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有一样东西不给孩子
前些天看孟非主持的【非诚勿扰】, 在场的主客嘉宾都有一个共识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真心给予的都是无偿,所能奉献的都奉献了,唯一没有给予的就是“苦”“。现在为父为子的双重身份,让咱对中国父母,尤其对上面的陈述,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特别人在海外,对比老外父母,更加体会这一角色的位置。养育子女是人的天职,也是人的自然属性,培养孩子是人的社会责任,放飞孩子则是对未来的期许,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从理论上和大数据上来看,人们在生活中展现的育子真经确实是如此念的,当然任何时候总有个案或奇葩父母, 籍此就不展开了,而对大众化的父母不妨聊一聊..... 中国家长爱子之心望子成龙之盼,每一个孩子都会有一个深切的体会,父母辛辛苦苦,好吃的给孩子,好用的给孩子,生怕其磕磕碰碰,在整个养育过程中是无限的呵护,有些时是无原则的溺爱。
以咱个人的体验,来自父母的养育之情深深地印在了脑海,我们出生于中国三年困难时期,本身天生不足,但是他们还是在有限的工资内,让我们吃的好一些,穿著体面一点。老爸每周日骑上自行车跑不同的菜市场购买凭票供应以外的吃喝,那时不太体会他们的一片心一份辛苦。到自己为人父之时,才有所醒悟,因自己也会为了孩子爱吃一口跑来跑去,心想天下父母都是如此,养育孩子时要给他们吃好,而不是吃“苦”。
到了成长阶段,孩子的培养不单是吃好,智力的开发,知识的长进,都让父母操心之极。此时光凭热情爱心未必事倍功半,常常适得其反事半功倍。家长的努力上心,最终带给孩子的是“苦中苦”, 这时做为个体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独立人格秉性与志趣爱好,但有多少中国父母十分了解而循循善诱。比如我们生长的年代,父母忙于参加运动闹“革命”,对于我想学想做的事,无暇顾及亦无资源,让咱苦恼不已。反观自己的孩子,咱把年轻时未达成的梦想寄托在其身上,带给他的则是“苦不堪言“ - 这是孩子上大学后之反馈 -:(
一旦孩子走向社会,他们脱离了父母的“束缚”, 本可自由飞翔。看看当下国内的报道,远非如此,孩子的婚姻,孩子的住房,孩子的孩子,家长依然大爱无边地去关注参与,对那些所谓不成器而远离自己期望的孩子,父母自感无言面对左右,时不时会“恶语”相送,望他们能回头是岸,彼此的交互相爱相杀,自然一言难尽,如此倒是成就了不少“狗血”电视剧。有了前车之鉴,轮到自己孩子时,咱也放下过往对孩子的设计与期待,学学老外散养的方式,以其志趣为主,去上大学去实习去走向社会,年轻人该经历的则放手少干预,相信以往对其的规范培养及应有的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他独立面对该面对的各种问题,如此实践下来,孩子开心,我们放心,至少他自此没有再抱怨父母带各其苦中苦 -:)
回归非常勿扰节目所言的 ”给不给予苦”,其层面不同,角度不同,只是希望先苦后甜,或苦中有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