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登上了新加坡的最高峰,还看到了九寨沟”
如果我说新加坡最高的山——武吉知马山,海拔只有163.63米,会不会有人“噗嗤”地笑出声来:这也能叫山?不就是个小土坡嘛!
凡事都以大小长短论英雄,是习惯性的傲慢与偏见。
虽然个子小,但武吉知马山及其所在的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在业内同仁中是享有盛名的——城市中依然保留着大片的原始热带雨林,全世界现在只剩下两个了,这里就是其中之一。
(坐落在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内的武吉知马山,海拔163.63米)
(原始热带雨林中有看不完的参天大树,挺拔高耸,好些身上都装着避雷针)
(原始热带雨林中一介良民刚刚完成了美丽的蜕变)
(大自然中的一切美好以其最原始的方式和谐相处)
我把武吉知马山调侃为“友善的花果山”,究其因不光是山中有花有果,更有好客的原住民,成群结队拖家带口、不厌其烦日复一日地对登山者的夹道欢迎。
它们,就是齐天大圣的后裔。
(这家猴子在林间小路中,热情迎接来爬山的亲戚们)
(如对待长辈般尊敬,此美猴陪我走路,间中不时与我交换一下眼神。事实上,登山者应该避免与猴子有眼神接触,以免触动它们敏感的神经而引来攻击)
(大家知道在新加坡得靠左走,人和猴都是守规则的好公民)
(读书郎往科普立牌上纵身一跳,让我们自叹不如)
(识不识字不是重点,爷就爱任性)
从山脚出发往山顶去,先要爬一段比费劲的山路,这是武吉知马山最为陡峭的一段,我是一步三歇地爬上去的。登山达人中有背着重物或脚系沙袋的,更有健硕男推着婴儿车往山上去的——多么希望小朋友能记住此刻的情景,等他们学会写字后,可以完成一篇赚人热泪的父亲节好文——《爸爸的手》。
(沿途各种科普立牌,寓教育于运动,爬山不沉闷)
(沿途各种科普立牌,寓教育于运动,爬山不沉闷)
(沿途各种科普立牌,寓教育于运动,爬山不沉闷)
(沿途各种科普立牌,寓教育于运动,爬山不沉闷)
(沿途各种科普立牌,寓教育于运动,爬山不沉闷)
(虽说朽木不可雕也,但调皮的晨运者在林间小径旁的这墩长满了青苔的圆木上,摆放几片叶子,一张滑稽有喜感的脸就出现了)
爬过这段陡坡,来到一个三岔路口:转左是采石场路,那儿可以鸟瞰“九寨沟”;往右是朝向山顶的林荫小道和登顶台阶。
我先向左转,200米后走到尽头,小路左边伫立着几个大发射塔,栅栏上挂着“闲人免进”的牌子。
(山上有几座发射塔,好有优越感)
风景在右方:往前看,城市风光尽收眼帘;往下看更不得了,穿过层层树叶,山下那一潭蓝蓝的水,蓝宝石般,煞是美丽!我把它起名为“九寨沟”。
(往下隐隐约约看到九寨沟了。我们现在基本上是站在崖壁上的,请对比后面几张照片)
(如果想近距离观赏九寨沟,不要走刚刚爬山的路,而是在山脚看到黑白屋后,顺着左边木栈道一直往前走到尽头)
(早年开发锡矿而挖出的大坑,后来雨水山水累积形成今天的蓄水池,是不是有点儿九寨沟的味道?)
(再来张全景,我们刚刚就是在高高的发射塔崖壁处往下看的)
若刚才我们在三岔路口向右转,就是往山顶的道路了。人们有的继续沿着林荫小道走上540米登峰,但膝盖好的人可能会选择右边山坡上那条筑着一串台阶的150米羊肠小道。
(登山者可以选择爬台阶登上山顶)
但无论如何,条条大路都是通往罗马的,小伙伴们的目的也是一样的:与山顶的大石头合影。
(武吉知马山顶的大石头,海拔163.63米,东经103.46度,北纬1.21度,是人们打卡热点)
对于喜欢挑战自我的脚踏车骑士们,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也精心为他们安排了特别的山地自行车道,绝对刺激!
(带着泥泞的山地自行车道。图片取自《联合早报》,2021年2月18日)
无论走在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的哪一条山路上,呼吸着充满负离子远离城市喧嚣的空气,感受着迎面吹来凉爽又清澈的山风,倾听着知了们热情洋溢悦耳的歌咏,内心总会有些小感动:简单的生活多么美好呀!
在思索着这漫山知了如何能做到如此高度统一大合唱时,我竟然忘记了疲惫,又一步一步地往前行了。
(位于山脚的黑白屋内有一个小型展览馆,内有老虎标本。以前这里是有老虎出没的)
(先礼后兵是新加坡政府的一贯作风,山脚下的告示牌明确定义了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比如抽烟、生火、放生、喂猴子和带宠物等等,以及违反条规所面对的刑罚)
地址:Hindhede Drive,Singapore 589318
开放时间:7am-7pm
交通:开车(山脚有停车场但车位有限),巴士(74,151,154,156,174,852,961M),地铁(Beauty World Station)
门票:免费
注意事项:
1)雨天路滑,请勿攀爬
2)洗手间在山脚,请记得轻装上阵
(本文原标题《武吉知马山(狮城打卡系列)》,发布于“狮城阿红”公众号,感谢授权新加坡眼转载)
新加坡眼网友也会经常组织徒步活动,如果你也是徒步爱好者,欢迎加入生活达人群:
编辑:HYK
《新加坡眼》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可以看到更丰富的内容!
或直接搜”新加坡眼“也可以找到我们的视频号~
跟进新加坡时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