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高峰将至、更大考验刚开始:回归正常生活的必经过程
目前中国新冠感染人数急剧增加是开放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亦是需要认真应对的重大考验。
相信中国终究会走出疫情,重新对世界开放,重新恢复正常生活。然而越是这样的时候,为了不留或者少留遗憾,如生物学家饶毅所说“撤退需要有序”,保护脆弱人群便显得极其重要。
感染高峰将至、更大考验刚开始:回归正常生活的必经过程
文/邓峰
过去一周,新冠感染人数急剧增加,其速度超乎许多人的预期。从过去病毒清零政策下社会面阳性人员比较少,到如今防疫政策转变后阳性人员暴增,变化之快,让人不能不去感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之强和病毒清零政策的落实困难。
笔者认识的人当中,已经有不少人感染,其中尤以在北京的同事、朋友居多。一些朋友全家都相继感染。最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冯子健说的“最终我们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目前来看,并非虚言,区别只是时间早晚。
那些笔者认识的已感染的人,基本上都是有症状,出现高烧、疼痛,但一般的确如钟南山院士所说的“绝大部分在7到10天完全恢复”,暂时未曾听说明显的后遗症。这说明奥密克戎变异株确实不再像三年前的新冠病毒那么可怕,毒性明显减弱。当然,正如钟南山院士所判断的,“没有人说一定会减弱,但我们要遵循最普遍规律去思考问题和决策”。考虑到病毒毒性的明显减弱、疫苗的普及和治疗药物的出现,严防死守对于经济民生的副作用和冲击,平稳有序开放是必然选择。
目前新冠感染人数暴增,是终究要经历的阶段或考验。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的研判,上海本次疫情的高峰可能会在一个月内到来,要整体度过这次疫情,可能需要3-6个月时间。钟南山院士及其团队专家同样表示,根据团队模型测算,预计广州第一波感染峰值可能会在明年一月中上旬到二月中期到来,三月份中上旬进入平稳阶段,乐观估计在明年上半年可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
从香港、台湾等海外地区的经验来看,张文宏医生和钟南山院士的研判是有道理。中国肯定能度过疫情,社会同样会陆续恢复正常,只是时间问题。现在的关键是,能否让中国度过疫情的过程更加平稳有序,能否尽可能降低代价。而要做到这一点,至少有三件事迫在眉睫。
第一,需要继续消除社会层面的恐慌心理。从连日来全民抢购退烧止痛药和连花清瘟来看,从多地发热门诊就诊量快速上升来看,担忧和恐惧心理仍然在一定范围是存在的。若不能有效消除民众的恐慌心理,那势必加剧药物抢购现象,挤占本该预留给病毒下脆弱人群的有限而又宝贵的医疗资源。
第二,增加治疗药物和退烧止痛药的供应。治疗药物主要是治疗重症,退烧止痛药主要是减轻那些有明显症状的普通感染者的痛苦。过去几天,退烧止痛药一价难求,许多药店门前都排满了买药的人,除了因为民众的恐慌心理之外,亦是因为药物供应不足。尽管有许多人感染后不需要药物同样能自愈,但退烧止痛药确实有助于帮助那些症状比较重的人早日康复。从目前市场急速攀升的需求来看,要不了多久,正在抓紧生产的退烧止痛药应该不再紧缺。这里尤其要建议的是,对于那些比较稀缺而又昂贵的新冠特效药,应该想办法留给最需要的新冠重症人群。
第三,为有基础疾病的老弱人群建立保护机制,主要是提升他们的疫苗接种率,重点关注他们,预留医疗资源,及时救治。这是过去一年笔者不厌其烦所呼吁的重点。能不能保护好有基础疾病的老弱人群,尽可能降低死亡率,既关乎道义和伦理,又直接影响中国内地防疫的整体成绩。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道义基础是尽可能去保护老弱人群,而非让他们成为牺牲品。海外不少国家和地区疫情爆发期间造成的大量老人死亡,是非常不应该的惨痛教训。过去三年中国对病毒严防死守,最大的正当性便是低重症率低死亡率。如今中国在病毒毒性明显减弱的背景下决定转变防疫策略,固然是大势所趋,但同样面临保护疫情下脆弱人群的挑战。
不可否认,今天新冠病毒不再可怕,消除民众恐慌至关重要,但过低估计挑战并不应该。尤其是在阳性人数剧增的情势下,新的考验刚刚开始。中国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口为数众多,其中不少尚未充分接种疫苗,他们是脆弱人群。若不能有效保护他们,一旦出现超出民众接受范围的死亡率,容易引起民意反弹。当然,若他们最终基本都平安健康,纯是虚惊一场,那自然是皆大欢喜的结果。但凡事应防患于未然,保护脆弱人群越充分,走出疫情就越有底气。
目前中国新冠感染人数急剧增加是开放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亦是需要认真应对的重大考验。相信中国终究会走出疫情,重新对世界开放,重新恢复正常生活。然而越是这样的时候,为了不留或者少留遗憾,如生物学家饶毅所说“撤退需要有序”,保护脆弱人群便显得极其重要。
推荐阅读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