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和匠心的现场碰撞,激荡着海派焕新与传承
在海派街区阅读诗意
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变得千篇一律,上海,这座超大规模的国际都市,正因其对文脉的坚持,在城市焕新中闪闪发光。
它不只是职能齐全的功能城市,更是坚守其核心精神、历史传承的文化之都。
当我们走进仁恒海上源·源Park示范街区,感受到的不仅是国际社区领先的生活方式,更处处弥漫着海派文化的诗意氛围。穿过当代艺术品和杨浦百年工业展览区,经过典雅素丽的餐厅,绿意蔓延中,便到了海上源的精品咖啡馆。
上周末,一场由仁恒置地与外滩精英社群trio携手举办的大咖对谈·艺文沙龙于此上演。
不论是文化、还是一座城市的发展,都只有将传统与当代的创意融合起来,才能保持朝气蓬勃。
有的导演内敛而不善言辞,有的导演辩才无碍、妙语连珠,还好马俊丰导演是后者。
导演马俊丰80后,做话剧出身,接触昆曲不过几年。偏偏是他,不仅请来了“昆曲王子”张军和戏剧梅花奖得主单雯,还“胆大妄为”到在昆曲里融入诸多现代元素,让台下的老先生们瞠目结舌。
“排练第一天我就跟两位演员交代得非常清楚,希望观众看完我们这版《牡丹亭》有不一样的感觉,希望他们能在这部戏里看到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是传统的、高高在上那种无法接近的所谓的高雅艺术,希望他们能从这部戏里感受到亲切感。”
《牡丹亭》是中国古典四大戏曲之一,讲述的是官家小姐杜丽娘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爱,竟因此相思过度而亡。化为魂魄之后,她在现实中遇见了柳梦梅,起死回生,两人终成眷属。
马导感慨,“《牡丹亭》有太多太多的版本,有陈士争导演的纽约大都会版、白先勇先生策划组织的“青春版”、在苏昆已经演了四五百场;单单张军老师就做过近十个版本,他策划演出的实景园林版至今也还在演出等等不一而足。但我想,上海大剧院制作的这一版应该是最当代、最颠覆的。”
“倒不是为了颠覆而颠覆,而是有些戏曲的演出距离当代生活实在是太远了。做剧场的就是为当下的观众服务,与台下的观众通感共情,演员何冰曾说’电影是观众来看我的梦,而戏剧是我们一起来做梦。‘这是戏剧演出独有的魅力。昆曲演出中的角儿就是这种魅力的核心,昆曲是角儿的艺术,张军和单雯在台上实在是魅力无限,我就要让这种感觉最大化的传递到现场观众心中。”
很多观众一进剧场就被舞美震住了。他们来看戏,不仅是为了得到所谓自下向上的表达,更是为了交流。也有几位老先生觉得莫名其妙,这里发生了什么?昆曲舞台怎么可以这个样子?
戏曲大家汤显祖自得“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这朵牡丹花开五百年,不同时有不同的娇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牡丹亭》。
制作人林恺先生这次还是请来了之前跟马俊丰合作过《浮生六记》的赖宣吾先生操刀服装设计,他曾为《龙门飞甲》、《封神三部曲》等电影设计服装,提名过金马奖、金像奖。就是希望能让《牡丹亭》的服装既有时代的精气神,有又当代的美学品格。
昆曲戏服的制作非常繁复,设计师要通过画手稿、白描、到布上打样、做绣片,有时候花纹和式样要经过很多轮修改才能进行制作。
这次马俊丰要求设计师要恪守昆曲传统底线,又要有突破、有创新,赖老师加入了大量之前昆曲不曾使用的图案样式,但依旧请了顶级的苏绣师手工绣制,非常精彩的完成了焕新与传承。
表演上,中国戏曲讲究跑圆场,偏偏在杜丽娘起死回生前的那场戏,马俊丰请张军走“方”,将舞台设计和表演有机融合。
故事上,编剧罗周调整了时间线,真正还原了汤显祖原著里“我梦见你梦见我在你的梦里做梦”这样仿佛《盗梦空间》的时空重叠。
双时空展现上,舞台设计刘科栋在舞台上安置了一面巨大的镜子,通过景片的移动和镜面的反射构建了不同的时空,让两位演员隔着时间“对话”。
“这是开场的第一折戏,舞台大气又当代,关键还非常智慧的传达了我们剧中想要表达的时空关系,年轻的观众在时空并峙的一霎那会“啊”的一声发出低声的惊叹,这说明她们看懂了,有些熟悉昆曲的观众反而要脑子转个弯儿,我也无意在舞台上做过多的“解释”,汤显祖的原著超逾了他的时代,我们只是在向他致敬。”
马俊丰开玩笑,“如果汤显祖转世,到剧场看到这一版《牡丹亭》,可能会感慨终于有人发现了他藏在文本中的密语,也可能会不太开心的撇嘴,嘟囔’谁批准你们瞎改的...’首演过后,有戏剧记者表达:这一版的《牡丹亭》是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昆曲之美的作品。我听完暗喜,知道自己做对了方向,没办法,做艺术就是这样,这一步非走不可。”
听完《牡丹亭》的幕后故事,意大利百年手工伞品牌Francesco Maglia的中国首代郑子超,则分享了从一棵树到一把伞的生命旅程。
“我在做的Francesco Maglia,如今是意大利唯一一个留存下来的手工伞品牌。迄今168年,传到了第六代。我不知道未来什么时候它可能也消亡在历史长河中,因为手工伞确实是一个非常小众的东西。”
“英国的伞就像英国的绅士一样,颜色只要集中在黑色和海军蓝色。我之所以更喜欢意大利手工伞,是因为它更热情,有各种各样的色彩,在天气不那么好的时候,给人带来一抹亮色。”
制作一把Francesco Maglia需要7位负责不同项目的匠人、经70道工序,完全手工制成。
它的伞头到伞尾是一整棵树抛光制成,这棵树要有一定的韧性,再经过长时间的烘干处理,使其既保持形状,又保持树皮本身的状态。
同时手工伞还会把所有它认为不适合被观看的地方包裹住,比如说伞比较脆弱的地方、比如说金属件的细节。通过纯手工的工艺,将工具作为配饰、作为艺术品来对待,这是手工伞相对工业伞的魅力所在。
“先前有一个奢侈品牌做伞被骂的很惨,因为他们用的布料不能防水,无法真正使用。但好的手工伞用的布料,既是布料制成又可防水,还拥有各式各样的美丽色彩。”
“它是纯手工的打开方式,固定时的声音非常清脆。比如在非常疲惫的工作结束,然后又遇上非常糟糕的下雨天,但当你撑开雨伞的时候,新的一天开始了,一天的下半场开始了。你在雨中有自己的节奏,慢慢欣赏着雨中的上海,我觉得这个是非常珍贵的仪式感。”
从一台戏到一把伞,穿越古今,经典焕新,成为持续影响我们的艺术文化、生活一部分。
这正是仁恒在上海深耕29年,始终不变的坚持——积极融入这座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传承其文化底蕴。
百年杨浦,这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的热土,眼下就处于焕新与传承之中。
渔人码头形成商业和文化相结合的城市滨水区;第十七棉纺厂变身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亚洲最大秀场;废旧烟草厂变成“绿之丘”......历史与新生在此交叠变幻,城市更新的乐章此起彼伏,触动每一个属于这座城市的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