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者快速增加,孙春兰调研北京释放三大信号
昨天,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到北京市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根据新华社随后发出的电稿,她当天看的地方很多,一口气去了3家医院(朝阳医院、儿研所、垂杨柳医院)、1家连锁药房、1个基层卫生机构(建国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官方对此次报道的通稿,至少透露了这样几层意思:
1、首次公开提出“转变观念”,调整重心。
在“新十条”出台之前,孙春兰连续召开了2场座谈会,在那两次座谈会上,“动态清零”均未被提及。而此次在北京调研后,她提出了:
这段话的意思很清晰——防感染已经不是工作重心,救治病人尤其是防重症才是重心。换句话说,对于大家普遍感染不是关注点了,而是要尽可能防治重症或危重症,尽量不死人。
这段话中有个词语是三年疫情中首次出现,叫“调整转段”,也就是说适应新形势下的新任务,防疫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这个过渡期要平稳。
2、首次透露北京放开之后的重症危重症人数:50例。
给出了两个结论,一个是“北京市新增感染者当前处于快速增长期”。
换句话说,这些天北京感染人数还将迅速增加。这虽然和北京每日通报的数据完全不符,但和公众所见所感是吻合的。
第二个结论是,放开后新增感染者“绝大多数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病例感染程度没有变化,多是无症状和轻型(这里有个细微的变化,“新十条”之前,官方通报中的表述基本是“绝大多数为无症状感染者”,放开之后加上了“和轻型病例”)。由此也可看出,有症状的并不在少数。
关于这50个病例,通稿是这样表述的:
“目前在院重症危重症患者50例,多有基础性疾病。”
显然,有基础性疾病依然是奥密克戎攻击的软肋,但要注意表述中的“多有”二字。也就是说,这50例并不是都有基础性疾病。
那么,其他因素是什么,年龄大还是什么原因,我想既然已经捅开了,北京方面接下来应该会详细发布具体情况。这既是信息公开的应有之义,也可以让相关群体借鉴防护。
北京放开之后感染者快速增加,很多公司到岗率已不足百分之五十,有的公司甚至全军覆没。虽然官方没有具体统计或评估,但很显然北京总感染人数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这样的基数下,出现了50例重症(每例重症都是大家不愿看到的),而且多有基础性疾病,从整体上看显然是平稳的,对医疗资源没有构成较大的冲击。希望接下来重症人数持续平稳,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不要出现大的波峰。
3、明确支持北京的“当务之急”:就医、用药。
北京药品供应面临的压力非常大,甚至有的医院也出现了无货的情况。
针对北京这一情况,通稿这样写道:
这是从党和国家层面给北京的支持,既要帮助大家“就医”,又要确保大家“用药”。
在哪些方面支持、帮助呢,孙春兰给出了答案,我想这也是各地接下来将要学习和借鉴的路子。
归纳起来,主要是两大块。
一是扩容医疗资源,加快在方舱医院设置发热门诊。看来,北京及各地方舱医院要进一步转身了,这又将是一笔投资。
二是强化分级诊疗,发挥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互联网医院作用。尽量分流各大医院的压力,让社区医院顶一顶。同时,发挥网上问诊、开处方的作用,也疏解一部分压力。
以上是就医问题,用药问题上,孙春兰是这样说的:
从这个表述可以看出,目前的药品短缺问题,解决之道是自给自足,加快生产,没有提出快速进口等途径。此外,也没出现释放储备药品的提法,可能各地确实没有为此次放开进行相关药品和试剂的提前储备。
目前北京以及各地感染者都在增加,感染高峰尚未到来,但已经不同程度出现药品紧缺的情况。显然,又到了我们所有人共克时艰的时候了——这需要我们每个人不要抢购、囤积药品,必备的退热药够用就好,尽可能平摊给更多人,让需要的人都能买到药。
此外,各个药店也可参考香港一些药房的做法,把整包装的药品都拆散来卖,积极引导,避免个人的大量采购。
三年封控,如今疫情已扑面而来,希望我们都守好最后一程,平稳渡过疫情高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