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从心理学角度谈一谈论坛建设
avatar

从心理学角度谈一谈论坛建设

地下丝绒
1楼
114
avatar
地下丝绒
2楼
心理学中,将日常问候看作一种对双方安全感保障的手段,是一种安慰行为。
avatar
地下丝绒
3楼
玩论坛,要学会扮演聆听者,很多人更喜欢扮演布道者。心理学中有个来访者中心疗法,改变了预设立场的问题。
avatar
地下丝绒
4楼
从容易引发矛盾角度看,互致问好,打打哈哈可能是相对无害的一种方式。然而,这就浪费了论坛对话交流的价值。
avatar
地下丝绒
5楼
discuss,对话,探讨,这是库切的主题。不同肤色之间,不同形态之间,不同身份之间,有时侯即便很简单的问题,也会制造很复杂的过程。
avatar
地下丝绒
6楼
论坛,是对相互在观点和价值观上的差异,提供一个探讨,沟通平台。一般而言,讨论的目的就是为了反驳对方,同时通过讨论,也对自己观点纠偏。
avatar
地下丝绒
7楼
一个优良对话体系完成,需要对话双方在知识结构中的契合,碰撞。对话需要在同一层面展开,需要持续的向下挖掘能力。这个要求其实是很高的,王尔德在他那个年代就感叹:大众写作,十个人写,一个人看。因此,深度对话是如此稀缺。
avatar
地下丝绒
8楼
相对而言,技术类,专业性强的。可能话题更专一点,目的更纯粹点。或者求解问题,或者展示成果。文化类的相对就复杂点,有的人上论坛,就是来说服别人的,而有的,就是怎么都不会被说服的。相声台上一逗一捧,甚至打起来,这是假的,台下起哄架秧子,凑热闹。论坛上掐起来,到后边就变成骂街了。
avatar
地下丝绒
9楼
不好意思,手机码字,写一句发一句。老在顶帖,不过放心,我的热度,顶多三天。
avatar
地下丝绒
10楼
说服,这词发音我是听了童安格才知道读作睡服,不过好象又改回去了。人无法摆脱动物式的感性,所以被说服的一方,不仅是在观念上,也需要在情绪上做好准备,论坛常发生争执,是因为情绪上没准备好。所以通过沟通,深化思考是良性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沟通时信息和心情都需要共享,才能最大程度消除矛盾。
avatar
地下丝绒
11楼
就我自己的体验来说,一开始接触虚拟网络。从行为上讲,有与现实对应的部分,也有与现实相悖的部分。在一些价值观上,可能网络是现实的延续。而在一些具体行为上,可能会让人产生错误判断。
网络提供了一个更宽泛的交流平台,各种年龄、知识结构、价值观差异的人聚会。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反而是将现实中的沟通障碍自然消解了。在现实中,不同身份者之间的对话在心理上是很难做到对等的。有个例子或许听过,北大图书管理员,想跟胡适教授讨教问题,结果胡教授眼睛根本不夹他。这个很自然,没有一起扛过锄头,没有一起洗过脚,是很难打成一片的。所以后来上山下乡,从最深处改变意识,也是有其合理之处的。
在虚拟空间沟通,也是需要注意两点的。一是安全感的需求,另一个是自尊心的需求。很多人有许多马甲,为什么?有的是没办法,老被封。而有的就是本能地出于安全需求。而自尊,有时候骂人的时候披一件陌生的外衣,能起到维护体面的作用。撕破脸分两种,一种是自己跟人撕破脸,另一种是被人撕破脸。用马甲,多多少少还是要点脸的。
avatar
地下丝绒
12楼
人本身是形形色色的,每个个体样本都是独一无二的。当然,适当的分类也还是可以的。一个人在现实中可能具备的面貌是有限的,比如有的白天做和尚撞钟,到了半夜学猫叫之类。所谓分裂人格,多重人格,但是在现实中去表演,空间有限。
虚拟网络,提供了做另一个你的最佳场所。但是如果时间长了,会不自觉将现实中的身份与网络中的身份对应起来。所以即便在虚拟网络,许多人也是很珍惜自己羽毛。有拘谨的,就也会有玩得很嗨的,一个人弄上百个马甲。以前有个小文章,讲说书艺人凭一张嘴,就弄出千军万马来,我是很佩服这样的人。以前玩网游,各帮派之间天天要打仗,为了更好地统一行动,就专门有操盘手,一个人指挥上百个号。我整三个号来回切换已近累死了,真不知道几百个号怎么弄,真有这样的人,这也是种能力。
因为性格不同,在虚拟空间表现也会不同。有的很谨慎,总是保持一定警惕。而有的则毫无戒备心,什么东西都往网上放。现实生活中,这种两个极端的人你可能不一定碰到,但是网络空间基本面大,你大概率都能碰到。
前者,出于安全考虑,他们会表现为极少与别人互动,自己盖一个大帖,或者用流行的话叫树洞,然后隔三差五来码字。这一类人写东西,寻求的可能是文字本身的寄托功能,对于交流,反而看的不重要。
而后者,安全在他们的观念里就是彻底的放开。我把底裤都脱了亮给你看,你还硬是要耍流氓吗?这也是一种方法。动物界里也有采用这种方法自我保护的。我就把肚皮一翻挺尸了,你要不怕撑,来吃!
avatar
地下丝绒
13楼
虚拟世界,相互交流的人,同样会产生亲密度和依赖感。有句博大精深的汉语,叫日久生情,通过虚拟网络成功配对的无数例子证明了这句话的可靠。
如果你也有过网恋经验,或者可以分享一下。两个陌生的人,从对话开始。就我的经验,最早在聊天室,最常见的方式是对诗。中国最灿烂的文化,在各大聊天室演变成男女之间类似宝塔镇河妖式的切口。这是网络初期,比较文雅的男女交往。男女都还是羞羞答答,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后来这类公共聊天室被取缔了,因为都不聊诗了,直奔主题了。一开口问,男的女的?如果对方回答女的,就直接问:约吗?
从早期论坛的设定来说,应该是相对小资,相对知识性的。各个版块依次分类,这是一种筛选。不同知识结构的人,落到相应的平台。这应该说是一个科学合理的设计,之所以后来慢慢变了味。一个重要原因还是版块本身核心定位模糊,导致缺乏有序发展。
avatar
地下丝绒
14楼
无论是现实,还是虚拟,如果想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体系,那么一个关键的点就是“共享”。心理学中叫同理心。
兴趣,或者心情。在心理治疗中,与患者的对话就是找到患者的兴趣点,建立对话,然后循序渐进, 逐渐深入。心理师一般都是会掌握节奏的,这跟捏脚其实也一样。你一上来一使劲,直接把人摁疼,人就逃跑了。日本电影中经常用到的,亚马蝶,亚马蝶,就是慢点满点的意思。老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建立对话,您不能太着急。
avatar
地下丝绒
15楼
当然,论坛交流,不是技师与客人之间的关系。或许有的在一个地方混得久了,脸熟了,别人一来就点他,他自己也产生了技师的身份感。
大多数人开始来论坛,应该是没什么明确的动机与目的的。少量借论坛给自己做广告的也确实有,比如写了几个字,大大小小地方到处贴。我印象里,靠贴小广告贴出名气的,也就老军医。
大多数人开始就是一张白纸,怀着美好的愿望,纯洁的感情,然后在论坛混迹十几年后,有的意志薄弱的就此偃旗息鼓,幸存的则皮厚得刀枪不入。没点心理抗压能力,还真不能在文字的唾沫与砖块下坚持下来。一则是要抗揍,另一则是不因此而心生厌倦,变成逃兵。
我跟这也快混了小二十年,现在还健在的那些熟悉的名字,都是久经考验了的。有些当年还是没经验的娃娃兵,如今却愈挫愈勇,变成论坛打不透,煮不烂的牛二了。
或许时间久了,会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而今还时时来此,是一种岁月打磨的惯性?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