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探秘怀德古镇. 穿越千年的画意 《 第一集 宰相故里》
avatar

探秘怀德古镇. 穿越千年的画意 《 第一集 宰相故里》

正信正信
1楼
四川省自贡市美称“盐都”,以盛产井盐著称于世,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中,水路航运尤显重要,在自贡井盐水运商业版图中,有一颗明珠,它被沱江所穿联,静静的守在自贡市的东南角,它就是富顺县的怀德镇。
作为一个靠水运发展起来的古镇,码头见证了一切。
站在怀德镇码头,你依然能想象到数百年前,江面上“千人拱手,万盏明灯”的盛况,商船穿梭,大石盘边乌篷船成排停泊,岸边商贾云集,两岸青山掩映,好一派山水相融的风情画卷。
所以,怀德镇是一个因盐而生的古镇,一座有盐有味的古镇。





根据百度搜索上采集自富顺县政府的资料显示:唐代始建镇,所以,怀德镇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
说到怀德镇,不得不首先提到镇中心的一道石刻牌坊。








怀德,其镇名的由来也与这道石刻牌坊有着深厚的渊源。相传,这里曾是后唐宰相韦藩,后汉宰相韦威两父子的故乡,后汉高祖刘知远为表其父子功勋,赐“畏威怀德”匾,因而这片土地在后汉时期(五代十国)便有了“怀德”这一地名。
北宋初年,设立怀德府,级别相当于“县”,府址在今工农街下面的黑祠堂。
秦汉时期,巴蜀之南被称为“南夷”,居住在川南山区的“夷人”倍受官府压迫和歧视,由于宋太祖赵匡胤实行民族和解政策,所以才有了泸州的“夷人”首领“落来”率部归宋,定居怀德的故事。
明朝《永乐大典.泸州志》引《江阳谱》载:“怀德镇旧名落来镇。宣和三年安抚司状奏:据落来市乡老称:落来镇,初因夷人落来归明于本镇住,遂呼镇市为落来,乞改换。得旨:落来镇改为怀德镇。”
宣和三年是公元1121年,距今也有900年历史,所以这个古镇经历了千年的沧桑。
从史书中我们已经读出,“怀德”一名,经历了从最初皇帝御赐到外族改称,然后又恢复原名的这样一段曲折历史进程。
可为什么有关怀德镇的历史又会出现在泸州的史书上呢?这是因为在历史上怀德是属于泸州管辖的重镇,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怀德镇,最正宗的本土方言依然接近于泸州口音的历史原因。
一直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怀德镇才从泸州划归给了富顺管辖。
而镇中这道牌坊除了与五代时期的韦藩,韦威两父子有关外,还与其韦氏后人韦蕃和韦调鼎两父子有关,
韦蕃,明朝万历进士,官至大理石正卿,富顺钟秀山腰的“第一山”石碑的“搬运工”。儿子韦调鼎,明朝末年崇祯时期的举人,官至南京户部主事、兵部郎中,韦调鼎在《诗经》的研究中卓然成家,其撰写的《诗经考定古今类纂》二十四卷,与钟惺合著的《诗经备考》二十四卷、《总论》一卷,堪称煌煌巨制,著作等身,冠盖古今。
世登科甲牌坊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重建。
根据自贡盐文化学者黄千红《石坊文心》中介绍:这座科甲坊属于重建,提出重建的是韦氏八世孙贡生韦廷赞一族人,而主持修建的是韦氏七世孙韦德孚。泸阳廪膳生永年赵为科甲坊作了凡五百言有余的《韦氏重建祖坊序》,镌刻于坊额。究其书写者,或为韦德孚,或为永年赵,楷书阴刻。
重建科甲坊可是惊动了当时的县大老爷的。坊眼上“世登科甲”的题字,其书写者就是富顺县时任最高行政长官、知富顺县事、贤吏杨得质。这个事实说明,重建这座科甲坊并不仅仅是韦氏一族人的事情,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是政府行为
宋育仁《富顺县志》载:“世登科第坊,为参政甘敬修、尙书甘为霖、司务甘嘉霖、举人甘化霖、进士副使甘茹建”。该坊系韦氏祖坊,石坊为条石砌筑,四柱三通,重檐歇山式,高约7米,宽约6米,其上匾刻“世登科甲”,坊上楹联、题刻多,其中一立柱还残存楹联“渊源一脉古升华”和落款“辛己科举人何元勋顿首拜题”等字样,旁记“大清道光甲午年三月”。
该牌坊风化得比较厉害,“世登科甲”四字现在基本已经看不清楚,我们只能从前些年拍摄的照片中去欣赏,四个字中的“世”字似乎很早就被戦子削平,究其原因,未见官方资料记载,如果是为了避讳唐朝皇帝李世民的“世”,在年代上显然不符合,我曾经记得很早以前在网上读到过文革期间当地某领导及时阻止破坏该文物的某段文章,印象深刻,当时我还觉得这位领导为历史立下了赫赫功劳,但我现在要想重新验证一下这段文字却无法再百度到,却偶然间百度出富顺在线上一位网友2012年写的短文:
当时,用钻子打到坊题“世”字的时候,看热闹的人中有好事者献上一计,说,你们用钻子打,太费力,不如用生石灰覆盖。所以,“世”字虽破却可辨识,“登科甲”尚完好,毫发无损。
至于这段小插曲的历史真相到底是怎样,也没有去深究的必要。因为这四个字现在已经被“雨打风吹去”。

牌坊的另一面相传刻有“畏危怀德”
四字,风化得非常早,我是从来就没看到过,也没有任何影像资料捕捉到过,非常遗憾。
从目前残存的阴刻字迹中,除了名人何元勋外,还能看到“増生王培元赠”字样,以及他的“今番复古今犹古”。
还有“岁进士田太州拜”字样
整道牌坊上下前后,左左右右,应该刻满了当时社会名流的题诗题字,可谓文化气息厚重,可惜多数都在烟波浩渺的历史中消磨掉了。
这道牌坊在重建之前最早修于何时?究竟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五代时期的宰相两父子?为什么史书上查找不到?现在依然是个未解之谜。
如果真没有“畏威怀德”匾的存在,那《永乐大典》中落来镇之前的“怀德”又因何得名?
或许这个谜藏在某一本未知的古籍里,这本古籍或许流失在海外,也许在千年的烽火中化为了灰烬,或许这个谜还隐藏在某一件尚未出土的文物里......
太多也许,也许没有也许......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