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沧浪亭记
avatar

沧浪亭记

独庸生
1楼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以诗词命名建筑,原不少见,自然算不上多奇特。历史上却有两篇名文为其“立传”,都叫《沧浪亭记》,就极不常见了。
以前一直以为苏舜钦是苏州人,要不谁会突然跑到苏州建座园林。没想到苏舜钦竟真就不是苏州人,是河南开封人,削官后不返回家乡,偏跑到苏州,却嫌苏州夏天闷热,欲求高旷之地好过暑。无意中发现一旧园,询之故老,得知是五代孙氏池馆,崇阜广水,草树郁然,遗意尚存。以四万钱买下,在北山(假山)建小亭一座,前竹后水,“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宜”,一园胜景尽收眼底。削官之人,还是不太名誉的削官,心情压抑,又清高自许,于是颜此亭为沧浪,从此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谁曾想到这个名字,这座园林,竟流传千古,几成园林代名。
历史上确有地以人传,人以地传,苏舜钦明显就属于后者。苏舜钦住在苏州不过短短四年,四年后等来“平反”,却病故上任途中,最可叹息是享年才不惑。尽管他是宋代重要诗人,和宋诗之祖梅尧臣合称梅苏,提倡古文运动更于欧阳修,“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政治上支持改革,当集贤殿校理,就是范仲淹推荐,受保守派攻击被削官,就是借机打击范仲淹改革派。但苏舜钦在历史上的名望及重要程度,却远逊范仲淹,欧阳修,晏殊等人,若不是沧浪亭与《沧浪亭记》,也许不那么容易叫人记住。《沧浪亭记》一文有柳宗元味道, “觞而浩歌,踞而仰啸” 看似豁达,实质郁闷难宣,最终以不惑之年而病故,可能就和郁闷有关。
归有光文名比苏舜钦更高,名作《项脊轩志》,朴实感人,“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胜于千言万语。他的《沧浪亭记》是受僧人文瑛所托,说明重修沧浪亭的原因。其时沧浪亭(园林)变成大云庵,已有二百年,世人早忘却此地曾有一座叫沧浪亭的园林,园内有一座叫沧浪亭的小亭。文瑛没有忘记,更怕后人再忘记,郑重嘱托归有光作文记其志。归有光亦因此大为感慨,“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与沧浪亭同时,“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苏州历史悠久,俊杰辈出,有过许多大事,也曾有过很多园林,为什么独独沧浪亭让僧人文瑛念念不忘?论亭其实论人,人当然是苏舜钦,“可以见士之欲名垂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我一直在想:归有光说则有在矣,到底是什么?是文学?是精神?还是风景?也许都有?
由园字可以看出,园须有墙且美景在墙内,墙外人不得见,沧浪亭却打破了这种常规。未到沧浪亭,也曾读过介绍,人在沧浪前,才真正知道如何独特。一湾绿水,风摇波荡,条石驳岸,有平桥向门几曲。黄石假山在水一方,逶逦若盘龙腾渊,山后粉墙一抹素白,空灵如流云照影。说是精美的盆景,只嫌盆景小气,然精美却非它莫属,没办法,珍珠圆润只能小,山河壮美唯其大,沧浪亭如放大之盆景,模山范水,山灵水活。
以水为界,以水为墙,景在墙外门前,作俑者苏舜钦?我愿意相信。“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若围水园内,千里有如咫尺,逼仄自然“不能出气”。水在墙外,咫尺却如千里,登高望天涯远,当然“以舒所怀”。再者,我觉得这种开放式设计符合宋人气度。
宋人以词著名。而词曾称作诗余,有诗庄词媚之说,作词一度让人朝不起。因词多写个人私情,与载道不合,与风雅不符,与言志不类,但宋人却不担心别人“看见”,他们爱填词,放下身段,放开心态,痛痛快快说私情,这在以前难以想象。作为朝代,宋虽说积贫积弱,有强邻相觑,只能岁贡求安。然而也是这贫弱的宋,却成了文化最灿烂最成熟时代。更是这积弱积贫的宋,能把强邻议死,彼不可思议。我觉得宋人除了能正视自身,亦能正视现实,能做出相对有利的选择,其实更需要包容的气度。反观明人若有宋人气度,能放下面子与清议和,可能历史就不同了。宋朝气度,它不强,却温和;不执着,却达观;不强烈,但灿烂,这就是为什么唐是李太白,宋是苏东坡的内在原因吧?
人文历史,精神思想,先且不论,单风景论风景,能流传千古,沧浪亭得益开放式观景的独一无二,庸泯独存,千古不易。以此观沧浪亭,沧浪亭,名实相得益彰,亦是天衣无缝:无论清浊,无论濯缨濯足,沧浪者,天地间自由奔流者,岂能围之庭园作掌上观?故宜水在园外,先见沧浪后见亭。而在园内亭上,总要往园外看的园林。
沧浪亭也是唯一以亭名命名的园林。
2020-9-23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