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结束了?中国多地发布防疫新政!专家:尚无证据表明新冠有后遗症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更多北美
精彩资讯尽在加拿大乐活网 (lahoo.ca)
今天一大早,环球时报就推送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
消息称,近日,一项来自国内科研团队的验证性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新冠病毒的原始毒株和随后出现的其他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呈现几何级数下降。
图自:新浪微博
同日,人民日报刊文《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优化防控二十条措施问答)》。文中提到,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与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的致病力和毒力明显减弱。
图自:人民网
此前的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举行新闻发布会,主题是“落细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抓好疫情处置”。其中提到,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减少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
紧接着,广州、深圳、郑州、成都等地相继推出一系列优化防控的相关措施,核酸检测要求范围精准缩小……
多方定论:奥密克戎致病力已大幅降低
一年前的11月26日,在世卫组织病毒进化技术咨询小组的一次特别会议上,来自博茨瓦纳、中国香港和南非的科学家迅速分享了有关新冠病毒变异新出现的证据。
当时,与会专家担心,这种新的变异株存在大量突变,与当时检测到的所有其他变异株都有很大不同。而早期数据则显示,该变异株已在南非的一些省份迅速传播;而且与以前流行的变异株相比,人们再次感染的风险增加。
仅仅几个小时后,世卫组织宣布将其确定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这也意味着在当时,世界必须迅速为奥密克戎做好准备。
△这里是广告△
如今一年过去,随着疫苗接种以及病毒变异,奥密克戎已经不是一年前的奥密克戎了。
香港大学研究团队联合海南医学院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于今年年初发表在知名科学杂志《自然》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于2021年11月出现的奥密克戎B.1.1.529变异株,在人体肺上皮细胞Calu3和肠上皮细胞Caco2中的复制能力明显减弱。
11月中旬,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病毒学实验室研究部门负责人尼尔杰·范·多雷玛伦等人,在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另外,一项由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开展的实验,也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已经下降的结论进行了充分地验证。
武大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表示,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病毒体外感染实验中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人肺细胞(calu-3)的能力显著低于原始毒株,在细胞内的复制效率比原始株要低10倍以上。
“对于普通人群而言,在疫苗的保护之下,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危害性已经大不如前。”
图自:联合国官网
另外,联合国11月25日在其官网刊文《奥密克戎一周年:改变了什么?前路又在何方?》。文中称,自奥密克戎出现以来,新冠病毒并没有停止变异的脚步。如今,有超过500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亚谱系在传播,但还没有一个被认定为全新的“需要关注的变异株”。
△这里是广告△
“如果病毒发生重大变化,比如有一种新的变异株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或者疫苗不再能预防严重疾病和死亡,那么世界将需要重新考虑其应对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就将有一个新的“需要关注的变异株”被确定,随之而来的还将有来自世卫组织的新建议和战略。”
截至目前,这种“需要关注的变异株”还没有出现。
图自:联合国官网
专家:尚无证据表明感染新冠后会有后遗症
关于一旦感染新冠,康复后会不会留下较为严重的后遗症问题,来自于中国青年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显示,尚无证据表明感染新冠后会有后遗症。
中国青年报报道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教授、广州黄埔方舱医疗队负责人崇雨田教授11月30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绝大多数为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极少发展为重症的情况,已得到广泛的知晓和认同。
图自:百度
至于什么才是后遗症?崇雨田表示:“一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才会被认为是后遗症。”
崇雨田认为,对于新冠感染者来说,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有的病人的临床表现可能持续比较长,比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 胸口疼痛、咳嗽等,有的学者把这些称为“长新冠”,但崇雨田认为,尚不能将其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
“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多地发布“精准防控”新政
11月30日,广州海珠、天河、番禺、荔湾等区陆续发布通告,宣布解除疫情防控临时管控区。
图自:新浪微博
同日,广州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广州除划定的高风险区单元、楼栋外,其他区域按低风险区或常态化防控措施管理。
12月1日,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早高峰,地铁恢复了往日的客流和喧嚣;不少店铺陆续开门迎客,街坊出门买菜、吃早餐……街市上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图自:新浪微博
图自:羊城晚报
图自:羊城晚报
还有网友拍到了“防控水马”拆除的照片。
图自:新浪微博
对此,胡锡进在新浪微博发文称:“广州市多区宣布解除疫情防控临时管控区,有的区还宣布恢复堂食,这对全国都是一个强烈信号。广州市是目前单日新增感染者全国最高的城市之一,但是广州市坚决停止大规模封控,落实二十条,羊城的这一鲜明态度令人敬佩。”
图自:新浪微博
深圳紧随其后。11月30日,深圳市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宣布从五个方面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其中,关于“科学精准划定高风险区”提到,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符合解封条件的要及时解封,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
△这里是广告△
关于“精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要求,“不得随意扩大密切接触者甄别范围,不以时空伴随作为判定密切接触者的标准。”
关于“做好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管理”提到,密切接触者原则上落实集中隔离观察,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实施居家隔离。
另外,关于“科学开展核酸检测”要求,“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这里是广告△
全国其他一些城市也在围绕防控“二十条”出台精准防控举措。
胡锡进在文章中称:“北京市的优化调整措施润物细无声,现在该市各小区几乎全都解除了封控,出了新感染者的楼栋单元也大多不再封控,只是感染者周围的几户人家执行居家隔离。另外,北京市已有很多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
新局面正在以拼图方式快速形成。
不过,胡锡进也在文章中提醒大家,这绝非“躺平”。防疫在继续,“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原则在认真落实。
“在这当中,如何做好老人、孩子的防护,确保脆弱群体能够安然度过未来一段时间……”
(本文综合自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新浪微博等)
注: 如想第一时间看到北美报告最新资讯,请点击本号首页右上角,添加“星标”。
作者:君翰
责任编辑:马家辉
出品:北美报告
微信ID:Canadanews
“欢迎关注北美报告视频号
(进入视频,点击账号头像,加关注)”
最近读者都爱
看这些文章哦
/惊叹 亚洲移民占领加拿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