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匡廷云:要做一辈子的“追光者”公众号新闻2022-11-12 13:11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科研生涯中,匡廷云院士集中精力、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光合膜蛋白超分子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她的团队和合作者共同努力,在一次次重大突破中,奠定了中国在光合作用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为未来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和途径。植根土地2021年12月26日,第六届“中国制造日”开幕,当时已经87岁的匡廷云院士受邀走上舞台,以《颠覆传统农业的新兴战略产业》为题,讲述了她关于未来农业“植物工厂-光配方-营养配方”的设计和展望。匡老多年来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成果近年来走上产业转化的道路,她所助力推广的植物工厂,正在一步步地颠覆着传统农业的种植方式。匡廷云:你看苜蓿,我们给它照的主要是蓝光和橘黄色的光, LED灯能发射不同的单色光,既节省能量,又能满足植物的需要,因为不同植物需要的光质光量是不同的。王宁:植物也是很智慧的。匡廷云:它要适应环境,我们就可以根据它来打造它需要的光配方,而光配方是智能化工厂里头很关键的一个核心技术。比如目前我们国家急缺饲草,我们国家传统的是种植业为主,饲草业比较少。但是现在我们的奶蛋肉都需求很高,导致我们要从国外进口很多高蛋白饲料,所以我们国家也急需通过研究发展这方面。王宁:您每次进实验室会不会想到自己在冰库里实验的那些日日夜夜?匡廷云:他们现在用冰冻离心机很方便。我们那个时候是在冰库里头,天天穿着大棉袄操作。那个时候国产的高速离心机,说实话质量还是很差,尤其是外面的电车一开的话,那个仪器就不稳定。就是每天晚上12点的时候,等电车停开了,我们可以得到稳定的结果。王宁:您是说从夜里12点您才可以开始工作?那要工作到什么时候?匡廷云:到第二天6点,好几个月都这样坚持下来的,总算获得了很重要的结果。探究光合1986年秋,汤佩松院士家中,匡廷云同分子生物物理学家梁栋材院士、结构生物学家常文瑞院士分享着第七届世界光合作用大会上的见闻,在光合膜蛋白研究的最新成果前,几人深受震撼的同时,定下了迅速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的“世纪之约”,中国一定要开展光合膜蛋白结构功能的研究。匡廷云没有想到的是,到2004年在《自然》上发表封面文章为止,这个目标一追就是18年。匡廷云:国际第七届光合作用大会,在这个大会报告会上德国马普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所长米歇尔,他们研究组报告,紫色光合细菌反应中心膜蛋白三维空间结构的解析。当时非常震撼。结果他报告完以后,全场热烈鼓掌,十几分钟都停不下来。王宁:等于在这个领域有了新的人类的突破。匡廷云:对,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两年以后,他获得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汤佩松先生他当时跟我讲,他说匡廷云,我们一定要做,中国一定要开展。梁栋材先生来了以后,常文瑞先生也来了,他说我们进行学科交叉。所以我们把在汤先生家开的这次会议,作为一次世纪之约的会议,也就是中国科学家走上了国际,拉开了我们中国科学家参与国际前沿一个竞争。王宁:您后来把这个研究去申请了“973”计划?匡廷云:对,“973”开始的时候,大概全国一共申请了200多个项目,但是最后是经过会评、函评等等,最后选出了10个项目,我是第一批那10个项目的唯一的女首席。王宁:您怎么争取到这个项目,那段日子您怎么过的?匡廷云:那个时候我们几乎几个月都没有睡过一个晚上的安眠觉,常常也是通宵的。有一次半夜回家,所门都关了,最后翻院墙出去的。定义美丽因为长期从事光合作用研究,匡廷云院士被称为“追光者”。在她自己看来,能面对研究和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是因为心中有光亮。满身不移光明志,薪火相传无尽时。在匡老的心中,太阳能的高效转换是科学的前沿,也与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在种种意义上,她都愿意永远做一个追光的人。王宁:您的衣服颜色饱和度很高,他们说选择鲜艳颜色的人,其实都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人。匡廷云:是这样的,你们表面看见我,觉得我可能不像个科学家。王宁:您觉得什么是真正美的内涵?匡廷云:前一段时间科协召集一部分女院士,每人写一段,编一本书,那个书名叫《大美·中国女科学家》,不是说的她外表的美,更重要的是内在,她们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生美好的追求。王宁:我觉得不仅仅是着装,这就是生活,因为您热爱生活,我们注重自己的仪表,其实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姿态。匡廷云:这是一种热爱,而且里面也包含了也是对人本身的尊重。责编|翟巧红 编辑|行家玮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