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最有名的“二奶村”背后,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衰退
这两位卧龙凤雏,被称作深圳最强“二奶村”。
2000年左右,香港很多月收入1万港币左右的卡车司机、建筑工人以及小摊贩,在当地娶不起媳妇儿买不起房,人生不如意,于是跑到深圳讨新鲜。
那时候深圳处于发展初期,到处是五湖四海涌入的年轻姑娘,没见过多少钱,有的贪图所谓的“荣华富贵”,失足落了套。
最夸张的时候,皇岗村一个村有5万名二奶,而下沙,按摩店、歌舞厅、酒吧、夜总会……色情产业一条龙,被香港人称作内地“世外桃源”。
然而没过多少年,世外桃源就彻底消失了。
上次我去深圳罗湖调研,一个给香港人按摩了20多年的泰式按摩师傅跟我说,深圳后来打击过好几次,但都无功而返。
真正的改变是,深圳开始变得有钱了。
香港那些卡车司机感觉包二奶太贵,都跑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香港老板才会在这里买套房,找年轻姑娘。
的确,2002年,香港GDP高达13769亿人民币,排名全国第一,是上海的2.5倍,深圳的6倍。
而2021年,香港GDP是23740亿人民币,排名全国第6,被隔壁曾经的“穷小子”超越了7000亿左右。
技术上,香港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同时港股跌回90年代,从去年年初31000多点,跌到了现在的16000多点,下跌的幅度超过了45%,腾讯从749元跌到234块钱。
号称全球之冠的楼市也在摇摇欲坠,香港房价已经连跌2月,创下2019年2月以来新低,预计接下来还会下跌10%左右。
一连串的信号,预示着这座曾经的东方奇迹之城,或多或少走入了命运的拐点。
而在拐点的前方,却是深不见底的深渊。
探寻其中逻辑,不免让人惋惜,香港作为我国对外世界窗口,走到现在这步田地,或许对内地城市有比较醒目的警示。
香港走入下坡路,是从失去影响力开始的。
曾经的香港,是全球数一数二的“自由贸易港”,拥有完善的国际司法制度,自由兑换和流动的货币体系,对财富的保护制度,极低的税率,稳健的人才储备。
依附于“自由”的概念,金融业、房地产业、转口贸易和旅游业,风生水起。
尤其金融业,论活跃度和创新力,香港都是亚洲金融业无可争辩的老大,全球资本最喜爱的栖息地之一。
而港口优势,又让香港一直充当着内地与其他国家的“免税通路”角色,从而刺激零售和旅游业的发展。
过去内地人特别喜欢去香港购物,免税优势再加上人民币兑港币的折扣优势,香港商品具有天然的价格竞争力。
那么香港到底为什么走下坡路了呢?
我认为最主要源于两点,其一是「站位混乱」。
香港的经济文化金融地位本来都是内地给的,但是香港人却认为是欧美加上自己的努力赚来的。
很多港人在思想本质上,有这种功过思维,从某种意义上,游离在融合与不融合之间。
如果香港踏踏实实做好中国对外的金融窗口,把深圳和上海的资源接进来,金融业就会吃的钵满盆满,就会拥有比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其二是「内部矛盾激化」。
香港四大支柱产业,其中金融业、房地产和转口贸易都具有垄断性,是有钱人才能玩的游戏,而旅游业保障的是社会底层劳动力的收入来源。
所以香港社会的底色是,“富人和平民生活在两个没有交集的世界”。
房价平均20万一平米,年轻人住鸽子笼等等,这种特殊的现象,只能发生在香港这个人口不足750万地方。
自从2020年疫情出现,内地关闭了与香港之间的关口。香港的零售与旅游业各项指数下滑,香港老百姓的收入受到拖累。
在疫情的反复折腾下,香港的财富分配结构,问题显露。
别说是基础劳动力,就连香港中产都扛不住,高额的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收入预期不稳,都得紧衣缩食。
而这又进一步拉低了消费力,造成消费经济持续滑坡,形成恶性循环。
据香港本地机构统计,香港失业率已经飙升至6.2%左右,是15年内新高。
站位混乱叠加内部矛盾激化,香港经济在疫情面前,有些踉跄,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美联储暴力加息,对香港来说,又是一次比较重的打击。
港币一直一来都跟美元挂钩。
香港政府也一直承诺可以用一定金额的港币兑换1美元,无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任意时间承诺都有效。
这份承诺,也是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基石之一,但缺点是货币没有自主权,严重受制于人。
美联储可不关心任何人的感受,在疫情还未褪去的时候,开始启动暴力加息,香港为了保汇率,被迫“徒手接飞刀”。
今年港币汇率只要快跌破警戒线,金管局就要拼命买入港币。即使是这样,依然有大量资本撤离,港股跌回90年代,就是这个道理。
资本投资,安全是第一法则。
在美国面前,香港是十打十的弱势群体,这是世界上最简单的弱肉强食法则。
对于香港来说,必须严守汇率,否则资本信心就会流失,剩下的是灾难性的资本逃逸。
所以香港在美元外汇储备量用完的时候,大概率会向内地申请援助。
这让我想起了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
索罗斯三次进攻香港金融市场,第三次双方生死之间,我们派出两名央行副行长前往香港,驱动内地银行向香港进行注资,同时要求香港全部中资机构,全力以赴支持香港护盘行动,成为香港特区政府干预金融市场强有力的后盾。
那时候我们对香港的态度是:“只要特区政府向中央提出要求,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并且我们也将保护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前段时间,有关机构发布,人民币未来可以直接买港股,也许正是尝试这种趋势的变革。
但这也可能会让香港失去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自由贸易地位也会受损,这里面存在着香港本土巨大的利益博弈,短期内应该不会实现。
自救
经过疫情、美联储暴力加息、俄乌摩擦,三大不利因素的围攻,香港有些累。
但对香港来说,更可怕的是,在风险到来之前,人心涣散。据统计,过去两年,香港本地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人。
其中2021年,净移出香港的人数就高达9万多,进入历史最高区间。
而趁着香港折腾的这几年,隔壁的新加坡大量捡漏,趁机支棱起来了。
一个香港的朋友跟我说,新加坡想要替代香港的野心非常大。现在大量的资本都在往新加坡跑,这几年新加坡又因为稳健的社会体制和经济发展,人才竞争力加速追赶香港。
这对于香港来说,才是最要命的。
香港政府也很着急,前段时间宣布彻底开放疫情管制,面向全球发放50万张免费机票。
刚刚又出台经济刺激计划,开启抢人大战,力度之大,超出想象。
第一,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年度配额(暂时为期2年)。 第二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 过去一年年薪不少于港币250万元(约合人民币230万元),或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5年里有不少于3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可获得2年的在港通行证。 没有工作经验的,但最近5年里毕业的百强大学毕业生,也可以申请通行证,每年上限1万人。 第三是优化其他就业政策。 比如,引进13项本地人才短缺的专业,或有关职位年薪不少于港币200万元(约合人民币185万元),雇主可直接申请通行证。 其他,还有放宽“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优化“科技人才入境计划”。
此前,非香港永久居民在港买房,必须额外交30%的印花税。
以后,合格外来人才在居港7年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后,可申请退还已经交的买家印花税及新住宅印花税。
除此之外,还要从“未来基金”中拨出300亿,成立“共同投资基金”,以共同投资模式,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
看完这些,我又咨询了几个香港的朋友。
二来,对于香港来说,最重要的是发展橄榄形社会,中产一定要强大起来,而对于中产来说,房价又是不可逾越的高山,是外来人才入港第一大围墙。
对于引入产业来说,香港的产业格局有些固化,普通企业没有上升空间,别说是300亿,3000亿都是听个响。
不过香港能做出改变,即使调整战略,说明一切都是向好的开始。
这跟内地一些城市一样,先“投石问路”,抛出一些利好政策看效果,效果不够那就继续发布更猛烈的政策。
对于我们来讲,从这几年也看到了香港的问题,虽然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但说实话,也需要对外多面发展更多的窗口。
比如海南自由贸易港,横琴、南沙、前海自贸区等等。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投资界最重要的一句箴言。而香港这个篮子,经过这几年的折腾,也应该明白,到底是谁会为它缝缝补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