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内2个火箭发射留轨物解体,是产生凯斯勒效应了吗?
据美国太空军第18空间控制中队(The 18th Space Control Squadron,18SPCS)消息,2022年11月12日和17日(UTC),隶属于中国CZ-6A和日本HII-A火箭发射后滞留太空的火箭组件,先后在轨发生了解体,并分别产生了50个以上地面可追踪的太空碎片。以上信息未见中日两国官方公开消息确认。
我国CZ-6A遥2火箭是在2022年11月11日(UTC)发射的,第2天随载荷进入太空的该火箭二子级推进器,空间编号2022-151B,在轨发生解体。其轨道参数为:周期102.21分钟、倾角98.83度、远地点896公里、近地点830公里。
发射场等待发射的长征6号甲遥二火箭
解体所产生的碎片分布在相似倾角的300-800公里的轨道空间内。
日本HII-A火箭是在2012年5月17日发射升空的,11月17日该火箭滞留在轨的整流罩,空间编号2012-025F,发生解体,产生50个以上的太空碎片。其轨道参数为:周期96.84分钟、倾角98.21度、远地点611公里、近地点604公里。
日本HII-A火箭发射升空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火箭的整流罩都会在未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时被抛弃,因此不会成为太空垃圾。但由于HII-A火箭设计的原因,该火箭在多载荷发射时,会配置2对整流罩,从而造成第2对整流罩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并成为空间碎片。
令人费解的HII-A火箭第2整流罩设计
凯斯勒效应(Kessler Effect)或碰撞级联效应是由美国科学家唐纳德·J·凯斯勒(Donald J. Kessler)于1978年提出的一种理论假设。该假设认为当在近地轨道的运转的物体的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将造成这些物体碰撞后所产生的碎片能够形成更多的新撞击,从而形成级联效应。
由欧空局提供的人造太空垃圾图示(碎片不按大小比例)
有学者认为,如果产生凯斯勒效应,近地轨道将被危险的太空垃圾所覆盖。由于失去能够安全运行的轨道,在之后的数百年内太空探索和人造卫星的运用将变得无法实施。
HII-A火箭整流罩解体分析
其实,日本HII-A火箭整流罩解体的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发生。2022年夏天,2018年发射的HII-A火箭的整流罩(2018-084D)在轨解体,并产生了23个空间碎片。2020年之前也发生过一个类似的事件。
这表明HII-A火箭整流罩的解体很可能是由于其设计特性,而不是由于外部因素,例如与其它空间碎片的碰撞等。
CZ-6A遥2火箭二子级推进器的解体分析
按照国际空间公约,在轨报废的航天器都需要进行钝化,这包括将电池短路、以及将剩余的推进剂排空等,CZ-6A遥2留轨的二子级也这么做了。
国际航天爱好者观察到了CZ-6A遥2火箭二子级空间的排气过程,这一过程持续了至少2个绕行周期中,此后再未观察到。
航天爱好者观察到的CZ-6A遥2火箭二子级空间的排气画面
CZ-6A遥2火箭二子级推进器的解体,就发生在火箭发射后不长的时间内。这种非正常的情况,可以推测解体很有可能是由于二子级自身的原因导致,直接原因可能就来自其残存的推进剂。
美国天文学家兼太空轨道分析师乔纳森·麦克道尔(Jonathan McDowell)的数据库也证实了这一点,数据库将本次解体原因定义为“残油(resid)”。
数据库同时提供了2022-151B解体产生的碎片的轨道参数图示。他表示本次解体已经有350个碎片纳入空间碎片数据库编目。
乔纳森·麦克道尔提供的轨道数据
综上,虽然两个火箭组件的解体时间相近,解体前的轨道参数也相似,但这种解体应该是由于自身原因,而不是来自于空间物体间的碰撞。
根据麦克道尔提供的空间碎片云(Space Debris Clouds)数据库,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在轨物解体,产生碎片云的情况并不鲜见,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发射或随同入轨的空间物都发生过类似现象。根据数据库统计,自1961年以来共发生了391起此类事件,其中2021年就发生了8起。
空间环境确实是越来越恶劣了。特别是,目前相关国家和企业正在争相部署的近地轨道巨型星座,将使空间更加拥挤,随之带来的空间碎片也会持续增多。
这与国际电信联合会(ITU)对这一片空间(NGSO)和频谱,先到先得的政策导向是直接相关的,毕竟这属于稀缺资源。可以预见未来的空间环境会更不乐观。国际社会是该采取统一行动,维护空间的可持续开发了。
>>>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卫星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 《卫星与网络》特别顾问:王兆耀
·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主任:陈玉忠
高级顾问:王国玉、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编辑委员:曹志刚、陈嵩辉、邓中亮、荆继武、景贵飞、郎燕、刘进军、刘天雄、宁振波、秦智、汪春霆、吴季、徐小舒、阎丽娟、赵敏、肇启明、周建华、朱铎先
·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袁鸿翼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