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为什么有人摆脱不了贫穷 | 吴聊·夜读
长按扫码▲立即预约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人为什么会穷?怎样才能不穷?
有一对夫妇,为了研究这个问题,走遍五大洲、18个贫困人群最为集中的国家和地区,与住在那里的穷人们交谈,开展对照实验。
得出了这样一个答案:人之所以穷,不是因为懒,也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以下原因:
①穷人所处的环境有重重限制,无法破局。
②穷人身处这种环境中,接收的信息有限,造成了认知错误,做了很多错误决定。
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对夫妇就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阿比吉特·巴纳吉教授、埃丝特·迪弗洛教授,他们也因为该项研究,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他们的获奖作品《贫穷的本质》一书中,两位经济学家指出,要想帮助穷人们走出贫困,减轻全球贫困问题,学者们要放弃那些普遍适用的答案,走出办公室,仔细观察这个世界,收集正确的资料,提出对这个世界有用的想法。
通过对18个国家和地区的实地调查与随机对照实验,作者在书中质疑了学者与政策制定者对待“穷人”脱离实际的刻板印象,澄清了大量事实细节。
在《贫穷的本质》中,就记录了这样几个经典的“打脸”故事。
第一个故事。
2009年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表声明说,全球超过10亿人正在挨饿。
但作者所调查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穷人(每天生活费用少于99美分的人),并没有在挨饿。
调查数据显示,食品消费只占农村极度贫困人口总消费的36%—79%,占城市贫困人口消费的53%—74%。
也就是说,穷人并不是买不起吃的,而是把钱花在其他事情上。
有一次,作者去一个贫困的村子考察,发现当地许多家庭里,孩子们面黄肌瘦,看起来营养不良,一副很久没吃饭的样子,但几乎人人家里都有一台电视机。
作者问:为什么宁可把钱用来买电视机,却不愿意花钱买好一点的食物,改善孩子们的营养状况呢?
村民笑着回答道,那是因为,电视机比食物更重要。
作者在书中写道:
比起温饱问题,穷人的首要选择显然是,让自己的生活少一点儿乏味。这可以是一台电视机,也可以是一点儿特别的食品,比如一杯加糖的茶。
……
穷人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中往往承受更高的皮质醇含量,并因此做出更加不理智的冲动型决定。
穷人们更需要频繁地释放压力,而生存环境注定他们不能有更好的耐心和解压方式,因此只能在即时满足上去寻求高频低效的压力释放,比如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买一台电视机等等。
第二个故事。
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会认为,穷人之所以常常因为疾病而死,是因为没钱去医院看病。
事实正好相反,作者在调查中发现,生活在印度乌代布尔地区的穷人,每个月的保健花费超过了228美元,几乎是人均月消费的10倍。
为什么穷人会花那么多钱在看病上呢?
作者调查发现,虽然有很多国际救助组织会提供很多廉价甚至免费的预防治疗手段,但穷人并不会选择去正规的医疗设施机构接受疫苗和治疗。
当他们生病的时候,他们会花大价钱去私人医院找“孟加拉医生”(未接受正规培训的)治疗,由于医生的专业性和消毒措施的不足,救治的结果往往是花了大价钱却让身体状况恶化得更快,因而也就花费更多的钱在治疗上。
作者在书中写道:
穷人会更加怀疑那些想象中的机遇,怀疑其生活产生任何根本改变的可能性。
贫穷限制了他们的决断能力,无法预期做这些事对于未来所能产生的巨大好处,他们的思维已经被定型为只能看到当下和即时的好处,把关于未来的一切都寄托在未来而不是当下。
除了以上两个故事,作者还从教育问题、生育问题、贷款问题、创业问题等方面探讨了贫穷产生的本质。
比如为什么穷人儿童的辍学率高?是因为上不起学吗?
其实在大多数国家,上小学是免费的,作者调查发现,穷人并非上不起学,而是穷人认为教育回报率太低。
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的确,我们并不贫穷,受过良好的教育,见多识广,但我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因为我们的认识比我们想象中少得多。
作者在书中如此说道。今天我们学习贫穷,了解贫穷的本质是什么,才能避免自己进入贫穷者的思维模式。
今晚8点,“吴聊·夜读”直播间,一起来听吴老师详细解读《贫穷的本质》。
点击按钮▼立即预约
直播日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