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一周年,五万中考生超600分:普娃的春天,就快到了?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吉祥格格朗读音频
音乐:GIN-It's you
歌曲:傀儡乐队&舌头乐队-机器人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鱼鹰有宝宝”
(ID:thousand_and_one)
7月5日,北京中考放榜。一分一段的成绩出来,家长们瞬间炸了——
10万考生,4.98万人考到了600分以上(含600分)。
要知道,满分也只是660分。这意味着,50%的考生得分率都达到了91%,人均优秀。
海淀区高分段考生尤其多。655分以上(8个科目,一共只扣不到5分),全北京有877人,海淀区就有517人。
如果海淀前2500名有希望进入六小强中学,那这个分数入口会卡在650分。
这是什么概念?平均每科只能扣1.25分,正确率要接近99%。
这是显而易见的考卷容易+给分宽松。
比如体育,因为疫情停课、居家的影响,教委决定将体育中考调整为合格性考试,考生只要完成相应项目,就能拿到满分,完全是“重在参与”。
再比如最容易拉开分数差距的语文、数学两科,今年都出现了很多送分题。
语文考试,有一道题是:用正楷,把“国家植物园研学日志”九个字抄一遍。
有段子说,这道题把那些学霸型选手吓住了——真的抄一遍就行吗?白捡的2分怎么让人心里那么不踏实……
数学呢,选择题第一道,确实幼儿园小朋友也能拿分:四个图形一摆,问你哪个是圆锥……
微博上看到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海波贴出他孩子的中考成绩,总分655,除了语文扣4分,数学扣1分,其余全部满分。
但何教授的感慨却是:
“现在这种出题方式,很难区分学生水平、甄别学生潜力,更别说鼓励个性、激励创新。它要求的只是不停刷题、不停刷题,直到把人刷成‘考试机器人’。”
他说:应试教育下,“卷”无法避免,但这种出题方式带来的,是最坏的“卷”。
何教授的观点很有代表性,最先在自媒体引爆的文章也都在高喊“卷出天际”。
可仔细想想,我却很难认同其逻辑。
如果题目容易成这样,家长的第一反应还是——逼孩子刷题——出问题的难道不是家长的思维惯性?
考试的难度设计,本身就是一个数学问题。
题目难,对头部学生的区分度更高,更容易甄别出天生聪明,或熟练刷过很多难题、怪题的学生;
题目容易,只要平时学好课内,基础扎实,就能得高分,不需要上课外班、刷难题怪题,考试也不甄别你的天资,把更高的挑战、选拔留待高中。
怎么看,今年中考题的设计者都是在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双减”是动真格的,从考试层面、升学层面,都要降低小学、初中超前学习的必要性。
财新记者王伯文采访了一位北京示范性高中的党委副书记,这位副书记说:今年中考前,教育界对于成绩结果已有预期,这次考试是一场目的明确的改革,就是要模糊分数差距对于考生、尤其是高分考生的评价,重塑招生秩序。
怎么理解“重塑招生秩序”?
按照这位高中管理者的分析,当中考对于尖子生的甄别度降低,高分“黑马”考生增加,原先具有精准掐尖优势的重点中学,比如海淀六小强,这次依据分数招到的很可能不是原先最想要的那批学生。
这增加了具有学术潜力的学生流入准重点中学、普通中学的可能。三年后高考,这批学生将打破今天六小强垄断清北升学的局面。
知乎上,也有一位名为“不惑知天命”的答主这样分析:
以海淀为例,650分以上的考生达到2632人,这就意味着几大超牛高中必将招入一些实际水平一般的学生,而一些市重点、区重点甚至普通高中就能招到一些实际水平非常好的考生。
那么往前看,三年以后高考,人大附、清华附一定会出现部分连本科都费劲的毕业生,而一些传统意义上的三流、末流高中也会出现考上名牌大学的考生。
他认为这对教育均衡非常重要,会降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竞争性、内卷性。
那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家长焦虑呢?
我想是因为惯性,和对政策持续性的不确定。
长久以来,超级中学、重点中学对于优秀生源的垄断,已经使得家长不得不相信:挤进六小强,挤进重点中学,才是升入好大学最稳妥的保障。
看看2022年高考:
北京市前20名,人大附中占了7名,超过三分之一;
700分以上,全市106人,人大附中38人,占36%;
688分以上,全市390人,人大附中92人,占24%。
这样压倒性的绝对优势,怎能不让家长心惊?
何况这些重点中学与政策之间的博弈也很复杂,他们在中考之前已经根据一模和平时成绩锁定了一批尖子,通过奥数成绩筛选理科优等生的灰色通道也一直存在。
中考这样大规模放水的政策初衷,到底能不能实现?实现到什么程度?被虐够了的家长们多少持观望态度,反而可能因为多了一重不确定性,更忐忑了。
而且,以今年这样的绝对高分升入高中,也意味着孩子们的高中三年要面临更大的心理挑战——
毕竟高考的难度没有变,大学的选拔尺度也没有变,放过的水,迟早要被再挤干。
怎么办?
可能我的想法还是比较理想化。我总觉得,我们不能完全按照考试的风向养孩子,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
相比于政策风向,学习的基本规律、孩子成长的基本规律难道不是更确定、更恒久、可以把握的吗?
稳稳扎扎、循序渐进、打好基础,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多读书,多讨论,多表达,多实践,慢慢发现孩子自身的特点、偏好和优势,把力气用在真正的学习上。
不管什么时候,我还是相信这样的教育之道。
你呢,你怎么想?
考卷的难易程度
对孩子而言是外在的可变因素
没办法主宰又必须要面对
而孩子真正能主宰的
是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文化知识的积累
多阅读、多思考
才是让孩子真正脱颖而出的关键
欢迎加入学堂特别定制
【28天为爱有声阅读】公益活动
12节干货课程,18个主题学习
线下阅读线上学习
辅导员全程指导并答疑解惑
培养阅读习惯,提升学习力
坚持28天阅读打卡,即可获得奖学金
奖学金金额=实际报名费用(原路返回)
识别图中二维码,赶快报名吧↓↓↓
作者介绍
主播介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