人更追求一种表面魅力,喜欢玩弄人际关系,欺骗别人,冷酷且容易冲动。
具备这种性格的人缺乏道德观,很容易把“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或“要想成事就得
投机取巧“的想法当做自己的座右铭。而自恋癖则指的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狂妄自大,一
种膨胀的自负情绪(但往往是不稳定、不安全),同时伴以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的
行为。自恋癖又称那喀索斯主义,源自古希腊关于那喀索斯的神话,喻示着有自恋癖的
人太过自大,可能会溺毙在自爱的情绪中——这使他们很难关注别人。自恋者往往魅力
十足,而这种魅力是自恋者在社交上的优势: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吉姆·琼斯、史
蒂夫·乔布斯都是这样的人。
在近期的一项有关典型德国企业的研究中,自恋癖与薪水呈正相关的关系,而权术主义
则与领导层位置和职业满意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工作任期、机构规
模以及工作时间的影响后,这种关联性依旧非常显著。
此前,一项耗时长达15年的研究发现,精神病态和有自恋癖倾向的人往往会升至机构的
顶层阶级,取得更多财富。根据研究得出的此类发现以及一些人的预测,公司董事会成
员临床诊断出心理疾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三倍。这也和早前人们总认为商人精神不正常
的印象相一致。哈维·克莱克里(Hervey Cleckley)1940年时在自己的代表作《圣洁的
面具》(The Mask of Sanity)一书中指出,心理变态的商人工作效率极高,看起来也
很正常,但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沉溺于“婚姻不忠、麻木不仁、酗酒、爱冒险”的窠
臼。
那么为什么坏蛋总能得意呢?
一部分原因在于,除去黑暗面之外,这些人显然还有光明的一面。一项有关积极人格和
消极人格重叠部分的研究发现,拥有黑暗性格特质的人更外向、对新事物抱有更开放的
态度,更加好奇,自尊心更强。除此之外,由于拒绝合作和利己行为,黑暗三性格的特
质能提高竞争力。另外有研究表明,精神变态与具有权术主义倾向的人能够利用诱惑和
威胁的手段吓退潜在的竞争对手,获得老板的青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拥有这些性格特
质的人通常都是优秀的演员,并能在两性关系(短期)中如鱼得水。不过我们需要明白
,这些人的成功往往以牺牲群体利益为代价。
虽然黑暗三性格有积极的一面——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坏蛋总能得意,但他们的成功是以
牺牲集体利益为代价。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黑暗三性格的特质里面包含了寄生的本质
。以政治的眼光来看,大环境越肮脏、越污秽,这些具有寄生性格的人活得就越滋润。
不出所料,一系列研究都将黑暗三性格与更高端的恃强欺弱行为联系起来。除此之外,
两项元分析研究显示,黑暗三性格与职场上的消极行为(偷窃、旷工、失误、破坏等等
)有重要联系。1951-2011年间所有出版的相关科学研究都得出了相似的分析结果,即
权谋主义、自恋癖与精神变态均与消极工作行为、企业员工意识淡薄呈正相关。而权术
主义、精神变态与实际工作表现呈负相关(与个人事业成功相反)。正如综述所言:“
庞氏骗局、互联网诈骗、贪污、内部交易、腐败、渎职”都可以归因于黑暗三性格的特
质。
但是常言道,凡事适度为妙(适度本身除外)。例如,研究表明适度的权术主义倾向预
示着较高的团队责任感,这也许是因为奉行权术主义的人在政治上精明,擅长交际,总
能力争上游。在另一项关于军事领导力的研究中,最好的领袖展现出了自恋癖积极的一
面,同时抑制了其黑暗的一面:他们十分自负,自尊自强,但在实际操作和印象管理方
面较弱。
人们也许会认为暗黑特质是一个被滥用的力量——这种特质相对来说有益于在短期内取
得成功,但长此以往也许会导致问题,特别是当人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也就是说
,黑暗面是我们个性中的有毒资产。你可以将它们变为一种职业武器,但随着你一步步
成功,你的团队、你的企业会越陷越深。进一步讲,当首要目标是要确保一个团队或企
业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时,应该避免选择一个有黑暗特质的领导。个性是职场上的宝贵
财富,但黑暗三性格只是更利于个人发展而非集体发展。
托马斯·卡莫洛-普雷姆兹克(Tomas Chamorro-Premuzic)|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