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大金末年,他用诗歌点评千年诗坛的人和诗
本文节选自
《太喜欢诗词了!给孩子的中外诗歌全书》
元好问是一个生在大金末年的诗人。他幼时开始读书,七岁就能作诗,三十二岁考中进士,做了官。这是一个才子顺理成章的人生,但元好问不知道,它是否就是他所学的全部意义。
孔子说,四十不惑。元好问在四十三岁那年,解开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一年,蒙古军围了京都(今河南开封市),金哀宗丢下满城百姓逃跑,大金元帅崔立在屠杀十多位大臣后开城投降。
崔立认为自己救了差点被屠城的百姓,于是让元好问和其他几位文人给他写歌功颂德的碑文。蒙古军入城后奸淫掳掠,立碑之事没了下文,元好问却为参与这没气节的事郁闷了半辈子。
△ 《溪山无尽图》·金·佚名
亡国的惨痛让元好问渐渐明白,作为一个文人,他也许应该记下他走过的时代。之后的岁月里,他写了很多诗,记录他所知所见的一切:金哀帝自尽、故国山河破碎、蒙古军的暴行、百姓的苦难、投降官员的无耻……
元好问怀念那个逝去的大金,于是开始着手编写《中州集》,搜集金代短短百年历史中涌现出的优秀诗人,记录他们的作品和人生,点评几百年来诗坛的变迁。
其实元好问更想做的是修撰金史,那么多值得流传后世的人和事,如果没有人把它们记录下来,那么几十年后,谁还能知道这存在过的一切呢,他认为,这是一个亡国文人应当扛起的责任。
△ 《平林霁色图》·金·佚名
因为元好问的金史不是官方出面修撰的,所以他自嘲地给自家的亭子取名叫「野史亭」。晚年,元好问周游全国,四处寻访,搜集各种金国留下的文史资料,哪怕只字片言都不放过。
慢慢地,他手里的资料越来越丰富,有搜集来的珍贵记录,也有他自己撰写的文章,家中堆满了案卷,到最后竟然有百万字之多。他想,他没有辜负所学的一切,他不只是历史的过客,也是历史的见证人。
一只大雁背后的爱情故事
元好问听一位捕雁人说起他追猎一对大雁的事,一只被捕杀后,另一只没有独自逃生,而是撞地殉情而死。元好问听后很感动,买下大雁葬在汾水岸边,并将埋雁处取名为「雁丘」。
上阕中,直教生死相许,这句现在依然很有名,在这里,「直」是竟然的意思,「许」是报答的意思。
下阕中用了典故。西汉时汉武帝也曾在汾水游玩,他在《秋风辞》中写「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而元好问写「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就把汉武帝游玩时的繁盛和今日的萧瑟两相对比。
后面「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分别源于《楚辞》名篇《招魂》《山鬼》。「为留待骚人」中「骚人」也有典故。屈原作《离骚》,人们就把屈原或《楚辞》作者称为「骚人」,后来这个词泛指文人墨客。
达到「无我之境」的离别诗
金国灭亡前,元好问在仕途生涯中曾短暂辞官游历,这首《颍亭留别》就是诗人离开登封与朋友告别时写下的。诗中「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两句,诗人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生命与灵性,意思是高天远地令人眼界大为开阔,天地万物好像对人有情意,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
下一句「太素秉元化」中,「太素」是古人对构成宇宙的物质的称呼,而「元化」则是指自然的演变,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构成宇宙的「太素」控制着大自然的演化。
短短的一小句,我们却可以从中体会到古人理解自然、宇宙的方式。整首诗意境超然,尤其是「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两句,受到高度评价。
清末民国时期的大文学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这句诗达到了「无我之境」,就是说它意境高远,诗中的景物与诗人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合到了一起,可以和大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媲美。
《论诗(其七)》
《论诗》一共有三十首,包含元好问对历代诗歌作品的评点,这里选取的第七首,是对北朝民歌《敕勒歌》做的评点。他认为《敕勒歌》的特点是「慷慨」,而它的形成则受到中原地区建安时期(196-220年)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等人的影响。
《杨柳》
「调舌」的意思是耍嘴皮子。「题诗客」指唐代的崔护。相传崔护曾向一户人家要水喝,一位少女为他端来水后,站在桃花树下含情脉脉地看着他。
一年后,崔护再次前往那户人家,却发现那家人已搬走,崔护深觉遗憾,在门上题了一首《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知中ZHICHINA重点书上市
《太喜欢诗词了!》
📚已在天猫、当当、京东正式发售📚
点击下图👇即可入手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C O N T A C T
商务合作及投简历请发邮件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最全诗词入门!我们用一套书打通古今中外诗歌脉络
我们花了两年,为世界众神画像!
世界变局下,我们应该给孩子读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 👇
获取《太喜欢诗词了!给孩子的中外诗歌全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