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蛰伏三十年,两度引发学界轰动的数学家张益唐:我们的教育总在走“极端”

蛰伏三十年,两度引发学界轰动的数学家张益唐:我们的教育总在走“极端”

教育

 看点    近日,关于华裔数学家张益唐教授“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学术报告的新闻,引发各界关注。若该研究成果通过验证,他将改写解析数论的教科书,并载入数学界史册。不仅研究成果轰动学界,张益唐本人的经历也颇为传奇。虽潦倒半生,但他对数学始终保持着热爱与坚持,当中蕴含着他对数学教育的观察与反思,更值得我们思考。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周滢滢   编丨Iris


前两日,67岁的华裔数学家张益唐通过网络直播,展示了他关于“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的论证过程。镜头前的他头发花白,用马克笔将证明公式密密麻麻列满白板,就像在上一堂大师级数学课。

张益唐通过网络直播展示论证过程

这场直播,掀起了一场狂欢。尽管大多数人看不懂,但是并不妨碍大众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期待能够见证历史。据悉,张益唐长达111页的相关论文已提交学界验证。

“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与悬置了160多年的著名难题“黎曼猜想”相关,如果张益唐的研究成果通过验证,他将改写解析数论的教科书,并载入数学界史册。

这已经不是张益唐第一次引起轰动了。

在流传着“五十岁还没有出原创性成果,那就等于没戏了”这一说法的数学界,张益唐却打破了这一魔咒。

2013年,58岁的张益唐因为攻克“孪生素数猜想”而震惊世界,这位默默不闻、蛰伏三十年的华人数学家一举登上世界数学巅峰,堪称“国际数学界的扫地僧”。

华人数学家张益唐  Peter Bohler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位北大数学系的天才学生,获得全奖留美名额,然而博士毕业后却拿不到导师推荐信,在美国一度漂泊;


他做过餐馆会计、收银员、快递员,也在加油站、超市打过零工,长达八年的低谷期,他始终没有停下对数学的思考。

后来在朋友帮助下,他在美国东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担任临时讲师,却几乎没有发表什么论文,也不在意转正和评职称的事情,安于书斋和讲台,一心在数学征途上孤独跋涉。

不过,比起张益唐大落大起的传奇经历,他对顶尖数学人才培养,对国内数学教育的看法,或许更值得我们思考。

从籍籍无名的大学讲师
到世界顶级数学家

1955年,张益唐出生于上海,母亲是机关的文员,父亲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大学教授。出生后,父母因工作原因搬到了北京,他仍留在上海和外祖母生活在一起。

幼年时,他着迷于《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对里面的物理、化学、数学方面的难题感到疑惑,他就尝试自己解决,“因为那个时候压根没人可以帮我”。当然,最吸引他的还是数学,比如“费尔马大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梦想成为像华罗庚一样的数学家。

童年张益唐和姐姐

“文革”期间,学校被迫关闭,他在北京的工厂做工,一有时间就阅读各类数学书籍,那些都是他用不到一元钱从书店租的。因为看过一篇陈景润的论文,他就此埋下了对数论的兴趣,“完全被它吸引住了,数学世界居然这么美妙,有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

1978年恢复高考,张益唐如愿考上了北大数学系,先后师从丁石孙、潘承彪等杰出数学家,并以出色的成绩被推举留美,赴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

青年时期的张益唐在普渡大学

然而,命运弄人。这个年轻人的数学野心,在大洋彼岸还没来得及施展,就差点夭折。

留学期间,他师从台湾代数专家莫宗坚,却因为和导师关系不合,他读了七年才得到博士学位,毕业后也没拿到导师的推荐信,一度找不到可以接纳自己的教职,无法在学术界立足。

为了维持生计,张益唐在餐馆、加油站、超市都打过零工,薪水微博,寄宿在朋友家。就这样,他的人生陷入了低谷,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研究。

张益唐在赛百味餐馆打工

在日后的采访中回忆起这段日子,他坦言,“的确是被耽误了,但过去也就过去了。想想人一辈子能做的东西是有限的,能做多少做多少,尽自己努力就是了。因为我热爱数学,我希望在数学上能做出好的东西来,否则我会不甘心。”

直到1999年,在朋友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一份在美国东部新罕布什尔大学的临时讲师工作。这对于渴望重回学术界的张益唐来说,弥足珍贵。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酝酿思考,张益唐关于“孪生素数猜想”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有了头绪。

2013年,他关于“孪生素数猜想”的实证方法,被发表在数学界最富声誉的《数学年刊》上,国际数学界沸腾一片。这一猜想与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齐名,上百年来无数学者为之努力,始终无果。张益唐的研究,成就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定理。

张益唐的论文在《数学年刊》发表

其实,在他漂泊打工期间,不乏有很多机会。北大在内的国内高校曾向他抛出橄榄枝,却被他拒绝了,外界因此盛传“曾经的北大学子,宁愿留在美国端盘子,也愿不回国当教授”,让他饱受争议。

不过张益唐的解释也很简单。他表示,回国要面临的科研环境压力太大,反而不能一心一意搞研究。“世俗压力是你躲不开的。如果不出论文,我自己可以沉住气,但家人、亲朋好友不答应。在美国就没有这个问题,在一个快餐店打工,在一个超市收钱,没有人看不起你。”

就这样,在新罕布什尔大学任教期间,他也甘于做一个临时讲师,课堂之余头脑里思考的全是“数学大问题”,却很少发论文,导致大学系主任即使想格提拔他,也因“论文数量不过关”这一硬指,无疾而终。

张益唐和学生

放眼世界,像张益唐这样心无旁骛搞研究的数学家,十分难度。毕竟,在现行高校考核机制下,一个学者想要获得终身教职,就需要频繁地发表论文,对此张益唐没有兴趣。

他更感兴趣的是,解决那些悬而未决的数学猜想,它们就像是横在人类智力面前的一道道天堑,等待他的冒险。

中国的教育环境,
不能总是走“极端”

2019年,在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的讲座上,有学生问张益唐,“中国从不缺少数学天才,为什么菲尔兹奖里却没有中国籍数学家?”

对这个问题,张益唐不置可否,却抛出了一个他的观察——“中国的教育总是在走极端。


怎么理解?他拿曾经一度掀起全民狂热的“奥数”举例。

当年奥数热时,全国上下,无论有没有天赋,喜不喜欢的学生,都去报奥数班,甚至还有上幼儿园的孩子开始学奥数。这些年随着“禁奥令”出台,奥数又一度将至冰点,一些聪明有兴趣的孩子,可能因此错失机会。

他毫不怀疑,未来中国一定会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学家。但是,眼下的教育,他希望能够解决“容易走极端”这个问题。

在张益唐看来,对于顶尖人才的培养,还要先从教育环境上着手。

首先,在舆论上追捧所谓的“神童”和“天才”,是有弊无利的事情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容易打击自信,妄自菲薄;对于那些有天分的孩子来说,被给予过高的期望,反而不容易保持平常心,影响长远发展。

另一方面,对于对数学有兴趣、有天分的孩子,也要尽可能地呵护、不浪费他们的天分,为这些孩子提供真正有益、有价值的提升。


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提升?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博士在接受外滩君采访时曾表示,中国基础教育的高度竞争,并没有催生大批顶级人才,这种在人才培养上的低效,是因为中国基础教育的竞争主要是在横向技巧深度上展开。

而美国的顶尖高中生恰恰是在纵向知识深度上竞争。

比如一些对科学感兴趣的高中生,上大学前就已经把相当于大学二年级的微积分方程、数理统计、概率论、机器学习学完了。这些AP课程作为大学先修课程,可以提供给学有余力的高中生提前学习,并折抵大学学分。

此外,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水平的孩子,学校里会有分层教学,校外也有很多线上线下的数学学习社区、数学俱乐部。比如全美最大的线上学习社区AoPS已经成了各年龄段孩子数学学习和交流提升的平台。

AoPS

社区里有很多数学发烧友,不乏大学数学教授、奥赛金牌得主,孩子们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数学知识,协作解决数学难题,提升数学思维,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回看中国的数学基础教育,浪费学生太多时间学习初等数学的题型和技巧,一些所谓的难题往往来自于人为设置的“门槛”。

比如,中学平面几何里有很多难题,因为规定了用平面几何作为唯一的解题方法。如果学生学了解析几何,同样的难题就可以通过建立坐标系解决,根本不需要什么技巧。

很多教育者感慨,为什么不让孩子将精力花在更值得思考的数学题上呢?况且中国孩子为了应对中高考,需要专门安排一年时间专门备考,基本不学新知识,来回“炒冷饭”,好奇心也很容易在刷题中磨灭了。


在宏观层面上,张益唐建议,中国的数学教育可以借鉴学习前苏联的人才培养模式。

网上曾有一个帖子,分享了俄罗斯给5岁至15岁孩子出的数学题,里面居然有欧拉公式,有庞加莱回归定理......令人震惊。

俄罗斯数学教育的确可圈可点,涌现出了诸多世界顶级数学家。全球范围的科技企业包括华为,也都在争抢俄罗斯的数学人才。

有人分析,俄罗斯数学教育强大的原因,在于很多顶级的数学大师,也都愿意参与到中学数学教育中,为有天分的学生提供尽可能好的学习环境,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非解题技巧的灌输。

而这些培养模式,正来自于苏联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传承。

比如,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科书,都是由国内一流的数学家亲自编写;


那些通过层层选拔的优胜者,会进去专门的学校学习,在普通的中学教育之外,有机会接受国内顶级数学教授的辅导;

其中脱引而出的学生,会进入莫斯科大学的实验班;

大学本科阶段,数学系学生就会被引导去研究数学界公认的难题,朝着数学家的方向而努力。

“为什么我们不能大学本科阶段,就引导学生去做一些数学难题的研究呢?”2019年起,张益唐受邀在北大开设暑期课程,从初等数论开始教学。他期望,未来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也能有数学家参与进来,形成人才培养的正向循环。

深度思考和专注力,
才能决定一个孩子能走多远

回忆自己的求学生涯,张益唐感到庆幸的是,他对数学的兴趣,没有被磨灭。尽管儿时在外祖母家长大,身边人没读过什么书,也谈不上什么很好的启蒙教育,但是他却受益于这段宽松的童年时光,能跟随自己的兴趣自由探索。

张益唐(后排右一)与家人


“反观今天,很多孩子的学习兴趣,在灌输式教育和应试训练中,早早就被磨灭了。”张益唐感慨,一些本来有天赋的孩子,在中学期间因为学习学得很苦,到了大学反而没有了专研的兴趣和动力,很可悲

对于当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尤其是那些对数学有兴趣的孩子,张益唐提出了几点建议:

 1. 夯实基本功的同时,也要广泛涉猎通识读物  


回忆学术生涯,他对自己在北大求学期间所打下的扎实基础,满怀感激。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未来他的任何研究工作,都像是在高空作业,根基不牢。”他在美国教学期间发现,一些数学系学生,甚至是名校学生,还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这就是因为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打好根基。

当然,在打好基本功的同时,也不能束缚自己的想象力。

在理科学习中如何培养想象力?他建议学生不妨多读一些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比如一些数学家的人物传记、数学史、以及文学、历史方面的通识读物。就像他小时候之所以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就是在课外读物上,接触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数学猜想和科普故事,令他激动不已。

此外,再怎么理性的学科,也要靠感性的支撑。

低谷时期的张益唐,每次去纽约的朋友家,两人就在门口点根烟,谈谈文学,谈谈历史,烟雾里缭绕的都是雨果、巴尔扎克、莫泊桑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和历史领域的涉猎,让张益唐在最困顿的岁月里,精神上始终是富足的。

 2. 反应慢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专注力和深度思考  


数学往往被认为是比拼智力和反应速度的学科,是那些脑瓜聪明的、反应快的人玩的游戏。但是张益唐却认为,数学成就的高低和反应快慢没有什么关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聪明的学生,也不能妄自菲薄。

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戴维·希尔伯特,被后人称为“数学世界的亚历山大”,是张益唐的偶像。“他就不是一个反应快的人,集体讨论总是他最后一个听懂。但是他的特点是,擅长深度思考,很多研究领域都对数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张益唐自身,也属于“慢思考”类型的数学家。“如果让我去参加中学奥数根本得不到太好的名次。我的反应速度也一般,只能算中等。但是我的特点是,遇到一个难题会成年累月地专注和思考,不放弃。”

在他看来,专注力和深度思考,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更加重要,也能让一个孩子未来走得更远。

学数学,并非学的只是定理和证明,而是需要对很多问题思考透彻,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支撑深度思考。”他建议学生,在学任何东西时,都要保持一种新鲜感,或者说是一种不满足感。

比如,尝试将学到的每一个数学概念或原理,都回到原点去思考:这是这么来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他办法就不行吗?

这样一种深度思考方法,也让张益唐至今受用。在“孪生素数猜想”这一问题的攻克上,就有学者表示,张益唐的成功正在于他方法的足够灵活。

 3. 平常心看待考试和成功,就不容易被挫折打倒  


在北大数院开设暑期课程期间,让张益唐印象深刻的是,学院领导特地提醒他,考试题目不要设得太难,现在的孩子把分数看得很重,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这让张益唐很诧异,今天的大学生已经脆弱到这个地步了吗?未来还如何挺过人生中的大风大浪?

他因此提醒学生,目光要放长远一些,不要被眼前是80分还是100分所限制。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修炼一颗平常心,千万不要因为一次两次的考试分数而懊恼沮丧、自暴自弃。

一个人唯有看淡所谓的成功和荣誉,降低对物质的追求,他在未来人生中才能不被挫折所打倒。

这又何尝不是张益唐自己的人生写照。

参考资料:

1. “中国留学生的四十年”大型专题报道之《张益唐:漂泊半生的数学奇才》;
2. 张益唐在南方科技大学的讲座《我的数学之路》;
3. 《“纽约客”专访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这个牛人取得了什么成就?》澎湃新闻;
4. 《张益唐 天才的野心》人物杂志;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数学家张益唐:论文已发表,我并没有推翻黎曼假设北大校友群传出惊人消息!张益唐证明黎曼猜想相关问题;支付宝已支持向微信QQ好友转账;字节跳动社交首个败仗,飞聊官网下线丨雷峰早报张益唐:数学天才和他孤独的二十年刚刚,华人数学家张益唐宣称攻克Landau-Siegel零点猜想煩不煩张益唐被曝已证明黎曼猜想相关问题,震动数学界111页,张益唐攻克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论文公布,8号B站直播开讲张益唐的成功再次证明“伯乐”的重要性,让他能在最好的赛道奔跑!见证历史!数学家张益唐北大讲座:本质上已证明“零点猜想”,111页论文已公开在美国227.手速调研,冰疗先驱见证历史!数学家张益唐北大讲座:本质上已证明“零点猜想”,111 页论文已公开华人数学家张益唐:传奇天才的热爱与探险北大学霸数学家张益唐称已证明黎曼猜想相关问题,震动数学界华裔数学家张益唐被曝已证明黎曼猜想,更传奇的是他的人生......张益唐到冯诺伊曼家做客15年磨一剑!张益唐111页「零点猜想」论文终于来了终身致力于数学教育的美国数学家说,与现实脱节的数学课,对99%的学生都没有用海边避暑记:旧金山新景点Tunnel Tops11岁发现数学新定理,13岁登日本数学会学术会议,学界大佬:他是「可敬的数学家」张益唐宣布攻克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明日将举办线上报告|环球科学要闻在美国。228.休假一周震动学界!北大校友张益唐被曝已证明黎曼猜想相关问题,曾为谋生不得不去端盘子张益唐111页零点猜想论文出炉!自称比孪生素数猜想意义更大,每天思考12小时被太太骂张益唐教授学术报告 | 关于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张益唐教授解说数论中的朗道-西格尔零点问题【五律-中秋夜】突然走红的张益唐是谁?华裔数学家张益唐:我们的教育总在走“极端”张益唐教授谈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研究的新突破15年磨一剑:张益唐证明黎曼猜想相关问题?11月论文见只用300小时,17岁高中生解开困扰数学家27年难题,因张益唐「入坑」数论“被闪电击中2次”的中国数学家!张益唐再次攻克世界数学难题!自称比上一个意义还大北大校友群传出骇人听闻的消息:张益唐证明了朗道-西格尔猜想著名数学家张益唐自称解决“零点猜想”相关难题张益唐如何成为传奇数学家?也许和他小时候读的书有关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