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封面:耶鲁大学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形态自适应的仿生两栖海龟机器人公众号新闻2022-10-18 07:10当前,移动机器人无法适应多栖环境下工作,若是在不同环境下对机器人设置不同的推进机制,则存在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耶鲁大学Rebecca Kramer-Bottiglio教授课题组从陆生和水生乌龟身上得到的灵感,运用了"适应性形态发生"的设计策略,研发出能同时在陆地和水域实现轻松导航的两栖机器龟(ART),两栖机器龟融合了传统的刚性部件和软性材料,通过在入水前改变四肢结构以适应水下环境。该“形态自适应”是指一种自适应机器人形态和行为的设计策略,通过改变机器人的四肢横截面积和刚度实现四肢形状、结构的变化。相关成果以“Multi-environment robotic transitions through adaptive morphogenesis”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Nature上,并作为Nature封面。Nature论文封面图该研究团队基于对陆生、水生海龟的肢体形状和步态研究,通过“形态自适应”设计一种多栖环境中运动的机器人:通过统一的结构和驱动系统实现的自适应形态和行为。该机器人通过改变四肢形状、刚度和行为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当机器人从一个环境移动到另一个环境时,通过可变刚度材料和人工肌肉来改变四肢形状。两栖机器人两栖机器人四肢结构在陆地环境下,两栖机器人(Amphibious Robotic Turtle,ART)以各种四足步态移动;进入水中时,ART可以将腿变形为鳍状肢,使其能够像水生海龟一样通过鳍与水之间的力(鳍划动过程)进行移动。海龟启发的两栖机器人机器龟与海龟游泳对比机器龟与陆龟爬行对比机器龟与乌龟滑行对比前肢变形过程:从鳍状变成腿状模式,50W加热,30kPa充气前肢变形过程:停止加热,保持压力直到肢体冷却;然后释放压力,进入腿状模式前肢变形过程:再次加热到50W,从腿状变回鳍状模式两栖机器人(ART)主体由四个子系统组成:底座、外壳、肩关节和可变四肢。底盘装有电子设备,外壳设计成流线型结构,有效存储载荷并且减小阻力,每个肩关节都有三个马达以实现一系列的步态变化,可变四肢包含气动执行器,同时应变限制层粘附在热固性聚合物上,连接到每个肩关节,通过嵌入式加热器加热热固性聚合物,使其软化,并给气动执行器充气,使肢体横截面积和刚度发生变化,实现机器人四肢变化。系统描述:机器人组成部分耶鲁大学团队的这项新研究提出的“自适应形态发生”设计策略,为研发能够适应多样化环境的下一代自主系统提供了新思路,即通过动态调整四肢形态和步态,在不同环境中实现最佳的行动性能。这一设计思路,有望进入生物监测、灾难响应、安全等实际应用中,同时可用于研究动物运动。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188-w文章来源:综合自Nature、NewScientist、智东西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在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