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加“自杀式无人机”狂袭,俄罗斯能逆转战局吗?
10月10日,在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两天后,俄军开始了报复行动:以导弹和自杀式无人机袭击乌克兰多地,造成爆炸与死伤,被毁设施不乏医院、游乐场等非战空间。
据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表示,俄军首日共向乌克兰发射了75枚导弹,其中41枚被拦截摧毁,敖德萨则已启动防空系统。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亦于同日称,俄军打击目标已达成,所有目标设施都被击中。
普京则于攻击之后主持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证实了当日俄军对乌克兰的一系列导弹袭击,并称俄罗斯之所以对乌克兰的能源、军事指挥和通讯设施进行远距离打击,是要响应基辅长期进行的恐怖活动,包括但不限于8日对克里米亚大桥的袭击。
所以,综观俄方此次打击地点,除基辅(中北部)以外,还包括哈尔科夫(东北部)、敖德萨(南部)、第聂伯罗(中南部)、赫梅利尼茨基(西部)、日托米尔(西北部)、利沃夫(西部最大城市)、克里维里克(东部)、科诺托普(北部)及捷尔诺波尔(西部),其中不少都是非交战城市。
此外即便普京表示打击对象是“能源、军事指挥和通讯设施”,导弹却同时落在住宅楼、学校、托儿所、医疗机构和儿童游乐场上,并导致了多区的停电限水,显然是刻意要造成平民恐慌、满足俄罗斯内部强硬民意对民用设施受袭的报复感,带有某种程度的发泄性质。
然而导弹攻势不能完全主导战情走向,更不能全然取代军靴。如今的俄罗斯在乌克兰面临两难,即其希望巩固现有战果,故以公投等方式推动乌克兰“四地入俄”,但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军备不够、面对北约相对落后等残酷现实,又反复拷问着占领成果的存续。
对俄罗斯来说,若进行战线收缩,俄军多线作战的庞大压力就能有所缓解,但是从政治角度来看,其基本上没有此一空间,因为这等于在一定程度上放弃维护公投结果,若如此,普京政府的合法性恐怕会立刻解体。
在此脉络下,以导弹大规模轰炸民用设施,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收获报复快感、催生乌克兰民间恐慌,却无助缓解前线僵局。
尤其此举必然会激发乌克兰的仇俄情绪,也有一定概率促使北约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在此情况下,乌克兰只要咬牙苦撑、不愿重回谈判桌,俄军的反复轰炸便只能持续减损其前期营造的战争合法性基础,且也未必能停下乌克兰对俄罗斯民用设施的袭击。
以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为例,如若真是乌克兰所为,其必然已在动手前做好了被报复的心理准备,且也乐于收获鼓舞士气、喂哺反俄民意的政治成果,恐怕未必会畏惧区区导弹的打击。
从另一视角来看,乌克兰眼下的军事攻势看似迅猛,实则仰仗乌西到乌东的后勤补给,尤其是跨越第聂伯河的诸多公路、铁路两用桥梁,为东部、南部战线的乌军,送来源源不绝的兵源与北约重型设备;大批西方援助的单兵导弹等武器,同样利用大型运输机直接送至基辅等地机场,再转用铁路和公路送往前线;坦克和自行火炮等重型装备则从波兰等国通过铁路运输。如若俄罗斯真有意通过导弹袭击突破战场困境,与其袭击医院与游乐场,不如大规模轰炸乌克兰交通基础设施,挫伤乌军后勤与补给。
然要执行此一策略,就需要俄罗斯有相当的空中优势、导弹优势作为支持,而俄罗斯目前是否有这一实力,从其之前的战场表现和现在只能搞“无差别攻击”看,令人严重质疑。因此,仅靠情绪发泄般的导弹和自杀式无人机袭击,俄罗斯恐怕很难达到预设目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