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犯罪!在香港有这样一群人,一直受到社会的歧视和偏见
香港是一个多元文化城市,有非常多的少数族裔生活在这里,占香港总人口的8%。
包括菲律宾人,印尼人等等。
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我们经常能在街头见到南亚裔族群。
他们主要来自印度、尼泊尔以及巴基斯坦。
重庆大厦这个地标想必大家都知道。
有非常多的南亚裔人士在这里开商店和居住,有很多印度菜非常正宗。
我虽然经常和他们打照面,却很少有机会能了解他们,但这一次却让我给逮着机会了!
我参加了一个活动,活动内容是社工带一些对少数族裔文化感兴趣的香港市民(年轻人为主)走入深水埗的南亚裔社区。
了解南亚裔的文化,和南亚裔的居民交流。
带领我们的社工名为Fredie。
他18至19年在印度孟买大学学习梵文,回港后专注于服务香港的南亚裔社区。
很快疫情爆发,这对在香港作为少数族群的南亚裔人士来说,打击非常巨大。
Fredie一方面会把香港变幻莫测的疫情政策等相关资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翻译给他们;
另外,也会集资给他们提供口罩以及消毒用品,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除此之外他也会发起活动,促进香港的多元文化共融,来消除香港社会对南亚裔的偏见。
而这一次的南亚裔社区导赏活动,就秉持着这样的理念。
Fredie先给我们介绍了南亚裔常吃的食物。
例如尼泊尔人常吃的momo。
和饺子很像,里面通常包着猪肉馅、洋葱和香料,用芥末和番茄酱蘸着吃。
印度人爱吃咖喱角等等。
这些食物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南亚国家工人来说非常顶饱,因此也成为最广泛的平民食物。
Fredie拿着图片现身说法,直接拦下了经过我们的两名巴基斯坦人,问他们的食物文化。
他们很热心地给我们讲了他们喜欢的食物。
Fredie开玩笑说:“待会儿我们也可以随机拦人,我们人多不怕!”
南亚裔在香港人眼里总是被看成一个整体。
但实际上他们内部无论是宗教、食物还是社会文化都有非常大的差异。
例如印度和尼泊尔多信仰印度教,他们的宗教饮食文化中不吃牛,因为牛是他们的神之一。
而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则信仰伊斯兰教为主,穆斯林不吃猪。
因为在他们的习俗文化中,猪很肮脏污秽,回教徒同样不喝酒。
清真的标志
这些文化同样会体现在他们的店铺招牌上。
Fredie带着我们在深水埗穿街走巷,让我们去分辨这些店铺是哪个国家的人开的。
例如下面这家店铺最右边有清真的标志:
虽然既用了印度又用了阿拉伯语,并且招牌有绿色也有红色(绿色对伊斯兰教来说是幸运色);
但国家名称排列,巴基斯坦放在最前,因此大概率是巴基斯坦人开的店铺。
而这家店铺是砖红色的装潢,店铺招牌上的食物以及国家有先后次序,而且卖酒。
可以看出这是一家尼泊尔的店铺。因为尼泊尔的国旗就是砖红色的。
不仅是店铺招牌有乾坤,他们国家之间也有重大的纷争。
像印度和巴基斯坦就因为领土问题纷争不断。
另外让他们水火不容的,还有两样东西。
一个是板球。这两个国家的板球水平都非常顶尖,但都认为自己国家更胜一筹。
印度曾在一场板球比赛输给巴基斯坦,印度球队的一名穆斯林球员就遭受了印度民众大量的辱骂。
还说他叛国是巴基斯坦人。
而另一个让这两个国家较劲的东西则是芒果。
由于最适合芒果生长气候的地区刚好位于印巴边界,因此他们都认为自己国家产的芒果才是最好吃的。
Fredie又开始现身说法,他带我们去了他一个巴基斯坦老朋友的店铺。
这位巴基斯坦大叔叫做阿文,粤语讲得非常好,来香港已经30年了。
Fredie带着我们十几个人一起,用巴基斯坦语向阿文说你好。阿文也双手合十回应。
Fredie问阿文:“是巴基斯坦的芒果好?还是印度的芒果好?”
阿文急了:“巴基斯坦的芒果是最好的!印度的不行。”
引得我们大笑——Fredie果然没有说谎!
不仅如此,Fredie在给我们讲解店铺以及他们国家文化的时候,时常就是带货现场。
他说这家尼泊尔店铺有卖尼泊尔非常经典的杏仁露,而且价格非常的公道,6-7块钱。
于是我们又一窝蜂去买。
Fredie教了我们尼泊尔语的“你好”是namaste。
“谢谢”是dhanyavaad,但听起来像粤语的“蛋又滑”,怎么听怎么不靠谱。
于是队伍里的两个男生,为了验证就直接去找了店铺老板道了声“蛋又滑!”
老板也腼腆地笑着双手合十同样回应了他。
好吧,学习到了!
说到南亚裔在香港的历史,要追溯到英殖民时期。
当时英军登陆香港,需要雇佣很多公务员和警察。
而当时英国人比起华人更信任忠诚的印度人,因此雇佣了大量的印度人。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印度商人随着东印度公司来香港做贸易。
到了上世纪50年代,印度独立,很多印度裔英军从海外殖民地撤回印度定居。
印度人的雇佣成本上升,于是英军又开始雇佣巴基斯坦人以及尼泊尔人。
再到后来港英政府时期,香港处于工业发展时期,本地劳动力供不应求。
南亚的外籍劳工填补了空缺,也促使了南亚裔人口的增加。
而这些都为现在香港的多元种族奠定了基础。
而现在,南亚裔很多都生活在油尖旺以及深水埗区,租金便宜是主要的因素。
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南亚裔不会中文,但香港的很多地产铺广告都是中文。
一般情况只有半山和南区等有钱白人聚居地的地产公司才会用英文,而肯做南亚裔生意的地产经纪和业主都非常少。
所以他们更依赖同乡之间的讯息。
按照前人的路径,谁搬走了他租的房子腾出来位置了,后人就搬进去。
所以他们才更多聚居在这一区。
同时深水埗也有很多的公屋,也方便他们排队上车。
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南亚裔都回了乡下,去度过这一段经济惨淡期。
南亚裔在香港社会一直遭受歧视,经常被认为与“犯罪”挂钩。
调查显示有超过4成的南亚裔人士曾在职场及社区受到敌意。
许多像Fredie等有志之士以及很多公益组织都在尽他们所能,帮助南亚裔融入香港社区、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
也让华人更好地去认识、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文化。
只能说想要达至多元平等的社会,香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而参加这样的活动对我来说,也是受益匪浅,学会尊重他人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议题。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
-END-
● ● ●
/本 文 作 者/
Eva
干饭躺平第一名
/小 助 理 推 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如果你也想将自己在香港的经历
与更多人分享
请在后台回复“投稿”获取投稿要求
本文为“香港体验官”版权所有
转载或加入读者群
请联系@小助理
“芒果印度的不行!”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