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汉卿到汤显祖 ZZ# Xiqu - 粉墨春秋,梨园夜话(戏曲)
n*n
1 楼
从关汉卿到汤显祖 古苍梧
元代文人有「南曲戏文」与「北曲杂剧」的说法。南宋时,「宋杂剧」吸收宋词、南方民
歌形成音乐主体,发展出多人唱演的长篇戏剧,谓之「戏文」,亦称「南戏」,后来演变
为更完整的「传奇」形式。元代北方戏剧家,以「金院本」为基础吸收北方民歌及「诸宫
调词」(说唱体曲艺)的音乐结构,发展出一人独唱、数人合演的短篇戏剧,世称「元杂剧
」。南戏在明代有很大的发展,元杂剧却逐渐式微。昆曲的兴起使北曲及元杂剧再受重视
。明末清初,昆剧成为流行全国的大剧种,虽以南戏为主体,却保留了不少元杂剧的剧目
,演出上也尽量体现元杂剧的体制、风格,念白、曲文均按原作。
南戏着重演员间的互动
元杂剧的演法早已失传,其风貌却保留在昆剧中。此次康文署主办的「南戏北戏名作展」
就可以欣赏到两个代表作:关汉卿的《刀会》和无名氏的《女弹》。元杂剧脱胎于金院本
与诸宫调词,从一个综合性表演的「杂剧」变成一种以人物为核心的戏剧,把院本只唱不
演的「正末」或「正旦」变成剧中的主角,让他唱演到底,并把诸宫调词的叙事体(第三
人称身份唱叙)变为代言
元代文人有「南曲戏文」与「北曲杂剧」的说法。南宋时,「宋杂剧」吸收宋词、南方民
歌形成音乐主体,发展出多人唱演的长篇戏剧,谓之「戏文」,亦称「南戏」,后来演变
为更完整的「传奇」形式。元代北方戏剧家,以「金院本」为基础吸收北方民歌及「诸宫
调词」(说唱体曲艺)的音乐结构,发展出一人独唱、数人合演的短篇戏剧,世称「元杂剧
」。南戏在明代有很大的发展,元杂剧却逐渐式微。昆曲的兴起使北曲及元杂剧再受重视
。明末清初,昆剧成为流行全国的大剧种,虽以南戏为主体,却保留了不少元杂剧的剧目
,演出上也尽量体现元杂剧的体制、风格,念白、曲文均按原作。
南戏着重演员间的互动
元杂剧的演法早已失传,其风貌却保留在昆剧中。此次康文署主办的「南戏北戏名作展」
就可以欣赏到两个代表作:关汉卿的《刀会》和无名氏的《女弹》。元杂剧脱胎于金院本
与诸宫调词,从一个综合性表演的「杂剧」变成一种以人物为核心的戏剧,把院本只唱不
演的「正末」或「正旦」变成剧中的主角,让他唱演到底,并把诸宫调词的叙事体(第三
人称身份唱叙)变为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