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水已久的好书,终于等到了3折
01
前段时间晚上下班回家,突然发现门口多了一个盒子。
打开一看,一本精美的中国历史巨著赫然出现在我面前。
厚厚的一本书,厚度跟DK博物差不多,足足有3.6cm之多。
啊,它终于来了!!!
我说的它就是这本书,叫做《看文明》,是中国原创的一本讲中华文明的巨作。
早在几个礼拜前,出版社的老师就不断给我“种草”。
她说,她们原创了一本讲中华文明的新书,叫做《看文明》,特地做了几本样书。结果有一天线下读书活动上,孩子们对这书真的爱不释手,翻来翻去,最后都翻坏了!
虽然样书因为翻阅次数太多,被翻坏了,可是看得出朋友异常开心。
她告诉我,她们一直想创作一本媲美《DK博物》的巨著,专门讲中华文明,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博物百科”。
而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我也为朋友的这份坚持和情怀感到高兴,毕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上,愿意默默无闻、踏踏实实苦干,为孩子写一本好书的团队,真的是不多见了!
02
翻开书的第一页,是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张帆老师的一封推荐信。
他有7个字给我印象特别深——
在这里,看懂中国!
我们曾经对中国美食津津乐道,
曾经对中国丝绸赞不绝口,
曾经对中国园林流连忘返,
曾经对中国文物叹为观止,
……
每个人都能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找到自己钟爱的一面。
而这本书,就是把中国文明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真正地看懂中国!
3
这本书有一条主线,它是按照“文明的演进逻辑”来编写的。
一共分为4大部分,而每一个部分都有对应的主题,一共是8个主题。
我整理了下面这张表格:
这本书覆盖了从远古时期、直到近现代的15个历史时期,具体来说,也就是“远古-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可以说覆盖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完整历程。
而每个历史时期都提炼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描述,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主题。
比如夏朝的“家天下的开端”,它通过手绘夏朝的王城,来展现古代都城的样貌。
商朝的“青铜技艺蓬勃发展”,它通过展示各种青铜文物,带孩子认识商朝。
西周的“创建礼乐制度”,它通过介绍古代乐器,让孩子感受古人礼乐治国的制度。
帮助孩子对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形成基本认知,初步搭建起完整的历史框架。
同时,这本书以历史进程为线索,将不同时代文明进程详细展开,从纵向展现当时的文明进程,让孩子对这一时代的认识更立体、更丰富,而不仅是贴标签式的刻板印象。
我们以饮食卷为例,来看看中华文明发展过程。
开端:
火的发现和取火技术的掌握使用,拉开了人类文明的开端。
发展:
家畜的驯化和学会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物质基础。
从石器、陶器到青铜器发展,先民们开始学会了利用工具并不断改良,生产力不断提高。
战国时期,为了促进生产,各诸侯国采用了各种手段,发展比如发展水利、进行制度改革等。
能填饱肚子之后,人们对食物的营养、滋味以及丰富程度开始有了要求,汉代丝绸之路的打通,食材种类丰富了很多。
繁荣:
食物在见证文明进程的同时,也能反应出当时的社会风气,比如魏晋时期奢侈享乐。
唐宋时期的社会繁荣景象,饮食习惯也从一日两餐变成了三餐,饮食形态也更为丰富。
鼎盛:
到了元明时期,食物也增加了民族特色。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地理大发现,食物的种类空前丰富的同时,一些能够解决饥荒的食物也开始出现。
到了清朝,封建集权制度也到达了顶峰,从皇帝一餐和餐具也能看出这一问题。
这样纵向的角度,帮助读者理清中国文明史的发展顺序、传承及盛衰的原因,增加理性认识。
04
它的设计别具匠心,特别贴合孩子的阅读习惯。
1
全景展示
书里面有很多拉页,拉开后就是一幅全景展现。
比如南海一号沉船的复原图。
即便某个舱室破损进水,不会影响到其余的舱室,大大提高了海船的安全性。
直到上千年后,西方的轮船才出现此类设计,可以说水密舱是中国古代造船工匠的一大创举,在这里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再看看船帆,能看到南海一号的船帆上有一根根“肋骨”,这是中国式的硬帆。
和西式的软帆相比,有操纵灵活、所需人力少的优势,但不利于远洋航行,这一细节也为后来中国航海的没落埋下了伏笔;
再看看船舱里的细节:许多穿长袍、戴头巾的客商打扮,提醒了南海一号的目的地是遥远的印度、阿拉伯一带,这正是海上丝绸之路。
而船舱里的货物,除了大家熟知的丝绸、瓷器,还有大批铁锅。
今天再普通不过的铁锅,在宋朝时却是格外受欢迎的外贸商品……
这幅拉页图里包含了许多有趣的细节,像一个个彩蛋一样,等待着孩子来发现。它用震撼的视觉冲击,再现教科书上文字表达的历史风貌,增强孩子的感性认识。
还有一页很震撼,就是这幅模拟的经典名画——《清明上河图》,它再现了宋朝的夜市场景。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夜色,接着我们能看到熙熙攘攘的街道。
而在唐朝城市里,有一道道坊墙,还会实行宵禁,也就是禁止人们在夜间出门。
之所以能在宋朝的夜市中能看到这一幅景象,是因为宋朝城市取消了宵禁,从时间上打破了对市民生活的限制,拆除了坊墙,从空间上打破了限制,工商业便蓬勃发展起来。
这幅拉页里很吸引目光的细节就是万家灯火。
行走的商贩:
店铺挂的灯笼:
河道里漂的花灯:
繁荣的唐朝之所以实行宵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古代城市有很严峻的消防隐患,历史上的大火灾数不胜数,宋朝人怎么能这么放心大胆地“玩火”呢?
书中还展现了宋朝时的先进的消防队和消防工具
而这些不仅能反应出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也是文明进步的体现 。
2
细节很惊艳
书的细节也足够称道,它能帮助孩子扩充对课本里知识的理解。
比如教科书在介绍春秋战国时,用了14个字——
“战国时周天子权威衰落,诸侯争霸”
那为什么天子的权威会衰落?
为什么诸侯有力量发动争霸战争?
……
很多时候,孩子们似懂非懂、并不理解。
《看文明》则用形象的插画,演绎了历史的脉络。
由于在春秋时代,金属很稀缺,宝贵的青铜拿去做礼器和兵器,缺少金属制的农具,因而极难把荒地开垦成耕地,耕地又是当时最宝贵的资源,诸侯们只能依赖周天子的分封获得耕地。
而到了战国时,随着文明水平的进步,铁器逐渐普及,有了铁制的农具,诸侯可以自行开垦耕地,不再依赖天子,因而诸侯势力膨胀,天子权威衰落,为了争夺霸权,诸侯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冲突。
原来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时代的变革。
小小的铁器也能推动历史的进程,通过具象的器物来认识抽象的历史,更贴合孩子从具象到抽象的理解能力。
3
阅读的趣味性
读的时候,也充满了趣味性!
《看文明》这本书的一大特色正是“看”,海量的信息、丰富的知识不是靠读文字、而是用看图片来传递的。
全书1000多幅插图都是由艺术家手工绘制,考据严谨的细节就像一个个彩蛋,给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就像进行一场寻宝游戏,更有趣味。
比如能代表商周时期文明发展的青铜器,青铜刚刚铸造好时,呈现出的是富丽堂皇的金色,因而又有“吉金”的别称。
埋藏数千年经过漫长的氧化后,则呈现出古朴的墨绿色。
书中也细致地刻画了这一点,周朝贵族宴会上的青铜餐具,呈现的是美丽的金色,下方的文物图,呈现的才是写实的墨绿色。
这也正体现了本书的初心——以小见大的阅读理念,从小细节认识大历史。
下面这张以物换物的全景图,将最初始交易的形式、目的完整呈现。
而细节图则像一个信息量丰富的宝藏地图,在文本提示下可以找到彩蛋细节,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自然而然的获得知识。
比如哪些东西可以成为交换物品:
在交易初期贝壳为什么可以被当作货币使用:
原始社会的交易点被成为市井,是因为有水源的地方更便于人畜饮水以及清洗货物。
全书历经多年的打磨,200个细节里的中国史,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比如皇帝冕旒上的珠串究竟是多少串?
“度量衡”具体是指什么?
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都经过严谨求证,于无声中给孩子带来治学精神的浸润、熏陶。
05
这套书很打动我的一个地方,在于——跨学科融合!
书里有海量的细节,但它们并非只是单纯靠数量堆砌,细节与细节之间,是有前后呼应的。
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教科书上描述这是一个“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
怎样让孩子形象地感受到这“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的特点呢?
我们以建筑这卷为例。
打通了历史与建筑的联系:
战乱时期,当时的豪强大族给房屋修筑起高大结识的围墙、具有警戒和射箭功能的角楼,这种具备军事防御功能的屋子就是坞堡,是豪强大族在乱世中保全身家的庇护所。
豪强大族勉强靠坞堡生存,普通人在这样的乱世中感到绝望,恰逢有西域僧人来到南方,普通人纷纷向宗教寻求精神慰藉,一时间佛寺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呈现出“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景象。
这一刻,文学和历史的知识融会贯通,看到这样的看场景图,也更能理解诗词背后的意义。
此后岁月变迁,和平年代的坞堡逐渐缩小了规模、取消了军事功能,演变成了北方四合院的雏形。
而到了南方,则因地制宜、以土为材料,形成了客家人的土楼。
全书200多个细节,就像200多块拼图的碎片,共同拼出一幅完整的、宏大的历史画卷。
当我们学到“铜雀春深锁二乔”,提到了“三曹”时,如果没有一点历史知识的积累,是很难理解的。
而在《看文明》中,不仅严谨考据魏晋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史料典籍,复原了恢弘壮丽的铜雀台。
也交代了铜雀台做的地位和作用:是曹操处理政事、宴请宾客的地方,因此聚集了大量名流学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而“建安七子”等文人在此掀起了我国诗歌史的一个高潮,后世称之为“建安文学”。
通过建筑学的复原,让孩子对历史与文学产生了更深刻、更形象的认识。
06
另外,这套书跟普通讲历史的绘本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特别训练孩子的“思辨能力”,让孩子去主动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孩子答案!
在本书的索引页,每个时代都提出富有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孩子去回顾、去思考,从而加深对历史的印象和理解。
比如汉朝标签下的问题:“餐桌上怎么多出了许多前所未见的新食材?”
提示孩子思考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带来的影响。
比如唐朝标签下的问题:“还能从服饰上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胡人吗?”
提示孩子回忆唐朝服饰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吸收融合,进而理解唐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比如宋朝标签下的问题:“买东西可以不用铜钱吗?”
提示孩子纸币的发明,增强宋朝商贸繁荣的印象。
书中除了索引部分的提示问题外,也能让读者更加能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
憨憨以前学中国历史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就是问:
“秦始皇是暴君吗?”
如果只是针对某个部分,孩子很容易得到片面的答案。
而这本书里就会提供很多细节,让孩子综合去考量,
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修筑长城,确实劳民伤财。
但从商贸和文化的角度来,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计量单位以及文字的行为,也推动了文明的进程。
这样多角度的讲述方法,为孩子全景展现中国文明的发展脉络的同时,也能培养其更加理性和全面的历史观。
07
很推荐这本书,真的很震撼,它就像《DK博物》一样,放在案边,可以给孩子细细翻阅。
如果是7—9岁的孩子,孩子能从超大尺寸的全景手绘图中,寻宝一样探索许多有趣的历史细节。
比如观察《清明上河图》中,北宋大街上形形色色的人物服饰。
如果是9—11岁的孩子,孩子正从看图片转向读文本,本书的图文模式会成为很好的过渡。
比如我们在做古诗词鉴赏时,很多时候都会用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为王维不仅是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位非常了不起的画家。
如果是12岁以上的孩子,孩子可以结合教科书上的知识点,能鉴赏文明之美的同时,形成更广阔的视野,获得历史文化熏陶的同时拓宽知识边界。
比如清政府不同时期关闭海关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
同时,《看文明》“降低难度但不降低深度”的阅读理念,让适读年龄“上不封顶”,孩子在不同阶段看也会有新的收获,终身学习的理念就在“好书不厌百回读”的体验中自然萌发。
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把钥匙,帮助孩子开启探索中华文明的浩瀚之旅。
孩子也能在这场探索之旅中,感悟到历史的脉动,领略到中华文明的魅力!
最后是团购信息:
商品名称:《看文明:200个细节里的中国史》
适读年龄:7岁+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数:474
团购时间:
2022年10月20日-10月31日
书的价格是480元,团购价大约是3折,也就是148元。
物流信息:
1.河北廊坊发货,默认圆通,全国包邮,(新疆西藏青海+30运费,港澳台不发货,疫情区域可以下单,物流管控解封后发货)
2.工作日48小时,周末及节假日顺延,受疫情影响地区延迟发货(具体时间根据疫情管控决定),解封后及时安排发货。
3.可提供电子发票,发票内容为图书明细。如需发票,请于订单备注开票信息和邮箱地址。团购截止后一个月内开出。
- 购买方式 -
点击左下角的 阅读原文,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