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门多措并举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
10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提出多措并举保障多晶硅合理产量、创造条件支持多晶硅先进产能按期达产、鼓励多晶硅企业合理控制产品价格水平、充分保障多晶硅生产企业电力需求、鼓励光伏产业制造环节加大绿电消纳等八项具体措施,旨在提升光伏发电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供应保障能力,支撑我国清洁能源快速发展。
多晶硅在光伏产业链中居于重要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产能形成周期相对较长。《通知》指出,要保障多晶硅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供应、用电用水用工等,合理安排检修、技术改造等计划,确保已有产能开工率。支持多晶硅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研发,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降低能耗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优良率。推动建设项目按期投产达产。鼓励上下游一体化、战略合作、互相参股、签订长单,支持建设光伏产业园区。鼓励国有、民营等各类资本参与产业链各环节,有效限制低端产能无序扩张。
《通知》提出,在遵循公平竞争原则前提下,结合市场供需形势、生产成本及合理利润水平等因素,引导多晶硅等产品价格维持在合理区间,相关企业可享受政府支持政策,纳入政府及行业重点企业支持政策清单。
要充分保障多晶硅生产企业电力需求。对于主动控制多晶硅等产品价格水平的企业,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绿电资源丰富的地方,支持其通过市场化方式降低多晶硅生产用电成本。目前,对于产品价格控制在合理区间的多晶硅生产用电负荷,各地暂不纳入有序用电方案。
鼓励多晶硅生产企业直接消纳光伏、风电、水电等绿电进行生产制造,支持通过微电网、源网荷储、新能源自备电站等形式就近就地消纳绿电。使用绿电进行多晶硅生产的,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要完善产业链综合支持措施,落实相关规划部署,突破高效晶体硅电池、高效钙钛矿电池等低成本产业化技术,推动光伏发电降本增效,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效环保型及耐候性光伏功能材料技术研发应用,提高光伏组件寿命。
各地要严格贯彻落实价格法、反垄断法,加强市场监测,发现扰乱市场秩序的问题线索,及时约谈相关市场主体,推动依法合规经营;从严查处散布虚假涨价信息、囤积居奇等哄抬价格行为,以及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行为,有力遏制资本过度炒作,维护行业公平竞争秩序。
《通知》强调,各有关部门、企业应理性分析光伏产业发展预期,充分考虑产业链已有产能与不同生产环节间扩产周期的差异,根据新能源发展规划、市场需求预测等情况引导企业提前谋划布局、合理安排投产扩产增产计划,推动上中下游平衡协调发展,有序推进光伏产业链建设,推动光伏产业链的平稳、健康发展。
记者注意到,今年8月以来,多部门围绕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屡次发声。8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10月9日,上述三部门在组织开展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对接的基础上,集体约谈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业及行业机构,引导相关单位加强自律自查和规范管理。
业内专家表示,《通知》重点从多晶硅切入,旨在解决多晶硅的短期供应不足问题。
“本轮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的价格波动,症结还是在多晶硅。”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多晶硅价格上涨有多方面原因,从需求端来看,在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下,光伏下游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从供给端来看,产业链各生产环节的扩产周期不同,多晶硅的扩产周期要明显长于硅棒/硅片、组件和电池环节。此外,多晶硅制备设备供应不足、价格炒作和企业恐慌性备货等也成为多晶硅价格上涨的推手。“《通知》充分考虑了光伏产业各个环节的具体情况,聚焦产能、价格堵点,对症下药,给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刘译阳说。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表示,目前新增多晶硅生产项目规模普遍为万吨级以上,按照能耗总量计算均属于需窗口指导项目,多晶硅产能的新增与扩产易受相关政策的影响。因此,在能耗双控的整体指导方针下,多晶硅产能的提升一方面需要通过生产技术水平提升降低单位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还需要优化政策机制与工作流程,在满足能效、环保等要求的前提下推动在建多晶硅项目按期投产达产。
延伸阅读:
针对光伏价格持续急剧上涨,三部门集体约谈部分光伏企业及行业机构
作者丨张维佳
编辑丨赵晨
美编丨马利亚
监制丨连晓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