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自己会顶着“最丑”和“最土”谋女郎的称号,再度活跃在舆论场上。时间回到1999年,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爆了。仅一年,电影横扫国内外数十项电影奖,囊括金鸡奖、百花奖和金狮奖的最佳影片。一个初出茅庐的农村女孩,猝不及防地被推上万众瞩目的名利场。
只不过她还来不及多体验一会城市的繁华,还来不及做一回明星梦,就被泼了一盆冷水。因为张艺谋的一句“不合适”,她成为唯一一个被张艺谋劝退圈的“谋女郎”。从享誉国际的章子怡,到三金影后周冬雨,再到黑红也是红的刘浩存,魏敏芝依然是起点最低的“谋女郎”,没有专业技能傍身,也没有良好家世撑腰。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当“谋女郎”的光环不再奏效,退圈的魏敏芝,却已经在另一条赛道上闪闪发亮。在机会来临前,魏敏芝一日又一日地重复着喂猪、做饭、干农活的日常。1994年,电影《活着》提名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奖。导演张艺谋从幕后被推上了台前,站在聚光灯下,张艺谋被鲜花和掌声簇拥。
可惜,好景不长,电影不仅与大奖失之交臂,因为私自去戛纳参展,电影来不及上映,就惨遭封禁。接下来的几年里,张艺谋和第一任“谋女郎”巩俐分手,结束了长达八年的感情。首部商业片《有话好好说》,票房和口碑双双失利。同一年,张艺谋的父亲离世。短短几年,张艺谋从巅峰摔到谷底。在趋炎附势的娱乐圈里,他体验了世事无常,尝遍了人情冷暖。
偶然间,张艺谋看了小说《天上有个太阳》,决心将它拍成电影,名字叫《一个都不能少》。小说里那些朴素的、真切的、细微的东西,深深地打动了张艺谋的心。1998年,张艺谋来到河北张家口赤城县的一个偏僻山村。他要为电影寻找女主角,不要科班的,要那些未被理论知识训练过的纯素人。剧组选演员的消息,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瞬间炸开了锅,有说是拍电影的,有说是拍武打的。
这一年,魏敏芝已经13岁,还不知道什么是电影,什么是武打。只是本着农村人爱看热闹的习惯,她看见前面屋子里有那么多人,就带着妹妹挤了进去。副导演郦红立即注意到这一对双胞胎姐妹,尤其是妹妹魏聪芝,长相机灵,就是胆子小了点。当郦红问会不会唱歌跳舞时,妹妹吓得往后退了几步,反倒是一脸质朴的魏敏芝跳了出来,一边音调不齐地唱歌,一边生涩笨拙地跳舞。
郦红接着问魏敏芝敢不敢演电影,她不假思索地就答“敢!”等到最终面试,只剩下魏敏芝和另一位女生,这一回把关的是导演张艺谋。他要求小演员们冲着摄影机镜头,大声地喊出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妹妹,你把衣服捡起来!”同场的女生放不开面子,喊不出口,魏敏芝却喊得歇斯底里,嗓子都快哑了。但张艺谋不知道魏敏芝喊得如此汹汹,只是因为刚结束的考试,她考砸了。农村女孩还不清楚什么是拍戏,周围的大人却是操碎了心,学校老师担心会耽误学习,妈妈也不停地劝:“不能去,不能去!”
这一试就给魏敏芝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坐轿车、第一次住宾馆…家乡的黄土地坑坑洼洼,而宾馆的水泥地平整坚实。住进宾馆,魏敏芝被房间里的大盒子吸引住,她不知道那是电视机,以为是一个木箱子,哐哐一顿砸。魏敏芝忽然意识到,那些从前想也不敢想的场景,如今,竟一股脑地在自己眼前成了真。
连导演姜文都夸魏敏芝:“那女孩脸上一点不做作,职业演员演这个人物得准备二三年,而且还得费功夫。”媒体的镜头包围了这个青涩稚嫩的农村女孩,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人,给魏敏芝献花。观众的热情、媒体的追捧、电影公司的炒作,将这个稚嫩的农村女孩轻轻地捧上了云端。魏敏芝有些飘飘然了,在某次采访中,媒体问她:你以后会不会当明星?你的愿望是什么?换做以前,魏敏芝会大声回答,自己要成为一名山区教师。她想,既然大家都说当明星好,那为什么不去试试?尽管她对明星的概念依然十分朦胧。你成功出演了一部电影,只能说人生多了一份不同的经历,这一件事不能改变你的命运。彼时,张艺谋说的这些道理,魏敏芝不一定能全部都听懂。但她相信导演叔叔不会有错,就像电影开拍前,他跟自己说:“你的发型不要变,你的服装也不要变,保持原来的样子就很好。”她推掉电影邀约,回到东栅子村,一边继续着喂猪、干农活的日常,一边在学校努力读书。张艺谋的话有疏漏,因为早在一开始,魏敏芝的命运之帆就已经调转了方向。
石家庄精英中学的董事长翟海志,在看过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后,出发前往了电影拍摄地水泉村,他想知道电影里的人物是否真实存在。于是,他在乡中学找到了魏敏芝的家,除了墙上贴满的奖状,整个家都只能用“贫困”来形容。了解情况后,翟海志邀请魏敏芝来精英中学读书,不仅学杂费全免,每一个月还额外发放300元的生活补助费。
在大城市的重点中学,这名初来乍到的农村女孩,因为蹩脚的普通话,闹过不少笑话。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普通话练好。高一那年,魏敏芝竞选高中部的广播员。出人意料的,这个曾经连话都说不利落的女孩,如今已是能说会道,还当选了广播室的台长。不知怎的,这几年里,魏敏芝不断地梦见“导演叔叔”又来找自己演戏。只是每当她醒来,发现四周都是空荡荡的,就止不住地抱怨:“怎么醒得那么快”。她决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不是做明星,而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父母和老师后,魏敏芝遭到了一致的反对,但这一回,她不再犹豫。2004年,19岁的魏敏芝,动身前往北京,参加北电的艺术招生考试。
放榜的那天,魏敏芝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就立即跑走。而这一幕被媒体拍了下来,大肆地渲染传播,一时间,大家都在等着看这个女孩的笑话。记者问:“知道自己落榜失望吗?”,她说:“我不是考不上就要死要活的人,没考上就算了。”在心里,魏敏芝却偷偷跟自己说:“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坚持,那么有一天我能成为一名导演。”回到学校后,魏敏芝继续苦读,晚上宿舍熄灯后,她照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复习,三个月,她用坏了三个手电筒。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考上了西安外国语大学的编导专业。大二那年,魏敏芝独立执导了电视剧《母亲的心愿》,或许是受张艺谋的影响,剧中的演员都是非职业演员。后来,在一次国际交流会上,魏敏芝得到美国杨百翰大学教授陈尔岗的赏识。对方承诺,只要两年内魏敏芝能精通英语,就引荐她入学。而当时,魏敏芝的英语水平差到连简单的对话都不行。结果两年过去,魏敏芝以英语笔试、口试最高分成绩被顺利录取。魏敏芝知道,这些机会都来之不易,因此,每一次机会自己都要牢牢地把握住。2010年,魏敏芝毕业回国,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拍摄了纪录片《奇迹的女儿》。她想,假如没有当年的机遇,自己会回家养猪、结婚、生子,做家庭主妇。现在,珍惜住机会的魏敏芝,希望自己能掉过头来,为下一代、下下一代年轻人引路。她打算创建一个助学基金网站,为农村的贫苦中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像当初的自己一样,努力地学习知识,然后走出大山。
时至今日,我们已难以猜测,假如当年魏敏芝选择继续做明星,结果又会如何?
她会红极一时,像现在的流量明星一样,各种片约、代言应接不暇。等到大潮退去,浮华虚荣的名利场,会给这个农村女孩真正地留下什么?04
2010年,张艺谋携新作《山楂树之恋》和“谋女郎”周冬雨,出席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丢掉“谋女郎”的光环后,魏敏芝反而更为平静和专业。她以电影工作者的身份,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采访张艺谋,丝毫不见当初青涩稚嫩的模样。回想起当年把“村长”读成“chun长”的小女孩,张艺谋感慨万分:“魏敏芝,长大了,像个故事一样。
当年她跟我拍电影的时候,很小,现在她在这里,给我提问题,让我有一种恍如梦里的感觉。其实魏敏芝这么多年的人生经历,就是一部非常好的纪录片,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纪录片。”
当初,和魏敏芝一起拍摄《一个都不能少》的同学们,大家的生活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有的在家务农,有的外出打工,仿佛那一段经历只是生活里的小插曲。是啊,一部电影不能改变什么,但它却打开了一个农村女孩走向世界的大门。
走出大山,是一种勇气;见识过繁华世界后,愿意回来重新开始,却是一种气度。回首过去,魏敏芝依然会感激当年那个窝在被子里用手电筒读书的自己。如今,魏敏芝早已甩掉了“谋女郎”的光环,她是自己故事里的女主角。《国际先驱导报》:魏敏芝归来——一部电影和一个人的命运点个“在看”,为知识改变命运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