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谁也不会想到屯田制度会是压死曹魏的其中一根稻草。
屯田势在必行
当曹操任命任俊为典农中郎将,让他率领军民在许昌开始屯田的时候,任谁都不会想到,这个制度将在多年以后成为压死曹魏的其中一根稻草。但在那时,大伙儿连饭都吃不饱,又有谁能想得那么久远呢?彼时为建安之初,大汉帝国在经历黄巾丧乱之后,愈发地陷入战乱的泥淖里难以自拔。老百姓尤为艰苦,田地里枯满了野草,刀光中磨蚀了砖瓦,真应了曹操那句话: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其实,曹操的日子也不好过。之前,他和徐州牧陶谦交战,被吕布将军偷袭了老巢。曹操像一条落水狗一样,窘困到差点要送人质去投靠袁绍来换粮草。还好,在最关键的时刻,谋士程昱在自己的老家东阿,用尽了一切既不道德也不合法的办法,凑了点口粮,让曹军渡过了难关。所以说不道德,是曹军里有人说,那批粮草里有些肉干,口感很奇怪。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种肉的味道。那是人不该吃的肉,人不应该吃掉自己的同类,人不应该活成这个样子。吃尽了缺粮的苦,自然就知道种粮的重要性。针对面临的困难,许多人向曹操建议:当务之急,是种田。曹操要搞屯田,一点儿也不值得惊讶。毕竟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大汉帝国丧乱之前,就有不少人搞过屯田。如今,大片大片的土地因为战乱失去了主人,而军民又总是饿着肚子。曹操想要治乱而兴,搞搞屯田,把荒地利用起来,让人安定下来,是理所当然、必须要做的事。一开始的时候,参与屯田的计税办法很简单。由于耕牛、种子等都是政府提供的,所以朝廷就数有几头耕牛,牛的数量代表了种地的面积,也就决定要交多少税。上交的量是相对固定的,即便某年丰收了,朝廷也不多收三五斗;而如果遭了灾荒,还能免税。但有人不乐意,这个人就是屯田的早期提议者之一,被曹操任命为屯田都尉的枣祗。枣祗反对“计牛输谷”,因为这样的方法虽然有利于老百姓,但对官府益处不大;枣祗认为,应该按每年的实际收成来计算赋税,租用官牛来耕种的人,农夫和朝廷四六分成;用自己的牛来耕种的,则五五分成。无论如何,在刚刚改元建安的时候,老百姓还是支持屯田,愿意屯田的。但是,仗,还是在打;粮,还是在缺。曹操和袁绍打到最后,曹操几乎要因为缺粮而放弃。所以,屯田势在必行,曹操在夸赞枣祗的令表里大致这样说:“自从屯田之后,我们的肚子再也没有饿过,腰不酸腿不疼,那是身体倍儿棒,指谁打谁。平定天下一统江湖,全都是枣祗提议并且推行屯田的功劳。”(把田种满天下,才算真正的平定天下/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屯田更是一种军事行动
老百姓拥护屯田,积极参与屯田,是因为哪怕是只能拿四成五成,但还是有了一定的余粮,生活得到改善,比董太师为非作歹的时候好很多。但农民在屯田的同时还有很多额外的负担。比如说,要随军打仗。建安二十三年正月,朝廷的太医吉本联合其他人造反。他们趁夜色偷袭许昌,烧了留守在那里的丞相长史王必的军营,并且射中王必的肩膀。紧急关头,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急忙来救,总算把所有叛军消灭,吉本等人兵败被斩。而严匡调兵遣将的兵,很大概率就是他的直属手下,也就是屯田的兵甚至是农。因此,这就涉及到军屯。军屯,早在西汉时也开始实行,主要是戍边的军队为了自行解决粮草问题而进行屯田的,军屯的粮食是全部充公的。曹操也是听从了枣祗的建议,实行民屯后,看到了效益,于是在建安末年又推行军屯。应该说,屯田制的推行,特别是军屯成为支撑曹魏强盛的重要力量。比如在安徽附近屯田。说是屯田,其实就是驻守在那里负责盯着对岸的孙吴。又如,因为消灭蜀汉而立下奇勋大功的邓艾将军,他戍守陇西的时候,就是和手下一起在田里扛过锄头,又一起在战场里握过枪,和屯田人成为了好兄弟,然后屡次挫败了侵扰曹魏边境的姜维。再如,在曹芳当政的时候,朝廷征集讨伐东吴的策略。就有大臣傅嘏(gǔ)献策:“想打仗啊?先屯田啊!种田就是最好的进攻,把田种到他们的家门口,很快就能找到进攻机会了!”(种田就是打仗,打仗就是种田,我们屯田人全年无休的/图片来源:作者提供)你以为屯田只是种地?告诉你,见到咱大魏屯田了,就是在准备打仗!河内温县司马上位逆袭
其实屯田人的日子并不好过,除了种地,交税还要打仗,还有更糟糕的,屯田人开始越来越多地被一群人染指了。起初,是一个叫司马芝的人,他的老家在河内温县(现今河南省内),在当地也算有头有面。他并不是屯田官,但在担任了大司农之后,司马芝向朝廷建议,要严格管理各地的屯田官,防止他们让屯田人干太多无益于国家的事。着实该管,自从曹丕登基称帝之后,有些屯田官居然让屯田人帮他做生意赚钱!多得司马芝的建议,朝廷遏制了这类现象。在司马芝之后不久,又有一个姓司马的大人过问了屯田人的事务。他是司马芝的亲戚——司马懿。蜀汉的诸葛亮老是来侵扰曹魏的边境,司马懿和弟弟司马孚都说,为了防备诸葛亮,应该从冀州搬运一些人到陇右,让他们在边境屯田;种地的同时又练习阵法,这样等敌人再来的时候,我们就既有兵,也有粮了。对于争夺天下的英雄们来说,这样的举措,当然是极好的。但是那些老家在冀州的屯田人们,是极不愿意去陇右的,但是不去也得去。 浩浩荡荡的大屯田计划,和司马懿步步高升同时进行。屯田陇右以应对蜀汉,淮北种地来对付东吴。居记载,盛极之时,从寿阳到京师,丰收的农田和屯田人首尾相接,一望无际。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越来越多的司马氏党羽先后出任屯田官。有亲属司马昭、司马望、司马洪;还有大将邓艾、贾充、何曾、石苞等,都在这个时间段里先后担任过屯田官,而他们(除了邓艾)后来都成了西晋的开国功臣。(是汉臣,是魏臣,还是晋臣,对某些人来说根本不重要/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屯田成为埋葬曹魏的帮凶
很明显,屯田官的实权,其实远比“某某典农中郎将”这个官名看起来要大得多,衣冠达人们没理由不重视!多年以前,有个叫贾逵的——就是贾充的爸爸。这个贾逵行事刚正不阿,在弘农做太守的时候,怀疑本地的屯田官私自藏匿逃兵。贾逵去质问屯田官的时候,那个屯田都尉(还只是都尉,比中郎将低级)说自己不归太守管,破口大骂贾逵。贾逵气得急火攻心,当场就把屯田官的腿给打断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上级认为贾逵犯了严重过错,予以免官。贾逵罢官之后几乎气得要死,曹操大人担心他真的气死了,连忙安排他做了丞相主簿,这件事才就此作罢。相比多年以后,贾逵的儿子贾充,在光天化日之下,把大魏的执政者曹髦杀死了,却屁事没有。而贾逵只不过是将一个大概犯了错还死鸭子嘴硬的屯田官打断腿而已,却要被免官。这样一对比,我们当然觉得屯田官的权力真的很大。其实想一想就能明白,屯田官管了那么多屯田人,有粮;屯田人换上刀枪就能上战场打仗,就是兵。有粮,有兵,一个官员在地方上,能管粮食能管兵,还有什么是做不了的呢?(屯田人,能种地来能杀人,好使好用人人争/图片来源:作者提供)所以,司马家的人,从司马懿和司马孚开始,就非常重视利用屯田这件事,去培植自己家族在朝中的势力。比如司马昭,担任洛阳典农中郎将的时候,就特地“为民请命”,免除了他辖下区域屯民的沉重徭役,让他们不用再去给魏明帝曹叡盖房子而准时干农活,收获了一片欢呼声。司马家族又私自讨好屯田人,时不时免除屯田人的徭役赋税,以破坏国家规矩作为代价,来增长他们私人的名声。他们还曾安排自己的党羽石苞,担任邺城的典农中郎将,负责监视大魏的皇室贵亲。总之,屯田人成为了司马家阴谋篡逆大魏江山时的笼络对象和重要棋子。当然,明白这一点的,肯定不止司马懿一个人。其他想要夺权竞雄的野心家们,不会甘心落后,个个都争相盘算利用屯田人。在高平陵中被司马懿斗败的曹爽,在郊外听闻朝廷兵变的时候,就曾经调动周边的屯田兵结营自卫。他的“智囊”桓范也曾计划,利用屯田兵吹起反攻的号角。淮南的诸葛诞,强迫周边的屯农屯兵,全都躲进寿春城,然后发动叛乱,反对司马氏的专政。他们为什么不直接用正经的军队?因为大魏的军人要遵守所谓的“错役制”,必须到异地上班,和家人分开;军人的家人亲属是国家的人质,在外地打仗的兵,一旦犯了错,家人就要受罚。这样的兵,是不可能参与叛乱的。所以,钟会在灭蜀之后谋反,早就被司马昭算定不会成功;毌(guàn)丘俭在淮南叛乱的时候,也只有屯田人肯帮他。为什么屯田人这么听话?因为屯田人,是拖家带口地驻扎在屯田上的。没有太多顾虑,上司让干啥就干啥,反正家人在这里,家就在这里。司马氏想要做点什么阴谋诡计,就一定要掌控屯田人;同样,想要反对司马氏的人,也绝对要借助屯田人的力量。所以,在魏明帝曹叡死后,屯田人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政变、叛乱之中。姓司马的人,是幸运的。反对他们的势力不成气候,曹爽、王凌、毌丘俭、诸葛诞这些人,要么蠢,要么坏,要么就是空有一片赤诚却不够奸诈。他们先后被司马家歼灭。然后,天下重新呈现归于一统的趋势。屯田,本来就是曹操在乱世中采取的权宜之计。屯田不应该活得那么长久,屯田也不应该被万世赞颂。屯田本应该将和平希望种满天下,现在却成为播下祸乱种子的土壤。天下一统后,屯田人已经轰烈地活跃了数十年,也该谢幕了。司马家族的继承人司马炎,在依葫芦画瓢地嬗代了大魏的皇位之后没多久,就急忙地宣布罢免农官。他们很清楚屯田这件事对他们家族的上位所起的作用。废除屯田,只是不想别人学他们家,借助这种战时的畸形制度,重复那些无聊又恶臭的争权、夺利、构祸、杀戮的事,去威胁他们的江山和王座而已!(在那个时代争权夺利的,又有几个是为了百姓呢?/作者提供)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
2、房玄龄.《晋书》
3、司马光.《资治通鉴》
4、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十二讲》
5、宋文杰.《魏晋时期的屯田兵》
6、高敏.《关于曹魏屯田制的几个问题》
7、赵幼文.《曹魏屯田制论述》
8、朱绍候.《两汉屯田制研究》
9、张寅潇.《曹魏“东阿屯田说”辩误》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识别下方小程序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