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江南是首写不完的诗,那水则是这首诗的灵魂注脚。一如清秀隽永的周庄,水亦是周庄的韵致所在。如今的周庄,秋色温润,一抹粉黛,一树桂香,一叶秋黄,描不完的美景,品不尽的秋意。在盈盈水巷深处,在青石板上,在古桥头,在南北市河畔,云赏水乡慢时光,当叹秋日胜春朝。
本期《名镇》,让我们走进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庄镇。
周庄镇,位于昆山、吴江、上海三地交界处,享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特色景观名镇。
周庄境内河湖环绕,水源丰盛,植被葱郁,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水巷之间,驳岸、拱桥、粉墙、黛瓦,保存完整,吴韵厚重。周庄古镇河道呈“井”字形,由东西向的后港、中市河与南北向的南北市河、油车漾构成。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着14座建于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桥。枕河而居,许多民居依旧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
吴侬软语,阿婆茶香,橹声欸乃,昆曲悠远,“小桥流水人家”如入画卷,有“家家踏度入河,河埠捣衣声脆”的意境。唐代诗人杜荀鹤曾这样描写周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当下,周庄的秋是温润内敛的。街边娇柔的花朵,河畔飘扬的垂柳,空中飘零的落叶,一抹粉黛,一树桂香,一叶秋黄,描不完的美景,品不尽的秋意。把秋水入茶盏,四方戏台,一碗醇厚悠长的阿婆茶,共情于戏本里的咿呀呀,静静品饮周庄秋季的美好与遇见。
除了温润的秋色,周庄的春、夏、冬亦是各有千秋,特色鲜明,一起云赏↓
初春的周庄,街巷里没有拥挤的人群,曾经往来穿梭的游船停歇着,一切都如回到“从前慢”中的似水流年。古桥、古街如隽永的画卷,在水面泛起层层倒影。
夏季的周庄,白墙青瓦的写意一瞥,便将诗情引碧霄。张厅、沈厅那些古宅里的粉墙蠡窗静静开合,沧桑悄悄染上窗子。一扇窗,就是一则动听的故事。伴着船娘吴侬软语的周庄小调,看两岸不断的柳绿青翠,听船底湍急的水流,连迎面而来的风都多了一丝江南夏日的柔情。
岁寒时节的周庄,有一种融融的暖意在流淌。灰墙黛瓦的屋檐下,红灯笼垂挂摇曳出喜庆的暖。巷口的树梢头,未落的冬叶在阳光折射下,泛出金色的暖。古镇原住民铺晒的萝卜干红艳艳,传递着冬藏的喜悦。
双桥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这两座石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
1984年春,画家陈逸飞创作油画《故乡的回忆》。用绵长的故土情怀,将江南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进行了浪漫化的创作,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水乡之美。
沈厅位于富安桥东堍南侧的南市街96号,坐东朝西,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间房屋,分布在一百米长的中轴线两旁,占地两千多平方米,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
沈厅共有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和河埠,专门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为江南水乡的特有建筑;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是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和议事的地方;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处。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环通的走马楼,为同类建筑物所罕见。
张厅是周庄镇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位于北市街26号,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怡顺堂,相传为明正统年间所建。清初出卖给张姓人家,改名玉燕堂,俗称张厅。
张厅大厅轩敞明亮,—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见的木鼓墩(柱础),这是明代建筑的明显标志。厅堂内布置着明式红木家具,张灯结彩,迎送宾客。墙上悬挂着—副对联,上联是“轿从门前进”,下联是“船自家中过”。大厅的东侧,有一条幽暗深长的陪弄。后院是—个闲静素洁的小花园,四周围拥着粉墙黛瓦的民居。
周庄博物馆位于古镇后港街38号,入口毗邻老街、河道,原为周庄人朱贤伯的住宅。博物馆占地面积1104平方米,筹建于1998年,于2016年更新布展。全新的周庄博物馆,再现了周庄古镇的全景,呈现江南水乡典型的整体格局。
长长水巷,碧波荡漾。乘坐一艘手摇船泛舟河道,是周庄的打开方式之一。船移岸动,两岸风景如画般后退。船娘吴侬软语的小调配以吱呀船橹声的天然伴奏,一摇一晃,诉不尽水乡柔情。
古桥是周庄的眉眼,于俊逸古朴中勾勒出周庄千年古镇的光阴历史。在古桥上走一走,是周庄的另外一种打开方式。富安桥、双桥、太平桥、全福长桥……在一座座充满祥瑞寓意的古桥上,触摸斑驳的桥栏、看一看石刻纹样,每一寸肌理都似乎在讲述时光的故事。
夜行周庄,也不失为一种独特的打开方式。云赏周庄的夜↓
资料:微讯江苏、江苏微旅游、水韵江苏 有你会更美、苏州市文广旅局官微、昆山发布、昆山文体广旅、周庄旅游官网
编辑:张晓彤、马小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