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热搜!00后小伙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
澎湃新闻 综合报道
近日,一则“00后小伙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的新闻,引发舆论关注,并一度冲上热搜。据报道,马宏达是浙江建设技师学院16级建筑装饰技师班学生,经过4天激烈角逐,获得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比赛冠军,实现了该项目中国金牌零的突破。
2000年出生的马宏达,从小就喜欢画画,动手能力强,来自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参加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训练已有5年。
2019年,马宏达曾与学校教练团队一起前往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现场。为学校参赛选手加油助威。踏入比赛现场的那一刻,他就暗下决心,“我也要成为代表中国出战的那个人”。
为了参赛,每天早晨8时,马宏达总会准时出现在实训室内一天的训练量不低于7小时。一到夏天,他都会多备几套训练服。天气炎热,往往几组动作下来,身上的训练服就湿透了,5公分厚的钢头鞋,更是不到2个月就磨破了底。
马宏达在进行日常训练
马宏达此次参加的项目赛程为期4天。赛题在比赛前才公开,要求选手不仅需要读懂英文图纸,还要在短时间内施工完成。
马宏达此次夺金,考验的不光是技艺,还有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
马宏达在比赛中
比赛最后的创意模块,马宏达的作品需要的技艺最多也最复杂。整幅作品由红、蓝、白三色构成,红色的埃菲尔铁塔与蓝天交相辉映,顶部中央一枚卷起的白色羽毛被群鸽环绕。
马宏达比赛中
马宏达介绍“羽毛和鸽群是最大的难点,它们不是平面,而是3D的,细微的地方需要靠镊子抠出细节,不能有半点马虎”。
马宏达参赛的作品
教练徐震表示,不少人认为抹灰和隔墙看不出技术含量,但在世界竞赛领域,操作误差往往不能超过一毫米。
马宏达说“去之前,我们的目标就是金牌,只想把掌握最高的技艺展示出来,为国争光!”
澎湃评论
我们都需要有“误差不超过一毫米”的匠心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在本届大赛中,除了马宏达,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教师邵茹鹏获得精细木工项目金牌,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王珮获得美容项目金牌……这些平时看着不起眼的专业和人才,如今不仅站在了世界级的领奖台上,也走进了公众视野,网友纷纷为其点赞,感叹“行行出状元”。
也有一些网友谈起了老调:“建筑系真的是泥瓦匠”“没用,工地上最多也只能给350一天”“油漆工是最脏的行业之一”……似乎对这样的世界冠军不以为然,似乎觉得手工技能登不得大雅之堂,也没有多么耀眼的前途——这种传统观念,是时候改变了。
的确,社会分工的不同,会导致各行各业的工作强度、回报高低存在差异,这种情况一定程度影响了人们对职业的判断和选择。比如,前些年大热的金融财经、兴起的互联网大厂,引得很多求职者趋之若鹜。但每个行业都有各自难念的经,任何一个行业的从业者,收入也都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关键还要看个人。
事实上,近年来,关于“蓝领群体待遇不比白领低”的新闻并不少见。政府部门针对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人才推出的激励政策也在陆续完善。前不久,全国多地相继出台新政,明确高级技师、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技人才,与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在住房补贴等方面享有同等的优惠条件。
我们的国家从来不乏工匠精神,也一直赞誉工匠精神:古有庖丁解牛,十九年如一日以达“进乎技矣”的地步;今有“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北斗”组网等大型工程背后一批批“大国工匠”。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国之路上,我们尤其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马宏达、邵茹鹏、王珮,这些在自己专业领域做到了“世界级”的年轻人,十分具体地向我们展现了什么是工匠精神,它体现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多个方面。这不仅是一种职业精神,也是一种人生价值观。我们完全有理由、也有底气相信,这些拥有高超手艺的人才,不仅能够凭借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也能够实现广阔的职业发展和人生价值。
因此,更多年轻人也应把工匠精神融入自己的职业,树立正确、健康的就业观,在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和本领,主动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去。
不可否认,巨大的就业市场上,也存在着一些较为畸形的现象。当下,一些热门行业仿佛是一座座围城,外面的人挤破了头想进去,里面的人又想从无休止的内卷中走出来,而一些冷门行业或基础工种,往往面临招不到人的尴尬。这其实就是一些人的就业观跑偏了,在浮躁和盲从的求职市场,工匠精神就显得尤其可贵。
这次世界技能大赛,其实也为我们提供了看到各行各业的世界窗口,也让我们看到了工匠精神在青年一代的继承和发扬。“刮腻子误差不超过一毫米”,展现的不仅仅是比赛水平,更是每个人都该有的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职业匠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