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从二十大报告看未来中国丨引领科技创新发展的“中国力量”

从二十大报告看未来中国丨引领科技创新发展的“中国力量”

公众号新闻


◎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张佳星


这几天,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代表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发挥高校的综合优势,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助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章节,被他画满了红线并标注,报告中的很多话给他带来启发。


世界科技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让会内会外的科技工作者们再次看到党中央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决心。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科技创新的“王牌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科研主体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战略性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战略性创新资源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战略性科技任务实施取得重大突破,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年来,“嫦娥”奔月,“蛟龙”探海,大飞机梦圆,北斗全球组网,5G商用时代开启,三代核电技术取得新突破……这些成果背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使命担当。一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王牌军”不断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总设计师胡伟武代表认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他认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就是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竞争实力与发展潜力。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解决战略性重大科技问题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代表曾强调,战略科技力量不是限定某个单位和个人,是不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关键要看干不干国家战略层面的事情,有没有召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能力,有没有解决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问题。


在北京亦庄,一块仅有3600平方米的土地,一度成为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代表出差回京后,来不及放下行李就要奔去看看的地方。


2021年初,新冠疫苗大规模供应问题尚待解决,这个步行3分钟就能绕整圈的区域里,必须建成一个产能近百亿剂的高生物安全等级人用疫苗生产车间,而且越快越好。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生产新冠疫苗的高生物安全等级生产车间没有先例,完成全球首创只能依靠中国的科技创新力量。”刘敬桢说,在防控新冠疫情、构建免疫屏障的关键时刻,国药集团凭借自己的创新力量完成了历史性的任务。“作为科技领军型企业,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我们的责任。”刘敬桢说。

接过前辈接力棒,胡伟武一直致力于做“中国人自己的CPU芯片”。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就是要以‘国家意志’为导向,以‘引领发展’为目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从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解决事关国家安全、国家发展、国计民生等根本性问题。”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胡伟武和团队一直在努力。“现在,不只是实验室里的单项数据看着亮眼,我们龙芯处理器的性能已经逼近了市场主流产品的水平,而且完成了基于自主指令系统的基础软件(如操作系统、浏览器等)的构建。”胡伟武说。


在陈杰看来,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校的首要任务是瞄准前沿的基础研究,“这是抢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他说,基础研究既包括纯理论的科学研究,更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解决重大工程中科学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要鼓励自由探索,更要有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组织的集中攻关。


机制设计激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活力


国家实验室和科技领军企业等4个组成部分,是一个相互支撑、上下游贯通的战略科技力量综合体。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宝明研究员认为,“要加强各类创新主体的衔接与协同,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各自发挥所长。探索现代科技创新主体的有效运行机制,激发创新主体和科技人才活力”。


陈杰认为,高校应该重点布局和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平台,尤其是交叉研究基地平台,“以基地平台为依托,凝聚团队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项目,推进学科交叉,促进协同攻关,引领创新发展”。同时,高校要主动为产业现代化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引领产业范式变革,而产业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利润,又反哺基础研究和基础学科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关键。作为给“华龙一号”造“心脏”的科学家,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王丛林代表对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感触颇深。


“华龙一号”全球示范工程福清核电五、六号机组。图源:中核集团


核电技术研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科面广、产业链多。在研发、建设“华龙一号”过程中,科研团队总结出“小核心、大协作”研发模式——将前端自主原创技术牢牢掌握在手中,将后端集成创新与交付工作扎实落地,中间涉及的机械、元器件等产业链内容由其他企业协助研发,以此强化协同攻关能力,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也强调了协同创新模式。他说,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障碍,健全各类创新主体整合协同的新型举国体制。通过机制的创新让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满活力。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刘义阳

审核:张爽

终审:王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重塑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林琦:用氢能科技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二十大报告解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二十大报告看人民生活新图景国际投行看二十大报告:高质量发展仍是要务,绿色主题机会多三个“第一”四个“新”!从二十大报告关键词看中国创新路径育报国英才 强创新之基——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详解!二十大报告点赞这些创新领域学习二十大丨在奋进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留学人员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四)解读二十大丨未来怎么干?看懂二十大报告中的这些关键词和亲 信仰的颠覆(五十二)怎么理解二十大报告总纲?| 读懂二十大①刘永好谈二十大报告:为企业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遵循、坚定了信心、鼓足了干劲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二十大代表继续分组讨论二十大报告二十位企业家眼中的二十大报告勇攀科技高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两院院士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李迅雷:二十大报告释放高质量发展信号,指明资源资本配置方向学习二十大丨担当时代大任 共赴创新中国 留学人员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二)从二十大报告看未来中国丨绘就天蓝山绿水清的“中国画卷”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工信领域党代表热烈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指明方向,完全赞成、坚决拥护!​解读二十大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党的二十大报告诞生记解读二十大丨二十大报告远景目标的十处变化有何玄机?解读党的二十大丨党的二十大报告“统战新语”出炉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论述!TCL李东生谈二十大报告:为中国高科技制造业打开成长空间罗伯特格林的书——非虚构类(重度小说创作爱好者的强烈推荐+多图)一夜未归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一图速览二十大报告二十大报告释放高质量发展信号,指明资源资本配置方向上海中国画院的故事(续)从二十大报告看未来中国丨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中国方案”那红豆,那玫瑰和蝴蝶从二十大报告看未来中国丨带来安全感幸福感的“中国自信”学习二十大丨踔厉奋发新时代 勇毅前行向未来 留学人员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五)海外华商:二十大报告擘画发展蓝图 备感振奋二十大报告这些地方,涉及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脚踏实地创伟业 坚定信心向未来——二十大代表继续分组讨论二十大报告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