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竿甩出去,有没有鱼已经不重要了
▲飞钓爱好者在格凌兰钓洄游北极红点鲑
固有印象中,钓鱼这件事离多数人的生活相去较远:垂钓者似乎往往是年长者、男性,大多时候,他们像水面一样平静,与城市繁忙的道路似乎不处于同一世界。钓鱼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而是体悟与休闲的方式。
如今的钓者,正在认真对待钓鱼本身,对于深度爱好者和职业者来说,它是重要且稳定的生活组成。有趣的是,在追求速度效率的现代社会里,钓鱼却是永远无法被加速的活动——等待鱼的到来必然为一个漫长的过程。水域和天气、鱼种的性格、装备的状态,种种要素均会影响钓鱼的结果,人本身在其中的影响显得非常有限。
一切都会在鱼咬钩的刹那变得不同,但对于许多钓者而言,享受甩竿的快乐,就已足够。
主播 | 高一丁,三联中读内容编辑
嘉宾 | 黑麦,《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卡生,《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08:12 钓者之意不在鱼?
10:49 路亚的前世今生、技术性与“玄学”元素
16:17 飞蝇钓为什么没有路亚火?
19:23 钓鱼也需要想象力
20:27 “太讲究了”——路亚的专业装备
24:14 玩路亚,你甚至可以“坐在水上”
27:56 鱼也有性格:聪明的鳟鱼和呆呆的马口
33:57 如果一群人一起钓鱼会怎样
39:00 钓鱼社群扩张与年轻化
44:15 倾向于“作业式”的海钓
48:13 神圣性与不确定性:为什么钓鱼让人那么痴迷?
50:47 电影《大河恋》中的钓鱼场景
路亚的诱惑:为什么都去钓鱼了?
文/黑麦
毫无疑问,海明威是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鱼疯子”,他在上世纪20年代末来到佛罗里达的基韦斯特渔岛定居,每天,他都在海浪声中醒来,在海浪声中睡去,终日与他为伍的,是海鲈鱼、金枪鱼、飞鱼等等,此外,还有一条名为“皮拉尔号”的渔艇,那是他花费7500美元稿费购置的。即便是每天出海,他也不会感到无聊,因为在海上,总有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
不停地把鱼饵甩到更远的地方,不停地尝试着新的水层,一切都没有定数,似乎也没有任何参考而言。水底下到底有什么,即便是在同一片水域的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多数人会讲鱼种,“鲤鱼、白条、虾虎、马口……”,没钓上鱼来的,会抱怨“这里什么都没有”;然而作家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则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许多人一生都在钓鱼,却不知道他们所追求的不是鱼。”
新晋的钓手,总说自己遇见神奇的事,诸如连续中鱼,鱼线突然被咬断,遇见突然来袭的鱼群、巨大的鱼,云云,其实这些在自然界中算不上什么稀奇的事,只是我们在城市住久了,习惯了循规蹈矩,大惊小怪而已。站在水边,他们寻求的是一种不确定性。与露营的人不同,钓鱼的人,看似在亲近自然,实则是在观察自己,那些资深的钓手,在钓鱼中反复验证着自己的耐力与决心。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没有什么比钓鱼更简单的事了,他们只需要带一根鱼竿,就能在山水之间,找到自由的感觉。
更多专题报道
当然,这种“宽阔”并不仅仅体现于物质空间——在与他人、动物、自然的相处过程中,人得以体验世界、认识世界,在此基础上感受自我、描摹自我,这是人类精神空间上的拓宽。现代社会中,“现实”似乎总是需要被逃离的场所,但是否有一种可能,生活并非处于远方的别处,而正坐落于当下的此处。
《三联生活周刊》曾探索过丰富多样的现代生活方式,有近年新潮的,如滑雪、露营、健美;有历史较久的,如骑马、观鸟、徒步。身处其中的人们怀着沉静、专注的心,细腻地体悟与自己相关的一切,在纷繁城市中创造独特的生活美学。透过他们的故事,我们也能发现真实生活的更多可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