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求求有些人还是别生孩子了
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媒体说——有一位叫“悠悠爸爸”的,最不能接受的是《不一样的卡梅拉》中描写两只小鸡谈恋爱的情形,其中一页讲述了两只小鸡在众多小鸡围观下深情亲吻。他说:“这是什么导向?我并不是非常传统的家长,但这对于低龄儿童来说,这也太早了点儿!”
悠悠爸爸,您可别谦虚了,您还不是非常传统的家长?您简直就是传统他妈给传统开门——传统到家了!
两只甜蜜的小鸡在众多小鸡围观下深情亲吻,戳到您的逆鳞了啊?
他俩既没有做出格动作,也没有违法乱纪,只是可可爱爱地撅起嘟嘟小嘴亲了一下,这是地球生物界最高尚美好的东西——爱情,所以他们能得到大家的祝福。请问就这么一个事,在您理解里怎么就有点“聚众淫乱”那味儿了?
您说说,龌龊和不懂事的到底是谁呀。
谁都知道卡梅拉是多经典的一套绘本,到了这个年代居然有位爸爸把它怼成了淫秽书籍,果然是山猪吃不了细糠。
历史上众多知名的爱情故事,都是在众人见证下发生了亲吻拥抱啥的。就连走在马路上,都能看到情侣们搂搂抱抱,卿卿我我。这边建议您让孩子别出门呢,免得学坏了。
像这样的父亲,如果孩子问“我是从哪里来的”,估计告诉他“你是充话费送的”,否则还要解释说“是我和你妈不可描述才有了你”......当然,您不是传统的人,但这是什么导向?对于低龄儿童来说,这也太早了点儿!
得等到他18岁以后再告诉他这些,18也早了点,等娃40不惑了自学吧。
还有一些家长完全忍受不了“骂骂咧咧”的对话。
其实就一个简单的问题:
“我们要把他们干掉!”和“滚出去!”这类话,是不是在教坏小朋友,甚至教唆犯罪......
他们这些家长看到的可能是教唆,而我看到的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孩子“什么是愤怒”的过程。
你不愤怒吗?你的孩子不会经历“愤怒”和“被愤怒”吗?
他们如何能知道这些情绪和情绪带来的感受?这些绘本就是很好的情绪载体。
孩子需要面对真实的喜怒哀乐、善良与邪恶、柔弱与凶悍。事物都有两面,当家长的得去引导,战狼2和长津湖里都有打打杀杀,你孩子要与世隔绝吗?
要我说,孩子从一只可爱的小鸡身上学到了什么叫“愤怒”,要比从父母训他时表现出来的“愤怒”优雅多了。
西游记是不是在教唆你吃人肉呢?
红楼梦是不是在教唆你当花花公子?
再说个离我们很近的例子——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里有一篇童话叫《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里描写了“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的过程。
有些人的孩子不能看这个故事,因为孩子可能会发生以下情况:
1. 会模仿玩火柴——有危险。
2. 发现人会死去——会害怕。
3. 也想去卖火柴而不想上学——会堕落。
4. 知道万恶的资本主义剥削者——会模仿。
很多经典名作里都会存在“正派”和“反派”,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正派”,那么这个故事里的“万恶的资本主义剥削者”就是反派。
反派客观存在,就像骂人的脏话、吵架的粗鲁语言、打架斗殴的肢体动作、不良的价值观和肉眼可见的错误行为,这些都是生活里客观存在的反派。
知道了反派,不等于就是让你孩子去模仿这个反派。
更重要的是,我们反而要去让孩子尽早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哪些“反派”,然后尽早去引导他如何认知、理解、对抗这些反派,如何在这个不是完全光明和美好的世界里打败反派,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一些东西,它不是“坏东西”,只是“真实的东西”。
把这些“真实”呈现给孩子再加以引导,而不是让孩子看不到这些“真实”。
当家长哪有那么容易,丢给娃一本书,他就能自学成完人了?辩证,引导,这是陪孩子看读物的最基本操作,否则就别看。
如果你的孩子模仿你的样子学会了拍桌子、发脾气、冷战,你是不是还得亲自去世一下,免得教坏了娃?
有一些人没事找事是因为吃得太饱了。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