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
avatar

《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

曹铜爵
1楼
写在前面:
这将是全世界最特别的一本书。
本书将以人性本恶,勾心斗角为主线,用前所未有的解读方式,来解读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里面,有无数令人耳熟能详,心生爱慕的英雄,但当你进入本书之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世界观将被完全摧毁。
天空中没有黑暗,并不是因为黑暗并不存在,而是因为夜幕尚未降临。
————
上面是文艺版简介,现在写真实版简介。
写完水浒之后,终于又要写三国了。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本书依然会以《三国演义》原著原文为线索,去理性的分析每一件事情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和上一本书《少不读水浒》一样,本书中,但凡是【】里的文字,都是摘自三国演义原著,一字不差。
本书会保证每日至少一更,每更至少两三千字,有时会多更新。
同时,看过我上本书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写作的理念就两个词:创新和有趣。
所以我解读三国演义的时候,不会过多的去扯三国志之类的真实历史。一是这些历史记载也未必真实,二是三国志之类的故事翻译随便百度就能找到,我也没必要去写这些老套的事情。三是本文毕竟是解读三国演义的,而不是解读三国志的。
不过演义有的地方如果扭曲历史扭曲的太过分的话,我也会在文章末尾加个真实历史的小提醒之类的,但我估计这些知识大家肯定都知道的。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新书就像一棵小树,需要多多浇水才能长大。
也欢迎大家关注【天涯文学】微信公众号,更多精彩内容,在这里呈现!
天涯文学社区作者QQ群:450038056,入群需ID和作品验证

avatar
曹铜爵
2楼
第一章:从太监说起。
一说起太监,大家都觉的这是一群变态奸诈的坏人,而被太监们陷害的,和太监们积极做斗争的官员们,则是一群为了打败坏蛋而敢于牺牲的好人。
连《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都说道:【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
在罗贯中的眼里,太监和官员的斗争中,斗争失败的那群士族官员们,都是【善类】,都是好人。相对的,太监们都是大坏蛋。
但实际上,这么看完全不对。
因为自古以来,因为你坏,所以我要打你——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
反而因为你的存在阻碍了我的利益,所以我才要打你——这种情况才是多数。
我们先来看看东汉末年,太监们和‘好人’们的斗争。
太监们和官员们的第一次斗争,三国演义上是这么描述的:【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藩,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藩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
从这一段话里,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两点。
一:拉帮结派并不是坏蛋们的特权,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藩这两个和太监作斗争的‘好人’,也结成了自己的联盟,准备【共相辅佐】皇帝。
也就是说,在汉灵帝刚刚即位,皇帝的权力还不太稳定的时候,大将军和太傅这一文一武两个手握重权的大官,就立刻结盟在了一起。
请注意:窦武陈藩的这一举动,和后来的十个太监(十常侍)互相结盟其实并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差别。
同时,这两个手握重权的大臣联合起来【共相辅佐】皇帝的这种行为,说好听点叫共相辅佐,说难听点,其实他们就像后来的李傕郭汜一样,是在共同把持朝政。皇帝文也好武也罢,只能听他们的。
二:太监们和官员们的斗争中,先出手陷害对方的并不是坏人太监,而是这群好人官员。是窦武陈藩两个人,先要将太监曹节给【谋诛之】。
为什么窦武陈藩想要把曹节给谋诛之呢?书上写的很明白,是因为曹节【等】弄权。
一个【等】字,就表明曹节并不是一个人在弄权,他背后也有很多人和他结成了联盟。
由于罗贯中是秉承着士族官员等于好人,无耻太监等于坏人这样的一个立场去看待这件事的,所以官员们勾结在了一起,肯定是想做好事的,是想要【共相辅佐】皇帝的。而太监们勾结在了一起,肯就就是要做坏事的,是要【弄权】的。
如果曹节【等】这群太监的话,朝廷里是窦武陈藩等官员说了算的,他们的实力最为强大,但如今,曹节等妨碍了窦武陈藩的地位和利益,所以,他们要将曹节【谋诛之】。
简单地说,这群官员们之所以要杀曹节,就是因为曹节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和曹节这个人坏不坏,和他是不是太监,其实是没关系的。
可以说,第一次太监与官员们的斗争,完全是由官员们一手挑起来的,至于后来窦武计划不周详,反被曹节给杀了,也是很正常的,这里面并不存在罗贯中所说的窦武被曹节给害了的说法,这个说法主观因素太强烈,因为如果窦武的计划没有泄漏的话,死的就是曹节了,这里面没有谁害谁,谁好谁坏之分的。
第一次太监与官员的斗争结束之后,第二次的斗争,也是官员们率先挑起来的。
汉灵帝登基后,大汉发生了一些很特别的事情,比如建宁二年,天上掉下一条大青蛇,把皇帝给吓倒了,然后,天上下了一场冰雹,砸坏了一些房屋。
再比如建宁四年,洛阳地震,沿海又闹海啸。
还比如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同时,五原山又闹了一次地震。
这时候,好人官员们的代表,蔡邕(蔡文姬的父亲)就想借机会搞死那群太监了,他说之所以这些灾害会发生,都是因为太监们太坏了,老天爷看不过去,所以降下了天灾。
除了这些天灾,蔡邕还隆重描述了一下【雌鸡化雄】这件事,他说雌鸡化雄,其实就是老天爷在警告皇帝不要重用这群半男不女的太监。
你看,官员代表蔡邕这完全是在诬陷太监,而且是手段极其拙劣的诬陷。
我们先来看看时间表。
建宁元年,是公元168年,而光和元年,则是公元179年。也就是说,这些个天灾,并不是在太监弄权的那一瞬间就发生的,而是至少跨越了差不多十年左右,才一件有一件的发生的,这其中,并没有什么关联。
大汉领土宽广,足足十年的时间,这片宽广的领土上闹过几次地震海啸什么的,也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这种事情,居然还能怨到太监头上去?
至于雌鸡化雄,更是毫无逻辑。
雌鸡化雄,我们不管这件事有没有真实的发生过,我们可以知道的是,现在这件事情已经死无对证了。
这件事情发生过的唯一证据,可能就是官员们拿着一只公鸡上朝,然后厚着脸皮硬说这只公鸡原来是只母鸡,因为太监们太坏了,所以它才变成了公鸡。至于当场表演让母鸡变公鸡,这是绝对做不到的。
所以,这种诬陷手段其实很低级,除非皇帝傻了,不然的话不可能相信的。
不过,人们总是站在‘正义’一方的角度看事情,这是一种惯性思维。所以,大家也没觉得官员们诬陷别人有什么不对,倒是都觉得太监很坏。
由于在太监和官员们的斗争中,官员们是正义方,太监们则是反派,所以读者们就都下意识的站在了官员这一边,觉得【雌鸡化雄】这样的谣言其实也没那么的荒谬,甚至可能是真的。
正义方用这种荒谬白痴的手段攻击反派,会引来读者们的同情甚至认可。但反派用这种手段来攻击正义的一方呢?肯定会立刻遭人唾骂。
比如说后来曹丕的手下用这种手段来攻击汉献帝。
曹丕的手下说道:【自魏王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甘露下降。】说完,就逼着汉献帝退位让贤——汉献帝不应该当皇帝,曹丕才应该当皇帝,这是老天爷的意思,证据就是上面那一连串扯淡。
这一段剧情里面,由于曹丕是反派,汉朝是正统,所以大部分读者看到这一段剧情时,第一反应几乎都是:胡扯!怎么可能会麒麟降生凤凰来仪什么的,甘露下降也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和曹丕有什么关系!凭这个就要逼走汉献帝,这不是胡扯吗?
那我现在就要说了:胡扯!怎么可能会有雌鸡化雄这样的事情发生!闹地震闹水灾也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和太监们有什么关系!凭这个就要逼走太监们,这不是胡扯吗!
你看,正义的一方使出了诬陷,会被人认可。反派使出了诬陷,却只能被攻击。
蔡邕诬陷完了太监之后,皇帝看了,【览奏叹息】。
由于太监们本身并不具备在官场上升职的能力,所以太监混得好,基本都是靠皇帝的提拔。所以皇帝见蔡邕说天灾人祸都是因为太监权力太大才引起的,就忍不住叹息,因为这就等于间接的在骂皇帝,骂皇帝惹来了天灾。
而且蔡邕的言辞还【言颇切直】,估计说的话都很刺耳吧,所以皇帝看了,只是叹息,根本就没做出什么相应的举动,也没去处罚太监。毕竟太监能混的这么大,证明皇帝还是比较喜欢太监的,至少太监们比那群朝着自己【言颇切直】的官员们是讨人喜欢。
比如说皇宫里有条大青蛇掉下来的那次,皇帝吓得一下子就尿了,然后【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
你看,关键时刻还是靠太监吧!由于太监的权力全是皇帝给的,皇帝一死,太监就立刻完蛋了,所以关键时刻,哪怕是蛇妖现身了,太监也会舍命把皇帝给【急救入宫】。
相对的,文武百官们大部分都是有自己的本事,能力和背景的,这个皇帝死了,下个皇帝上台我仍然混的开,所以一见蛇妖现身,立刻就丢下皇帝,各跑各的。
你说,如果你是皇帝,你更爱谁?
后来,蔡邕准备害死太监们的事情也泄露了(为什么每次官员们害太监都会泄露机密?会不会是皇帝故意让这个机密泄漏的?),太监们知道了蔡邕要害死自己,也没特别的难为蔡邕,只是让他别当官了,回家养老而已,多善良。
再看后来的好人官员王允,把持了朝政之后,蔡邕得罪了他,王允立刻处死蔡邕,谁劝都没用,朝廷的形势比当时太监当权的时候,还要黑暗一千倍。
所以说最开始时,官员们不弄权,不是因为他们心地善良不想弄权,仅仅是因为他们没资格没机会弄权而已。一旦给了他们机会,他们的狠毒程度,远远超过之前他们要除掉的太监。
avatar
曹铜爵
3楼
今天的更新送上,希望朋友们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avatar
曹铜爵
4楼
第二章:皇帝为什么帮太监不帮忠臣?
东汉末年,太监和官员的斗争日益激烈,到后来形成了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简单的说,就是在太监和官员的斗争中,太监们禁锢甚至陷害了很多的士族官员。
所以就有人说了,说汉灵帝昏庸无能,导致太监猖獗,陷害忠良。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在太监和官员斗争中,无数的官员都被太监给害死了,但皇帝却仍然坐视不理,任由太监继续欺负这些士族官员。乍看上去,皇帝的智商似乎有问题,完全分不清谁好谁坏。
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就在太监和官员斗的最激烈的时候,太平教的张角勾结了太监封谞做内应,准备造反。皇帝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立刻【收封谞等一干人下狱。】
你看。
这一次太监犯了错,皇帝并没有继续袒护他最喜欢的太监,而是公事公办,严格执法,毫不留情,这就至少证明了两点:
一:皇帝并不傻,他也分的清谁好谁坏,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弱智。一但太监确实做出了损害皇帝利益的事情,那么,皇帝在没有任何忠臣的怂恿下,也依然会立刻弄死这群太监,毫不犹豫。
二:那么为什么之前皇帝的表现都是在袒护太监,包庇太监呢?这就只能说明:之前太监们做的那些事情在皇帝看来,并不是什么很严重的事情,也没损害到皇帝自己的利益,所以皇帝对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所以,一些士族官员斗不过太监反被太监所害,这件事皇帝去不管他,并不是因为皇帝白痴,也不是因为皇帝宠爱太监,而是因为皇帝根本就懒得管。
官员坐了大牢,对这个官员本身来说是件天崩地裂的大事,可是对皇帝来说,仅仅是少了个官员而已,并没有侵犯到自己的利益——想当官的人那么多,真的不差你一个。
所以,皇帝根本就懒得去处罚太监。
但这次就不一样了,皇帝全世界就只能有一个,可我身边这群太监居然想帮着张角当皇帝?我一定要严惩他们!
太监做的事情并没有侵犯到皇帝的利益,所以皇帝并不会处罚太监。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的大儒蔡邕做的事情。
蔡邕说雌鸡化雄是老天爷的警告,警告皇帝不要让【妇寺干政】。
【妇寺】指的是谁呢?指的就是皇帝身边的女人势力和那群半男不女的太监势力,蔡邕觉得,皇帝应该剥夺掉他们的权力,不要让他们干预政治。
皇帝身边的女人势力,就是皇帝的老妈,和老妈的各种兄弟亲戚,也就是【外戚】。比如后来的大将军何进,就是何太后的哥哥。
皇帝身边的太监势力,则大部分都是由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人,都是皇帝比较喜欢的人,像十常侍张让,皇帝直接叫他爹,‘父子’间的感情非常深厚。
你看,这下我们就明白了。
像太监们做的那些坏事,什么贪污受贿,禁锢官员之类的,皇帝根本就懒得管他,因为他们并没有侵犯到皇帝的利益。
你再看蔡邕做的那些事,上来就提议废掉皇帝身边两大势力的权力,这跟直接上来扇皇帝的耳光有什么分别?
所以,蔡邕的想法确实是正义的,但他的手段实在是太过激进,他站在士族官员的位置上,本身就是弱势群体,没太监和外戚那么强大,可他非但不小心翼翼的混官场,反而想要一下把官场里最牛的太监和外戚全都给干掉!
同时,他又侵犯了皇帝的利益。所以,皇帝不同意蔡邕的提议,并不是皇帝白痴——相反的,如果皇帝同意了蔡邕的提议,那皇帝才是真正的白痴!皇帝要是真听了蔡邕两句话,信了什么母鸡变公鸡的谣言,就贸贸然去干掉太监和外戚,可能太监和外戚就要抢在张角前面发动政变了。
你当政治斗争是过家家的?外戚和太监是那么容易能被干掉的?别说皇帝爱他们,不想干,皇帝想干都干不掉!
所以,皇帝沉思了一下,非但没有处罚太监和外戚,反而把蔡邕给处罚了,让他提前退休,回家养老了。
蔡邕落到这一步下场,你可千万别以为这是皇帝昏庸的后果啊!其实,这正是皇帝聪明的表现!
你想啊,如果皇帝真的跟脑残似地答应了蔡邕的提议,和蔡邕一起去打太监跟外戚的话,那么蔡邕连回家养老都养不了!肯定当场就被太监外戚给弄死了!
avatar
曹铜爵
5楼
今天的更新送上,希望朋友们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另外,多谢上面几位朋友的支持~~~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写作,来报答一直支持我的朋友们的~
avatar
曹铜爵
6楼
今天会连续两更,希望大家看得开心~~
avatar
曹铜爵
7楼
第三章:桃园结义之谜。
张角造反之后,各地纷纷招兵买马,抵挡黄巾贼。就在这时,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也组建了一支队伍,准备杀敌立功。
他们组建的这支队伍可不得了。
这支队伍足有500人,还配备着兵器和马匹(注意:马匹在当时是高级资源),那么,在涿县这个县级别的城市看来,刘备所拥有的这支队伍,在当地绝对算是一手遮天的地方武装了。要知道,当时有多少占山为王的山大王,牛的跟什么似的,他们手底下也够呛能拿出500个兵和几十匹马啊!
就连像刘焉卢植这样的大官,知道有这样的500人要加入自己,都是不由得心中大喜。
不过,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刘备,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小商贩,他究竟何德何能,能瞬间聚集起这么一伙实力强悍的恐怖队伍呢?
在《三国演义》里面,罗贯中是这么描述这支民间武装队的形成的:张飞看见一个陌生人在为国叹气,就愿意主动投资,说道:【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
刘备听了,大喜,随后又碰上了关羽,三人就这么卖了张飞的家产,组建了一支强悍的队伍。
乍看上去,这支队伍之所以能组成,主要是因为刘备的宏图大志和张飞的仗义疏财,还有三兄弟的一见如故和惺惺相惜,但仔细想想,这里面的逻辑错误却实在是太多了,甚至多到了荒谬不堪的地步。
这里面有什么逻辑错误呢?我们慢慢来看。
一:无商不奸,中山大商人张世平和苏双为什么会愿意白白赠给刘备等人【良马五十匹,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呢?要知道,这一笔款子可不是什么小数目,在当时,这绝对算是一笔正常人这辈子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就算是对张世平两人来说,这也是一笔巨款!
可就是这么一笔巨款,这两个商人却刚见了刘备一面,被刘备一忽悠,就随手赠给了刘备,就像赠给了刘备几块钱一样轻松,一点也不心疼,这一点完全不合常理——这两个人要是有这么傻,还能混成中山第一大商人?
可能有的朋友要说我不够高尚了,说书上写的明白,明明是张世平两个见刘备要组织义军,替天行道,所以才赠给刘备的嘛。
是这样吗?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他们直接捐献给朝廷岂不是更好?就算朝廷腐败,他们不愿意捐给朝廷,那么他们怎么就知道这个从来没见过面的,昨天还在卖草鞋的刘备就不腐败,就能打呢?万一刘备不能打,跟董卓一样被黄巾贼揍趴下了,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一笔巨款?
商人投资必见利,显然,张世平投资刘备,是很不合常理的。
再看后来的富豪卫弘,卫弘为什么愿意投资曹操,帮曹操组建义军?不是因为他嘴上说的【孟德既有大志,吾愿将家资相助】——有大志的人多了去了,卫弘为什么只资助曹操?
这是因为:曹操他爹曹嵩可是当过三公的人,级别相当于国家总理,这么牛的人物,卫弘能巴结得上曹操,能获得一次‘资助’曹操的机会,是卫弘赚大了好不好?平常人想资助都资助不到!资助曹操这种行为,根本就不能叫资助,应该叫投资!以后一定用得着的。
再看刘备,一卖鞋的,之前也没什么战斗经验,张世平为什么要投资刘备呢?
二:刘备队伍的战斗力问题。
刘备队伍里的成员,基本都是没正式当过兵,也没经过军事化训练的【乡中勇士】,也就是说,单论战斗力的话,刘备手底下这群人,其实和黄巾贼也没什么分别,在战场上都是业余选手而已。
可不知道为什么,刘备手底下这群业余选手,其战斗力居然相当彪悍!最彪悍的一次,居然500个人追着人家黄巾贼五万多人打!太夸张了!
这里面当然有罗贯中为了神化刘备的文学因素存在,但这仍然掩盖不了刘备的这支业余队伍特别强大的事实。
是不是黄巾贼太菜了呢?不是。我们来看后面的董卓,太守龚景等人,这些正规军队都被黄巾贼打的落花流水,这就证明黄巾贼的战斗力还是蛮强的。
那么,为什么连正规军队都奈何不了的黄巾贼,会被刘备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业余军队给轻松打败呢?难道真是因为刘备用兵如神?不太像啊!
三:最关键的问题是,这支队伍明明是由张飞投资建立的,刘备关羽一分钱都没出,为什么到最后反而是刘备做了老大呢?
就连最后领赏的时候,也是刘备当县长,张飞只能当个小弟,这里面到底是什么逻辑?难道仅仅是因为刘备年龄大而已?开玩笑!哪有按照年龄大来分谁当老板的,照这么说天下也不用大乱了,谁年龄大谁当皇帝就行了。
大部分朋友对于这件事情的说法都是:张飞之所以愿意当刘备的小弟,是因为刘备是大汉皇族的后代,古人很注重这种名分。
真的是这样吗?不太像,因为皇室宗亲这个名分,你发达了之后,是个很不错的身份。但在你还没发达的时候,这基本就是个笑话。
在后面,刘备带着500人投靠刘焉的时候,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焉之所以认可了刘备皇室宗亲的身份,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刘焉本来就要招兵买马,而刘备正好送上了一些兵马,有便宜赚,不认白不认。
你看,刘焉就是这么现实。在刘备没有给刘焉带来实际利益之前,比刘备混的好的刘焉完全不认可刘备的皇室身份,那么,同样比刘备混的好的张飞也不太可能因为刘备的身份,就白痴到倾家荡产给刘备当小弟。
还有的朋友会说,那会不会是因为张飞佩服刘备的谋略,所以才让刘备当老大呢?也不太像,毕竟两人原本素不相识的,张飞哪知道刘备有什么谋略。再说了,张飞连出了名的聪明人诸葛亮都看不起,想烧了诸葛亮的房子,还能因为什么狗屁谋略去崇拜刘备?
总之,横看竖看,武功高强颇有家产的张飞都不太可能会把自己投资的队伍送给没什么战斗力的刘备。但事实却是,张飞的确是心甘情愿的当了刘备的小弟。
为什么张飞会做这么没有逻辑的事情呢?不是因为张飞白痴,而是因为......
avatar
曹铜爵
8楼
第四章:刘备真实身份之谜。
为什么颇有家产的张飞会心甘情愿的当一文不值的刘备的小弟呢?原因就是:刘备的真实身份,和我们看到的完全不同。
在《三国演义》里面,罗贯中为了美化刘备,常常对刘备本身的事迹进行一些歪曲。其中,就包括了刘备的真实身份。
要知道,刘备的真实身份可不是一个卖草鞋的小贩子,而是一个在当地一手遮天的黑道老大!
大家先别说我胡说八道,先听我来慢慢分析。
一:张世平投资刘备的问题。
大富豪张世平为什么要投资一个卖草鞋的呢?《三国演义》里说是因为刘备胸怀大志,那么我们来看看三国志的解释。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记载:刘备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资类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
你看!
三国志虽然也写得很隐秘,但实际上稍作分析的话,我们就能知道:刘备的真实身份,其实就是大商人张世平和苏双,出资建立的秘密部队的老大!不知道为什么千百年来还有那么多人把刘备当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贩。
大商人张世平赚钱的主要路径,就是在涿郡一带贩马,贩马就需要来回两地走,当时兵荒马乱的,有不少类似于梁山好汉的山贼劫道,为了能安全的赚更多的钱,张世平就投资建立了一个为自己保驾护航的秘密部队。
这个秘密部队的老大,就是刘备。
刘备得到了张世平的投资,用这笔钱收买了更多的小弟。【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
而刘备和他的这群小弟,其主要作用,就是和准备劫道的山贼们厮杀!玩命!
也就是说,张世平和刘备的关系,并不是三国演义上写的那么的大义凌然,仅仅只是常见的大富豪张世平出钱,黑老大刘备出人,两个人一起赚大钱的关系而已。
而且,就算是《三国演义》里面,张世平的目的应该也是不纯洁的。
《三国演义》里说道:【张世平每年往北贩马,近因寇发而回。】你看,演义里的张世平为什么要资助刘备?不是因为刘备胸怀大志,主要原因还是最近闹黄巾贼闹的太厉害了,在那些黄巾贼的劫道下,张世平根本就不敢来回贩马,也赚不到钱了,所以他才会资助刘备,希望刘备能打败黄巾贼。这样的话,张世平就可以继续做生意了。
二:刘备队伍的战斗力问题。
看明白了刘备的真实身份,那么刘备的这支队伍的战斗力为什么会这么强,答案也就很明显了。
废话,刘备这支队伍里面都是些什么人?都是一群常年和劫道抢马的山贼们互砍的亡命徒!都是只要钱不要命的人!战斗力当然比那些只知道在家里供奉张角的信徒要强多了!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还特地描写了一下关羽的光辉经历:【关羽曰:因本处豪强倚势凌人,被吾杀了,因此逃难江湖。】
你看,罗贯中是个文化人,在他眼里,关羽杀个人然后亡命江湖,这就很牛很牛了。可他也不想想,刘备这个黑老大,和山贼是死对头,他们哪天过的不是刀口舔血,脑袋别了裤腰带上的日子!
所以,刘备的这支队伍,其主要成员,应该是:类似于梁山好汉的亡命徒。而不是什么同村的勇士——否则,你就解释不了为什么刘备这支临时拼凑的队伍的战斗力,居然会比正规军都要强悍。
三:张飞为什么会让刘备当老大?
这样一看,张飞为什么会让刘备当老大,答案也很明显了。
按照三国演义里的描述,毫无疑问的,老大绝对应该是倾家荡产的张飞,而不是什么都没干的刘备。但按照三国志的描述则恰恰相反。
三国志里面,是这么描述关羽的。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记载:【关羽字云长,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关羽和张飞是怎么认识的刘备呢?并不是在刘备最落魄的时候认识的,他们三个人的相遇,并不是三国演义里写的桃园结义那么浪漫,而是:刘备这个黑老大拿了张世平的钱之后,就开始四处招收小弟,然后关羽和张飞就成了刘备的小弟。
也就是说,关羽和张飞两个人,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刘备的小弟。而不是什么刘备的兄弟。
和演义不同,关羽和张飞他们两个并没有帮过刘备什么,反而关羽当时正在亡命天涯,黑老大刘备收留了关羽,帮了关羽的大忙。(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备手底下大部分的小弟,都是关羽这样的亡命徒,战斗力当然强悍了。)
我们再来看看三国志是怎么描述关羽和张飞的关系的。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记载:【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刘备是黑老大,然后下一级才是关羽张飞。关羽和张飞俩人是平辈的小弟,没有高低之分,不过因为关羽年长了几岁,所以,张飞就叫关羽哥哥了。
按照年龄来分谁应该当哥哥,谁应该当弟弟,这个,应该就是虚构的桃园结义的最初模版了。只可惜,按照常理,靠年龄来决定谁是老大这件事,只有在大家的实力都差不多,甚至难以分出谁高谁低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
像三国演义里面,张飞是大财主,刘备是小商贩,那他们就绝对不可能按照年龄的大小来分级别,而是会按照财力和实力。
像三国志里面,刘备是黑老大,而关张是小弟,他们就更不可能按照年龄大小来分级别了,而是会按照地位和级别。
所以,三国志也好,三国演义也罢,都对刘备做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尤其是三国演义,为了美化刘备,硬把原本就有几百个小弟的黑老大刘备,给改成了身无分文的小商贩。
毕竟,孔子不饮盗泉之水嘛!在罗贯中眼里,靠手艺吃饭,总比混黑道光明磊落多了。
avatar
曹铜爵
9楼
今天两更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同时,本书刚开,很多老朋友都不知道我开了新书的事情,所以有点冷清,希望知道的朋友们可以多多回复支持一下,让本书先热闹起来~~我先谢谢各位朋友拉~
avatar
曹铜爵
10楼

关于更新问题:一般每天下午五点到六点左右更新~
avatar
曹铜爵
11楼
第五章:认亲戚是一门大学问。
黑老大刘备带着自己的五百个小弟投靠了刘焉,刘焉大喜,立刻就认了刘备当侄子。
在这里,刘备的皇族身份正式得到了别人的承认。
关于刘备的皇族身份,有的人说是真的,有的人说是假的。其实,你别管他是真是假,理性的说,在刘焉认他当侄子之前,刘备这个皇族身份确实是没什么用的,是别人都不认的。
像这种别人都不认可的身份,必须要配合上强悍的实力才有用,如果你没什么实力却自称皇室宗亲,那肯定是没人认的。
就像李世民说他是太上老君李耳的后代一样,他说是就是,大家都认可。为什么?因为他混的牛,他的话没人敢反对的。再看刘备,混的很惨,就算有族谱为证,但还是经常有人质疑他是个冒牌货。
刘备一直很想获得皇族的认可,那么除了混的好坏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承认你是他们的亲戚呢?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看你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实际的利益。
如果你能给我带来利益,我自然就愿意跟你做亲戚,哪怕咱俩根本就不是亲戚。如果你不能给我带来利益,那我认识你是谁呢?
所以说,皇族们认不认同刘备是真正的皇室宗亲,这个跟宗族感情啊,身份真假啊,汉武帝酎金失侯啊什么的都是没有关系的。你看李耳,跟李世民都八竿子打不着,但仍然不妨碍李世民认他当祖宗。为什么?因为认他当祖宗能给我带来利益。
大家先别说我思想阴险,因为在《三国演义》这部现实的作品中,靠着利益才认亲戚的例子至少有三个。
1,刘焉想利用刘备的500兵去对付五万多的黄巾贼,才认可了刘备的皇室身份,还认他当侄子。而在这之前,刘备就在县城里卖鞋子,也没见刘焉这个叔叔来照顾一下这个侄子。
2,汉献帝想利用刘备来对付曹操,才认了刘备当叔叔。而在之前,还没有什么实力的刘备是绝对不敢去皇宫里乱认亲戚的,更不敢自称自己是皇帝的叔叔。如果刘备真这么做了,那他绝对会被皇帝立刻处死。
3,刘表想利用刘备辅佐自己的大儿子,来克制自己的小儿子和他背后的蔡氏宗族,所以才善待刘备。刘表一听刘备要来,立刻大喜道:【玄德,吾弟也!】
而根本不可能从刘备身上捞到什么好处的蔡夫人,则恨透了这个自己老公的皇族弟弟,整天在想怎么杀死他。
你看,原本刘备落魄的时候,真正的皇室宗亲根本就没人屑搭理他,后来等刘备混起来了,刘备可以为大家带来利益了之后,大家就一个个抢着来认亲戚了。
和现实中一样,认亲戚这种事情不仅仅是一个感情上的事情,也是一种对人生的投资——认好了亲戚是绝对有赚头的。
不过,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想认亲戚就要先投本钱,刘备和刘焉认亲戚,可不是上门就认的。这个珍贵的亲戚关系,可是刘备冒着500个人打五万个人的高风险才拼命认上的,一不小心,刘备说不定亲戚没认上,命都搞没了。
所以都说刘备是枭雄:刘备这个人,你别看他总哭,总跑,一副胆小模样,但其实胆子最大的就是他!为了能和刘焉认上亲戚,刘备命都不要了!
舍命认了亲戚之后,刘备也能混出点名堂来了。
原本根本就没人信的皇室身份,现在已经有了资深皇室成员刘焉的亲口认证。从这之后,刘备就经常把皇室宗亲的身份挂在自己嘴边上,还用光复汉室的名头吸引了不少小弟的投靠——这是远的利益,我们再说近的。
张飞打了督邮之后,刘备三人成了通缉犯,朝廷到处抓他们。就在这时,一个叫刘恢的大官保了刘备,把他们三个藏在了家里。
刘恢为什么要冒着犯法的风险来保护刘备?书上写的很明白:【恢见玄德乃汉室宗亲,留匿在家不题。】
你看,刘恢为什么要保护刘备?因为刘备是刘焉他侄子!是正宗的皇室宗亲!所以刘恢才自觉的保护起了刘备。你换在之前刘备不是刘焉侄子的时候试试?刘备个小商贩犯了法,刘恢第一个抓他!
所以说,冒死认亲戚还是很有用的,尤其是认了个牛哄哄的亲戚。
不过,刘备是聪明人,刘焉也是老狐狸。
刘焉之所以认刘备当侄子,没别的,就是为了他那500个能打的小弟而已。刘焉只是在利用刘备而已,并不会真心的提拔刘备,更不会让刘备发展壮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慢慢来看。
刘备去打程远志,把程远志的五万人打的落花流水,然后刘备【挥军追赶,投降者不计其数。】
五万个反贼里面投降的不计其数,那究竟投降了有多少人呢?咱们就按照最保守来算,算他10%吧,也至少有5000人投降了。
请注意:这五千人投降的是把他们轻松打败的刘备,而不是根本就没露面的刘焉。
也就是说,按照常理,这五千人应该是刘备的战利品,是刘备用命换来的。在初期,刘备整幅家当只有500个小弟而已,这五千人就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对刘备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比如后来的曹操就收编了一批黄巾贼,然后赚了个够本。)
可是刘焉却笑嘻嘻的直接把这五千人收为己有了,刘备玩了半天命,什么都没赚到,手上还是那500兵。
黄巾贼又去打青州,刘焉就派手下邹靖【将兵五千】,带上刘备三个,又去打黄巾贼。
当然,这五千兵的拥有者是刘焉的小弟邹靖,而不是刘备。
这一仗又打赢了,按照演义里的描写,这一仗又打赢了主要还是靠刘备的用兵如神,和邹靖是没什么关系的。可是,刘备解救了青州的危机之后,青州太守也没提什么奖励之类的事情,邹靖也要回自己老大刘焉那去了。
刘备这下算是看明白了,自己的叔叔刘焉根本就没拿自己当人看,就是看上自己这500兵了而已。自己替刘焉做了两笔大买卖,一分钱没赚到,全让刘焉给赚走了,跟刘焉合作,有亏无赚的。
既然和刘焉合作有亏无赚,再加上刘备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认刘焉当叔叔,攀上了皇室的亲戚)。所以,刘备就想去和别人合作。
和谁合作呢?刘备说道:卢植正在和张角打仗,【备昔曾师事卢植,欲往助之。】
你看,刘备说得很清楚了,他为什么要去和卢植合作?因为卢植当年做过他老师,和他多少还有点感情,和老师合作,总比和这个一毛不拔的叔叔合作好多了。
邹靖听了,带着五千兵就走了,一个兵也没留给刘备。刘备混了半天,还是那500个兵,一分钱没赚到。不过反过来看,刘备也带着自己的500人离开了刘焉,刘焉到最后,也没赚到刘备的那500兵。
这一场亲戚,看上去是白认了。
不过我们再反过来看,认了这半天亲戚,刘备好歹和皇族认上了亲戚,赚大了。而刘焉也利用刘备做了两笔大买卖,独吞了所有的利润,也赚大了。算到最后,这两人看上去都吃了亏,但实际上竟然是双赢!
这场亲戚,认的还是值!
所以说,这认亲戚啊,还真是一门大学问!
avatar
曹铜爵
12楼
今天的更新送上,希望朋友们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avatar
曹铜爵
13楼
今天的更新送上,希望朋友们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同时希望大家多多回复支持一下啊~~
avatar
曹铜爵
14楼
@曹铜爵 2015-07-09 16:37:04
第六章:怒鞭督邮之谜
-----------------------------
@comeonplay 2015-07-10 14:48:14
莫非是说害民的官才能乱天下
-----------------------------
我的意思是说既然督邮还能害民,这证明督邮还是有一定的权力的,刘备还有一点希望混官场,所以他还是没杀督邮,想留下一点余地。
avatar
曹铜爵
15楼
第七章:刘备为什么能当官?
黄巾起义暂时结束后,曹操有后台,当官去了,孙坚有关系,也当官去了。按照常理来说,刘备这个既无后台也没关系的老百姓应该是当不上官的,可刘备最后怎么又当上官了呢?
表面上来看,是因为刘备正好遇上了一个好官,这个好官把刘备有本事却没能当官的情况向上反应了一下,所以刘备就当上官了。但实际上,这里面却大有文章。
有什么文章呢?还是听我来慢慢分析。
打完了仗,刘备唯一的后台卢植也落马了,刘备三人在这场战争中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金钱和风险,尤其是张飞,为了打仗都倾家荡产了。
刘备三人投资了大量的成本,但结果却没有获得一分钱的利润,这笔买卖算是赔大了,三兄弟都郁闷的在街上闲逛。
正闲逛着,三人碰巧碰上了大官张钧,刘备就和张钧说自己明明很有功劳,却因为没后台,所以不能当官。
张钧听了大惊,立刻跑到皇宫里去和汉灵帝说:【昔黄巾造反,皆由十常侍卖官鬻爵,非亲不用,非仇不诛,以致天下大乱。今宜斩十常侍,悬首南郊,遣使者布告天下,有功者重加赏赐,则四海自清平也。】
乍一看,这个叫张钧的是个超级大好人,是个爱惜人才的好官。但仔细一想,事实却根本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为了区区一个刘备,究竟值不值得去惊动皇帝?
刘备当时还只是一个卖草鞋的老百姓而已,就算太监们没把持朝政,一切都明明白白的论功行赏,刘备顶破天也就混个县令当当。为了一个最高混到县令的人没能当上县令,就去直接劳烦天子,这会不会有点小题大做了?
这简直就像老百姓直接去找总统让总统帮忙找他掉的钱包一样可笑,这不是总统愿不愿意帮忙的问题,而是这种事你找警察就行了,找总统干什么?这不是捣乱吗?
其实这种事儿,张钧如果是真心帮助刘备的话,那么凭他的官位,他给刘备个小官当当,或者是找找自己身边的老朋友帮帮刘备,都是可以的,刘备绝对会欣然接受。
不过张钧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为了个小小的刘备,直接去质问皇帝了,并且质问的问题还很刻意,直指因为太监们把持朝政,所以民不聊生的问题。
这就只能证明三点:
1,张钧的真实目标并不是帮助刘备升官,而是想要借着这个引子来攻击太监。
2,张钧想要把事情给搞大,并把所有的坏事全都推到太监作乱的头上。
3,官员又要再次对太监发起斗争了。
刘备,无名小卒而已,实在不值一提,换了平常,张钧根本就不会鸟他。只不过刘备出现的时机好,所以老狐狸张钧立刻抓住了这一丝机会,再次参了太监一本。
其实张钧早就想攻击这群太监了,但又实在没有理由。因为黄巾之战结束后,参与了战争并立了功的皇甫嵩,曹操,孙坚,朱儁等人确实都升官了,太监们并没有对他们做出什么不公平的举动,更没有刻意的压制他们,所以张钧根本就没机会攻击这群太监。
(至于后来这群人的官位又被除掉,那是后来的事。在当时,朝廷确实是公平的论功行赏了。)
一直想要攻击太监,却又实在没有理由。如今,张钧好不容易碰上了一个遭受了不公平对待的刘备,虽然这个刘备只是个不值一提的小人物,但蚂蚱再小也是块肉,多少也算个理由,所以就立刻拿刘备当借口去攻击这群太监了、
借着刘备这个小人物,张钧就说了:天下大乱全是这群太监搞的事啊!请皇帝立刻诛杀这群太监!
你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张钧攻击太监的手段,其实和太监攻击忠臣的手段是差不多的,都是随便找个莫名其妙的引子就陷害他们。
其实像刘备这种无名小卒没被重用,关十常侍这群大太监什么事呢?十常侍这种高级别的人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刘备这么一小角色!可张钧就是要拿着刘备没当官这件事来攻击太监们,你说这是不是莫名其妙?所以,以后太监和官员谁也别说谁阴险了,都差不多的。
我们再来看张钧说的很大义凌然的那番话。
张钧道:【昔黄巾造反,皆由十常侍卖官鬻爵,非亲不用,非仇不诛,以致天下大乱。今宜斩十常侍,悬首南郊,遣使者布告天下,有功者重加赏赐,则四海自清平也。】
你看,张钧大义凌然的说了半天,可他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还是在说十常侍的坏话。
张钧先是把黄巾起义的事情全都推到了太监的头上,然后提议斩首十常侍,把他们的头给挂起来,最后再像过年一样,大张旗鼓的告诉全天下人这群太监都被干掉了。
这一段话,怎么看都不像是在给刘备申冤,反倒像是在泄恨!泄自己的私恨!大骂这群死太监!骂到最后,最后,张钧才勉强提到了有功者该赏的问题。
所以说,张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帮刘备升官,而是为了干掉这群太监。
汉灵帝显然不傻——刘备是哪根葱?什么级别?他当不当官关我身边这群太监什么事?张钧说完,汉灵帝立刻就把张钧给赶走了,连犹豫都没犹豫。
请注意:汉灵帝赶走了上谏的官员这一段剧情,并不是大家普遍认为的:这是汉灵帝昏庸无能的表现,相反的,这个恰恰是汉灵帝政治功力深厚的表现!
你看后来,那些官员们告太监的状,只要你多少有点真凭实据,汉灵帝都会问问太监:到底有没有这事?然后太监就跪在地上磕头哭泣之类的——这就是太监心虚了,他们知道假如真有真凭实据的话,就像封谞勾结黄巾贼一样,汉灵帝肯定是要法办自己的。
再看这次,一点真凭实据都没有,张钧居然随便从街上抓个老百姓就想来告太监的状,汉灵帝简直觉的可笑!汉灵帝真信了他的话才是脑残呢!这跟当年太监们莫名其妙的诬陷忠臣有什么分别?
所以汉灵帝直接就赶走了张钧,连听都懒得听。
不过,既然官员率先向太监发动了斗争,那么太监自然也要还手的。
avatar
曹铜爵
16楼
今天的更新送上,希望朋友们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avatar
曹铜爵
17楼
第八章:汉灵帝真的是昏庸无能的皇帝吗?
朝廷官员随便抓了个老百姓(刘备),就准备以莫须有的罪名搞死太监。
太监自然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反搞这群朝廷官员。
这就是朝廷官员们和太监们的第三次斗争。
太监们派人向打仗升官的朝廷官员们索要贿赂,没给的都被太监们给革职陷害了。
请注意:太监向朝廷官员索要贿赂,并不仅仅是为了钱而已,而是为了试探这些朝廷官员的态度。
在朝廷官员里面,愿意给太监钱的,不外乎有三种可能:
1,准备站在太监这一边。
2,虽然不准备站在太监这一边,但却不敢和太监做对,只好随大流给钱。
3,虽然不准备站在太监这一边,但由于实力差距实在太大,所以只好暂时隐忍,先给钱,以后再找机会对付太监。
总之,愿意给太监钱的,你别管他是好官还是坏官,他都是暂时对太监没有什么威胁的官。
相反的,不愿意给太监钱的人就只有一种:坚决要和太监斗争到底的官,这种人必须消灭。
皇甫嵩,朱儁等人态度强硬,不愿意和太监同流合污,于是太监就启奏汉灵帝,让汉灵帝撤掉这两人的职务,汉灵帝立刻照做了,把皇甫嵩二人全都革职了。
看到这里,大家一般的看法都是:汉灵帝怎么那么脑残,那么昏庸!随便听太监说上两句,就革除了皇甫嵩和朱儁的官职,汉灵帝太是非不分了!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汉灵帝真的就那么白痴吗?明显不是的,在这件事里,其实汉灵帝另有深意。
有什么深意呢?让我们来慢慢分析。
首先,汉灵帝真的是分不清善恶黑白的脑残弱智吗?
当然不是。
黄巾起义时,太监封谞勾结张角造反,汉灵帝立刻将太监打入大狱,丝毫没有半点犹豫,任太监们怎么花言巧语也没用,这就证明汉灵帝还是分得清是非黑白的,并不是一味的宠爱太监。
我们再看黄巾起义时汉灵帝从中央派出的三路大军,也是以皇甫嵩,朱儁,卢植这些朝廷官员为主,而不是以太监为主。
这就足以证明,汉灵帝并不是脑残,他还是能分得清太监和官员谁好谁坏的,并且汉灵帝对手下的分工也很明确,他知道打起仗来还是要靠朝廷官员的,太监是不行的。
既然汉灵帝完全分的清是非黑白,那么汉灵帝为什么还轻易地听信了太监的谗言,将皇甫嵩和朱儁给撤职了呢?
另外一个中郎将卢植则早就被撤职了,在这一次斗争中,朝廷官员可谓是完败。而之前官员和太监的斗争都是有胜有败的,所以这一次官员完败,就显得很不符合逻辑——官员们怎么可能毫无还手之力呢?
除非是汉灵帝铁了心的要站在太监那边搞官员,官员才有可能完败。不过问题又回来了:既然汉灵帝不脑残,那他为什么铁了心的要帮太监撤这群官员的职呢?
这就只能证明:汉灵帝本身就是想要将这群朝廷官员给撤职的。
也就是说,这群官员被撤职,被陷害,其实并不关太监的事,这里面的幕后黑手是汉灵帝,太监们只是负责传话而已,太监们替汉灵帝背了这个黑锅。
大家先别说我乱讲,让我们来慢慢看。
1,对于皇帝来讲,太监和官员哪个威胁比较大?
对于皇帝来讲,太监和官员哪个的威胁比较大呢?很明显,对汉灵帝来讲,威胁较大的肯定是皇甫嵩这群朝廷官员。
我在前面也说过了,太监之所以能够把持朝政,压制官员,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皇帝的支持,皇帝要想对付太监,其实是很容易的。
比如汉灵帝对付大太监封谞,也就一句话的事,就把封谞给干掉了,毫无压力。曹操也说过:假如太监没了皇帝的支持,那么对付这群太监,【但付一狱吏足矣】,十分轻松。
相反的,这群手握兵权的朝廷官员,才是汉灵帝需要忌惮的人。
所以,压制太监,是汉灵帝不需要做的事情,太监就算狂的一发不可收拾了,在汉灵帝看来也跟条狗没什么分别。压制拥有军心的官员,才是汉灵帝很需要做的事情。
所以,为了稳定皇权,汉灵帝就会支持太监,打压朝廷官员。
2,对于皇帝来讲,太监和官员谁比较忠心?
对于皇帝来讲,太监和官员谁比较忠心呢?很明显,还是太监。
太监之所以能混的这么好,全是因为皇帝的原因,所以皇帝活的越好,太监就会混的越好。所以,抛开那些贪污受贿的事情不谈,在大方向上,大部分的太监还是希望皇帝长命百岁的。
就像三国演义里一样,汉灵帝没死的时候,十常侍风光无限,权倾朝野。汉灵帝一死,十常侍就立刻完蛋了,被官员们疯狂的攻击,屠杀。你说,在这种情况下,太监们是不是会对皇帝产生绝对的忠心?是不是会发自内心的希望皇帝长生不死?如果皇帝长生不死的话,太监们就可以一直张狂下去了。
相反的,官员们由于本身都有着这样那样的能力,背景,势力等等,所以皇帝死后,大部分的官员是不会忽然被人给干掉的。
你当皇帝和他当皇帝对我来说都没什么两样,所以,官员们对皇帝的忠心,也就自然是有限度的了。
官员不忠心,这件事还有另外的证据。
党锢之祸中,太监们禁锢了大量的朝廷官员。黄巾起义爆发时,一个太监对汉灵帝说道:‘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
太监说了,那些被太监们害了的官员,万一跟黄巾贼一起造反的话,那可就完蛋了!皇帝,不如我们快把他们给放了吧!
汉灵帝听了,立刻放了那些被关起来的官员。
你看!为什么汉灵帝要放掉这群被陷害的‘忠臣’?不是因为他们忠心,恰恰是因为他们不忠心!连汉灵帝都担心,万一这群被关起来的官员不服气,跟黄巾贼合作造反怎么办!唉,没办法,我还是把他们给放了吧!
更何况,在黄巾之战里面,官员们的表现确实不太好。
黄巾起义的时候,太监里面比较明确背叛了汉灵帝的,只有封谞而已。事后汉灵帝也说道:【封谞作乱,其事不明,十常侍中岂无一二忠臣?】
所以,汉灵帝只是处罚了封谞而已,对于其他太监在黄巾起义中的表现,汉灵帝还是十分满意的。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在爆发大起义,汉灵帝惊慌失措的时候,朝廷官员们都做了些什么呢?
先是官员代表皇甫嵩趁机要求释放之前被太监们关起来的官员们,然后,皇甫嵩还要求皇帝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来犒劳士兵。
你看,这就是官员们做的事情。
这群所谓的‘忠臣’们,他们也别怨皇帝最爱太监,最烦他们,他们应该先反省一下,看看自己都做了些什么事!
首先,汉灵帝是历史上出了名的财迷,为了赚钱,汉灵帝公开买卖官职,把朝廷搞的像专卖店一样。这样的人,皇甫嵩居然敢趁机勒索汉灵帝,让汉灵帝掏钱犒劳士兵?这不是在割汉灵帝的肉嘛!
这也就是黄巾起义爆发了,汉灵帝暂时用得着这群官员去压制反贼,等这一阵过去了,你看汉灵帝怎么弄死他们!
当然,汉灵帝买卖官职是汉灵帝不对,同时,国难当前,皇甫嵩要求皇帝拿出私房钱来犒劳士兵,也是很正义的做法。不过,虽然皇甫嵩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的行为没的狡辩,就是在趁机勒索皇帝,所以汉灵帝想要弄死他,也就很正常了。
再看太监们,一听官员要陷害自己,就先跪在地上对汉灵帝哭道:【愿乞性命归田里,尽将家产以助军资。】
你看,虽然这句话是假的,但财迷皇帝听了高兴啊!这太监,多会做人。
所以,汉灵帝允许太监们撤掉皇甫嵩和朱儁等人的官职,这并不是汉灵帝脑残昏庸的表现,而恰恰是他政治功力深厚的体现。他早就想要弄死这群手里有点兵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的官员了,这次正好借着太监们的谗言,把他们一网打尽!
于是,大部分的人都在骂太监,骂太监们陷害了皇甫嵩等人。但真正的幕后黑手汉灵帝,却完全没被怀疑,大家都觉得汉灵帝被太监给利用了。
你说,这汉灵帝厉不厉害?
avatar
曹铜爵
18楼
今天的更新送上,希望朋友们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avatar
曹铜爵
19楼
第九章:太监为什么要杀何进?
汉灵帝快要病死的时候,太监就提议谋杀何进,与是大家就都说了,说太监坏,太监阴险等等。
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慢慢来看。
中平六年,汉灵帝快病死了,残酷的皇位斗争即将开始。
争夺皇位的有两人:
1,刘辩(即后来的汉少帝)
刘辩背后的势力,是他的妈妈何皇后和她的亲戚。
2,刘协(即后来的汉献帝)
刘协背后的势力,则是负责养他长大的董太后和她的亲戚,
这样一看,其实大家就很明白了。
刘辩刘协,其本身都是没什么斗争能力的,这两个人抢皇位,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太监和官员的斗争,而是两伙外戚:董家和何家的斗争。
那么,目前这两伙外戚,哪一边比较占优势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汉灵帝的死。
何皇后的哥哥何进是大将军,在朝廷里有自己的党羽,势力强大,所以,何家完全不必依靠汉灵帝。对何家来讲,汉灵帝死了就死了,无所谓的。
同时,汉灵帝其实更喜欢董家的刘协,想让刘协接自己的班,因为汉灵帝认为何家的刘辩举止轻佻,没有帝王之相。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何家是希望汉灵帝早点死的,因为汉灵帝死的越早,对何家就越有利。
相反的,董家虽然在朝廷里也有一部分势力,但终究没有何家那么大,再加上汉灵帝是支持董家的,所以董家是希望汉灵帝晚点死甚至不死的,因为汉灵帝死的越晚,对董家就越有利。
在汉灵帝死不死的问题上,这两家外戚的目标是完全相反的。
如今,汉灵帝已经病入膏肓,非死不可了,那么这两家就应该:
1,何家。
如果何家冒险一点的话,就应该做点手脚,让汉灵帝早点死。如果何家谨慎一点的话,那就静静的等着也无所谓,反正等上几天,汉灵帝就肯定死了。
这两个选项没有谁对谁错,只是方法不同而已,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希望汉灵帝快死。不过,杀皇帝这一做法十分冒险,一但搞不好就会产生很大的变数,甚至可讷讷感被朝廷官员联合起来干掉,所以何家还是选择了默默等待。
2,董家。
董家的做法应该和何家正好相反,他们应该会尽量的延长汉灵帝的寿命,因为汉灵帝是董家的靠山,汉灵帝多活一天,董家就能多压制何家一天。
但生死由命,就算他们是尊贵的皇族,他们也实在没有办法阻止汉灵帝即将死去的这一现实。
既然这样的话,那么董家就应该抢在汉灵帝还没死之前,就出手对付何家!
汉灵帝死后,董家完全对付不了何家,汉灵帝死前,董家则还有机会对付何家,所以董家必须选择主动出手,绝对不可以像何家一样默默等待。
所以太监蹇硕就提议杀死何进,只有杀死何进,董家才能战胜何家。
请注意:太监率先出手谋杀何进,而何进却没有率先出手谋杀太监,这并不是大家所以为的太监坏,太监阴险,何进好,何进善良等等。而是太监只能走这一步棋,太监只有抢先杀死何进,才能保证汉灵帝最爱的刘协可以顺利登基。
从某些方面来讲,太监这一举动非但不是坏,反而是一种忠心爱国的表现——太监是在拿自己的命,去冒险完成皇帝临死前的遗愿的。
相反的,何进就不必走这一步险棋。在汉灵帝还没死的时候,何进如果先出手谋杀太监了,那何进就绝对完蛋了!汉灵帝绝对会揪着这个引子不放,活活整死何进的。
所以,何进就算想要杀太监,现在他也不能杀,必须要忍着。
二:太监的抉择。
太监蹇硕提议谋杀何进。
本来,董家何家两伙外戚相争,是不关太监事的,而且事后何进要杀太监的时候,何皇后还说道:【我与汝出身寒微,非张让等,焉能享此富贵?】由此可见,太监的老大张让和何家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两家的感情很深厚。
外戚相争,本来不关太监的事,就算太监硬要介入,也应该是帮着跟自己有深厚感情的何家。毕竟如果何家的刘辩当了皇帝之后,那么自己这个提拔过何皇后的太监也绝对会混得不错。
那么,为什么如今太监们会冒着得罪大将军何进的风险,站在董家这边呢?
原因很简单,我们可以用反推法来分析一下。
太监在之前得罪了太多的朝廷官员,汉灵帝一死,太监们的权力也就消失的差不多了,所以汉灵帝一死,朝廷官员一定会尽力消灭太监。
在这时,如果何家成功上位,大将军何进就会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选择。
1,念着旧情,帮助太监杀官员。
2,为了利益,帮助官员杀太监。
由于之前党锢之祸里太监实在是害死了太多的朝廷官员,所以太监和朝廷官员是水火不容的,很难被调和劝解,不是太监死,就是官员亡,就看何进怎么选了。
我们可以预料的是,何进初登大位,一定会尽量的收揽民心,相对比太监来讲,本身就有实力甚至有私兵的朝廷官员,绝对更值得何进收揽。
太监本身并不具备升官的价值,这一批太监死了,何进完全可以提拔下一批太监起来。但官员可就不是这样了,各自都有各自的价值的,何进初登大位,绝对不能浪费这些资源。
更关键的是,你何进一上位了,就宠信太监,帮着太监杀官员,那你跟汉灵帝有什么分别?如果何进真的这样做了,官员们就完全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可能新一轮的党锢之祸又要兴起了。所以,何进如果真的敢帮着太监杀官员,官员们说不定立刻就会造反,和何进拼了——因为如果官员们现在不拼,以后也肯定是被太监们玩死的货,还不如直接拼了。
所以说,只要何进不傻,他就一定会帮着官员们杀太监——至于太监和何家曾经的感情,那个是不值钱的。
后来也是如此,何家刚刚掌权,就立刻封官员的代表袁隗为太傅,摆明了立场,拉拢了朝廷官员。
不管太监帮不帮何进,何进都会帮着官员杀太监,那么太监如果还去帮何家就是真脑残了,所以太监不但不会帮何家,反而会帮着何家的死对头董家,来对付何家。
太后,皇后,太监,董家,何家,皇子,皇帝,朝廷官员,一场大型的宫廷政变,即将展开。
avatar
曹铜爵
20楼
今天的更新送上,希望朋友们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avatar
曹铜爵
21楼
@笑or不语 2015-07-11 15:54:31
没有水浒好看,
-----------------------------
开头只是小菜,好戏在后面,请朋友放心,本书绝对会比少不读水浒还要精彩的。尤其是等曹操刘备诸葛亮司马懿等人出场之后。
avatar
曹铜爵
22楼
第十章:何进和曹操对于杀太监的看法为何完全不同?
皇位争夺战正式展开,太监蹇硕率先出手,准备杀死何进。
谁知道蹇硕手下早就被何进安插了一个卧底,这个卧底叫潘隐。
潘隐知道了太监要杀何进,连忙给何进通风报信,何进听了大惊失色,【急归私宅,召诸大臣,欲诛尽宦官。】
一群官员听了,有赞成的,也有不赞成的。比如曹操就不赞成,说道:【宦官之势,朝廷滋蔓极广,安能尽诛?倘机不密,必有灭族之祸,请细详之。】
曹操完全不同意去杀太监,何进听了,大怒道:【汝小辈安知朝廷大事?】
关于这一段剧情,大部分读者的看法都是曹操聪明,何进脑残,觉得何进不应该急匆匆的去杀太监,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在杀太监这件事上,何进,曹操这两人虽然看法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但实际上,这两人的看法都对!他们两个都是绝对的聪明人。
可能有朋友要说了,这两人何进提议杀太监,曹操提议不杀太监,看法完全相反,怎么可能都对呢?
那就让我们慢慢来看。
一:曹操。
首先,曹操提议先稳住局面,别杀太监,这一看法是绝对正确的。
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上次试图杀太监的窦武,和这次试图杀太监的何进。
窦武和何进一样,他们两个都不仅仅是大将军,也都是外戚,所以比较一下这两个人,我们就可以知道曹操是多么的聪明。
1,窦武和陈藩这一文一武两个大臣当时密谋良久,准备杀死太监,可最后还是被太监给害死了。再看何进,他杀太监完全就是临时起意——知道太监要杀自己了,才临时反抗一下,别说密谋了,连商量都没商量一下,这样去杀太监,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2,窦武当时杀太监,他是掌握了主动权的,太监是完全不知情的,但是就在这么优势的情况下窦武都杀不了太监,反被太监给害死了。
再看这次的情况,已经完全反过来了,变成了太监蹇硕【密谋】杀害何进了,而何进还傻呼呼的往皇宫里撞,这不是找死?
3,当年的太监只有汉灵帝帮着他们,相对比窦武陈蕃,太监的势力还不是很大。而如今,不仅汉灵帝,董家外戚甚至一部分支持董家外戚的朝廷官员都帮着太监了,太监势力空前的强大。
所以说,站在曹操的立场上看问题,就是:当年的外戚大将军窦武比现在的外戚大将军何进强了不知道多少,但也完全不是太监的对手,何况如今的何进?
二:何进。
但在何进看来,事实却并非如此。
曹操提议不杀太监,何进不骂曹操无知,也不骂曹操脑残,而是骂曹操【小辈安知朝廷大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在何进看来,曹操这个人还是挺聪明的,曹操的提议之所以不对,不是因为曹操笨,而是因为曹操级别太低,小辈而已,不知朝廷大事。
什么朝廷大事呢?那就是何进早就在太监的身边,安插了不少的卧底了!
曹操级别太低,本身就是小弟级别,当然不知道何进已经把眼线安插到太监堆里去了,所以对于曹操来讲,此时的太监完全是滴水不漏的,凭朝廷官员,根本就无法和太监们对抗。
但对于何进来讲,如果他通过卧底得知了一些太监的情报的话,那么还是有点可能打败太监的。
所以,其实何进和曹操都是聪明人,他们的提议虽然完全相反,但都是聪明的提议,他们的差距仅仅是何进说的那样:曹操级别太低,没能力安插卧底而已。
不信你看,何进骂完了曹操,也没急着冲进皇宫杀太监,而是在原地【踌躇】。
他踌躇什么呢?按他的说法,他应该立刻就冲进皇宫杀太监啊?如果他不想杀太监,那他骂曹操干什么呢?
其实啊,何进一直在踌躇,这就证明何进在等!他在等皇宫里的卧底来给他送信!
由此可见,何进想要杀太监,也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冲上去就杀那么脑残——何进都混成大将军了,他怎么可能那么脑残?他还是很谨慎的。
等着等着,卧底潘隐就来了,对大家说道:【帝已崩】——汉灵帝已经驾崩了。
太监就是仗着皇帝的支持才能混的这么大,何进曹操等人也是因为怕汉灵帝才不敢杀进皇宫打太监。如今汉灵帝死了,太监立刻虚了一半,何进对付太监的成功率瞬间大增!
就在这时,不仅何进大喜,连之前坚决反对杀太监的曹操也大喜,立刻提议杀太监!【今日之计,先宜正君位,然后图贼!】
你看,之前何进曹操的意见完全不一样,并不是因为何进和曹操之间有一个人愚蠢——这两人都是聪明人,只不过曹操级别太低,情报工作做得不好,所以才提议不杀太监。
avatar
曹铜爵
23楼
今天的更新送上,希望朋友们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avatar
曹铜爵
24楼
第十一章:大将军何进为何不杀太监?
汉灵帝一死,太监们的靠山就立刻崩塌了,何进和曹操都同意杀太监。
不过何进是个老狐狸,他可不像曹操袁绍这群年轻人那么莽撞——你潘隐说皇帝死了我就要信?你能帮着我背叛太监,难保你不会背叛我!万一你是骗我入宫被太监杀呢?那我岂不是死的很冤?
所以,就算到了这一步,老狐狸何进还是不会自己亲自入宫杀太监,而是鼓励曹操袁绍这群冲动无脑的年轻人去杀太监。
何进说道:【谁敢与吾正君讨贼?】
袁绍听了,立刻热血沸腾:【愿借精兵五千,斩关入内,册立新君,尽诛阉竖,扫清朝廷,以安天下!】
何进听了大喜,立刻安排袁绍去打头阵,踩地雷。袁绍带着五千兵【全身披挂】,打头阵去了。何进则带着一批混官场的老油条何颙、荀攸、郑泰等三十多个人,安安稳稳的在后面等着捡功劳。
请注意:曹操也是同意杀太监的,可等到真往深宫里面冲的时候,曹操又忽然不见了。为什么?因为曹操生性谨慎,他也跟何进一样,对皇帝驾崩的事情半信半疑,他在怀疑皇帝驾崩会不会是太监们设下的一个圈套。
所以曹操不会傻的去打头阵的,他宁愿不要功劳,也不可能这么冲动。只有那个喜欢立功,【好大喜功】的袁绍,才会去打头阵。
何家的实力大于董家,朝廷官员的实力大于皇帝死后的太监,所以这一次的斗争,何家和朝廷官员很轻松的就获胜了。何进立刻立何家的刘辩为皇帝,也就是汉少帝。
此时,大部分的朝廷官员和皇帝都站在了何家这边,董家势力很弱,太监也差不多,真要展开斗争的话,太监必败。
太监们还是很会看形势的,一看形势这么严峻,十常侍里的郭胜立刻杀了自己的好朋友蹇硕,壮士断腕,来向何进还有朝廷官员表示一个态度:我们认输了!
朝廷官员哪有可能心慈手软?他们早就被太监欺负的不成样了,如今好不容易翻身了,当然要干死这群太监!
袁绍立刻说道:【中官结党,今日可趁势尽诛之。】
太监老大张让立刻吓的去找何皇后(现在成了何太后)求情。
何太后和何进听了,就原谅了太监们,任凭朝廷官员们怎么劝,也不杀太监了。
千百年来,大部分的读者看到这一段的时候,都会气的大骂何进是个脑残!白痴!太监们那么坏,怎么能放过他们呢?这不是放虎归山嘛!所以,何进在大部分的读者眼中,就是一个没脑子的白痴。
不过今天我就要说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何进难道就真的这么脑残?
大家可别忘了,在之前太监们实力强大的时候,何进身为弱者,还想铤而走险杀太监,而现在太监们弱的不行了,何进反而不杀了,这不是很矛盾吗?
所以说,何进不趁机杀太监,肯定是有何进的理由的,绝对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脑残。
究竟什么理由呢?大家请听我慢慢分析。
首先,灭不灭太监,对此时的何家来说是无所谓的。
太监本身就是仗着皇帝的宠爱才能混的起来,只要皇帝不宠着太监,太监是完全不能跟大将军斗的。而如今汉灵帝已经死了,新任皇帝又是何进的人,所以此时的太监对何进完全没有威胁,何进杀他们,简直就像是踩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
其实别说是大将军何进了,现在的太监就算是袁绍这样的年轻人,都能带着一群兵把他们轻松搞定。
所以说,此时的太监,何进并没有杀他们的确切价值——何进想杀就杀,不想杀就不杀,全看心情,没什么利润的。
在之前太监强官员弱的时候,何进杀太监这一举动是有利润的,是可以向朝廷官员们摆明立场的——我是站在你们这边的,也希望你们可以站在我这边。
所以,之前不管形势再怎么困难,何进也要杀太监——也正是因为如此,何颙、荀攸、郑泰等三十多朝廷大臣,都愿意帮着何进,而不愿意帮着董太后。
但此时,何进却不需要用杀太监来拉拢官员了。
因为在此时,杀不杀太监不仅仅是何进无所谓,对朝廷官员们其实也是没有什么意义了。
此时的太监完全不是官员的对手了,官员想杀太监,也就是想出口恶气而已,一样创造不出实际的价值。
并且,此时的官员单靠自己就能杀死太监,何进出不出手,官员们也就无所谓了,自己动手就是了。
所以在这里,何进就算放了太监一马,朝廷官员们也没怨恨何进——把太监打垮这件事到这里就已经完美结束了,何进做的已经很好了,太监已经完全垮台了,至于后面杀太监的收尾工作,谁愿意做谁做吧,反正谁都能做的了,没关系的。
杀不杀太监,大家是完全无所谓的,但杀不杀董家,大家的态度就比较暧昧了。
我们先来看看此时何家董家这两股外戚在朝廷里的形势。
一:何家。
何家的孩子已经当上了大汉的皇帝,再加上何进是大将军,朝廷官员也都站在何家这边,所以,何家已经几乎霸占了整个朝廷的势力,比汉灵帝时期的太监还牛,完全无人能敌。
二:董家。
此时的董家虽然实力没变,但由于汉灵帝的死和太监的衰落,董家已经完全不是何家的对手了,何家想要灭掉董家,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
但是,偏偏何家不能灭。
为什么呢?后来何苗和何太后也说的很清楚了。
何苗先说道:【大将军辅佐新君,不行仁慈,专务杀伐。今无端又欲杀十常侍,此取乱之道也。】
何太后又说道:【先帝新弃天下,尔欲诛杀旧臣,非重宗庙也。】
你看,尽管何进现在对付太监就像对付一条狗一样,但实际上还是有点顾虑。
何进初登大位,一上来就大行杀伐,这个不管怎么讲,都说不过去的。
杀太监,可能还会有很多官员支持,不会失了民心。但是杀董家的人,就绝对会被人议论了。
董家现在都不是何家对手了,何家还要对董家穷追不舍,斩尽杀绝,这绝对是暴政的体现。毕竟董家又不像太监,也没做过什么坏事,仅仅是想让自己的孩子争皇位而已,很正常的事,你杀他,朝廷官员会感觉自己从一个暴政,迈入了另一个暴政的。所以,就算现在的何家如日中天,他也是不能灭董家的。
可是,偏偏灭掉董家又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
为什么很必要呢?不仅仅是因为董家曾经要抢皇位,而是因为在当年,何太后杀了刘协的亲生妈妈王美人,所以刘协才会被董太后领养走。
你看,何太后和刘协有杀母之仇,就算不是因为争皇位的事情,刘协也一定会想办法对付何太后的。董家的人,怎么说也是个后患。所以,何太后必须要彻底的灭掉董家。
人言可畏,但又不得不杀,所以,政治功力深厚的何进就想出了一个妙招:装作愚蠢的不杀太监,这样就能名正言顺的杀掉董家!
avatar
曹铜爵
25楼
今天的更新送上,希望朋友们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avatar
曹铜爵
26楼
@丢了幸福的章小帅 2015-07-13 21:16:24
支持楼主。能不能早点让曹操上场
-----------------------------
好的,最多两章左右,何进和张让的政治斗争就会结束了,曹操就会闪亮登场了~~
avatar
曹铜爵
27楼
今天的更新送上,希望朋友们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avatar
曹铜爵
28楼
昨天很忙,没来得及更新,今天两更,补上昨天的一更,给大家道个歉~
avatar
曹铜爵
29楼
第十三章:何进的政治功力到底有多深?
千百年来,被公认很愚蠢,很无谋的何进,经过我的解读之后,大家就可以发现:何进其实是一个真正的政治高手。
何进之所以能独揽大权,可不是因为他靠关系。运气好,而是因为他:
1,利用朝廷官员,来对抗董家和太监。
汉灵帝还在世的时候,外戚里面,董家的实力其实大于何家,朝廷里面,太监的实力大于官员。按照常理,何进如果非要选择一个合作伙伴的话,那么他就应该像董家一样,选择把持朝政的太监,而不应该选择被太监压着打的弱者官员。
可是何进到最后还是选择了和弱者朝廷官员们合作,并且在卧底的帮助下,抓住了汉灵帝驾崩的最佳时机,一举将太监,董家这两个强者全部击败,实现了真正的以弱胜强。
这就表示:何进的政治目光很长远,他绝对不是鼠目寸光之辈,不然的话,他就不会和朝廷官员合作,而是应该和太监合作。毕竟当年太监还提拔过何家,和何家的感情还是不错的。
2,击败董家和太监之后,何进又力排众议,放了太监一马,在所有人都疑惑不已的时候,何进利用太监们去卧底董太后,然后顺理成章的消灭了董家,完全灭绝了后患。
3,然后,何进又翻脸不认人,反过头提议消灭太监,用杀太监这一招来讨好朝廷官员,榨干了太监们最后一点利用价值。
最后,何进终于成为了把持朝政的人,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权势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太监们。
你说,这何进的政治功力深不深?这么牛的人大家却说他是个脑残,还有没有天理?
可是就在何进把持了朝政之后,他却又做了一件看上去比较脑残的事情。
什么事呢?他为了消灭掉这几个已经完全垮台的太监,居然把董卓给引到了洛阳!导致了最后的董卓专权!
这一点,不仅是读者们气的大骂何进脑残,就连罗贯中都骂到:【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做三公。】你看,罗贯中认为,汉朝之所以到最后那么落魄,都是因为这个脑残何进引来了董卓的原因!何进是个大脑残!
不过仔细想想,却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你看啊,这何进难道真的就这么脑残?脑残到为了对付几个完全没用了的太监,就把董卓这个野狼给引过来了?要知道此时别说是何进杀太监很轻松,就连朝廷小辈袁绍袁术曹操等人都能随便杀太监了,太监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何进还至于脑残的引过董卓来对付太监?
再脑残的人,也不至于这么脑残。所以,何进这么做,一定是另有深意,他这么做,绝对是有他的考虑和计划的。
何进有什么计划呢?让我们来慢慢分析。
一:何进。
何进引来董卓等人的原因是:何进认为自己杀不了太监,杀太监,需要靠别人的帮助。
可是奇怪啊,后来袁绍曹操等官员都能轻松杀太监,为什么大将军何进自己就杀不了太监呢?
何进的理由是张让当年和何太后的感情很好,还提拔过何太后,所以何太后不让何进杀太监。
你看,这个理由超级扯淡。
首先,虽然张让和何太后确实是有一定的交情,但在之前张让帮着董太后差点就把何家给灭了,差点就搞的何太后的儿子当不了皇帝了,差点就搞的董家的孩子当皇帝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何太后和张让怎么可能还会有感情存在?何太后不弄死张让就算好的了!
其次,就算何太后是个真正重感情的人,那么何太后不让何进杀太监,何进就真杀不吗?
要知道,现在朝廷官员都是站在大将军何进这边的,而不是站在何太后那边的,何进如果真的想杀张让的话,何太后是根本拦不住的——何太后连点心腹都没有,她怎么拦?自己挡在太监面前吗?
所以何进不杀太监,并且说是因为何太后不让他杀,这绝对是在胡乱找借口,不能当真的。
二:袁绍。
何进说何太后不让他杀太监,所以他就杀不了太监,袁绍就立刻说道:【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此时事急,不容太后不从。】
请注意:第一个提议引来外人的人,不是何进,而是袁绍。
袁绍的提议,并没什么巧妙高深的地方,其实就是四个字而已:先斩后奏。
引来各路诸侯强行杀太监,到时候谁都拦不住,太监被外人给杀死了,生米煮成熟饭了,何太后自然也就不能反对了。
袁绍的提议乍看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也是超级扯淡,因为:
1,对何进来说。
按照何进嘴上说的,他不杀太监,其实就是怕得罪何太后,但问题是,就算是按照袁绍的提议,招来外人强行杀太监,何太后也绝对会知道这是何进的主意。
当时朝廷里有资格招来外地诸侯的人,就只有大将军何进一个而已,别人如果擅自招来外地的诸侯,那就等同造反。所以说,外地诸侯来灭了太监,何进仍然会得罪何太后,没跑的。
但何进听了袁绍的计策后,却大喜:【此计大妙!】看上去又完全不怕何太后知道的样子,这就有点让人疑惑了——何进这个人,真的像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那么怕得罪何太后吗?
2,对袁绍来说。
对袁绍来说,引来外地诸侯照样是一件很不合算的事情。
因为在此时,太监们弱的跟狗一样,杀他们完全没有任何风险,随手就办了。但同时,杀他们却又能获得功劳,美名等利益,所以,杀太监绝对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事情,
这种好事参与的人越少越好,人多了,就难免会被分掉功劳。
比如说如果真的是董卓丁原这些前辈灭掉了太监的话,那么袁绍等年轻人是肯定不敢跟前辈们抢功劳的,等于白忙一场。
在这一点上,曹操就看得很明白,曹操向何进提议,给自己一个狱卒,他就可以轻松灭掉这些太监——你看曹操多狠,准备一个人抢过所有杀太监的功劳,连袁绍都别想分走一点。
曹操聪明,袁绍也绝对不傻,他不可能傻的去引来外人抢自己的功劳。
那是不是袁绍真的要用外地诸侯来先斩后奏,达到让何太后无法处罚何进的效果呢?也不是。
你看后面,袁绍袁术曹操等人强行干掉了所有的太监,何太后也就认了,完全没处罚任何人——为了几个没用的太监得罪所有朝廷官员,何太后哪有这么傻?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的。
所以,不管怎么分析,袁绍提议引来外地诸侯,绝对都是一件不可能带来任何利润的事情。
袁绍提了这么一个建议,本身就够脑残了,更脑残的是何进居然还同意了?难道世界上真有这么多脑残?
很明显,袁绍是何进最心腹的小弟,何进之所以同意这个脑残建议,就是因为这个建议本身是何进自己想出来的!是他吩咐袁绍这么说的!袁绍只是替他说出来而已。
同时我们也可以知道,何进根本就不怕得罪何太后,他这么说,只是随便找一个理由而已,何进的真正目标,其实就是想要借机引来各地诸侯!
三:陈琳,曹操。
陈琳和曹操则都是反对何进招来外地诸侯。
陈琳说道:【不可!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却反外檄大臣,临犯京阙,英雄聚会,各怀一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
陈琳说不行,说凭何进现在的势力,杀太监就像是用火炉烤头发一样,易如反掌,根本不用招来外地诸侯,到时候各自强大的诸侯都在洛阳集合,绝对会出乱子。
曹操也说道:【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
曹操也说不行,理由和陈琳差不多,都是说杀太监实在是太轻松了,找外地诸侯来干什么呢?
陈琳和何进说的都是最简单,最正确的道理,可何进就是不听,骂道:你们真是懦夫啊!
曹操听了,感慨道:【乱天下者,必进也。】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就要说了:你看,你分析何进是个政治高手,但实际上他就是个脑残!要不然,他怎么会引董卓来洛阳!
嘿嘿,大家先别急,慢慢听我分析下去:何进为什么非要引董卓来洛阳呢?这里面大有深意啊……
avatar
曹铜爵
30楼
第十四章:何进为什么要引来董卓?
何进力排众议,决定招来外地诸侯消灭太监,立刻【暗差使命,赍密诏星夜往各镇。】
请注意:在大家的印象中,何进似乎就愚蠢的引来了董卓这个大坏蛋而已,但实际上,何进并没有专门叫董卓来,而是把天下所有的诸侯都叫来了,比如后面的丁原等人。
我们大家只记得何进引来了董卓,所以导致董卓专权,其实不是的,这只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导致我们只记得董卓而已。
何进请天下所有诸侯共聚洛阳,这时候,董卓就准备来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董卓的简介:
【却说前将军、鳌乡侯、西凉刺史董卓,先为破黄巾无功,朝议将治其罪,因贿赂十常侍幸免,后又结托朝贵,遂任显官,统西州大军二十万,常有不臣之心。是时得诏大喜,点起军马,陆续便行,带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提兵望洛阳进发。】
从这一份简介我们就可以看出何进深厚的政治功力了。
何进为什么要招外地诸侯来洛阳呢?不是愚蠢的为了杀太监,而是要结合天下诸侯来杀董卓!
大家先不要惊讶,且听我慢慢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何进为什么要杀董卓。
在之前黄巾起义的时候,董卓打了败仗,朝廷本来是要处罚董卓的,像同级别的卢植,当时就被抓起来坐牢了。
可是董卓却因为和太监们很好的关系,没有受到任何的处罚。
后来,董卓又因为认识一些很牛的朝廷官员,所以不但没受罚,反而升官了!手下有西凉大军二十万。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
1,董卓和当时的强者太监们关系很好。
2,董卓和现在的强者官员们关系很好。
3,董卓自身有20万大军,实力不俗。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董卓在朝廷里面关系复杂,甚至有一部分官员是董卓的心腹,再加上董卓掌握重兵,所以,当时对何进威胁最大的人并不是那个已经没用了的太监头子张让,而是董卓。
先安内,后攘外,太监,官员,何家,董家这四方势力斗得一塌糊涂的时候,何进自然没工夫去管外面的那群诸侯,任他们发展自己的势力。可如今,朝廷内部已经统一了,已经是何进说了算了,何进就自然想要对付朝廷外部的势力。
朝廷内部已经统一了,何进也已经位极人臣,坐上了大将军的位子,在朝廷内部,何进已经没办法再获得利润了——毕竟如果何进还想升职的话,那就只能造反当皇帝了。
朝廷内部已经统一了,完全没法获取利润了,所以何进的目光就看向了朝廷外部——也就是分散在各地的诸侯。
这些诸侯在何进的眼里,就是一个个能给自己带来大利润的项目啊!
那为什么何进先要对付董卓呢?一是因为董卓的实力的确算是这群诸侯里面比较强的,二则是因为原著上写董卓【常有不臣之心】,对朝廷来说,是个潜在的威胁,说不定朝廷还没找董卓呢,董卓就先来对付朝廷了,所以必须抢先对付董卓,以绝后患。
同时,请注意:董卓在当时想要来洛阳把持朝政,常有不臣之心,这一点何进是绝对看出来了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何进却仍然想要引狼入室,这就证明何进绝对是想对付董卓,而不是想借着董卓杀太监——就算是真的想要借助外人来杀太监,那何进只叫丁原来不就行了,难道丁原的手下吕布还杀不了几个太监吗?叫这个明摆着想夺权的董卓来干嘛呢?
因为:打败朝廷内部的董家和太监之后,对何进有威胁的就只剩下朝廷外部的诸侯们了。而这群外地诸侯里面对何进威胁最大的,就是西凉董卓。
所以,何进就要用杀太监的名义,引来所有的外地诸侯。这么做,至少有两个好处。
1,由于杀太监的名义名正言顺,所以董卓一般会来的。再加上何进不是单独叫董卓来,而是召集了天下诸侯,所以董卓可能会没什么防范就来,这样比较容易杀死董卓。
2,董卓实力强大,而且在朝廷内部也有不少支持董卓的官员,所以说硬碰硬的话,何进还真未必能打得过董卓——就算何进真的打败了董卓,也绝对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到时候自然有别的外地诸侯来收拾何进,趁机把持朝政。(比如丁原。)
但如果召集天下诸侯来的话,对付董卓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了,可能很轻松就能把董卓给消灭掉。(就像后来的十八路诸侯讨董一样。)
所以,何进决定:借着杀太监的名义,骗董卓过来,趁机灭了这个心腹大患!
从这一点上来看,何进引来西凉董卓的做法,和日后曹操引来西凉马腾,然后趁机杀掉马腾的做法,是几乎一样的,都是政治功力很深厚的体现。甚至有可能,曹操后来想出这种办法杀马腾,就是模仿的何进,想起了自己还是个年轻人的时候,大将军何进就是准备这么杀董卓的。
你看,这么奸诈的老狐狸何进,千百年来大家却都说何进是个脑残,这还有没有天理?
再看董卓,完全中了何进的计了,除了董卓的女婿守住老家之外,剩余的心腹都带上了!何进这一次如果成功的消灭了董卓,那么就会天下大定,四海升平!大汉说不定还能延续上近百年!
你看,谁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不是此时的曹操,而是此时的何进!
不过何进聪明,李儒也不笨,李儒就说道:【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你看,敏锐的李儒立刻发现了:何进做的这件事看上去这么脑残,但绝对另有深意。
所以,董卓到了洛阳附近之后,也没敢轻举妄动,而是小心谨慎,走一步看一步,书上写道:【董卓按兵不动。】
董卓为什么按兵不动?按照董卓想要篡权的意思来看,他应该趁着别的诸侯都没来的时候,先抢进皇宫,借着杀太监的名义把持朝政啊?他为什么按兵不动呢?
嘿嘿,原因就是因为李儒看穿了何进的计谋!董卓此时只要敢动,立刻就会被何进以造反的名义给干掉!
董卓来到了洛阳,官员郑泰卢植等人都没体会到何进的深意,都反对让董卓前来。
侍御史郑泰说道:【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
你看,这郑泰没看明白何进的深意吧,他还担心董卓来了,必定会生乱。他哪知道,何进就是要让董卓生乱!董卓一生乱,何进就干他!
所以何进对郑泰说道:【汝多疑,不足谋大事。】
何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们这群朝廷官员,真是不能干大事啊!你们还真以为我找董卓来的目标是为了杀那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太监?我的目标是干掉董卓,一统天下!是干大事!
这就是何进为什么要找外地诸侯来消灭太监的原因了,不是因为何进脑残,而是因为何进的政治功力实在太深了,大家都完全看不透,所以,才会觉得何进做的事情太反常,太愚蠢了。
avatar
曹铜爵
31楼
今天连续两更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avatar
曹铜爵
32楼
今天的更新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avatar
曹铜爵
33楼
第十六章:董卓为什么要废皇帝?
太监们杀死了何进,官员们就杀死了太监。
这虽然是太监们早就预料到的结局,但他们还是要这么做,因为如果他们不这么做的话,他们就必死无疑。
与其必死无疑,倒还不如拼一把试试,说不定还有活下来的可能。
同时,在朝廷大乱中,官员们虽然杀光了太监,但同时却也丧失了对皇权的控制——大乱中,皇帝被张让给挟持了。
张让逃跑为什么要带上皇帝?甚至还要带上没当上皇帝的刘协?因为,张让并不是没目的的乱跑,而是想要把皇帝和刘协都带到董卓那里去的。
张让是准备要去投靠董卓的,这一点,是很多人没想过的。
虽然此时何进已经死了,但如果官员们再次取得了皇权的话,再加上其余诸侯的帮忙,董卓还是必败无疑。
董卓输了,就是朝廷官员们赢了,到时候张让这个仅存的太监还是逃不过一死。所以,张让宁愿让皇帝拖累自己的逃跑速度,也一定要带着皇帝去找董卓!不然的话,张然就是跑得比兔子都快都没用的,早晚会被官员们杀死的。
就像十常侍里面其余的几个太监,跑得再快又有什么用?不往董卓那跑,早晚被剁成肉酱。
可是你跑到董卓那,董卓又为什么要收留你呢?你能给董卓带来什么利益吗?所以,张让还是要带着皇帝跑,这是最聪明的。
至于那个没当上皇帝的刘协,张让也要带上——废话,现在何家已经完蛋了,你如果只带正宗皇帝跑,不带着刘协跑,谁知道你跑了之后,这群官员会不会立刻废了皇帝,然后立刘协当皇帝?到时候皇权岂不是又回到了官员们的手里?
所以说,袁绍都带兵杀进皇宫了,如此紧急的时刻,张让还是带上了皇帝——不仅仅带上了皇帝,连那个没当上皇帝的候选人也要带上,不能留给朝廷官员一丝一毫的机会。
你看,曾经把持朝政的大太监张让,他一点都不简单吧?一点也不输给后来的魏忠贤和李莲英等同行。
张让等太监有的来不及跑,被官员们当场干掉了,有的跑了,却又被官员们追上干掉了。
最后张让也死了,但是,等官员们找到走失的皇帝时,董卓也带着大军包围了他们。
由于追杀太监的官员们路线都很分散,所以这一小部分找到了皇帝的官员,只有【数百人马】,是完全无法和带着大军的董卓对抗的。
最后,皇帝竟然落到了董卓的手里。
兵强马壮加手握皇权,很轻松的,董卓就把持了朝政。
太监,外戚,朝廷官员这三方势力,在漫长的政治斗争中,竟全部输给了什么都没做的董卓。
董卓上台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废皇帝。
废皇帝这件事,看上去是大逆不道,倒行逆施,但实际上,请注意:董卓废皇帝,并不是猖狂得意,自取灭亡,也不是像网上说的那样是为了废除官员们对前任皇帝的功劳,更不是想要改朝换代,而是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很有深意的一步妙招。
这其中有什么深意呢?大家听我来慢慢分析。
首先,现在朝廷里的形势并不稳定,董卓虽然掌握了大权,但很多朝廷官员都是不服董卓的,都是随时要和董卓开战的。
像后军校尉鲍信,荆州刺史丁原(历史上是并州)还有卢植,袁绍等人,他们都是只服何进,不服董卓的,董卓一有什么动作,这群人就立刻和董卓玩命。
当然,由于在史书里董卓已经被故意塑造成了坏人,所以这群反抗董卓的人,在史书上也就都成了忠臣。
但实际上他们是不是忠臣呢?不好说。
史书上就只会说是因为董卓残暴,所以他们才反抗董卓,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他们不想让董卓专权,主要还是因为董卓专权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我们先不说丁原,先说卢植,袁绍,鲍信这群人。
这群人原来都是何进的人,原本在朝廷里都是备受重用的重要官员。如今董卓上台了,他们自然就没原来混的那么好了,甚至还会被董卓当作眼中钉给干掉。所以,他们要反抗董卓。
不过,他们怎么反抗董卓呢?现在的董卓实力强大,已经占了上风,卢植袁绍等人单靠硬碰硬是很难获胜的。所以,他们唯一的方法,就是联合汉少帝,一起干掉董卓!
虽然现在皇帝在董卓的手里,但是,皇帝是何进的外甥,袁绍等人是何进的小弟,皇帝和朝廷官员们一样,他们都是何家人!都是站在一起的。
朝廷原来是姓何的,所以汉少帝也好,卢植袁绍等人也罢,大家都混的风生水起。
可如今朝廷姓董了,卢植袁绍这群官员们也好,皇帝也罢,都被董卓压着,大家都混的很惨很惨。
所以说,汉少帝是绝对很想和卢植袁绍等人联合起来杀董卓的,而卢植袁绍等人最容易战胜董卓的方法,也是联合汉少帝。
现在我们大家就明白了:可以预知的是,如果董卓不废掉汉少帝的话,那么朝廷里很快就会组建出一支由皇帝和文武百官组成的何家反董联盟——虽然何进已经死了,但是汉少帝还是可以当名义上的领头人的,而袁绍卢植等人则可以当实际上的领头人——他们还是有实力的,董卓还真不能放松警惕。
不过,既然这群反董的人的战术是联合何家皇帝,那么,董卓的战术就应该和他们反着来:废掉何家皇帝,让别人来当皇帝!把皇帝和官员们的联盟给彻底打碎!
所以,董卓才要废掉汉少帝,改立汉献帝。
董卓废掉汉少帝,改立汉献帝,好处有以下两个。
一:朝廷官员大部分都是何家人,何家汉少帝被废之后,朝廷官员就少了皇帝这一个靠山。
同样的,新上任的汉献帝当年之所以当不上皇帝,主要就是因为这群朝廷官员帮着何家人,所以新皇帝汉献帝不但不会和官员们结盟,反而会支持董卓消灭这群官员(刚上台时),因为这群文武官员是自己的仇人,自己的养母董太后就是间接的死在他们手上的!
这样一来,官员们不但没了皇帝靠山,反而会有一个皇帝敌人!
二:汉献帝的亲妈就是死在何太后手上的,汉献帝和何家以及何家这群官员有不共戴天之仇,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就算董卓不出手,汉献帝上台之后也会尽量出手报复这群文武百官和何太后的——除非他不想替自己的老妈报仇。
所以,你看。
董卓废皇帝,扶植汉献帝上位,这么做既能破掉皇帝和百官的何家联盟,又能让自己手握皇权,成为新的‘何进’。所以,董卓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无数的非议声中废掉皇帝,改立新帝。
这就是董卓废皇帝的原因:不是为了废掉以前官员的功劳,也不是狂妄自大,而是为了瓦解皇帝和官员们的联盟——这是一个很有政治用意的策略,这一策略直接就稳住了整个朝廷的政治形势。
avatar
曹铜爵
34楼
今天的更新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avatar
曹铜爵
35楼
第十七章:汉献帝真的是无能没用的皇帝吗?
一说起汉献帝,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软弱无能的蠢材,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还是用原著来说话。
我们上一章分析道,董卓成功的击败了何进和朝廷官员,成功的进入了洛阳。
董卓是出了名的狼子野心,按理来说弱小的皇帝们都是很害怕这种权臣的存在的,但当权臣董卓把持了朝政之后,汉朝两个皇帝的反应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就来详细的分析一下。
一:汉少帝。
汉少帝见到董卓的那一瞬间,第一反应就是害怕!【帝战栗不能言。】
汉少帝很清楚,自己是何家皇帝,朝廷官员们也都是何家官员,都是属于和董卓的利益对立的人,董卓一但上台,第一件事绝对就是对付自己这批人,跑不了的。
所以汉少帝对董卓的看法是:害怕。
二:汉献帝。
汉献帝刘协当时还不是皇帝,只是一个没有权力的挂名王爷而已,按理来说,高高在上的皇帝见了董卓都快吓死了,那么汉献帝这个没什么权力的王爷就该更害怕了。
可是,汉献帝见了狼子野心的董卓之后,第一反应居然相当的微妙。
常看《三国演义》的人,大概对汉献帝这个皇帝都有一个印象,那就是:怕死,胆小。
汉献帝见了董卓浑身发抖,汉献帝见了李傕郭汜浑身发抖,汉献帝见了曹操浑身发抖,汉献帝见了曹丕浑身发抖,大家都觉得汉献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没用的皇帝之一。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恐怕没我们大家看到的这么简单。
汉献帝第一次见到手握大军,飞扬跋扈的董卓的时候,真正的皇帝汉少帝早就吓得不敢说话了,可就在此时,这个被大家认为最没用,最胆小的汉献帝却很从容的上前【以言抚慰董卓,自初至终,并无失语。】
汉献帝主动上前和手握重兵,狼子野心的董卓打起了招呼,看起来还很亲密的样子。
汉献帝的这一表现,可以说已经超越了古往今来绝大部分年轻皇帝对权臣的表现——你就是那个后来被称作千古一帝的康熙,在当年见到权臣鳌拜的时候,恐怕也没这么的从容。
单从这一点上来说,汉献帝就绝对不是个无能胆小之辈。
不过有一点很奇怪,那就是汉献帝当时为什么要好言抚慰董卓的呢?按理来说,董卓当时那么的强势,而自己的哥哥汉少帝已经吓呆了,汉献帝应该抚慰自己的哥哥才是啊,他抚慰董卓干什么呢?权臣董卓还用得着他个没用王爷来抚慰?
所以,我们就只能把汉献帝的这种行为解释为:汉献帝正在拉拢董卓!
汉少帝和官员们排斥董卓,那是因为他们都是何家人,他们不允许董卓来侵犯他们的权力。但汉献帝却是何家人的大仇人!和何家有夺位,杀母等不共戴天之仇,汉献帝恨不得有人快来侵犯何家的权力,最好能把何家给灭了!
所以,汉献帝毅然决然的拉拢起了董卓,准备和董卓合作。
这就是我们印象中没用的汉献帝——其实汉献帝是很有能力的,只不过日后的董卓曹操曹丕等人都实在太强悍了,换谁上去都是个死的,所以汉献帝只能故意显得自己很没用——如果汉献帝像后来被司马昭欺负的曹操后代一样奋起反抗的话,那么汉献帝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哪还能一直当大富豪逍遥快活呢?
所以,汉献帝绝对不是大家印象中的没用无能模样,而是一个很懂隐忍,很识大局的聪明人。
不过可能有朋友要说了,你把汉献帝说的这么聪明,可他最后不还是被董卓欺负的不行的傀儡皇帝?
是的,这一点无法否认,不过即使是如此,汉献帝和董卓这一次合作,汉献帝还是赚大了。
汉献帝选择和狼子野心的董卓合作,他至少赚了以下两点:
1,夺位。
和董卓合作后,虽然皇权全都被董卓给拿走了,但汉献帝至少还是名义上的皇帝,多少还是有一点点忠臣听他的话的。
我们再看汉献帝和董卓合作前,汉献帝屁也不是,连个名义上的皇帝都混不到,满朝文武全是何家人,根本没人鸟他。
你看,汉献帝赚了吧?
2,报仇。
汉少帝害的汉献帝当不成皇帝,汉少帝的妈妈何太后则害死了汉献帝的妈妈王美人,所以,汉献帝和何家有不共戴天之仇。
这个仇,如果汉献帝不和董卓合作的话,那么单凭他一个挂名王爷,是绝对没办法斗得过满朝文武的何家人的,杀母这个仇,汉献帝他一辈子也别想报。
相反的,和董卓合作后,董卓立刻帮汉献帝把汉少帝和何太后给杀了,汉献帝大仇得报。
你看,汉献帝又赚了吧?最后汉献帝称帝的时候,董卓还让汉少帝跪在地上给汉献帝磕头,俯首称臣,汉献帝可以说是痛快了报了这个大仇!【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
所以,汉献帝一见董卓,就立刻拉拢起了董卓,想和董卓合作,这是十分正确的做法。
不拉拢董卓的话,你就会被你的仇人汉少帝骑在头上一辈子,拉拢董卓的话,你则会被董卓骑在头上一辈子——反正都是被人欺负的命,还不如让董卓欺负自己呢!这样好歹还能报仇,总比让仇人欺负自己一辈子好多了。
汉献帝拉拢起了董卓,董卓立刻【暗奇之,已怀废立之意。】董卓立刻就感受到了汉献帝的拉拢,然后准备和汉献帝结盟,粉碎何家联盟。
这就证明:汉献帝拉拢董卓的手段确实是有用的,高明的,他绝对不是我们印象中的窝囊废,而是一个很会玩手段,很会拉拢人的政治天才——至少,汉献帝比那个吓得不敢说话的汉少帝是天才多了——他们的老爹汉灵帝当年打算让汉献帝当皇帝,不是没理由的,汉献帝确实比较适合当皇帝。
这就是我们大家印象中的无能皇帝:在满朝文武都站在汉少帝和何太后身边的时候,汉献帝仅靠着自己一人,就在满朝文武的眼皮下,把握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成功的报仇雪恨。
avatar
曹铜爵
36楼
今天的更新送上,希望大家看得开心,明天更精彩~~~
avatar
曹铜爵
37楼
@xiaoliu216 2015-07-20 13:22:28
何进如果真想搞董卓那有那么复杂。。。招董卓进京,给个虚衔,那就真的和马腾一样了,怎么会让董卓带那么多兵来。。。明显不是搞董卓,就是想让董卓搞太监的,只是看错人而已。楼主立意太偏。。。。
-----------------------------
朋友说何进应该招董卓进京,给个虚衔。
但这样的话,董卓肯定是不会来的。换成别人,说不定会来,但董卓的话,书上写的很明白了:董卓常有不臣之心——董卓想篡权这是明摆着的,他不可能接受何进给的虚衔。
关于杀太监的问题,我在文章里也说得很明白了:后来何进死了,袁绍曹操这群年轻人直接冲进皇宫都能屠杀太监,偏偏把持朝政的大将军何进对付不了这几个太监?必须要依靠董卓带着20万大军来才能对付的了这群太监?不可能的。
何进叫董卓来杀太监,董卓就真带着20万人来杀太监,他们彼此心里在想什么都是心知肚明的。
最后多谢朋友的建议和支持!
avatar
曹铜爵
38楼
当然,上面说的20万只是一个虚数,总之,何进如果真的想杀太监的话,是根本不用董卓带大军过来帮忙的。
avatar
曹铜爵
39楼
@ka庐山升龙斩 2015-07-19 17:08:57
张让先用精湛的演技骗了和他很有感情的何太后,又利用何太后骗了何进入宫,在何进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早就没有任何政治资本的张让终于成功的杀死了一代枭雄:何进
这也来的太突然了,何进进宫之前可是有好几人劝过他别去,这么聪明的人真的就想不到,想不通
-----------------------------
这个我也在书里解释了啊,站在此时何进的位子上来看的话,张让杀何进,不管结果成不成功,张让事后都是必死的,站在何进这里来看的话,张让完全没有杀自己的理由,他杀自己就是找死。曹操劝何进的时候,何进还笑话曹操【此小儿之见也,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
何进觉得张让一但敢杀自己,那么何进手握天下之权,他的那些心腹就一定会杀了张让(事后也是如此,袁绍等人立刻杀了张让),所以张让不可能傻的杀害自己。
但是张让站在自己的位子上想,却正好相反,觉得自己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将来的生死就会全都被何进给攥住了,何进想杀自己就能杀自己,所以,张让宁愿拼死杀何进,去赌一个机会。
这一次斗争里面何进和张让没有谁聪明谁笨这一说的,大家都很聪明,考虑的都很周到,但是张让拼命完全是不可预计的事情,举个极端的例子,就像两个人下棋一样,按照正常水平来说,你完胜你的对手,你不可能输的,但你再聪明你也防不住你的对手忽然把棋盘给掀了。
张让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avatar
曹铜爵
40楼
解答章一:解答一下前面的一些问题。
看到有朋友对于张让杀何进,和何进引来董卓都有疑问,那今天我就系统的来解释一下所有的疑问吧。
首先真的很高兴,能有这么多的朋友认真的看我的书,还认真的提出疑问,这真是我的荣幸,希望以后朋友们如果看到本书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进步~~
然后就来说一下这几个问题。
一:何进引来董卓的问题。
我的回答:何进引来董卓,绝对是像我分析的一样,是有预谋的,绝对不可能是为了杀那几个太监,理由很简单,后来袁绍等年轻人带点小弟都能随便杀太监了,大将军何进难道还对付不了这几个太监?必须要外人帮忙?难道大将军当时的力量还不如袁绍等校尉?
所以何进引来董卓绝对是想要杀死董卓,具体理由我在前面的章节都分析过了,这里就不罗嗦了。
二:xiaoliu216朋友说‘董卓常怀二心,这个是后来才有的,当时没有表现出来。何进杀董卓动机太牵强。而且想杀人那有让人带兵来的。’
我的回答:关于这个问题书上也写得很明白了,董卓狼子野心这是绝大部分人都能看出来的,书上直接写董卓常有不臣之心,然后大臣卢植郑泰也都知道只要董卓有机会,他就绝对会想要篡权,这个大家都知道的。
并且,如果何进不让董卓带兵来,只让他一个人来的话,恐怕董卓只会有三种反应,要么推诿不来,要么就悄悄带人来,要么就直接反了,董卓不可能孤身一人来的,反正董卓就算不来,何进也不敢去西凉找他。
就像后来曹操专权,他叫孙权把自己儿子送过来一样,孙权怎么可能送?
所以不是说何进想杀董卓,却让他带兵来很矛盾,而是你不让董卓带兵来的话,他根本就不会来!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两种情况:
1, 何进叫董卓自己一个人来洛阳,不知道要干什么(或者说要给董卓封官,但是董卓一般是不会信的。)。
2, 何进跟董卓说洛阳里太监势力太大了,自己完全搞不了,你带点人来帮我搞。
这两个情况,哪个更容易放松董卓的警惕?很明显吧。
三:尧天佑朋友说:何进要联合其余的诸侯消灭董卓,他就怎么知道别的诸侯一定会帮助何进打董卓呢?万一他们帮着董卓打何进怎么办?
我的回答:这个是要结合当时的政治情况来看的,在当时他们帮何进的可能性绝对高于帮董卓数倍,这个根本不用想的。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外地诸侯都是想来把持朝政的,当时有很多诸侯不管是何进死还是董卓死,他能自保就不错了,哪还敢说把持朝政的事?朝廷就是乱成一团也轮不到他们来把持朝政的,能把持住朝政的,也就那么几个而已。
那么,这群外地诸侯过来干什么呢?他们既然来到了洛阳,他们就肯定是有目的的,并且,他们的目的无外乎两个。
1, 他们很忠心,他们过来就是为了维护皇权,帮皇室消灭那些作乱的太监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很显然,如此忠心的他们肯定在董卓要篡权的时候肯定是会站在何进这边的,忠心嘛~。
2, 他们是为了利益来的,想杀一下太监,跟何进混一下功劳,升一下官,那么他们还是会帮着何进杀董卓的。
这个问题我在前面也说过了,何进现在是皇帝代理人,你跟着何进混,何进立刻就能提拔你,给你带来利润,并且何进毕竟是正统,跟着他混风险小点不说,名声也好听。
但你跟着董卓混,董卓能给你什么?篡权成功了还好说,一旦篡权失败,史官绝对会把你祖祖辈辈都给写臭了。
所以这群外地诸侯帮何进的多一些,这是很明显的。
除此之外,这里面还有一个政治因素存在,这个因素不能忽视,那就是和平时代和乱世时代对官职的看法是不同的。
在乱世,当地方诸侯是比当朝廷官员要好的,我们拿最简单的三国演义来举例,到了真正乱起来的时候,你朝廷三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照样不如果地方割据军阀,因为人家手里有兵,枪杆子里面出政。而你虽然是朝廷三公,地位尊贵,但是相对比土皇帝来说,就是个虚职而已。你看乱到最后,就连皇帝都不如一些市级别军阀了,更何况三公。
但在和平时代,当京官,一般是比当地方官要好很多的,和平时代京官大部分都看不起地方官的,俗话说京官大三级,就是这个意思。并且在和平时代,地方官就是个地方官而已,根本算不上什么地方诸侯,就拿现在来举例,一个地方官市长,甚至是一个省长,他都绝对不如中央里的高官厉害,不论是地位还是权力,都是远远不如的。
三国演义刚开始时,天下还没大乱,地方武装势力还没彻底成型,只是一些雏形而已,和后来相比,当时绝对算得上是和平时代。
在这时,能在中央朝廷里混的好,那才是真混的好,你混地方官没用的。
就像袁绍,他是在朝廷里混不下去了,才无奈去地方上混,可是你看他在地方上混的样子,连军粮都凑不起来,说是盟主,可是那个盟主比三公的职位还虚,手下人(应该说是合作伙伴)想搞他就搞他。
在回看当时,何进是天下第一京官,谁想混的级别高点,都要巴结何进,再看董卓,地方官而已,如果是你的话,你会站在谁那边呢?
所以说,何进既然敢引来天下诸侯对付董卓,这就至少证明:何进确定多数诸侯都会站在自己这边,除非他们都铁了心要造反。
四:尧天佑朋友说:张让不杀何进是等死,杀何进是找死,横竖都是死,聪明的何进,怎么想不到横竖都是死的张让,就不会找他垫尸底?
我的回答:这个何进想不到是很正常的,因为在我没写这本书之前,很多人都没想到张让居然跟董卓还有联系吧?
我们是读者,所以我们都看得清他们两人各自的想法,但他们两个身在局中,是只知道自己的想法的,对于对方的想法他们只能尽可能的去猜测,是不可能完全知道的。
站在张让的角度来看,他想要迎接董卓入朝,那么他当然是要拼死杀何进试试了。
但站在何进的角度来看,张让跟董卓毫无联系啊,杀张让是一回事,杀董卓又是另一回事,完全扯不到一块去,想不到也很正常。
并且,站在何进的角度来看的话,张让如果巴结着自己,把自己哄高兴了说不定还会有点活命的希望,但张让想要杀自己,那就是找死了,所以何进并没有怀疑张让,也是正常的。
并且准确的说,何进并不是被张让骗了,而是被何太后给骗了,是何太后把何进给叫进宫去的,这就证明不止是何进,就算是何太后也是觉得张让绝不可能掀桌子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也不知道朋友们是否满意,其实我每一章文章都是前一天就写好了,当天发的时候又会再仔细检查一遍再发,所以说我的文章一般是没什么漏洞的,不然的话我检查的时候就会发现了。当然,我还是很需要朋友们不同的声音和建议!希望朋友们看本书看得开心的同时,也可以多提一下建议!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