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险企紧急下架新冠确诊责任保险
随着近期防疫措施的优化,大众的防护意识明显增强。无论在大街上还是小区里,佩戴N95口罩的人士明显增多。与此同时,防疫险这一带有新冠责任保障的保险产品再一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不过,多家保险公司却对包含新冠确诊责任的保险产品采取了紧急下架和调整策略。
《财经》记者以投保人身份调查了一些互联网平台,以水滴平台为例,12月8日,《财经》记者还能投保唯一一款某安的防疫保险产品。12月9日,该产品已下架。
某中型公司的产品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早上已接到窗口指导,其新冠责任保险产品将于12月10日0时下架。而其他保险公司的防疫产品也基本在近期下架。
12月9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支持复工复产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要求保险公司加快研发新冠病毒传染病相关保险产品。加快设计开发价格普惠、适宜人群广泛的新冠病毒传染病相关责任险种,保障新冠病毒导致的重症、危重症和死亡风险。同时,提升“北京普惠健康保”参保人的保障水平,支持保险机构在不提升费率的情况下扩展产品保险责任,提高对新冠病毒导致的重症、危重症和死亡风险的保障能力。
紧急下架
在美团平台,此前其页面还宣传一款“9.9元保心安,核酸阳性立赔”的新冠抗疫保,该产品由大地保险承保,保障内容包括新冠抗疫保障金(含无症状)1500元,保险期限3个自然月。
12月9日,《财经》记者在美团上再次查询“新冠防疫保”,网页页面已变成“产品优化中,暂不支持购买”。
12月7日晚间,支付宝保险版块的华泰新冠疫情保障险突然无法支付保费,而到了12月8日在支付宝保险版块已经无法找到该产品了。同时在几天前,华泰财险还下架了华泰抗疫保(互联网专属)产品。
目前蚂蚁保险平台仅剩下一款防疫保险产品,但该产品列明:不承保无症状感染者,同时住院津贴只针对保险公司认可的医院。
华农保险的抗疫综合险在今年下半年才上线,不过《财经》记者了解到其涵盖确诊赔付责任的产品已下架。接近该公司的人士坦承,“现在只有保死亡责任的保险产品,之前带确诊和重症的都下架了,之前上线的产品也没卖几单。”
当记者以投保人身份咨询沃保保险网客服,其回复,“基本上所有的防疫险全部下架了,之前还有一款超过55岁可投保的产品前两天下架了。”
随后,客服发来一款头部公司的防疫险链接并称,“这是我们平台最后一款防疫险,很快也会下架。”
该产品在健康告知中写明:如不符合健康告知第1-4条,保险公司不承担新冠确诊津贴及新冠肺炎身故这两个责任。
据接近该头部公司的人士透露,此款产品将于本周下架新冠肺炎相关责任,调整时间将从12月14日10点起,调整期间无法出单。
“去年还有好多这种防疫保险产品,现在基本全部下架了,不然的话保险公司都赔穿了。”沃保保险网客服对《财经》记者说。
12月8日,有读者向《财经》记者透露,某公司承保的涉及新冠确诊的保险产品,直接退还了保费,且事先没有向消费者进行沟通。微信支付的记录显示,退款金额39.9元,退款时间12月8日17点35分。
据了解,该产品包括甲乙类传染病身故保障20万,甲乙类传染病确诊保障2万,新冠疫苗预防接种身故/残疾12万,新冠疫苗预防接种失败1万,交1次,保6个月,保费39.9元。
不过,在一片停售潮中,也有个别大型保险公司选择重新升级防疫保险产品。据了解,升级后产品将在12月12日上市。
防止高赔付率
对于此轮包含新冠确诊责任的保险产品下架潮原因,某保险公司人士透露,主要是现在确诊新冠的病例越来越多,预期赔付率比较高,所以紧急下架产品。
上海建纬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王民认为,目前的防疫政策放开之后,未来被确诊新冠的概率明显提升。从保险原理而言,保险公司承保的是一个不确定性风险,当这种风险概率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可能就没有可保性了。因为保险公司将面临较大的赔付风险,所以保险公司紧急下架这些产品也能理解。
不过在王民看来,停售只能针对新的保险合同,对此前已承保的保险合同,保险公司不能单方面随意取消。“如果未经通知直接取消保单,将违反保险法要求。”
从其他保险市场情况来看,以中国台湾地区为例,也曾经历过与目前大陆相似的情形。2020年底,台湾产物保险公司卖出全台第一张防疫保单,因保费便宜且理赔规则简单而大受追捧,但一个月热销逾400万张后便被提前喊停。2021年5月,台湾地区疫情陡升,掀起第一波该保单的理赔潮。由于该产品理赔金额达19.6亿元,加上费用支出最终大亏8亿,对公司偿付能力造成影响,导致该保险公司不得不在后续采取增资等措施。
今年以来台湾市场防疫险理赔持续飙升,上半年赔款破百亿,超过保费收入3倍之多;至9月12日,理赔金额已经高达901.76亿元,而保费收入合计仅为55.23亿元,理赔金额已是保费收入的16.32倍。
事实上,防疫险在国内的发展一直经历比较多争议。
9月28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2022年第二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二季度涉及新冠疫情隔离相关保险等财产险其他保险纠纷投诉2434件,在涉及财产险公司的消费投诉中占比24.22%。
王民认为,从此前的防疫险产品来看,多家公司都是采用“新冠身故、新冠确诊、接种意外、隔离津贴”多项责任分列并组合承保的做法。承保实务多通过网上渠道,但环视多家公司的保单措辞,正是在“保险责任的触发条件”这一核心点上与后续疫情期间出现的情形存在缝隙,加上疏于充分展示免责条款甚至包含了“隐性免责条款”,以及对关键词语未作清晰定义,让此类业务从签单承保之时便埋下了诱发争议的种子。
而另一位保险行业人士也认为,包含新冠确诊责任的保险产品可能赔付率会比较高,但是目前不少产品其实只承保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的责任,虽然确诊的病例很多,但未必大多数都是重型和危重型,所以真正的赔付或许并没有想像中的恶化得那么严重。
也有险企人士认为,防疫险之所以引发争议,主要还在于产品本身,保险合同关键元素(特定用语)在保险条款中未作明确的定义,以至于发生索赔时难以达成彼此认同;另一个原因或是承保公司未能秉持开办此项业务的初心,即开发这个险种的根本目的是为客户化解疫情相关的风险。
某险企总精算师坦言,受制于目前销售导向的经营模式,保险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多是高费用低赔付的保险产品,高赔付低费用的保险产品很少,但实际上,高赔付低费用的产品从消费者角度,是有利于解决消费者的风险。从防疫常态化看,疫情相关的风险还会持续存在一段时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