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库克的行程和苹果的挑战;可控核聚变有了突破,虽然只维持了不到 1 秒

库克的行程和苹果的挑战;可控核聚变有了突破,虽然只维持了不到 1 秒

公众号新闻

库克的行程和苹果的挑战

可控核聚变有了突破,虽然只维持了不到 1 秒

Moderna 的癌症疫苗让黑色素瘤患者看到曙光

中国开始接种新冠疫苗第二剂加强针

库克的行程和苹果的挑战

苹果 CEO 库克最近的行程有些满。


这几天他在日本参观了半导体重镇熊本县(台积电正在此地建厂)、索尼的传感器工厂和著名游戏开发商 Konami。上周,他为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超级工厂的迁机仪式站台。


再往前数,他 10 月造访数家欧洲应用程序开发公司,出席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欧洲数据保护大会并发言;5 月在苹果总部接待来访的越南总理范明政,承诺考虑增加越南供应商的数量,以及苹果产线上使用的越南产品。


所有这些公开行程的核心议题可以概括为:应对反垄断和维护供应链安全。


据媒体报道,为了满足欧盟新的《数字市场法案》,苹果计划允许 iPhone 自由下载第三方应用,不必通过 App Store,最早可能在明年发布的 iOS 17 里面实现。


一直以来苹果都坚称,为了防止病毒和恶意软件,同时保护用户的隐私,筑起一座 “围墙花园” 是必要的。而一旦允许用户用侧载(sideloading)的方式绕开 App Store 安装应用,苹果严密控制的生态系统也将产生漏洞。绕开 App Store 可能还有其他如接入苹果推送系统等一系列问题。


过去数年,苹果曾多次与欧洲各国反垄断机构拉扯,累计被荷兰、法国、意大利等国开出的罚单高达数十亿欧元。用欧盟数字政策负责人 Margrethe Vestager 的话来说,苹果实际上 “更喜欢定期支付罚款”,而不是遵守当局的条款。


但这一次的代价难以承受。按欧洲最新监管要求,苹果如果不遵守可能面临相当于全球收入 20% 的罚款。按最新财年数据约等于 800 亿美元。


另一个挑战是供应链集中带来的风险,富士康减产让苹果遭遇了严重的交付问题,进行中的地缘危机加速苹果分散产能风险。


除了看得到的扩大在印度、越南投资,锁定台积电美国工厂产能,还有一种推测是未来苹果将不再需要更多像郑州一样的 “苹果城”,而是以一个又一个规模更小、更分散的 “苹果村” 代之。


现年 62 岁的库克接管苹果超过十年。他没有找到 “下一个 iPhone” 那样的大机会,但把苹果市值从接手时的 3490 亿美元最高做到 3 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会赚钱的公司之一。他说过自己会在适合时候退休。为了让苹果未来仍能继续盘旋在高空,库克忙碌的旅程还将继续。(邱豪)

可控核聚变有了突破,虽然只维持了不到 1 秒

1952 年,美国在太平洋赤道附近的岛屿上引爆氢弹、第一次实现核聚变,之后科学家们前赴后继,想尽一切办法尝试控制核聚变,用它发电。


核聚变被许多人视为 “终极能源”,理论上 1 克核聚变燃料释放的能量相当于 10 吨煤炭的,而且不会排放二氧化碳,也不会像现在的核裂变发电站那样,可能泄漏危害环境上百年的辐射物质。


之后 70 年,核聚变研究进展有限。科学家们研究出了让核聚变的装置,但每一次实现可控的核聚变,输出的能量还没有输入的多,以至于长期以有人调侃 “人类距离可控核聚变始终都有 30 年”。


核聚变研究现在有了重要进展。美国能源部 12 月 13 日宣布,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在核聚变实验中实现能量净收益:输出的能量(3.15 兆焦)超过了输入的能量(2.05 兆焦),维持不到 1 秒。

利弗莫尔实验室实现核聚变的方式是 “惯性约束”。用消耗 300 兆焦的激光器发射 192 束激光,迅速轰击到胡椒粒大小、由氘氚制成的燃料上,将其加热到 300 万摄氏度,破开燃料表面,创造更高温、高压的环境,让氘氚中的氢原子融合,实现核聚变。

这是人类第一次用核聚变实现能量净收益。此前被广泛认可的能量纪录还是在 1997 年,欧洲国家出资建造的核聚变装置欧洲联合环(JET)的一次实验中,消耗大约 9 度电的能量,产生 6 度电的能量,同样维持了不到 1 秒。


想用核聚变发电还需要更多突破,目前的进展都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距离发电还有非常远的距离。一名 20 年的核聚变研究者告诉我们,想利用核聚变发电,输出的能量至少要有输入能量的 5 倍。目前正在建设的超大核聚变装置 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目标是实现 10 倍的能量收益,预计 2035 年投入运营。

欧洲联合环和 ITER 都是用 “磁性约束” 实现核聚变,燃料在类似 “甜甜圈” 真空环形通道中被微波加热为等离子体。环形通道的每个方向都被不同形状的磁性线圈包裹。线圈通电后形成磁场,将 1 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压缩至一定密度、变成高速螺旋,实现核聚变。

地球的能源问题愈发突出,加上一些技术突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和私营资本进入核聚变领域,大多承诺在 2030 年代实现核聚变商业发电。它们现在多处于早期阶段,还在建装置,测试方案是否可行,然后再尝试怎样实现能量正收益。(贺乾明)

Moderna 的癌症疫苗让黑色素瘤患者看到曙光

12 月 13 日,美国制药公司 Moderna 和默沙东宣布,一项中期试验表明 Moderna 基于 mRNA 的癌症疫苗与默沙东的重点免疫药物 Keytruda 的组合疗法,患者复发或死亡风险比单独使用 Keytruda 降低了约 44%。


这一疫苗利用 mRNA 技术将患者肿瘤的遗传代码片段传递到其他体内细胞中,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是针对每个患者肿瘤的突变特征定制的 “个性化疫苗”。主要用于黑色素瘤患者术后注射,以防止癌症复发,而非用来预防癌症。


试验数据来自 157 名癌症术后患者,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单独使用 Keytruda 单药治疗,另外一组则每 3 周注射 9 剂研发疫苗和 200mg Keytruda 药物的组合疗法,持续时间 1 年。


Moderna 预计将在明年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三阶段临床试验。他们还打算将这一疗法扩展肺癌、膀胱癌、乳腺癌等其他此类癌症。


黑色素瘤是源于黑色素细胞的一类恶性肿瘤,因死亡率高、转移率高及治疗难度大,被称为 “癌中之王”。美国癌症协会表示,黑色素瘤的发病率一直在显著增长,据统计,今年美国有近 10 万例新病例,约有 7650 人死于黑色素瘤。


Jefferies 分析师预计,疫苗针对黑色素瘤患者可产生约 10 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如果证明它对肺癌等其他癌症有效,这一疫苗的年销售额可能达 50 亿美元。如果疫苗上市,Moderna 和默沙东将共同分担成本和利润。(实习生曾兴)

中国开始接种新冠疫苗第二剂加强针

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经接种 3 剂灭活疫苗或 2 剂康希诺型病毒载体疫苗(即完成基础免疫和一次加强免疫)的人群,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预约第二剂次加强免疫。

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 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第二剂次加强免疫与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时间间隔为 6 个月以上。

点此查阅联防联控机制通知全文。

另据国家卫健委通报以及我们的计算,截至 12 月 13 日,全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率 86.6%、加强针接种率约为 69.7%。80 岁以上老年人这组数据分别是 66.4% 和 42.3%。


和疫情有关的新动态还包括:

国家卫健委 12 月 14 日起停止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因 “许多无症状感染者不再参加核酸检测,也无需去医疗机构就诊,难以准确掌握无症状感染者的实际数量”。

国务院联防联控 “整治层层加码问题专班” 更名为 “优化调整接诉即办专班”,工作机制和投诉渠道不变,如国家卫健委首页的落实疫情防控 “九不准” 公众留言板。

南京确定抗原保供企业,限价 4 元。目前电商平台不少在售抗原单价 8 元。

京东宣布增援北京 1000 余名快递配送员;申通称北京地区员工总数约 4700 人,一线在岗 3500 人。(龚方毅)

Arm 暂停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设计。

据媒体报道,受美国芯片出口管制影响,芯片设计公司 Arm 决定暂停向中国出口其高端处理器内核设计 Neoverse V 系列。Arm 自认不会得到美国和英国的相关出口许可。Neoverse 系列设计主要应用于云及边缘计算领域,V 系列使用高性能运算、云端高性能运算等。阿里云是其客户。

摩根士丹利上调中国 2023 年 GDP 增速预期至 5.4%。

摩根士丹利一周前的预测值是 5.0%,预期上调基于:1)疫情防控政策调整;2)中国会出台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发展,反弹时间将早于预期。短期病例增加,但影响将是短暂的。高盛的预测这与亚投行的看法相悖,后者将中国 2023 年 GDP 增速预期从 9 月的 4.5% 下调到 4.3%。

借钱给马斯克买 Twitter 的银行可能浮亏 5% 到 20%。

摩根士丹利等投行在马斯克 440 亿美元收购 Twitter 的交易中支援 130 亿美元抵押贷款(Twitter 股票占 100 亿美元)。银行的打算是向马斯克收利息,同时把贷款做成新的证券产品卖出去,再赚相关衍生品的钱。但现在投资者非常谨慎、回避这类高风险投资产品,而 Twitter 股票抵押部分可能也要减计 20%。消息来自 RTRS 援引的三位不具名知情人士,他们还说一些银行可能只会减记贷款担保部分的 5% 至 10%。

特斯拉上线 Steam 游戏平台。

作为 “假日更新” 的一部分,特斯拉今天为北美的 Model S 和 Model X 提供了 Steam 测试版,不过仅限于近两年生产的车款,因为需要处理器性能跟得上。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视频游戏等车内娱乐设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索尼也在早前宣布同本田合作,围绕其 PS5 游戏主机打造一款娱乐汽车。

美国计划将长江存储等 30 多家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美国国会议员一直在敦促拜登政府这么做,最快将于本周公布。今年 10 月,美国出台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长江存储等 31 家中国公司随之被列入未经审核名单,苹果增加长江存储为供应商的计划也因此告吹。近期有分析称,美国担忧中国迅速扩充的产能会使中国的芯片以价取胜,继续扩大芯片制造的优势,因此会出台更严厉的限制措施。

美国高端床垫制造商席梦思将申请破产。

据媒体报道,舒达-席梦思计划最快明年 1 月提交破产申请。改革开放后席梦思牌床垫进入中国市场,带动了一次寝具革命,这时期床垫围绕弹簧进行升级,代替传统的木板,床因此有了弹性。席梦思因此成为床垫的代名词,老一辈们习惯性将床垫统称为席梦思,而不分品牌。即便如此,如今它也面临破产倒闭的前景。

雅培将退出中国大陆婴幼儿奶粉市场。

12 月 14 日,来华 34 年的雅培奶粉宣布,因中国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化,将在一年内逐步停止中国大陆市场的婴幼儿和儿童营养品的运营和销售。涉及品牌包括菁挚、恩美力、亲护、喜康宝和小安素等。

西贝将推快餐子品牌 “贾国龙酒酿空气馍”。

据 36 氪报道,餐饮连锁品牌西贝将推出名为 “贾国龙酒酿空气馍” 的快餐子品牌,产品定位 “中式汉堡”。计划明年在北京开店 300 至 500 家,将于本月下旬开始招商。采取合伙人制,前 100 家店将采用联营模式,西贝与合伙人按照 6:4 投入资金,分红按照 4:6。

币安一日内净提现 19 亿美元,赵长鹏称欢迎 “压力测试”。

加密货币市场危机持续发酵,因币安的资产安全性受到质疑,过去 24 小时内,币安的净流出量达 19 亿美元。对此,币安 CEO 赵长鹏发文回应称,目前情况似乎稳定下来了,昨天并不是币安提款最多的一次,在 LUNA 或 FTX 崩溃时处理了更多。并表示在每个 CEX 轮流进行 “压力测试提款” 是个好主意。

龚方毅 @Barynx  /  栏目主编

邱豪 @porison  /  记者

曾兴 @ZXsnbb2022  /  实习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早财经|通信行程卡下线后数据去哪了? 中国信通院通报;美国宣布首次实现“核聚变点火”;媒体:37岁前中甲球员感染新冠后去世可控核聚变突破:人类里程碑、美国降维打击还是里根星球大战?今晚,见证历史!可控核聚变,人造太阳来了?人类“盗火”时刻:可控核聚变首次输出超过输入,聚变核电时代来临核聚变取得突破!美国称首次实现核聚变反应净能量增益美好夏天:美丽的安大略湖上海最高纪录同时有四个全国甲级队人类“盗火”时刻:可控核聚变首次输出超过输入,聚变核电时代来临 |【经纬低调分享】重磅!美国能源部:将宣布一项核聚变领域的“重大科学突破”深度 | 美国核聚变巨大突破,为什么很重要?可控核聚变或迎来重大突破,辉瑞新冠特效药每盒超两千元,苹果在印或提高三倍产量,暴雪或将信息存至个人设备,这就是今天的其它大新闻!今晚要见证历史?美国能源部将宣布有关核聚变“重大科学突破”美国可控核聚变背后的华裔女科学家! 点火成功后,她泪流满面!摩洛哥十日游之一,被代表中国游客美国可控核聚变背后的华裔女科学家《最后的诗歌》: 11: 早晨在那边眨眼【重磅】美国能源部: 将宣布一项核聚变领域的“重大科学突破”!美国首次实现「可控核聚变」;吉利:拟拆分极氪赴美上市;北京恢复旅游「机+酒」服务美国宣布核聚变技术取得突破,商业化仍需数十年重磅!美国科学家在核聚变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人类实现零碳排放迈出重要一步美国可控核聚变背后的加州理工华裔女科学家核聚变重大突破!人类首次实现输出能量超过输入核聚变发电有希望了?美国或宣布首次实现核聚变能量增益,输出大于输入美国核聚变技术取得突破,能源梦想初见曙光我刷故我在麦肯锡报告预测:核聚变研发已触及转折点,未来5年或可看到突破今晚,见证历史!人类或首次实现,可控核聚变「重大科学突破」史上首次!可控核聚变的突破性成果,离「终极能源」又近一步可控核聚变点火成功!35亿美元烧开20壶水,人类摘下清洁能源「圣杯」| GGView离"人造太阳"又近一步! 美国宣布核聚变研究突破可控核聚变里程碑:美能源部宣布世界首次激光核聚变点火成功可控核聚变新进展,最大的应用方向不是清洁能源法国VS阿根廷,谁夺冠更赚钱?美国宣布核聚变取得重大突破,专家:距离发电还早;马斯克成特斯拉最大空头;华尔街投行降薪裁员美国科学家宣布:核聚变研究重大突破点火成功后,她泪流满面!美国可控核聚变背后的华裔女科学家新智元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