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马虎电影生涯
- 杨凡
杭州回来,六月三号在黎姑娘的翡翠明珠放了一场《玫瑰的故事》。超过三十年的好友汪曼玲,在漆黑的戏院里拿出数码手机,捕捉了银幕上的张曼玉,铺上她的脸书,写道:这部片拍摄于一九八五年,已是二十八年前的事,很有纪念价值。
银幕上,张曼玉穿换着方盈女儿的泳装,在石澳的海滩,摆出不同的美姿,让初登银幕的肌肉男张耀扬拍照,还有斯文的杨晓彤(杨群的儿子)做助手。碧海蓝天,青春无敌。
照片传到梁咏琪的WhatsApp。晚上Gigi给我发短讯:那时的她,那时的海,都很清澈。又好奇的问哪个场景是旭龢道1号。我说巴黎的内景就是,玫瑰大宅在舂坎角!现在看来,整个片子就像在办家家酒,马马虎虎,开开玩笑,就居然拍完了。但是有了张曼玉和周润发,有种特别的魅力,居然还能让自己原谅所有的缺点!
Gigi客气地回答,开开玩笑也有这么高的水准,电影都把我看哭了。我也由衷地说道,这真是一部「克难电影」,玫瑰大屋里的家具,前半段是向David Tang借用,后半段则是来自甄妮的客厅,张曼玉的衣服和首饰都是刘娟娟的私伙,泳装则属方盈十五岁女儿买了还没穿过。巴黎拍了两天外景玩了三四天,银幕上除了张曼玉和周润发,以及《少女日记》的陈俊国和陈冠中,所有人都是第一次上银幕,包括张耀扬和张坚庭。
短讯发出不久,回头一想,八十年代自己拍的那几部戏,不单是「克难电影」,简直就是「马虎电影」。很多时候,想象中的回忆是美好的,但是现实中的回顾却是残忍的。二○一○年开始修复自己拍的那十三套电影,可真是被看得见听得到的银幕往事,践踏了我曾经对电影的自我陶醉。
首先发现对戏服马虎,譬如说,在《意乱情迷》中客串穿过的夏威夷恤,事隔数年居然又在《流金岁月》还穿着它,不够,事隔十数年后,这件长情的夏威夷衬衫,居然还会在《美少年之恋》的「中南湾」(注)出现。其次道具上也极尽马虎之能事:同一个红色塑料电话,《少女日记》、《玫瑰的故事》、《流金岁月》都不避嫌疑的以大特写姿态出现。幸好九十年代搬离旭龢道一号的时候,环保处理了这不是道具的道具,否则往后的电影,到处都可能见到这个红电话。还有那些不同影片中重复的台词,不是「说真的」,「我是真的」,就是「我是真心的」。在曼谷的影片修复助手飞利浦说,你一定有心理障碍,才会重复用那么多个「真」字。
我的朋友迈克先生看了《玫瑰的故事》修复版,盛赞张曼玉和巴黎一样的美,但是那巴黎的内景,实在太不像巴黎了。我惟有嘻皮笑脸的说,谁要你看布景,看周润发张曼玉和张坚庭的戏就够了。我的朋友林美人总是希望我和她的朋友张叔平有机会合作,看我这样的马虎,有可能吗?
很多时候马虎了终会后悔,纵使后悔,还是要面对。就像我在修复途中,看到了《少女日记》的无声毛片,惊吓度不是你可以想象得到。一度告诉飞利浦不如放弃修复这部处女作,他劝我别担心,说是配上对白和音乐会有不同的看法。想起当年影评说这部片子是实验电影,还不服气,如今看到柔光镜再加双层凡士林,一群少女在树林中散步织梦,不是追求游水健将,就是挂记着野餐和跳舞。套用江泽民的名句: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影片被列为当年十大最不卖座的电影,居然还邀请徐枫和汪曼玲吃饭说是庆功完成导演梦。
倘若得奖就是认同,这部影片唯一的骄傲就是主题曲《偶遇》,居然击败梅艳芳的《似水流年》赢得当年电影金像奖,我却没有因此感到光荣。反而《似水流年》永恒经典。
其实《偶遇》是一本亦舒的小说。往大屿山拍外景的渡轮,在甲板上看见女主角翻阅,蓝天碧云,如诗美画,一时即兴,马上找了第二女主角一起拍了一个「唯美」镜头,之后又替这本小说加戏,让《偶遇》把男女主角的姻缘萦连结在一起。事后又找了李雅桑写了同名主题曲,林志美主唱。我最喜欢李雅桑写《风的季节》,这本是徐小凤的歌,梅艳芳在新秀比赛中也是唱这首歌展头露角,冥冥中大家似乎有些缘份。
男主角邓浩光在戏中叫做家明。那时大家都谈论着家明与玫瑰,说是亦舒男主角都叫家明,女主角就是她自己,玫瑰。娱乐新闻报道,徐枫要拍家明与玫瑰,舒琪导演,钟楚红朱江张国荣秦汉陈百强都要主演,划时代的文艺大戏。懂得利用时势的我,马上把亦舒家明与玫瑰name drop在《少女日记》,那时浅薄的我还以为小说的名字就叫「家明与玫瑰」,这样也可以沾点亦舒的人气。
亦舒的年龄与我相若,虽然六十年代在朱旭华的「香港映画」座谈会上相识,也在大会堂的「杨凡时间」相交往,其实从来没有看过亦舒的小说。一九八四年的某个冬天,走在荃湾的一个便利店,居然看到那本一直被我认错名字的小说《玫瑰的故事》,好奇买来看个究竟。本想翻翻就是,谁知一看便不能住手,夜半泪流满襟,心情忐忑良久不能平复。于是第二天马上打个电话给倪小姐,问她玫瑰的版权是否已卖给了徐枫。她说大家只有谈谈而已,终归还是答应让我拍,因为她想买一对Buccellati的耳环。
签约之后,我问她谁应该去演玫瑰?二话不说,她指定张曼玉。还有其他什么条件吗?喜欢又深懂电影的亦舒明白开麦拉不同于文字,大方的说,只要你有本事,随便你改。再经过《姊妹》杂志的施盈盈介绍(其实在张小姐没选港姐之前,和她已有一面之缘,详情请阅《杨凡时间》之《玫瑰玫瑰我爱我》),于是从来没有演过文艺片的张曼玉就在亦舒的钦点之下成了玫瑰。
那时的曼玉,二十出头,豆蔻年华,只要登上那本杂志的封面,就会洛阳纸贵。青春肯定有余,但是往后那种历尽沧桑的风尘呢?亦舒非常有信心的说,我只要看见她,那种美就已经让我心悦诚服,根本不需要演戏。想到江湖传闻李行签约琼瑶小说有一条件:文艺对白一字不能改。亦舒的这个小小要求实在慷慨过慷慨。
斯时曼玉虽然与邵氏公司有电影合约,但所有的合同都可以由她自己作主。签约前夕,打个电话去感谢方小姐,方小姐十分爱护曼玉,说是行情看涨,要加价。心中自然不悦,并且准备马上换角,想找回当时得令的钟楚红,于是给钟小姐的经纪人俞琤打了个电话,俞小姐回应二人份属好友,换角有伤感情。再者,当时的军师林冰和施盈盈坚持张曼玉会带来惊喜,这口气一定要忍。其后就是历史。
美丽的标准随着年代有时会改变。纵然玫瑰的大宅在追求精致的今天看来,是过分马虎与简陋,但是当镜头摇开,看见张曼玉梳着光溜溜的发髻,佩戴夸张的黑蜘蛛漆铁耳环,穿着刘娟娟带来的三宅一生,踏着音乐下楼台,那一刻钟还是有令人窒息的惊艳。亦舒是对的,她肯定选中了张曼玉,张曼玉又成就了黄玫瑰,独一无二。
多年后拍过《桂花巷》的陈坤厚托我向亦舒买了此书的电视拍摄版权,不知甚么原因,之后就一直没有拍成。
注:《美少年之恋》电影中的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