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为什么有些女性总摆脱不了“渣男”?

为什么有些女性总摆脱不了“渣男”?

情感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被渣”需要面对的不只是“渣男”,可能同样需要面对童年受创伤的经历,绕开同一个心结。



文 | 刘畅

2020年,美国女作家妮可·特尔西尼在名为《艺术和生活中需要避开的男人》一书中,郑重其事地写下需要避开的男性:总是用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解释事物的说教男、假装为女性担忧的忧虑男、自认为好笑的幽默男、相信自己对女人和性无所不知的性学大师、贬低女性的屈尊男。

而在中文互联网上搜索“渣男”,会获得普遍的“面相特征”—— “瞳孔四周都见眼白的四白眼”“鼻梁塌陷断山根”“下巴尖腮骨平”“窄脸水蛇腰”。甚至也有对应的“吸渣女”面相和解读——“印堂太宽”“鼻头上翘”。这些都证明为人太过天真,考虑问题会有不过脑子的时候,很容易上当受骗;乃至“大眼漏神”,内心的情绪一般通过眼神显露,眼大容易被他人抓住其心理,从而对症下药。

《无敌爱美神》剧照

这些各色的描述里,“渣”没有准确、客观的范畴,控制、冷漠、欺骗、背叛、始乱终弃可以看作“渣男”的“最大公约数”,而女性往往会一遍又一遍地自责自己瞎了眼,被白白欺骗感情。但何为被骗界限模糊,只是坦诚相待、亲密无间的恋爱关系,最终变为一场猜忌和痛苦的悲剧。

“一个巴掌拍不响”,将女性当作工具、不负责任的男性大有人在,但抱着“理解之同情”的局外人观点,一部分人的“渣”行为背后,往往包含着儿时的残缺。1950年,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曾提出“依恋”的概念,描述婴儿与养护者之间的情感关系,即“个体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他人形成牢固的情感纽带的倾向,能为个体提供安全和安慰”。后来这一描述扩展到成人关系中。1991年,心理学家巴塞洛缪等人提出,成人的依恋关系可以按照对自己的焦虑和对他人的回避程度,分为安全型依恋、痴迷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恐惧型依恋。其中安全型依恋不担心被抛弃,也乐于亲密,伴侣间独立,又相互依赖。但后三种都容易出问题。痴迷型对自己感到焦虑,总担心被抛弃;回避型对伴侣态度消极,总是回避亲密,显得冷漠;恐惧型则既担心被抛弃,又对亲密感到不适,既想依赖又希望独立,让相处最困难。

不少人心里住着一个童年时期未被好好照顾的小孩

后两种与回避相关的类型,最容易同“渣”联系到一起,尤其是回避型依恋。潜意识里,为了在亲密关系中确证“亲密关系是不稳定的”,专注于挑剔伴侣的缺点,美化前任,明知道恋爱已经谈了很久,也不会回应伴侣对未来生活的期待。面对伴侣提出分手,他们可能会竭力表现出自己无所谓。但他们又渴望爱,会进入一段又一段的关系之中。依照心理咨询师的经验,一种典型的回避型依恋是,“夫妻之间一旦有非常美好的沟通和互动,妻子觉得自己离丈夫的内心更近一步了,丈夫第二天立刻抽离,然后很快就会出轨,如此往复”。

探寻塑造这些行为模式的原因,往往需要回到他们的童年。依附理论先驱、美国心理学家玛丽·爱因斯沃斯在1978年对婴儿做过一个陌生情境实验,让母亲离开房间再返回。回避型的婴儿与母亲分离时不会哭,母亲回来后,也不与母亲寻求亲近,只是专注地玩玩具。这样的孩子通常遭遇过父母的情感忽视。如果母亲自孩子降生就冷漠地对待他/她,很少给予回应,孩子每次渴望依恋母亲时,都会因遭到拒绝而产生心理痛苦,久而久之,出于对自己的保护,孩子便会回避一切依恋需求和亲密接触,说服自己不需要它。

 《成长教育》剧照

但在心理学家看来,这种看似病态的依恋模式,是他们在自己的经历中形成的防御机制,曾帮他们度过童年的恐惧。回避型的行为模式也并非一成不变,一个人会在不同关系中表现出不同的模式,比如有些人会依赖朋友,却唯独无法接纳亲密关系。于是当他们能够思考“为什么我会对伴侣和对朋友不一样”时,有机会开启自我反思。

《婚姻生活》剧照

而在情侣关系的另一面,一些心理学家发现回避型依恋往往与痴迷型依恋形成互补,一方躲,一方追,前者的爱越难获得,后者越希望争取,造成屡见不鲜的“虐恋”。但这只是一种行为模式,当女方把屡次失败的亲密关系归结为自身的一种体质,已经不由自主地带入了自责的状态,将对方的问题转嫁到自己头上。

而某种程度上,这种自责本身,就是“吸渣”的一种表现。把“被渣”的过程摊开,会发现一些女性能快速地与人建立恋爱关系,同时更可能与更为自我、待人更冷漠的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她们总处于自责的状态。因“渣男”的冷漠、拒绝,渴望亲密关系的举动总是受挫,但越是受挫,越是在冲突中被对方指责,越会为了维系关系,讨好对方,甚至总认同对方对自己的评价,贬低自己。她们在一段关系中总处于一种低自尊的位置,而当一段关系终于破裂后,她们又能很快地从伤痛中“走出来”,重蹈覆辙。

《下辈子我再好好过》

类似的行为被心理学家称为“强迫性重复”,对于那些不能修复的过往,人们潜意识里会选择重复它。陷入这种行为模式的人,会反复制造自己得不到爱的情境。而究其原因,在心理学家看来,他们的心里也住着一个童年未被好好照料的小孩。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弗洛伊德发现,孩子会把最喜欢的玩具从床上扔出去,再哭闹着把玩具要回来,不断重复。他认为,孩子把玩具当成了母亲的替代品,去体验失去的感受,通过不断体验失去和把玩具找回来,以此修复母亲时不时离开所带来的创伤。

因为人倾向于用自己曾经体验到的模式评估、感受当下的环境,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也会不由自主地重复一些早年的创伤体验。比如曾经被羞辱的孩子长大后,会无意识地创造曾经被羞辱的类似场景,体验再度被羞辱。实际上那是他们在尝试自我治疗。因为那些创伤体验是熟悉的,恋爱中渴望被伴侣爱的需求,与儿时渴望被父母爱的需求类似,陷入这种模式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创造机会,让曾经的创伤重演,希望借此医治它。但往往这样的努力是无意识和徒劳的,越是徒劳,越希望再试一次,以至于一次次被同一块石头绊倒。这个过程会给他们提供一种暂时的掌控感甚至愉悦感,但最终会带来持久的无助与失控感。

《三十而已》剧照

像“渣男”一样,“吸渣体质”的人也能够自我觉醒。跳出“强迫性重复”,是心理学家的一个重要课题。精神病学家贝塞尔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当人们通过描述,把创伤定位到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一个人就能够把此刻的压力和过去的创伤区分开。为实现目标,这些人遇到一个包容自己的人很难,往往需要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正视自己的痛苦,将其讲述出来,建立新的认知。而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又跳不出罗网,至少可以保护自己,寻找人际关系中自己的底线,划定那些诸如贬低、打击自尊的行为,绝不接受。

(本文源自三联数字刊2022年第16期,感谢高一然对本文的帮助)







排版:耿耿/ 审核:小风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向“渣男”学商业,向“暖男”学产品看金靖就懂了当“渣女”有多爽不要骂这些女孩了走资派用高考的取消和恢复耍牌吃瓜!女星联手锤“渣男”为什么有些人这么自私?可能是因为他们没睡够|环球科学要闻可惜了,这“渣女”的故事未来半年,有些互联网公司的业绩会剧烈反弹,有些会更差黄昏的脚步不搬家不知道家里东西多连杜拉斯都逃脱不了读绘本的命运……用枪杆子来解决的邻里纠纷为什么有的地方靠右行驶,有的靠左?公证员口述:为什么有的老人,选择将自己托付给“陌生人”?为什么有的产品经理拿到需求后,总能快速判断用户的根本需求是什么?而我却......中国为什么禁止双重国籍?为什么有的中国人却事实拥有?娶不到媳妇的美国“锁男”,盯上了国内女性今天,这些女企业家倡议:共建ESG生态,让商业更美好北大博士妈妈养出“渣娃”,放弃鸡娃后,结局却跟我们想的不一样……结婚7年,和老公过成了兄弟,却因为一个意外举动重燃爱火?看完只想说“渣”得漂亮!为什么有人受不了指甲刮黑板的声音 ?感谢这9个“渣男”,让我哭了一整夜在高铁争夺战中,为什么有些地方成功了,有些没有?|马啸 一席第915位讲者吴晓波:为什么有人摆脱不了贫穷 | 吴聊·夜读为什么有些人特别有“地盘感”?又一渣男现形!张天爱曝光7分钟视频怒捶渣男,她泪洒红毯、多年前差点嫁人:美女实惨“我连续3任男友,都是渣男”:吸渣体质,是我的问题吗?为什么有些人会认为「女性不应该有堕胎权」?17位顶流早有被爆征兆?渣男面相谁都跑不了...为什么有钱男人夏天都爱穿亚麻?国内「N号房」真实聊天记录曝光,这些女孩危险了!为什么有人毕业十几年了还在怀念高考??有些人在考编,有些人的行业没了能挣钱的孩子, 非你所想专业马思纯和“第一渣男”官宣!被曝已领证、已在英国产子,她这回真没救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