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90后,一名“人造太阳驾驶员”!
李波,90后工学博士,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所106室副主任。他所在的新一代“人造太阳”科研团队的主攻方向,是模仿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探索核聚变能源在人类世界中的应用。
“哪怕是解决一个关键技术问题
“之前我学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3年‘跨界’来到了核聚变研究领域。当时听说,离我的母校电子科技大学不远有一座从事核聚变研究的专业研究院所。我看了以后觉得核聚变研究神奇又神圣,最关键的是有很多未知的、关键的技术问题等待去攻克。我当时想,如果我能够参与到核聚变研究中,哪怕是解决一个关键的技术问题,我这一生也是值得的。”李波说。
然而,刚刚踏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李波,用“一头雾水”来形容再合适不过。虽有工学基础打底,但诸如“人造太阳”如何运行、如何实现等离子体放电、聚变点火要满足哪些条件……这些问题对当时的李波而言完全是陌生领域。
他回忆,那时,新一代“人造太阳”才刚刚完成设计,关键部件还处于研制阶段,他也开始了系统学习。
“人造太阳”
如何为人类输送清洁能源?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技师王金说,上亿摄氏度高温的等离子体在装置内高速运动,对装置的安装精度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污染要控制在分子量级以下。“高温等离子体所有的粒子都以很高的速度到处乱撞,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它。如果安装稍有差错,就可能被等离子体扫到。”
“核聚变任务极具挑战
希望更多人能够参与进来”
经过团队不懈努力,2020年底,新一代“人造太阳”首次放电成功;2022年10月19日,团队又取得突破性进展,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
科研之余,李波还是“人造太阳”博士科普团成员。他深知,他们的工作是在解决人类的终极能源问题,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让每个人都了解这项工作的进展,是他同样需要担起的社会责任。“我们不仅要做好科研的本职工作,老百姓、普通大众也需要知道我们在做些什么事情。核聚变任务非常艰巨,也极具挑战,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够参与进来。”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更多新闻
监制丨王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