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会儿没看着孩子,娃就开始作妖!
广东一宝妈一觉醒来发现一桌的肯德基,瞬间就懵圈了,一问才知道是自家3岁的熊孩子趁自己睡觉,巧妙利用免密支付点了300多元的外卖。宝妈问起是谁拿自己手机点的外卖时,娃还骄傲地举手表示“我买的!”虽说这也算是个搞笑新闻,但放在老育小时候那会儿,擅自拿爸妈的钱买东西那不得屁股开花。这不,就有网友“较真”了,表示“3岁免密支付买300多元的东西,其实这性质和从家长钱包里‘偷’拿300元出去买东西是一样的。”不过老育觉得倒也没到“偷”的地步,只是娃觉得好玩,就是这孩子事后还挺骄傲的样子,这是没把钱当回事儿!
还有人说也就因为这只是3百元,要是3千元、3万元,恐怕宝妈就笑不出来了!
今年1月份就有一个熊孩子免密支付3000元,买了160件快递,全是铅笔、橡皮、玩具和一些小东西,爹妈看了都要崩溃,退货时快递员也快崩溃了。不仅是网上购物,用免密支付给游戏充钱的也不在少数,这几年各大APP设置的青少年模式都没能挡住熊孩子用家长的钱来充值游戏的脚步。这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这300元、3000元还算是小数目。家长为购买网课开通免密支付,儿子充值游戏1万多元;除了用父母的钱网络购物和充值游戏外,打赏网络主播也是熊孩子搞事的重灾区。《重金打赏主播未成年的年纪分布》中,中小学生占比97%,打赏金额跨度很大,平均金额超6.8万元,打赏金额超10万元的占比17%!看着这些熊孩子动不动就刷了10万元,老育看了都傻眼,这些孩子以为钱是家里打印机印出来的吗,怎么小手一点就撒出去了?
在孩子眼里,钱只是一个数字,能买到想要的东西,但具体能置换到什么价值的东西、能干什么、是怎么获得钱的......这些都不大清楚。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手机支付如此发达,就算是成年人也对纸币的印象越来越淡薄,前段时间还有网友闹出笑话,把“现金”说成“实体钱”和“真钱”。更不要说在手机支付盛行的时代下出生的10后20后的孩子了,他们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纸币,也很难理解一张纸币的面额,平时也只能看着爸爸妈妈和长辈拿着手机支付,所以在孩子的认知里“手机+钱”能买东西,“刷手机”等于付钱买东西。好像手机里的钱无穷无尽,这样就更难让孩子体会到想要的东西需要付出,钱才能置换东西,于是对“钱”的认知就越来越淡薄了。
教育家默克尔说过“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没有从小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很容易让孩子觉得钱来得很容易,就更谈不上珍惜了。手机银行和各大支付平台上的余额对孩子来说也就是一个数字,甚至付款时还不一定能注意到那一串数字。所以不如用纸币让孩子具象化地感受金钱,让孩子学习不同金额的面值:100元是最大的面值、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逛超市时,免不了同类的产品要对比一下性价比,下次带娃逛超市,买宝宝的小零食、小东西时,不妨让宝宝一起参与挑选。比比这个薯片多少克,是油炸还是非油炸,价格是多少,哪一种健康又性价比高,也引导孩子关注到价格标签。结算时,将交易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用纸币交易,体验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感觉。
也就是为自己的消费买单,孩子想换新玩具、新文具,如果轻易地给孩子购买,很难让孩子学会珍惜物品,可以通过让孩子付出劳动来换取。比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孩子一起去体验摆摊卖东西。老育前段时间就看到一个12岁的娃在小区用迷你爆米花机摆摊,2元1份,旁边还放了个小收款码,妥妥的体验过才知道赚钱的不容易。其实宝宝四五岁就可以给他们少量的零花钱了!也不用1周1次或者1个月1次,这么小的宝宝是很难掌管的!可以告诉孩子“这个钱可以用到明天或者用到后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适当延长零花钱发放周期和金额,等孩子上小学,给孩子买一个记账本,引导孩子养成记账的习惯,更好地学会分配、管理自己的金钱。孩子小时候收到的红包、压岁钱都能存在孩子个人的存折下,告诉孩子“你的红包我都给你存在你自己的存折里了。”长大后,这张从小陆陆续续存入钱的存折也成为孩子储蓄、理财的本钱。孩子稍大点,也趁机给孩子看看理财相关的儿童读物,科普理财相关的小知识。最后,别忘了告诉孩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物质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赚钱也不能走旁门左道。
看到这里,听老育的,就趁早给娃进行金钱教育吧!不让孩子成为金钱的奴隶,而是能够驯服金钱的驾驭者。
【话题讨论】关于孩子的金钱观和财商教育,你有哪些经验?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