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颜宁全职回国看推进国际人才交流
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日前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宣布,将从普林斯顿大学辞职,加盟深圳医学科学院。这是颜宁学成后的第二次回国,她将协助在深圳成立一个全新的医学科学院。颜宁表示,当她收到深圳方面的邀请后,便麻溜地向美方提交了辞职申请,准备全职回国。
颜宁此次全职回国,引发舆论关注。如何看待颜宁全职回国,舆论有不同的解读。在人才“来去自由”的环境中,舆论应尊重人才的选择,要避免将人才的选择“道德化”,更多从职业和事业发展角度理解人才的选择,并为优秀人才职业与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论述“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时提出,“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这体现了对人才交流、引进、发展的高度重视。而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就要理性客观地认识国际人才交流。当前存在将人才回国发展认为是爱国,反之则质疑其缺乏爱国精神的观念,这不利于推进人才的国际交流。
“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是我国多年来的留学政策。尤其是“来去自由”,既体现了对人才选择的尊重,也展现了开放包容的心态。要在尊重人才选择的基础上,吸引人才回国发展,这就需要增强国内职业和事业的吸引力。过去10多年来,我国正是通过拓宽国内职业和事业发展空间,吸引出国留学人员归国就业、创业。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从1978年到2022年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万人。其中153.3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432.32万人已完成学业;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4.46%。
而除了吸引优秀出国留学人员归国发展外,我国还采取措施吸引国外高水平科学家、专家来华工作。今年年初,科技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聘请国外高水平专家。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外国高端人才来华工作许可等程序,推动完善家属签证、子女入学等服务;支持企业聘请的外国专家承担各类外国专家项目;鼓励在企业工作并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科技计划项目。
颜宁的两次回国,也体现了尊重人才“来去自由”的政策精神。据报道,2007年10月,不满30岁的颜宁回到母校清华大学,组建实验室,成为清华大学医学院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17年4月,颜宁离开待了10年的清华大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当时就此表示,“相信这有助于将中国的学术思想、教育理念和清华的学术风格传播到国际学术舞台上,产生更大的影响。清华大学对此保持开放、乐观和积极的态度。”现在看来,这并非套话,而是基于对加强国际人才交流的深刻理解。
加强国际人才交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要多从职业和事业发展角度,给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就此而言,我们应当对颜宁回国予以积极理解,视之为我国重视人才职业和事业发展,以良好的职业和事业发展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一个生动案例。
来源 | 北京青年报
作者 | 冰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